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通过考察风险投资参与对创业板企业在IPO前中后三个阶段表现的影响,发现:所参与企业IPO前的盈余管理程度较低,风险投资起到"监督"作用;所参与企业IPO时的抑价率较低,风险投资发挥了"核证"作用;而所参与企业IPO后的业绩并不显著优异,表明风险投资对所投企业"增值服务"作用还不太明显。通过进一步挖掘不同投资特征的风险投资对企业的影响差异,发现:较单一投资,联合投资具有"筛选"、"核证"、"资源共享"和"增值服务"优势,所参与企业IPO时的抑价率更低,IPO后业绩更出色;相较成熟期"突击入股",企业成长期或创立早期的风险投资,所参与企业IPO前盈余管理程度低,IPO时抑价率低,IPO后业绩更加出色;鉴于数据样本问题,不同背景的风险投资影响差异并不明显。因此,现阶段风险投资参与有利于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和创业板市场的建设。  相似文献   

2.
风险投资背景与公司IPO:市场表现与内在机理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6  
本文研究风险投资背景对公司在股票市场表现的影响。研究发现:相对于政府背景风险投资支持的公司,外资和混合型背景风险投资支持的公司IPO抑价率较低,股票市场累计异常回报率较高,民营背景风险投资支持的与政府背景支持的无显著差异;如果仅划分为有、无外资背景风险投资参与两类,那么外资背景风险投资参与支持的公司相对于那些非外资背景风险投资支持的公司IPO抑价率更低,股票回报率更高。对影响机理进一步剖析发现:相对于那些非外资背景的风险投资,外资背景风险投资倾向更加谨慎的投资策略,投资之后对公司治理结构安排会更加合理,并且公司具有较好的盈利能力,这些最终导致公司股票IPO抑价率较低和回报率较高。  相似文献   

3.
《经济研究》2016,(10):112-125
本文以公司创新能力作为研究视角,基于2003—2012年的中国A股市场数据,实证分析了风险投资支持的公司在IPO时点的创新能力对公司上市之后市场表现的影响,进而印证了风险投资支持的公司较好的IPO市场表现是受内在创新能力所驱动。研究发现:(1)首先,在IPO之前风险投资会帮助公司提高创新能力;(2)同样接受了风险投资,在IPO之前拥有专利的公司相对于那些缺乏创新能力的公司,IPO的抑价率更低,长期回报率更高;(3)缺乏创新能力的公司与没有风险投资支持的公司相比,在市场表现方面并没有显著差异。总体而言,创新能力对风险投资支持的IPO公司的市场表现具有显著的驱动作用,创新能力的建立才是风险投资支持的公司获得更好的IPO市场表现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2009年10月30日至2012年3月8日(解禁政策变动日)间上市的291家创业板公司IPO前后的面板数据及IPO时的截面数据,针对PE/VC背景创业板公司与NON-PE/VC背景创业板公司IPO抑价情况是否有显著差异与各种创业投资特征对PE/VC背景创业板公司IPO抑价的影响两个核心问题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创投支持上市公司并没有聘用更好的中介机构,有无创投支持及主创投资质(类型)与抑价率并没有显著关系,创投实力、持股比例、创投派驻董监事人数等的增加均不能降低抑价率,创投支持公司聘用的保荐商实力也低于未支持公司。外资创投的进入会明显提升抑价率,而创投持股家数的增多会降低抑价率。  相似文献   

5.
郭倩 《经济论坛》2010,(4):177-180
本文采用配对实证分析方法对创投参与我国中小企业板IPO的“认证作用”进行检验。研究发现。创投背景企业具有更高的发行市盈率,创业投资在其支持企业IPO中发挥了“认证作用”。在股票上市初期。创投背景企业更受投资者追捧,具有更高的首日市盈率和首日抑价率,创业投资在二级市场上具有“认证作用”,而延长时间窗口调整投资者情绪影响后,两组的市盈率和抑价率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6.
本文用2009-2013年A股上市的887只股票,研究了承销商声誉、需求、政府管制和其他发行特征等因素对IPO抑价的影响,发现需求对IPO抑价的影响最大,需求越大,IPO抑价率也越高,承销商声誉几乎不显著,政府管制显著,且有正向的影响.其他的发行特征表明:发行价格越低,IPO抑价率越高,承销商选择认购也会提升IPO抑价率.  相似文献   

7.
柏骥  周孝华 《技术经济》2010,29(8):82-87
股权分置改革后,A股市场IPO抑价率显著上升,这与大家的预期相违背,而目前的文献很少对这个现象进行理论解释。本文将IPO抑价分为市场抑价和规则抑价两部分,基于机会成本建立理论模型,试图解释股权分置改革前后对IPO抑价率的影响。同时选取2001年至2009年9月IPO上市的616只A股股票检验理论模型。通过实证经验数据测算,规则抑价部分大约占总体抑价的74%,而市场抑价部分仅占26%。研究表明,股改后IPO抑价率的上升是暂时的现象,全流通后规则抑价应降为0。  相似文献   

8.
大力发展风险投资行业,推动资本市场改革是金融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通过分析风险投资机构的历史数据,引入异质性风险投资概念,研究了创业板和中小板公司上市前异质性风险投资、联合持股与IPO抑价之间的关系。在采用倾向得分匹配(PSM)和Heckman两步法处理风险投资机构入驻内生性的基础上,对相关理论进行了实证研究。结论表明:(1)长期风险投资能够发挥认证监督作用,其持股能降低IPO抑价;(2)短期风险投资随着持股比例的增加更多表现为逐名动机,其持股与IPO抑价呈现"U"型关系;(3)异质性风险投资的联合持股均会显著降低IPO抑价,且机构数量越多,IPO抑价程度越低。文章提出应大力发展我国风险投资或私募股权行业,鼓励风险投资进行长期投资;遏制短期风险投资的投机行为,建立健全风险投资声誉市场;鼓励联合持股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政企不分是我国企业的痼疾。在我国上市公司中,董事长和总经理具有政治关联的比例高达46%。政治关联是否影响了企业行为呢?文章以我国561家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发现存在政治关联的公司IPO抑价率高达129%,而无政治关联的企业IPO抑价率为118%。文章进一步分析了政治关联与不同产权性质公司IPO抑价的关系,发现政治关联显著加剧了国有上市公司的IPO抑价,而对民营上市公司的IPO抑价则不存在显著影响。文章认为,我国政府的改革目标和国企高管的个人利益这两大因素助推了国有上市公司的超高抑价,我国IPO市场化改革成功的前提条件之一是约束政治关联。  相似文献   

10.
IPO抑价是股票市场中新股发行上市后一段时间内存在显著超额收益的现象,说明IPO定价偏低于市场价值,定价机制出现问题.本文希望能通过探索我国股市的定价机制,来追溯IPO抑价原因.通过Kruskal-Wallis的非参数校验方式对我国A股市场进行检验,发现导致我国IPO抑价水平居高不下主要是因为我国股市的投机气氛,并在本文最后针对该现象提出了降低IPO抑价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1.
私募股权、天使资本对创业板市场IPO抑价的不同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曜  张子炜 《财经研究》2011,(8):113-124,134
文章对我国创业板市场的上市前股权投资者进行了界定和区分,然后采用手工整理数据考察了私募股权资本和天使资本对创业板公司的投资行为,重点研究了这两种资本对IPO抑价率的不同影响。研究发现,目前我国的私募股权资本往往投资于高估值行业且入股的企业资质较差,不能发挥认证作用,其持股的公司有更高的IPO抑价率;相反,天使资本往往投资于资质较好的企业,并且愿意投资负债率较高的企业,其持股对IPO抑价率无显著影响。在此基础上,文章对创业企业审慎选择融资来源、私募股权投资机构进行理性投资以及监管部门加强行业引导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綦孝波  刘延敏 《时代经贸》2010,(22):178-179
本文采用逐步回归和多元回归的方法,实证检验了中国创业板市场IPO抑价现象,分析了影响我国创业板市场IPO抑价的相关因素,并根据实证检验结果,提出降低创业板市场IPO抑价率及提高创业板市场定价效率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牛枫  叶勇 《当代财经》2015,(2):76-84
以2009年至2012年在深圳中小板上市的403家公司为研究样本,从媒体关注、媒体监督和媒体负面舆论三个维度考察了媒体报道与IPO抑价之间的关系。实证研究发现:媒体报道越多,媒体关注度越强,公司IPO抑价率越高;由于媒体负面报道次数偏少,媒体监督与IPO抑价虽然具有负相关关系,但并不显著;而以媒体负面报道次数占总报道次数之比作为媒体负面舆论的代理变量,发现媒体负面舆论可以显著降低IPO抑价率,有效抑制IPO高抑价。  相似文献   

14.
李曜  王秀军 《财经研究》2015,41(2):4-14
价值发现—价值创造—价值实现是风险投资的投、管、退三部曲.文章研究了在价值实现过程中,风险投资对创业板企业IPO折价的影响.文章通过将首日折价率分解成一级市场的“内在折价率”和二级市场的“市场反应率”,解决了传统首日折价率所隐含的市场有效前提条件可能不成立的问题.研究发现,风险投资对创业板企业IPO折价具有双重作用:一方面,风险投资具有认证作用,可以缓解企业与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其支持的企业具有显著较低的“内在折价率”;另一方面,风险投资还具有市场力量,能够吸引更有声誉的承销商、更多的投资者和分析师关注,其支持的企业具有显著较高的“市场反应率”.在风险投资的双重作用中,市场力量占主导,从而风险投资支持的企业IPO首日折价率较高.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逐步回归和多元回归的方法,实证检验了中国创业板市场IPO抑价现象,分析了影响我国创业板市场IPO抑价的相关因素,并根据实证检验结果,提出降低创业板市场IPO抑价率及提高创业板市场定价效率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林略  徐毛毛 《技术经济》2011,30(6):60-64,91
基于不同的认购方式和承销方式,运用多元线性回归等分析工具对中国A股市场的抑价现象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2002年以来实行的二级市场配售制度能较大程度地降低IPO的抑价率;2005年到目前采用的二级市场配售与上网定价发行相结合的发行方式不仅提高了IPO的抑价率,同时还降低了上市公司的股票发行效率;包销方式下的新股发行费用大于代销方式,代销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上市公司的股票发行效率。  相似文献   

17.
我国新股发行定价机制对IPO抑价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证券市场上IPO的定价、抑价过高,股票价格与价值背离,使得新股在市场上的长期表现不佳,市场效率低下。文章从新股的发行方式及定价方式这一角度,分析其对我国股市IPO定价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法人配售的参与与否对股抑价率水平没有明显影响,但向二级市场投资者配售比单纯面向全体投资者公开定价发行的抑价水平要低,此外询价发行方式能有效的降低抑价率水平。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我国中小板2007-2014年间有风险投资机构参与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分析了公司型风险投资机构对新创企业价值增值的影响。研究发现,与独立风险投资(IVC)相比,公司型风险投资参与的上市公司在IPO时获得的估值较低,并且在上市短期(1年)内的经营绩效较差。而当公司型风险投资中的母公司与新创企业之间存在战略协同时,会对公司的价值增值产生显著的正效应,且这种正效应并不完全来自于CVC卓越的项目挑选能力。根据实证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能促进我国公司型风险投资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采用人工阅读招股书并打分的模式构建研发信息披露得分指标,并从一级市场定价效率与首次公开募股(initial public offering,IPO)抑价2个维度解释研发信息披露对IPO定价效率的影响.对2012—2018年间459只创业板IPO新股样本进行研究,双边随机前沿模型的检验结果表明:一级市场上股票发行定价明显偏高,研发信息披露提高了一级市场定价效率;而股票上市后,研发信息披露与IPO抑价率无显著关系,这显示了中国二级市场大部分投资者尚不具备能合理利用研发信息的专业知识,不能有效利用企业在招股书中披露的研发信息.本文的研究结论为监管部门完善研发信息披露制度,培养理性投资者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20.
中国东部和西部地区的市场化程度存在显著差异,这为研究市场化程度对IPO抑价率的影响提供了难得的天然环境。笔者以1998年~2007年间来自于东部和西部地区的580个IPO为研究样本,实证分析了市场化程度在IPO抑价率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得出研究结论:市场化程度对IPO抑价率产生了负向的显著影响,该研究结论具有稳健性。依据该结论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