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罗宁 《中国市场》2015,(11):139-140
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已成为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求学的重要依靠。它在现实运行过程中优势明显,但机制仍然存在缺陷和问题。本文通过对高校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优势和现存问题的分析,针对性地提出了进一步做好大学生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2.
邱晓玲 《中国市场》2010,(35):120-121
本文从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现状出发,并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对问题进行浅析。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现行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中的两种贷款方式,国家助学贷款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异同的分析,明确二者在学生资助体系中的地位及关系,使家庭经济困难的大学生在选择贷款方式上有的放矢.  相似文献   

4.
生源地助学贷款作为我国助学贷款的一项重要构成,在贫困大学生的求学之路上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对生源地助学贷款的现状与还款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从不同方面提出了生源地助学贷款还款问题的对策,对贷款的顺利回收提供了借鉴和思路。  相似文献   

5.
赵枭 《北方经贸》2010,(2):102-103
当前国家助学贷款在实际运行中存在诸多问题,完善国家助学贷款的相关措施,应注重国家助学贷款和生源地助学贷款相结合;积极进行诚信教育,加强宣传工作;适当放宽最高贷款限额等。  相似文献   

6.
吴建安 《中国市场》2008,(40):124-125
高校助学贷款自1999年实行以来便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它一方面促进了教育公平,解决了贫困大学生上学难的问题,但另一方面又出现了因大学生借贷不还而引发的高校助学贷款信用危机。本文从高校助学贷款信用危机的现状和原因出发,从多角度分析了高校助学贷款中信用危机的有效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7.
高校助学贷款自1999年实行以来便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它一方面促进了教育公平,解决了贫困大学生上学难的问题,但另一方面又出现了因大学生借贷不还而引发的高校助学贷款信用危机.本文从高校助学贷款信用危机的现状和原因出发,从多角度分析了高校助学贷款中信用危机的有效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8.
本文就目前我国的助学贷款存在的施贷方对贷款方缺乏有效的约束、信用体系不健全等风险进行了原因分析,并提出了建立一套严密的信用体系和信用机制、加强对学生的诚信教育和管理、提高学生的信用意识等防范助学贷款风险的策略,对提高我国的助学贷款的还款率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聂娜 《中国市场》2010,(31):140-142
为保障国家助学贷款新机制的健康运行,防范和化解国家助学贷款的违约风险,从贷款者、借款者及外部信用环境等方面剖析大学生助学贷款中的违约因素,可以进一步完善助学贷款的有效偿还机制。在当前金融风暴影响之下关注学生就业,促进法律法规的健全完善,对于促进国家助学贷款的顺利开展十分关键。  相似文献   

10.
我国的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出现银行和学生供需严重失衡的现象,其原因主要是贷款制度本身制定的不合理以及作为一种信用贷款运行所需要的配套环境的不完善等。应建立完善的国家助学贷款法律体系,颁布《国家助学贷款法》,拟定与助学贷款有关的法律,修改与信用征集相抵触的其他方面的法律。构建完整的社会信用体系,树立诚信的社会观念,建立完善的征信制度及个人信用体系,加大对失信行为的惩戒。建立政策性的国家助学贷款银行及助学贷款的担保机构,提供多层次的资助形式。  相似文献   

11.
助学贷款开办以来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然而近年在发放助学贷款时,由于部分借款学生失信严重,造成银行自身效益难以保证,极大地影响了助学贷款可持续发展。完善大学生征信体系,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强化大学生信用意识,是促进助学贷款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2.
诚信教育与助学贷款分离、诚信教育诸多错位、助学贷款办理信用缺失等问题,影响了助学贷款政策的正确执行。要加强诚信教育,强化诚信观念,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加大对不诚信行为的惩戒力度。  相似文献   

13.
桂丽 《北方经贸》2006,(2):75-77
我国大学生国家助学贷款发展缓慢,贷款的发放与经济困难学生的需求有较大差距。文章通过对商业银行与大学生双方心理特征、高校行为及社会信用环境的系统分析,揭示了制约国家助学贷款顺利实施的诸多因素。  相似文献   

14.
开展国家助学贷款政策,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大人才培养的重大举措。这一政策的推行使越来越多的经济困难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但是由于助学贷款是一种无担保贷款,商业银行能否按时收回贷款取决于借款人的信用和偿债能力等。商业银行发放助学贷款存在哪些风险,并该采取哪些应对措施,将是本文要讨论的话题。  相似文献   

15.
我国助学贷款及其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邱爱军 《消费经济》2000,16(6):39-41
助学贷款是消费信贷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助学贷款的成功是否关系到高等教育的发展。本文详细阐述了贷学金制度在中国的产生与发展过程,就其内在机制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并且侧重分析了信用助学贷款的风险制约机制。最后,就助学贷款的发放及其发放方式提出了较为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正>当前,随着高校的扩招和贫困学生群体的出现,发放学生助学贷款已成为体现教育公平、防止贫困学生辍学的主要手段,但助学贷款的发放也面临着许多现实的困难,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但很重要的一点,是我们整个社会信用评估体系的缺失,尤其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银行、学校、用人单位都难以准确掌握其信用状况,这就给助学贷款各项工作的开展造成了很大困难。事实上,对高校学生除了进行诚信教育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建立一套符合高校学生实际、具有可操作性的个人信用征信系统。  相似文献   

17.
邹薇  陈云  陈旭 《消费经济》2005,21(4):67-69
高违约问题是当前制约我国国家助学贷款发展的主要障碍。本文认为受信学生资产信用不足是该问题出现的关键原因,并通过一个最优激励模型的分析指出,向受信学生提供较高的正面激励,在受信学生资产信用相对薄弱的阶段相应调整贷款追索政策,可以较好地解决助学贷款高违约问题。  相似文献   

18.
目前高等教育也在逐渐普及,但费用较高,对于一些贫困地区的学生来说,上大学就有些遥不可及了,所以国家出台了生源地助学贷款,让更多的学生能接受高等教育,回馈社会,报效祖国。  相似文献   

19.
文章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分析国家助学贷款风险产生的原因。通过分析政府、银行、学校、学生四个参与主体的关系,提出完善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完善银行贷款相关政策,建立大学生信用评估体系等措施,来规避国家助学贷款风险,找出符合中国国情的国家助学贷款体系。  相似文献   

20.
国家助学贷款是一个集政策、福利、教育和金融为一体的有效资助贫困学生的系统工程,该工程从1999年启动以来,受到广大经济困难学生和社会各界的普遍欢迎,被社会称为"及时雨"。但是,由于配套措施尚不健全,方案设计上也存在一些不足,使得该政策在实际操作中与政府预期的目标存有差距。建议尽快建立健全大学生个人信用数据库、大力开办生源地助学贷款、规范对银行的管理、加强贷后管理,适当延长还贷年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