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7 毫秒
1.
在大力弘扬人文精神的今天,我们应在融合科学精神的基础上建构科学的人文精神。科学的人文精神也就是人文精神的科学化,就是在保留和弘扬原人文精神优良传统的基础上给其注入原人文精神所没有的科学要素和科学精神。而建设这种科学的人文精神不可能孤立地进行,它必须与经济和整个社会发展同步进行。  相似文献   

2.
孙博 《新西部(上)》2009,(6):24-24,23
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着人文精神的发展,人文精神的繁荣又促进和指引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其最终的根本着眼点都是“人”。表明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必将在一个更高的层次上相互融合,从而形成一种新型人类精神。  相似文献   

3.
指导科学技术运用与普及的人文精神不应该只是西方人文精神的单一模式,而应该扎根于一个国家传统的优秀文化中,坚持人文精神的民族特性。科学技术在中国运用与普及的过程中,要坚持人文精神的民族特性,即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为此,应大力树立科学精神、掌握科学方法和学习科学知识。  相似文献   

4.
教育中科学精神教育和人文精神教育长期分离,严重影响着教学效果。物理作为一个基础的理科学科,更加需要在科学主义教育中融入人文精神教育。在物理学科学精神教育中融入人文精神教育,需要将两者有机的融合在一起,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方式,要注重物理教育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图书馆职业精神是图书馆工作实践中稳定的行为风尚。新时期赋予它新的内涵,应是公仆精神、科学精神、人文精神、进取精神、创新精神等的有机结合。构成稳定的图书馆职业思想行为风尚,树立和弘扬图书馆精神,是图书馆事业永远发展进步的科学保障。  相似文献   

6.
科技诱发的负面效应不仅停留在社会物质层面,更逐渐深入到人类的文化系统和精神层面,诱发了人类另一种意义上的生存危机.文章从科学诱发的人文精神缺失的种种表现入手,有针对性地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和机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振兴人文科学、弘扬人文精神、实现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相结合的应对举措.  相似文献   

7.
我国的教育事业必须在理性精神的指导下科学、系统、稳健地发展。理性精神体现在课程改革中,课程改革要求理性精神的内化。新课程改革不仅需要人文主义的支撑,也要对理性精神在其中的意义有足够的认识与重视,将人文精神与理性精神结合,将是新课程改革顺利进行的必要保障。  相似文献   

8.
人文素质教育中的高校教师角色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桂英 《理论观察》2008,(4):121-122
人文素质教育作为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教师理论与实践中的一个不可回避的难题。人文素质教育的本质首先在于人文精神,即和科学精神相融合的科学人文精神。高校教师是人文素质教育的培育者,其自身人文精神的塑造尤为必要。面对传统与现实的状况,高校教师应做好自身的角色定位,并努力提高自身人文素质,培育学生的科学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9.
研究性学习是培养大学生人文精神的一种有效办法,它通过以下几方面来体现:关注尊重人的意愿是培养人文精神的基础;提供促进发展的条件是培养人文精神最现实的体现;把个人、群体与类统一起来对待是培养人文精神的正确态度;把科学精神统一在人文精神中是培养人文精神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0.
赵亚晶 《理论观察》2007,(4):F0003-F0003
图书馆史专家约翰逊在其名著《西方图书馆史》中指出:“在书籍和图书馆的历史中,人的因素始终是最重要的。”事实上也是如此,人文精神传统如同一条无形的主线,一直贯穿于图书馆学历史发展之中。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图书馆管理与服务中的人本思想与理念却在不断地流失。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都是人类精神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对于图书馆来说,[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统和合文化中所包含的优秀的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对于社会长治久安和国家的安定团结、精神文明建设、和谐社会构建,对于维护社会和平都有着深远的意义。本文拟对中国传统和合文化及其与马克思主义的结合,简要探究其对当代中国发展进程中的正面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朱学平  郭伟  倪良新 《乡镇经济》2010,1(1):121-124
《行政学院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颁布,是继《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颁布之后,我国干部教育培训领域的又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条例》要求行政学院系统要以教学培训为中心工作,坚持教学培训、科学研究、决策咨询三位一体,并提出了指导思想和具体规定,研究和领会《条例》关于“三位一体”的精神内核,对于指导地方行政学院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必须做到以下八方面的结合: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唱响主旋律和提倡多样化相结合、文化继承与文化创新相结合、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一手抓繁荣”与“一手抓管理”相结合、实施精品战略与搞好文化普及相结合、强化科学意识与加强化大众意识相结合、加强文化建设与加强作风建设相结合。  相似文献   

14.
满足老年人精神生活对倡导“积极老龄化”的当今社会具有重要意义。虽然这方面关注度比较低,但是一些学者对此做了一些研究。在查阅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当前老年人精神生活方面的问题,比如老年人精神生活的内涵、老年人精神需求特点、老年人精神生活分类研究、满足老年人精神生活的对策等进行梳理,希望对老年人精神生活在全国范围得到重视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5.
网络时代的到来,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提供一个新的平台的同时,也带来的诸多不利的影响。本文试从国际互联网络的两面性来论述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精神型领导作为关注个体精神需求的新型领导理论,近年来受到学者们的广泛关注并取得一些研究进展,但该主题的研究现状、演进脉络与未来趋势尚不明晰。为此,借助HistCite引文图谱分析软件对精神型领导的研究文献进行计量分析和可视化组构,梳理精神型领导研究的演进脉络,从文献计量的角度客观揭示研究源流、演化轨迹和研究集群,厘清研究的来龙去脉,并对未来趋势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7.
刘曼  齐红娜  羡敬贤 《特区经济》2013,(10):239-240
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文明的精髓,是我们民族的脊梁。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体现在方方面面: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精神指导,使其走向健康发展的道路;为治国和处理国际事务、国际关系提供精神支持;提高国民的文化修养,凝聚民心。因此,中国的传统文化是我们走向现代化的有力且必不可少的推动力,是我们发展的精神支柱,我们应不遗余力地为更好地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而努力奋斗,为我们的后代构建一个内外兼修的文明社会。  相似文献   

18.
在新形势下,煤矿企业在追求最大经济效益的同时,必须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才能进一步向前发展.如何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呢?笔者认为:应该在加强领导;加强职工思想道德建设;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19.
阮籍由于对现实时空的极度厌恶而产生了游离于现实时空之外,高蹈超脱的强烈精神愿望,故在其诗、文、赋等作品中出现了大量的时空意象,其时间意象、空间意象、超脱意象和理想之境揭示了阮籍唯美的终极精神境界.  相似文献   

20.
兰浩 《理论观察》2006,(3):40-41
当代大众文化有力支配人们精神世界,呈现感官享乐和低俗化倾向,其消极影响不可忽视。因而需要发展精英文化。中国书法艺术是民族精英艺术,发展书法艺术,提升民族精神质量,是现代书法艺术的历史使命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