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大陆保险市场对外开放的历程 中国大陆于20世纪70年代末恢复办理国内保险业务,由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独家经营。80年代末、90年代初,平安保险公司、太平洋保险公司相继成立,市场主体逐渐增多。这些保险公司均属于国有独资或国内股份制保险公司,整个市场尚处于相对封闭的状态。  相似文献   

2.
我国恢复保险业以来,保险市场经历了由独占市场向寡占市场的过渡。当保险市场打破垄断,我国保险市场中价格竞争就不可避免。但是,保险市场中的恶性价格竞争不仅造成保险公司的偿付危机,更严重的是损害了社会公众利益,降低社会的总体福利水平。本文利用寡占理论对我国保险市场中的价格竞争进行了研究,解释了恶性价格竞争的成因,提出了我国保险公司的竞争策略和保险价格管制的重点。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保险市场是目前世界上最有潜力的保险市场,放开国门,外资保险公司必将大量地进入中国,这将导致中国保险市场上企业数量的增加,市场主体之间将构成一种新的市场结构格局。由此在国内广泛引起了"外资保险公司是否会压垮中资保险公司"的学术之争。中资保险公司不会被外资保险公司压垮,同台竞争反而促进了中资保险公司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一、保险市场发展现状及问题(一)保险市场基本上处于一种寡头垄断状态目前,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中国平安保险公司、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四大保险公司占中国保险市场份额的96%。其中国有独资的人保、中国人寿则几乎占到保险市场份额的70%。另外,中国人寿占到了寿险市场份额的77%。  相似文献   

5.
刘英 《中国保险》2004,(7):18-19
6月22日,由中国保监会主办、瑞士银行协办的“走向国际资本市场的中国保险业”研讨会在京举行。来自国内外多家知名的保险公司、资产管理公司、投资银行,基金管理公司等200多名代表围绕全球保险业发展趋势,就促进中国保险市场和国内、国际资本市场的良性互动,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提高中国保险业国际化水平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相似文献   

6.
大陆保险市场开放对台湾保险业的机遇与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陆保险市场对外开放的历程 中国大陆于20世纪70年代末恢复办理国内保险业务,由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独家经营.80年代末、90年代初,平安保险公司、太平洋保险公司相继成立,市场主体逐渐增多.这些保险公司均属于国有独资或国内股份制保险公司,整个市场尚处于相对封闭的状态.  相似文献   

7.
杜鸣凯 《中国保险》2010,(12):17-21
当前,保险市场结构已经进入从寡头垄断向垄断竞争过渡的阶段,在特大城市以及东南沿海等局部市场,保险行业的市场竞争已呈现白热化态势。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类似中国人保、中国人寿这样的大型国有控股保险公司如果要继续保持绝对的市场主导地位,就必须在市场中采取有效的攻势竞争策略。  相似文献   

8.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在保险事业上也反映出它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特性。旧中围的保险市场为帝国主义外商公司所控制和垄断,保险成为外国资本家榨取中国人民血汗的工具。那时,保险公司的经营管理带着浓厚的封建性和投机性,只有很少的保险公司是按照保险业务的特点进行科学管理的。解放前的中国保险市场为外商公司所垄断  相似文献   

9.
在过去的十几年里,保险市场的全球化正在悄然进行着,过去很多封闭的市场正在向国外开放,近几年,快速成长的中国保险市场也吸引了大量外资保险公司进入。近一段时期,在国内,一种声音正在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那就是,在大量外资保险公司“走进来”的时候,中国的保险企业也应当  相似文献   

10.
中国、澳大利亚保险市场发展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憨  吴军 《上海保险》2006,(1):63-63,60
澳大利亚保险市场是一个有100多年历史的、成熟的保险市场。和英美保险市场相比,澳洲保险市场和中国市场有更多的相似性。从保险业发展的历史看,澳大利亚保险市场经历了从外国资本大举入侵、本国保险业由盛而衰,沉寂近百年无所作为,再到外国保险公司撒出、民族保险业重新占据主导地位的过程。这与我国加入WTO后面临的竞争环境非常类似,在外国保险公司获得无限制的市场准入后,如何制订竞争规划、调整经营策略,  相似文献   

11.
财产保险营销初探柯绿苹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与完善,我国保险市场单一垄断体制被打破,保险市场主体多元化,数家保险公司纷纷进入保险市场。在市场的定位中,各家公司把业务重心放在收益快、业务熟悉、操作相对容易的传统险种上,企财险、机动车险等成为...  相似文献   

12.
张艳花 《中国金融》2005,(22):53-54
在过去的十几年里,保险市场的全球化正在悄然进行着,过去很多封闭的市场正往向国外开放.近几年.快速成长的中国保险市场也吸引了大量外资保险公司进入。近一段时期,在国内,一种声音正在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那就是,在大量外资保险公司“走进来”的时候,中国的保险企业也应当考虑“走出去”。相对于保险企业这股“走出去”的热情和呼声,另一些人却表现得相对冷静,  相似文献   

13.
唐金成  焦睿 《上海保险》2006,(11):51-53,42
完整的保险市场通常由保险购买者。保险中介和保险经营者三方构成。保险中介是保险市场专业化分工的产物,其功能主要是信息传递和充当保险交易的桥梁。过去保险业的国家垄断经营使保险经纪人一度失去了存在的基础;保险公估人的作用,大部分也被保险公司理赔干部所取代;保险代理人也消声匿迹。随着保险市场多元化的初步形成,  相似文献   

14.
中国保险业对外开放12年,保险市场得到了进一步繁荣,外资保险公司已成为中国保险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入世贸组织后,随着保险市场进一步开放,外资保险公司对中国保险业的影响将进一步增强。  相似文献   

15.
一直"不见动静"的艺术品保险市场,因外资保险公司的加入而变得热闹起来.法国安盛集团旗下的安盛艺术品保险与丰泰保险(亚洲)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联手,宣布进入中国艺术品保险市场,该公司的介入能否推动国内艺术品保险市场的发展备受市场关注.  相似文献   

16.
中国保险市场,世界的一块宝地 外国保险公司进入中国市场,其实是早在1992年美国友邦保险登陆上海时就已拉开了序幕.只是此后9年来,外资保险公司的入境受到许多限制,能有幸进入中国市场的只有26家外资公司和2家外资中介机构.其他外资保险公司不得不在门外仰天长叹.当中国正式入世后,外资保险公司便迫不及待地蜂拥挤向中国保险市场的大门.就在中国入世的第一天,就有7家外资保险公司获得进入中国市场的"入场券".年末岁首之际,从权威部门传出消息,又有美国、德国、法国、英国、日本、韩国等12家保险公司进入中国.据悉,尚有19个国家和地区的近200家外资保险公司在中国设立了代表处.这一大批公司可以说无时不在做着抢占中国保险市场的美梦.  相似文献   

17.
保险公司市场退出机制与路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完善的市场退出机制是一个成熟、高效的保险市场应具备的重要特征之一。由于经验和历史等原因,我国保险公司尚未真正经历过破产程序。伴随着国内外竞争的日趋激烈,国内保险公司要健康地成长壮大,必须建立起高效的保险公司市场退出机制。鉴于此,本文提出了完善我国保险公司市场退出机制的路径安排,主要包括:完善保险市场退出的相关法律法规、制定积极稳妥的多层次市场退出方式、建立健全保险公司信息披露制度、加强对保险公司的风险监管和建立科学的保险保障基金制度。  相似文献   

18.
冒建国 《上海保险》2007,(4):47-48,34
我国加入“WTO”后,我国的保险市场已经全面开放,越来越多的国外保险公司以各种方式大举进入我国的保险市场,我国的保险公司一统天下的格局早已被打破,因此国内保险公司已经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竞争。作为我们保险代理人,我们希望国内的保险公司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点,想方设法积极应对新形势,促进保险公司的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19.
我国保险市场结构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传统西方经济学理论,现代保险市场可以分为完全竞争、完全垄断、垄断竞争和寡头垄断四种市场结构类型。本文对这四种模式进行了经济学上的分析,对中国保险市场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我国目前属于寡头垄断模式。最后探讨了我国保险市场目标模式的短期和长期选择。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入世12年,中国开放保险、再保险市场已经从地域、业务范围、合资股权等方面全面向外资开放。继2002年世界再保险业巨头——瑞士再保险公司进入中国市场开展业务后,大量外资再保险公司涌入国内,对中国保险市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