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济改革》2011,(1):1-1
在中国美术界,他与长安画派几乎就是同一个意思。少年的意气,青年的辉煌,中晚年的癫狂和苦难,让他留给世人一个“中国梵高”的声名。也许正因如此,他和他的作品的价值才会随着他的越走越远而越来越高……  相似文献   

2.
孙蕾 《现代经济信息》2009,(10):103-103
一、出道:少年失去父母,磨练独立坚强的个性 1968年,当呱呱坠地的吴子申来到吴家的时候,吴的父亲已经46了,晚年得子的喜悦给家道中落的吴家带来了不少安慰和喜庆,然而1984年4月的一天早上,因为一场车祸,吴子申失去了母亲,当时他年仅14岁。少年时代的艰难生活给吴子申带了不少磨练,也培养和塑造了他坚毅顽强的性格。  相似文献   

3.
论中国传统社会的性质赵冈到今天(1994)5月14日,傅衣凌教授逝世已六年。傅先生是我最敬佩的经济史学家。傅先生在他的晚年,一直不断地修正他对中国传统社会性质的看法,表现出对学术之无比的真诚。尤其是他最后一篇遗作,感人至深①。人们把五种生产方式线性发...  相似文献   

4.
在现代中国思想史上,像伟勋那样具有丰厚学养的并不多见。但使他博通古今中外的真正原因,应是他对知识的追求。对问题的探索,有永无止境的欲望,这种欲望,越到晚年也越强,这也是很少见的。   在哲学上是否有原创性的表现,在他心中都不是最重要的,惟有在知识上的无穷追逐的和永无定向、定性、定位的飘泊中,才是他的最大满足。 --作者  相似文献   

5.
柳已青 《环境经济》2013,(1):111-112
“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蚤子。”晚年张爱玲在美国过着隐居的生活,但她仍然无法摆脱生活中“咬啮性的小烦恼”,因为跳蚤(虫患),她多次搬家,甚至住在酒店里。晚年张爱玲怕与人来往,拍接电话,怕写回信,即使姑姑的来信,也积压了好长时间才拆闯。  相似文献   

6.
<正> 《光明日报》1989年5月29日登载了张奎良同志题为《马克思晚年的困惑》的文章(以下简称《困惑》)。我认为,该文对马克思和他的伟大著作《资本论》的评价是不够严肃的。为了不致引起真正的困惑,至少有以下几个问题需要弄清楚:一、马克思晚年对革命是否已经失望?  相似文献   

7.
在陈独秀的嫡亲孙女陈长璞看来,祖父终究是一个特立独行的理想主义者。他是-个革命者,不是一个政治家;这位新文化运动的旗手和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入之一,却在晚年流寓江津,备尝生活的艰辛。他在江津度过的最后岁月,一直鲜为人知。  相似文献   

8.
苏辙晚年闲居颍昌,以著书、教子为乐,正如他自己所构想的那样“教敕诸子第,编排旧文章”.本文拟围绕苏辙晚年的有关创作,联系当时社会环境,对苏辙之教育观作以管窥,系统梳理苏辙对诸子孙“爱深而行精虑”的教育方式.  相似文献   

9.
重读哈耶克     
陈季冰 《商周刊》2012,(7):82-83
无所不在的大政府用它的强有力"规划"抑制、破坏乃至摧毁一个"自生自发秩序"是极为容易的,但它却不可能制造出一个这样开放的秩序来。弗里德里希·冯·哈耶克是一个非常幸运的人,这不仅是因为他的长寿——就像另一位坚定的自由主义者和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米尔顿·弗里德曼一样,更是因为他所预言的计划经济和国家干预之破产在他晚年得以全面应验;此外,  相似文献   

10.
近来杂览,感慨良多。五四新文化宿将陈独秀一生动荡,晚年因战祸蛰居重庆江津鹤山坪石墙院的杨氏山庄,其状况近于赤贫。可他耿介如旧,操守自珍,以张扬个性精神始,坚持独立人格终,在本世纪复杂多变的政治环境中,堪称晚年未沾灰尘的几个人之一。 初抵江津,陈的境遇十分糟糕,如  相似文献   

11.
陈寅恪留给人们的第一印象也许确实是个遗老——或者,用胡适的说法,“遗少”。这也许与他的家世有关:他有个在湖南巡抚任上力行新政,在戍戌政变后被革职“水不叙用”的祖父陈宝箴;有个绝意仕途,以诗名世,自号“神州袖手人”的父亲陈三立;有个涛画大家的兄长陈师曾(衡恪);如此仕宦诗书的世家,不可能对他的性格心情没有一点影响。也许,这又与他的毕生学术事业有关:他学贯中西,在许多领域有常人无法企及的造诣,如在宗教史、西域民族史、蒙占史、魏晋南北朝史、隋唐史等领域;又精通多种文字,除蒙、藏、满文外,还有现在纯属古董的梵文、奕厥文、回鹘文、西夏文、吐火罗文、巴利文等等。这些学识,与其说使他与世界有更多的联系,不如说使他与世界有更多的距离。也许,遗老形象的形成,更重要的是与他晚年的处世态度相关连:对现实和政治抱一种疏离和不合作的态度,却又讥评时政,借着“颂红装”,倡扬着时势所不能容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寄托着自己的兴亡感慨和沉哀隐痛。——这在他身后引发了一场笔墨官司,论战双方,对于他的“晚年心境”与  相似文献   

12.
孙平 《开放时代》2005,1(4):32-41
费孝通先生是中国社会学、人类学的鼻祖,他在晚年回忆及"补课"中重点介绍了派克先生,费先生认为派克是他从事社会学的学术源头.派克是美国社会学的代表人物,同时也是芝加哥学派的创始人.中国早期的社会学、人类学受美国芝加哥学派的影响很大,其主要原因是派克来华进行讲学,他将美国社会学理论传入了中国.派克的理论对中国社会学、人类学的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3.
谁都知道,每一位公民都是一个社会细胞,而老人们的晚年幸福与否,则折射出其生存的这个社会是进步还是落后。  相似文献   

14.
恩格斯与马克思是合为一体的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始终是坚定不移的革命者。他晚年根据当时德国有利于工人合法斗争的形势,巧妙地将战略目标的坚定性和策略手段的灵活性结合起来,引导工人进行合法斗争,但没有放弃形势逆转时必要的革命斗争。今天的“民主社会主义”论者可以根据现实情况进行自己的理论分析,但不应该拉恩格斯来给他们垫底。  相似文献   

15.
李杨 《开放时代》2013,(1):97-119
孙中山晚年作出的“联俄容共”决定,并非如传统史学观点所言,孙从此找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正确道路。本文的问题是,孙中山的“联俄”主张,是认同苏俄的共产主义理论,是对列宁的俄国革命经验的继承,还是出于现实需要的一种灵活(甚至是机会主义的)策略?如果不是前者,孙的“联俄”是不得已的选择吗?笔者认为,孙中山“联俄”,主要是出于现实紧迫的一种策略手段,非深思熟虑的理论思考和战略蓝图。孙中山晚年革命策略的多次转变,体现出后现代国家急于摆脱落后困境而求生存和发展的一种特质,即在外部压迫下,为有效地广为吸纳各种可利用因素,其手段方法表现出趋利“漂移”式的特点,也可说是一种权宜之计,同时它也留下种种后遗症。  相似文献   

16.
嘉兆艺苑主人陈俊明先生出示他收藏的一帧董其昌山水书法卷,为董其昌中晚年以后的代表风格,该卷为大鉴藏家邓尔雅所收藏,卷首题“董文敏公真迹”,卷尾长跋作鉴定,并有叶次周、张从达、王贵忱诸先生鉴定之跋,尤为值得一提的是董其昌书画册曾经大鉴定家庞莱臣收藏,钤“虚斋珍赏”章一方。庞莱臣者,名庞元济,号虚斋,是近代中国著名收藏家。山水书法卷为一书一画,书画精绝,堪称双璧,是董其昌一生的重要作品之一,至为珍贵。  相似文献   

17.
张闻天晚年针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上片面地把生产关系等同于所有关系的现象,对马克思的生产关系理论进行了追根溯源的理论梳理,从中得出了生产关系不仅有体现所有关系的属性,同时还有直接体现生产力的另一重属性的结论。在此基础上,他还具体论证了生产关系两重性的特点、内在联系和发展规律,补充和发展了马克思的生产关系理论。张闻天关于生产关系两重性的思想不仅拓展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理论空间,而且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8.
毛丽冰 《经济》2012,(3):33-35
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一生学术成就中有两部代表作不可忽略:一是奠定他在中国社会学领域崇高地位的成名作《江村经济》,一是完成于20世纪40年代后期的经典著作《乡土中国》,这些成就都与农民、农村问题分不开.费老晚年的经典之作《小城镇大问题》,则是他在当代中国城镇化刚刚起步的时候,研究新时期农村人口向小城镇聚集、向非农业转移,以及农民如何致富等社会问题时写下的,他当时就敏感地意识到这将是引起中国翻天覆地变化的大问题,并预言中国要从农村实际出发、走自己独特的“小城镇建设”之路.  相似文献   

19.
刘小娟 《时代经贸》2012,(10):103-103
离退休职工管理服务工作是一项纷繁复杂的群众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对水电施工企业来说,离退休管理服务工作质量的优劣,关系到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能否认真贯彻落实和离退休职工晚年幸福、企业和社会稳定的大局。在企业深化改革的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做好离退休职工管理服务工作,是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和探讨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0.
陈辽 《江南论坛》2011,(6):61-62
早在十九世纪后期,恩格斯即在晚年提出:科学有三大体系:即自然科学体系、历史(社会)科学体系和思维科学三大体系。但当时,人们对思维科学的理解,以为人的思维有两种,一是抽象思维;二是形象思维。研究抽象思维的称为“逻辑学”;研究形象思维的称为“形象思维学”。但在十九世纪,“逻辑学”的著作很多,却没有“形象思维学”的著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