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区域经济经历了沿海、内地"两分法",东部、中部、西部"三分法"和东部、西部、中部、东北"四分法",所采取的政策措施对解决区域内部问题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东部地区成为引领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基础设施、民生改善等方面都实现了长足的进步,东北  相似文献   

2.
我国城市化水平与区域经济增长差异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1989-2009年省级面板数据设定了协整模型,分析了我国城市化水平与区域经济增长的长期关系。结果显示,我国城市化水平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且两者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在总体上,城市化水平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在不同区域间的差距较大,城市化水平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排序依次为:东部、中部、东北部、西部。因此,在加快城市化进程中做好户籍制度改革,将有利于从根本上提高城市化水平,促进区域经济的增长,消除地区经济差距。  相似文献   

3.
数字     
《财务与会计》2006,(9):5-6
12% 国家发改委不久前公布的报告显示,上半年.全国31个省份经济增长速度保持在两位数,其中.23个省份增速在12%以上。同期.全国有7个省份投资增幅超过40%.其中有2个省份超过50%。上半年.我国大部分省份经济增长速度快于上年同期;16个省份的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幅高于全国31.3%的平均增幅;从区域来看.经济增长继续呈现东部快于西部、西部快于中部、中部快于东北的态势,并且差距继续扩大。上半年,西部、东北、中部和东部地区的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增长34.4%、42.13%、41.47%和25.93%。  相似文献   

4.
刘绍君 《企业经济》2012,(1):136-140
低碳环保下,环保投资对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影响存在差异。本文采用面板数据研究我国东中西部环保投资与经济可持续发展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CSHJ)是当前环保投资的关键,其在东中西部对经济增长影响度远大于工业污染源治理投资(GYWR)及新建项目"三同时"环保投资(XJXM);但是环保投资政策受到区域差异化影响而不同,在东部加强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CSHJ)和工业污染源治理投资(GYWR),其效果要好于中部,中部好于西部;在西部,要加强新建项目"三同时"环保投资(XJXM),其效果要好于中部,中部好于东部。因此,政府应实施区域差异化投资战略。  相似文献   

5.
中国区域经济增长方式比较研究:1978~2005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运用Malmquist指数对1978~2005年中国省区、三大地区间经济增长源泉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要素投入和TFP对经济增长效应年际、省际变化比较大,要素投入的贡献高于TFP的贡献,但在不同的时期内,要素投入和TFP对经济增长效应不一;1990~1995年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最高,而技术效率的贡献自1978年以来一直比较低;1978~2005年要素投入和TFP对三大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顺序都是东部、中部、西部,并且年际变化不大,技术进步的贡献高于技术效率的贡献,并且东部高于中部,中部高于西部。  相似文献   

6.
文章运用计量模型实证检验了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环境规制对工业增长的动态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东部和中部地区环境规制对工业增长具有正向影响,西部地区环境规制未对工业增长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基于此,文章指出,西部地区工业企业应进一步提高技术创新能力,以提升环境规制的"创新补偿效应"。  相似文献   

7.
基于土地出让行为的地方政府竞争与经济增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2004~2009年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地方政府通过土地价格竞争和土地财政支出竞争两种方式吸引投资、促进增长的策略,评估了两种策略在全国和地区尺度上的实施效果及其区域差异。研究发现,在全国尺度上,土地价格竞争和土地财政支出竞争两种手段都对城市经济增长产生了显著的促进作用。地区层面的进一步分析发现,土地价格竞争的经济增长效应主要体现在中部地区,而土地财政支出竞争则在东部和西部地区对经济增长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赵峥  姜欣 《企业活力》2013,(3):72-78
区域创新效率是影响区域创新能力的关键所在。以2000-2009年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为样本,对我国区域创新效率进行测度,并对创新效率的收敛性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1)考察期内我国区域创新效率波动性较大,各地区创新效率整体处于较低的水平,存在较大提升空间;(2)东部地区在三大地区中期初、期末的创新效率值最高,其次为西部和中部地区,三大地区之间的创新效率差距有所扩大;(3)全国总体及西部地区在创新效率存在收敛趋势,而东部和中部地区的创新效率收敛趋势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前东部地区,物流发展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原因,而经济增长也对物流发展产生很大影响;而在中部和西部,经济增长对物流发展具有促进作用,但物流对经济增长的反作用并不显著.因此,提高中西部物流的现代化水平和物流管理技术将是中国未来中西部物流发展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社会公平问题逐步上升为突出问题。城乡收入差距的不断上升不仅影响社会的和谐与安定,对经济的长期增长也会产生障碍。本文利用1994年到2010年全国分东中西部地区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面板数据建立面板回归模型,分析产业结构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得出结论认为,东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最大,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最小,但是西部与中部差距并不是很大。  相似文献   

11.
本文基于1995—2012年的数据分析了中国民间投资的发展状况、动态变化特征及经济增长效应。结果表明:从总体情况看,东部民间投资总量最大,中部次之,西部最小;但中、西部的平均增长速度高于东部;东、中、西部民间投资的动能均呈不断上升趋势,但势能均有所波动;东、中、西部三大区域民间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均是正效应,西部地区民间投资促进经济增长的弹性最大,东部次之,中部最小。  相似文献   

12.
区域发展是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七五"计划首次提出东部、中部、西部三大地带以来,区域发展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或规划)中逐步占据重要地位."十一五"规划更是在总结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等战略的基础上,提出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十二五"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区域竞争越来越激烈,区域发展逐步打破四大板块的限制,呈现东中西部地区差距与南北方矛盾并存的态势.为统筹解决区域发展中的问题,党的十九大首次将实施区域协调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十四五"时期,伴随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为高质量增长,企业、行业、区域等的分化愈发明显,贯彻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也需要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本文基于中国277个城市2000—2015年的面板数据和PSM DID方法,评估国家高新区对地区全要素生产率(TFP)增长的影响及其异质性。研究发现:(1)整体上,国家高新区对地区TFP增长具有积极影响,并且这种效应主要是通过促进技术进步实现的。(2)异质性分析表明:国家高新区对西部城市TFP影响的边际效应最大,东部次之,对中部地区却有显著的负效应;行政级别越高的城市从国家高新区设立中获益更多,设立在省会城市、较大市中的国家高新区对TFP增长具有更明显的促进作用;在市场化程度低的地区,国家高新区的设立有类似“雪中送炭”的作用,显著促进TFP增长,而在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地区则不显著;政府效率高的地区,国家高新区的政策效果相对全样本更加明显,而政府效率低下的地区,国家高新区对TFP增长的影响表现为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基于2013—2018年我国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运用熵权法对各区市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并利用测算结果,用系统GMM方法研究数字经济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同时进一步分析数字经济对东、中、西部各地区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呈现出区域差异,表现为东部地区发展最好,中部次之,西部较为落后。而在时间维度上看,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与城乡收入差距整体呈现出“倒U型”的非线性关系。对于东部地区而言,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关系与整体表现一致,都呈现出“倒U型”曲线关系;而对中部地区而言,数字经济发展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西部地区,数字经济发展会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最后,基于研究结论,提出利用各地区数字经济发展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15.
国家统计局统计科学研究所一份最新统计报告指出,2007年,我国区域经济运行呈现中部崛起特征。——中部工业产出增长速度快于东部。2007年,各区域工业生产快速增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长率均在18%以上。中、西部增长较快,分别增长22.4%和22.9%,分别比东部的18.3%快4.1和4.6个百分点。中、西部地区的工业产出增长速度超过东部是这两年出现的新现象,这种状况将会使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差距趋于缩小。中部工业产出增长速度的走势最强。2007年东部的增长速度比上年回落1.3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6.
陈玲 《物流技术》2014,(21):288-291
以大陆地区31个省、市、自治区为研究对象,使用改进的DEA-IDEA模型定量地测度我国2011年农产品物流效率水平,并对各省、市、自治区农产品物流效率差异产生原因进行分析。传统模型测量结果显示,2011年东部地区的技术效率水平高于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西部地区的技术效率水平在三大地区中最低。使用改进后DEA模型(IDEA模型)后,东部地区的技术效率水平与中部、西部地区的差距进一步扩大;而西部地区与中部地区的技术效率水平差异却有所减少。除西部地区部分省份外,全国大部分区域已不适合继续扩大农产品物流规模。同时发现农产品物流业从业人数和农产品物流总额是影响农产品物流技术效率水平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2000—2010年间城镇人口数据的梳理,以县和县级市为研究单元,研究了2000—2010年间县(市)行政区划调整对我国及对东北、东部、中部和西部四大板块区域城镇化产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县(市)行政区划调整对提升2000—2010年城市化率产生了重要影响,对全国城镇化率增长的贡献度达52.82%;这种影响集中反映在直辖市、省会城市的撤县(市)设区和撤地(县)设市为主的两类行政区划调整上,同时以上两种行政区划的调整时间主要集中在2000—2004年间。特别地,东北地区哈尔滨的2次撤县(市)设区调整极大地影响了东北地区的城镇化增长率;东部地区的3个直辖市与省会城市的撤县(市)设区调整对城市化增长率产生了重要影响;中部地区城镇化受行政区划调整的影响不大;西部地区快速增长的城镇化率受以上两类行政区划调整的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18.
区域均衡发展战略促进了区域资本配置效率的提高,有利于中西部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并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东西部区域差距;东部地区具有明显的技术进步与技术效率优势,但是技术进步的贡献率正在不断下降,且经济规模效率极低,垄断等非市场化制度正在阻碍东部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我国TFP增长整体上不存在绝对收敛;中部地区存在典型的俱乐部特征;各区域均存在显著地条件收敛趋势,从而意味着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非均衡将长期存在。政府在实施区域均衡发展战略中,不仅要增加对经济欠发达地区资本投入、促进劳动力市场繁荣,更应该注重市场化推进与法律制度的建设,破除行政性垄断,通过有序的市场化机制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指数和技术效率指数。  相似文献   

19.
朱艳华  许敏 《财会通讯》2014,(2):105-108
本文基于各省市高技术产业2003—2011年相关数据,对高技术产业R&D效率及收敛性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各省市R&D效率整体趋于上升阶段,R&D效率增长由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共同推动;东部地区R&D效率偏低,而中西部R&D效率较高。中部地区高技术产业R&D效率整体上存在收敛趋势,在一定时期内R&D效率趋于稳态;全国和西部内部R&D效率差距正在扩大,而东部内部R&D效率差距较小,表明我国地区差异明显且发展不平衡。  相似文献   

20.
文章运用1997年~2012年中国省际数据,基于MRW模型着重分析了物质资本、健康和教育人力资本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物质资本仍为各省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各省教育人力资本投资存在阈值效应,东部和中部地区少数省份已跨越阈值,而西部多数省份却尚未跨越,教育对经济增长的驱动作用有待提高;健康对经济增长的总效应取决于其对经济增长的促进效应和对物质资本挤出效应之和,研究结果表明:东部和中部地区总效应值为负,西部地区总效应值为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