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张群 《全国商情》2005,7(8):62-64,69
本文从人力资本的涵义和性质着手,分析了人力资本所有者在企业中拥有的两种收益索取权:合同索取权和剩余索取权。指出市场中的企业不是“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的特别契约”,而是不同人力资本所有者为了共同创造财富和分配财富而达成的一系列契约关系的组织。企业所有权界定为企业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而企业剩余是对企业人力资本的一种间接定价,企业所有权(剩余索取权)的适当安排有利于激励企业人力资本价值的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2.
不完全契约下的人力资本产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人的有限理性和外部环境的复杂多变,现实中的契约应当是不完全的.人力资本所有者的行为受到契约的影响.在资本所有者拥有企业所有权时,人力资本所有者的敲竹杠行为频频发生;在资本所有者与人力资本所有者共同拥有企业所有权时,人力资本所有者的敲竹杠行为相对弱化;人力资本所有者完全拥有企业所有权时,其敲竹杠行为完全消失.  相似文献   

3.
人力资本是一种很重要的生产要素,其在企业价值的创造、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人力资本所有者与非人力资本所有者在企业所有权的安排上是一个博弈过程,非人力资本所有者应考虑到人力资本专用性与企业内部所有权、企业效率之间的关系,从而来安排人力资本所有者在企业所有权中所占份额。  相似文献   

4.
文章通过对人力资本产权与企业经营绩效的相关性分析得出,有效的人力资本产权是企业经营绩效的重要内生变量。当企业所确定的契约安排能使人力资本所有者对其产权完整性有一个较好的预期时,能够减少人力资本所有者的机会主义行为,增强劳动契约的自我强制实施能力,实现劳动的有效供给,提高企业的经营绩效。  相似文献   

5.
创新型企业引入人力资本概念进行会计核算和计量的理论依据是经济学的稀缺理论、企业利益相关者理论、企业契约理论和企业产权理论。创新型企业的人力资本可以分解为管理型人力资本、技术型人力资本、执行型人力资本三种不同的类型。绩效评价和不同资本所有者之间的博弈是创新型企业人力资本核算的两大原则。在这一基础上,可以得出创新型企业的内在价值等式,并据此进行创新型企业人力资本会计计量模式的设计。  相似文献   

6.
所有权配置直接影响企业的效率和契约各方的利益。理论上说,最优的企业所有权安排应当是:剩余索取权的配置和控制权的配置相对应,让企业的风险承担者拥有企业所有权,但企业所有权的最终安排取决于契约各方凭借自身实力进行博弈。公司治理结构是企业所有权最终安排的具体表现形式。财务会计作为协调契约各方利益的一个经济信息系统,其目标的定位应与企业所有权的配置以及相应的公司治理模式相一致。“受托责任观”是对传统的“股权至上”逻辑和股东单边治理模式的反映,而“决策有用观”则体现了人力资本所有者和非人力资本所有者共同拥有企业所有权、共同参与企业治理这一趋势。  相似文献   

7.
集体谈判制度在我国劳动法中虽已确立,但现实中运行状况并不理想,理论基础的薄弱和制度设计缺陷都是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人力资本理论、企业契约理论和不完全合同理论有着内在有机联系,共同成为劳动者集体谈判权的理论基础,劳动者是人力资本所有者,在企业中是以人力资本出资的一方契约主体,企业本身是一种契约组织,主要是劳动者和投资者之间的契约,劳动者理应有分享企业经营成果即利润的权利.劳动合同是不完全合同,在劳动合同履行过程中劳动者有要求再谈判的权利,劳动标准的共同性决定了劳资双方的再谈判必然采取集体谈判方式.  相似文献   

8.
人力资本价值增值的评估模型——基于战略管理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力资本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地位的重要因素。建立企业人力资本的价值创造的评估体系。可以监测、评估、指导企业人力资本价值创造活动,实现人力资本价值创造的最大化,并最终表现为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和持续稳定的增长。尽管经济学和会计学已经从各自的角度对人力资本价值创造的评估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但是存在诸多的缺陷。本文从企业战略的角度,提出了对企业人力资本价值进行评估的框架体系。  相似文献   

9.
人力资本区别于物质资本的最本质特征就在于人力资本存在于个人体内,与其承载者不可分离,人力资本所有者对其自身人力资本的使用有最终的控制权。这一特性决定了人力资本在对企业的投资过程中可能出现不按照合约中规定把人力资本全部投入到企业的现象。因此,企业必须对其人力资本进行合理的激励和有效的约束,以保证物质资本所有者以及其他人力资本所有者的利益不受侵害。  相似文献   

10.
民营科技企业创业模式与融资契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对民营科技企业创业过程中物质资本所有者和人力资本所有者作用的分析,本文在考察民营科技企业创业时,根据如何获得(专利)技术、如何参与创业来界定民营科技企业创业的主要模式。基于对民营科技企业创业特征的判断与对其融资契约选择的考察,本研究在企业家理论框架下,分析投资者与创业企业家之间资本与产权的交换形式,设计企业家最优创业融资契约。不同的创业形式有着不同的契约安排,不同的契约安排决定了专利权人、企业家和投资者不同的现金流权和控制权配置,继而影响着公司治理结构和企业家精神的发挥。从企业家和投资者的角度,构建了创业融资博弈模型,以便更深刻地理解融资契约安排的现实规律,把握民营科技企业控制权配置的真谛。  相似文献   

11.
本文提出人力资本贡献价值的概念,并且以其为理论基点对人力资本参与分享企业剩余的应用模型进行构思和设计,最后将该应用模型在一企业中进行应用研究。本文认为人力资本的贡献价值体现在企业的剩余(利润)超过以行业平均利润率计算的那部分利润额,而这一部分利润额就是人力资本参与分享企业剩余的基础,同时还要结合对人力资本经营业绩考核来确定最终的贡献分配额度。  相似文献   

12.
基于马克思历史唯物史观对“人本”的判断并结合可持续发展理论、广义劳动价值观、企业契约理论以及产权理论,可将“以人为本”的思想注入到企业“资本丛林”划分体系,形成企业人本资本结构体系。通过对中国制造行业450家上市公司会计报告作为截面样本数据进行数理证明和实证分析,可以发现企业人本资本结构较大的存在价值,企业人本资本结构优化程度决定了企业经济的发展程度。  相似文献   

13.
企业是一组共同投资的合约,即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产权所有者为了共同投资而出让产权的市场合约,而单位化(公有制)企业的性质在于虽保留了共同投资合约的外壳,但却失去了合约的市场化交易产权的实质,而这种非市场合约形成的原因,隐藏于国有产权悖论之中,即由于国家行政权力对不同资本所有者产权的限制。  相似文献   

14.
建立在“资本雇佣劳动”逻辑基础上的传统财务管理,无视人力资本在企业价值创造中的作用,不考虑人力资本所有者的利益,从其财务目标、理论基础、财务对象等方面均可看出“股东利益至上”的价值导向。在知识经济条件下,随着人力资本谈判力的显著增强,传统财务管理已经失去了赖以生存的环境和条件,将人力资本纳入财务管理范畴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5.
企业合约中的会计信息产权,包括决定会计信息质量和企业价值分配取向的两组权利束,即供给控制权和需求索取权.通过有效的制度安排,完善产权结构,发挥产权功能,让非人力资本所有者与人力资本所有者分享会计信息产权,才能有效激励和监督产权主体,实现企业价值及其合理分配.  相似文献   

16.
非对称信息下经济主体行为互相作用方法很多,契约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和团队理论是上个世纪90年代至今最具有代表性的两种企业文化制度。中国实体民资中各级委托代理关系的离心效应显著,委托代理链中的团队合力效率很低,其影响因素有很多,据调查和回归分析,激励与惩罚机制的有效性、职业发展机会与空间、雇主的声誉与诚信程度、公司的规模与形象、企业的福利与社会保障是其关键。因此,作为委托方的民资企业家,为保证其积累的资本长期稳定发展,应当从代理方隐含的反博弈行为和后果出发,运用现代公司制度中的契约理论和团队精神,在短期契约中,重视奖惩制度的设计与执行;在长期和约的制定上,以利润固化和利益风险共享为准则,造就和留驻优秀的人力资本代理人队伍;公司的发展战略,应当以中长期代理雇佣契约制代替即时边际生产力决定工资的明星用人体制,消除代理链上各层知识资本员工对民营企业家的诚信、声誉、形象、福利和保障的后顾之忧,重塑新型委托代理链中的团队合作关系,实现公司内部纵横向各环节之间托代理关系的同心合力效应率。  相似文献   

17.
经营者人力资本定价是目前理论研究的热点与难点问题。基于对经营者人力资本构成的多维性和调用的主动性两个关键特征的考察 ,从劳动契约的微观角度对经营者人力资本定价进行分析 ,并充分考虑劳资双方的特定状态 ,进一步探讨影响经营者人力资本价格的权变因素 ,认为经营者人力资本定价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过程 ,应该从可重新谈判的动态角度把握定价的精度  相似文献   

18.
传统的企业环境业绩评价主要集中于环境损害降低及其效率的评价.文章将能释放生态效益的生态型企业生态经营绩效评价纳入环境绩效评价范畴.生态型企业所经营的生态资本是一种处在潜伏状态的经济资本,生态补偿制度的完善和生态服务市场的形成将力推其加速向经济资本有效转化.生态经营绩效评价应重点评价生态资本的形成效率、生态资本向经济资本的转化效率以及经济资本向生态资本的投资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