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成败。科学规划、积极推进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工作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新农村建设、缩小城乡差距、促进社会公平、达到共同富裕、人才强国战略的实现,这些都离不开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理性的对我国现阶段农村人力资源进行科学的分析,是我们寻求农村人力资源开发途径的基础。针对农村人力资源数量巨大、文化素质偏低、劳动技能低下和剩余劳动力过多等客观现实,我们可以通过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努力提高农村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水平、积极发挥大学生村官政策的实效等途径,不断提高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水平,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迫切需要提高广大农民素质。针对秦皇岛市农村职业教育的现况和问题,提出了加快发展农民职业教育的途径、政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3.
由中国老教授协会、中国农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北京农学院、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和北京市农村工作委员会联合主办的“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贡献”专家论坛于2007年12月8日、9日在中国农业大学国际会议中心举行。我院党委书记崔砚青同志应邀出席8日举行的论坛活动,并作题为《发挥职业教育优势,服务新农村建设》的主题发言,介绍了我院走办学与服务“双赢”道路,全方位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做法和经验。  相似文献   

4.
河北省是一个农业大省,农村职业教育在全省职业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河北省把农村职业教育作为一项主要工作来抓,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本文对此进行分析和探讨,从中总结经验教训,对进一步发展职业教育,促进河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如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欠发达地区的重要课题。本文认为应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科学规划、整体部署、分类推进,从农村公共设施建设着手,抓好农村职业教育提高农民素质这一关键环节,循序渐进的稳步推进欠发达地区的新农村建设,最终达到农村生产发展,农民生活宽裕这一目标。  相似文献   

6.
目前所提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与以前提法有明显区别,其鲜明特点是在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提下推进新农村建设;现阶段的新农村建设已不仅仅局限于农村村容村貌的改善或单纯农村经济发展,而是以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为目标,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培育农村生态文明,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之间是一致的关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要构成要素可分为环境要素、基础要素和效果因素三大类;环境要素的改善依赖于政府,基础要素的改善主要是农村自身建设,效果因素的改善依赖于环境因素和基础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是要培养和造就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高素质的新型农民。而培养和造就大批新型农民的关键在于大力发展农村教育。一是通过大力发展农村基础教育,全面提高农民的基本文化素质;二是通过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和经营素质;三是通过积极开展农村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农民的现代文明素质。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坚持面向基层、服务群众,加快推进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加大对农村和欠发达地区文化建设的帮扶力度。继续推动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向社会免费开放。近年来,湖北省农村文化建设虽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与城市相比,农村的文化建设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动城乡一体化,必须进一步加强湖北省的农村文化建设。现阶段,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与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成为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主要矛盾,如何解决好这一对矛盾。对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顺利进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对湖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成宁市嘉鱼县官桥八组的考察。提出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具体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9.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和国家从长远发展高度出发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要完成这一艰巨的历史任务,就必须从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加强农村党的建设,使农村党组织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坚强领导核心,更好地保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历史任务的完成。  相似文献   

10.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体现了新形势下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建设农村先进文化,能够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这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本所在。当前,研究农村文化的现状,分析其原因,找出建设途径对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在良好的宏观环境中,院校及其他形式的农业职业教育和农村合作社的组织在农村点面上的撒开,不断地组合农民、农业、农村、农业职业教育及农村合作社.在政府和市场综合的作用下,“四农一社“不断优化组合,由此引起农村人口及农村产业不断分化,最终达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教育是基础,农业科技是关键,服务“三农”人才是保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必然需要大量高素质“三农”人才,这给农村成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转变思想观念,树立“教育致富”的理念,多渠道筹集农村成人教育经费,充分发挥大学生“村官”在农村成人教育的领头雁作用,构建农村终身教育体系,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3.
党的第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仅要发展农村经济,要让广大农民致富,还要不断丰富广大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不仅要重富裕,也要重文化。要“两条腿走路”,只有这样,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才能健康、和谐发展。同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与之相适应的社会主义新农民去建设新农村,农民的文化素质的提升和知识水平的提高要求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  相似文献   

14.
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任务艰巨、目标要求高、战略意义重大的系统工程。新农村建设应采取五大举措:调整农村生产关系,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建设和谐新农村;坚持政府为主导农民为主体,全力推动新农村建设;创新农村融资体系,全力支持新农村建设;完善新农村长效管理机制,巩固和发展新农村建设成果。上述举措的付诸实施,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现实和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充分调动各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要正确区分“共同行动”中的国家、社会和农民的职责。国家(政府)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主导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主导农村教、科、文、卫等事业建设,主导新农村建设发展目标和规划,主导农村政治、经济体制的深化改革。必须激发和发挥城市和社会各界对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参与支持作用。必须充分发挥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大力宣传群众,科学组织群众,用思想、道德、法律、文化、科技武装群众。  相似文献   

16.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消除城乡二元结构,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发展农村文化消费对于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题中应有之义。我们应该从农民自身、精神文化生产及其改善农村文化消费环境等方面入手,加强和发展农村文化消费,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相似文献   

17.
林卿  林翊 《全国商情》2007,(1):109-109,97
改革开放的制度创新使农村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而经济发展始终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途径是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本文重点讨论如何通过深化农村改革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8.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从财政的角度看,要顺利推进新农村建设应着重解决好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问题。针对目前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不足的现状,应该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产品供给制度,明确划分各级政府提供农村公共产品的责任,建立需求表达型的公共产品的供给模式和农村公共产品的多渠道融资制度,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9.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是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工农互动的历史任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在新的历史背景下的综合性农村变革,既具有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所提供的有利条件,又面临着诸多的现实难题。因此,我们必须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创新工作思路,建立长效机制,园地制宜。分步实施,扎实稳妥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20.
林伟津 《现代经济》2007,6(9):78-78
本文根据党的十七大精神,从分析农村职业教育的现状入手,指出教育督导对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的作用和效果,进一步提出加强教育督导评估工作,为培育数以亿计的新型农民、为建设新农村而努力作为的具体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