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包干到户为主要形式的联产承包责任制,在我国广大农村蓬勃发展。对于它的实行,大家议论纷纭。现在,“糟”的认识愈来愈少了,而“倒退”的认识仍然存在。连说“好”的也有人说是“退得好”。有些理论工作者论证说:这是因为过去我国农村的“生产关系前进得太远了”,“超越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现在只有“退”回去,才能与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总之,都集中于一个“退”字。这也就是某些热情支持包干到户的人,至今也感到责任制方向可疑的重要原因之一。其实,以包干到户为主要形式的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是中国农民把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推向前进的具有历史意义的大变革,这完全不是后退。三年来,联产承包责任制用大增产的事实使许多曾经反对它的人信服了,但还没有从理论上把人们完全说服。因此,从理论上正确地分析我国农村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历史和现状,是理论工作者解决这一问题应该完成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2.
家庭经营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我国农村经济改革的一个重要成果,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农业的道路和方向。实践证明,它具有巨大的生命力。它的生命力之所在,就是它符合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规律的要求。 一、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性质的标志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  相似文献   

3.
我国二元经济结构所造成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主要体现在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小农经济模式与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长足发展的农村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改革当前的农村生产经营模式,是促进二元经济结构转变的基础。本文提出用股份合作制替代联产承包责任制,构建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新的发展动力机制,走规模经济、市场化、社会化道路。在分析农村资本市场的构建与完善、实现土地使用权自由转让等约束条件的基础上,本文分析了产业资本引入的股份合作制、以农村种养大户为核心的股份合作制、农户自发组织的股份合作制、乡镇集体企业基础上的股份合作制和社区股份合作制等具体实现形式,以期为我国农业现代化提供有益见解。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提出的“两个飞跃”思想,即从废除人民公社飞跃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再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飞跃到适度规模经营、发展集体经济,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发展社会化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科学地揭示了我国农村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阐述了我国未来农业的战略构想,指明了发展集体经济是中国农村改革和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5.
<正> 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形成家庭经营与集体经营的双层经营体制,耕地的绝大部份是由农民家庭经营的。家庭经营的规模狭小,生产分散,虽然适合于今天以手工劳动为主的农业生产力,但是又限制了农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如何才能解决这个矛盾?随着农业生产力发展,是否要用大规模的集体经营去取代家庭经营,或者是稳定家庭经营形式,以稳定农村经济政策?本文试图从农业社会化的理论上探讨解决这个问题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福建省乡镇政企关系改革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福建省乡镇政企关系的现状 1978年以来,农村普遍推行了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村生产力得到了空前的解放,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生产关系变革,农村中原有的管理组织农业生产的基层政权组织人民公社自然解体,1983年起在我国农村普遍恢复和建立了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和乡镇人民政府体制。1984年中央4号文件《关于开创  相似文献   

7.
提高农业经济效益,是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出发点。在实行包干到户以后,由于农村生产关系的重大调整,原有集体经济的经营方式和分配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农业生产基本上是分户经营,自负盈亏。在新的形势下,研究我国农业经济效益的重点,必须把原来的基本核算单位转到农村合作经济的重要经营层次的承包户。其理由有如下几点:第一,包干到户是我国农村各种形式农业生产责任制中的最主要的经营形式。据统计,一九八二年我国70%的生产队实行这种形式生产责任制。去年,大连市农业生产队的81.6%也实行这种责任制。既然包干到户在我国农村中已经普遍地大量地建立起来,它在整个农业生产经营形式中占了绝大比重,是农业生产的主体,其生产经营情况如何,对我国农业生产  相似文献   

8.
孙世芳 《经济论坛》1996,(12):10-12
对农业产业化几个问题的认识孙世芳农业产业化是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又一大变革。如果说,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主要侧重于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而农业产业化则是农村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协调进步,是农村社会经济环境的大发展。它的出现和发展不...  相似文献   

9.
持续改革使农村社会生产力得到解放和发展,农村才得以不断发展。新时期农村改革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只有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新农村建设才能真正打开局面,"三农"问题才能得到有效化解。调整不适应农村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深化农村改革创新,使农村社会生产力得到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才能得到全面推进。  相似文献   

10.
周荣 《经济问题》2007,1(9):80-81
一、邓小平关于解决"三农"问题的科学思路 (一)对农村生产关系进行根本性改革 在改革开放前,我国农村实行的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农民没有经营自主权,农业生产力长期得不到提高,这说明,农村的生产关系已成为生产力发展的羁绊,要发展农村生产力必须对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进行根本性改革.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农业产业化在各地方兴未艾,许多地区把它看作是发展市场农业的基本途径,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振兴农村经济的新的增长点。但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认识上的偏差,本文结合冀东农业发展的实践,对当前发展农业产业化的几个基本问题谈一些粗浅的看法。一、龙头企业建设——坚持生产力标准原则农业产业化是继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农民的又一伟大创举。与家庭联产承包不同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通过调整生产关系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而农业产业化是农业生产力发展与生产关系变革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既要注重现实…  相似文献   

12.
<正> 当前我国农村正在酝酿着一场生产方式的变革。手工劳动、传统技术、缺乏分工与协作的家庭经营,对于我们这个古老的农业大国说来,从来没有象今天这样深刻地显示出它的历史局限性。发展分工协作,实行专业化生产,寻求生产力的根本性变革,已经成为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农村工业化的历史进程已经开始起步。在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这样一个新时期,如何突破陈旧的小生产方式的顽固堡垒?怎样寻找生产力实现根本性变革的契机?生产要素组合形式对于生产力根本性转变具有何种作用?这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试图从世界经济发展的工业化时期生产力发展的一般特点和共同要求出发,探讨生产力变革与生产要素组合形式的内在联系,结合农村工业化的特殊性,探讨农村工业化时期适合生产力变革要求的生产要素的组合形式,从理论上阐明合作经济组织在农村工业化时期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3.
<正> 农村的管理体制如何,对农业的发展关系极大。目前我国农村的管理体制不适应农业发展的客观要求,需要进行改革。一、我国农村管理体制改革的必要性目前我国农村的管理体制是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三级所有,队为基础”,是这种管理体制的主要特征。二十多年的实践证明,这种过分集中的以行政管理为主的经济体制是不利于农业生产力的发展的。首先,人民公社这种管理体制不符合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有什么样的生产力水平,就要求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我国农业生产力的状  相似文献   

14.
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理论问题的研究与争鸣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学术界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理论问题的研究和争鸣历史进行简要梳理和评介,对生产力的概括性表述问题、生产力的要素问题、生产力发展的动力问题、生产关系的内涵问题、斯大林的生产关系三方面和马克思再生产四环节问题进行了理论是非的分析与评论。主张突破生产力二要素三要素之争,代之以生产力多要素论,主张生产力发展有其自身的内在动力,主张拓宽生产关系的内涵,不应将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限定于生产关系的三方面或四环节之中。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新农村建设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农村经济也已经进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所以农村的财务管理工作也就变得越来越重要.这不但影响着我国农村基层管理工作的稳步进行,对于我国基层干群关系的创建也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在进行农村财务管理的过程中,必须要充分认识到财务管理模式所起到的积极作用,以此来充分创建我国现代化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的流程,充分发挥基层建设的监督作用,这样才能进一步加强对于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的进行,也可以全面促进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正> 我国农村普遍实行统分结合的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业生产的基本单位从生产队转到农户,生产单位的规模大大地缩小了。我们过去曾一直宣传大生产具有无限的优越性,那么,现在到底应该怎样看待这种变化呢?今后,我国农业生产单位规模变动的趋势又将如何?会不会阻碍现代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本文准备就这些问题从理论上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7.
教育生产力决定教育生产关系 ,教育生产关系反作用于教育生产力 ,二者之间的矛盾运动推动教育生产方式的进步。教育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教育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原理在教育领域的运用 ,对于我们分析研究世界各国教育发展状况以及发展我国教育事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正>近些年,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农村开始确立,农村各种生产要素,包括劳动力、土地和资金等逐渐流动起来,进行重新组合。这是新形势下农村生产力发展的必然,也是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的根本途径。那么,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如何认识和把握农村生产要素流动的状况和特点,以促进其在更大范围内的合理流动?现结合滨海县的实际作了一些调查与思考。 (一) 农村改革以来,农村生产关系经历了两次重大调整,农村生产力也随之出现了两次较大的提高。一次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建立和完善,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农村中长期积蓄的能量得到了空前释放。一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提出和逐步建立,使广大农民从对土地的依附关系上得以解放出来,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由田头走向市场。比较这两次变化和调整,不难看出,第一  相似文献   

19.
<正> 解放,意味着摆脱束缚。解放生产力,从根本上说,是解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使生产力摆脱生产关系中不适应其发展的束缚因素。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处于不断的矛盾运动中。由于运动的基本状态不同,人们解放生产力的形式也不同。当新生产力已经出现,而占统治地位的依然是旧生产关系时,生产关系严重束缚生产力发展,从根本上不适合于生产力状况的要求,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成为对抗性质,这时先进阶级自觉地领导人民以社会革命形式,推翻腐朽的生产关系,  相似文献   

20.
一个国家的劳动力就业规模是与该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与之相适应的经济结构,与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组合形式,与人口总量的变化相关联的.我国农村出现大量劳动力过剩不是一种偶然现象,而是以往长期隐蔽于农村社会各种劳动要素相互交织作用的结果.本文从劳动力结构以及剩余劳动力的产生出发,探讨了造成我国农村劳动力过剩的三方面因素,综合分析了我国的二元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水平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影响,以及在农村人口不断增长的环境下农村剩余劳动力结构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