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7 毫秒
1.
创新上海公共租赁住房建设运营机制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公共租赁住房是健全分层次住房保障体系,解决各类低收入住房困难群体居住问题的有效途径。根据市政府工作部署,推进实施公共租赁住房将是本市今年住房保障的重点工作之一。  相似文献   

2.
发展公共租赁住房是健全分层次住房保障体系,解决各类低收入住房困难群体居住问题的有效途径。根据市政府工作部署,推进实施公共租赁住房将是本市今年住房保障的重点工作。  相似文献   

3.
社会关注,市民期盼的公共租赁住房,按照薄熙来书记关于住房保障是一个重大民生工程,要让城乡百姓都有房子住的指示精神,年初,市委市政府决定实行公共租赁住房制度,在全社会引起了强烈反响。近来,国家有关部委和省市纷纷来重庆考察调研,对公租房建设给予了较高的评价,一些专家学者把公租房喻为深化住房制度改革的里程碑。5月8日.张定宇局长代表党组就我市公共租赁住房建设情况向三届市委第101次常委会议进行了专题汇报。现予刊登,希望住房问题能引起更多人士的关注与支持。  相似文献   

4.
杨楠 《价值工程》2021,40(19):87-89
保障性住房是保障人们基本居住需求的重要工程.本文以杭州市为例,结合租购并举的保障性住房制度,选取公共租赁住房,通过调研与解析杭州市公共租赁住房的建设和分配管理模式及其优点,从而分析我国关于公共租赁住房分配制度方面存在的问题,为我国其他城市在公共租赁住房分配制度方面提出可行的改进思路与建议.  相似文献   

5.
2010年,积极推广公共租赁住房成为上海市委、市政府的重要工作之一。笔者认为,现阶段的公共租赁住房是有别于福利制度下的低租金公有住房,也不同于以低租金出租给符合受惠条件家庭的廉租住房,而是由政府出资或提供政策支持,限定套型面积和出租价格,面向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承租的租赁型保障住房。  相似文献   

6.
孙建 《上海房地》2014,(5):34-36
2010年6月12日,国家住建部等七部门联合制定了《关于加快发展公共租赁住房的指导意见》,上海也于2010年9月4日发布了由市住房保障局等六部门联合制定的《本市发展公共租赁住房的实施意见》。大力发展公共租赁住房,成为上海建立健全住房保障体系的一项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7.
为进一步规范公共租赁住房保障申请审核相关工作,确保公共租赁住房公开、公平、公正分配,近期,市住房保障办与市民政局联合出台了《广州市公共租赁住房保障申请审查实施细则》(下简称《细则》),对公共租赁住房保障申请受理、审核的具体内容、流程、标准以及相应的监督管理进行细化规定。  相似文献   

8.
由于我国公共租赁住房制度缺乏统一的法律基础,各地的政策规定差异比较大,完善公共租赁住房的法律与制度已是当务之急。一、我国公共租赁住房之立法现状(一)我国公共租赁房的法律现状从立法体系角度分析,公共租赁住房法律制度应该建立在我国住房保障法律体系之中,也就是说如果制定《公共租赁住房管理条例》,那么其上位法应该是《住房保障法》这一国家层级的统一的住房保障法律。但是我国《住房保障法》虽然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已经纳入全国人大的立法进程中,然而经过了长达20多年的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9.
一、认清公共租赁住房的特殊性认清公共租赁住房的特殊性,对于理清公共租赁住房的建设思路、明确筹建方式具有重要意义,也是探索投融资途径的重要前提。公共租赁住房作为住房保障的重要方式之一,是继经济适用住房、廉租住房、限价商品房等  相似文献   

10.
《房地产导刊》2013,(3):24-25
(本刊讯通讯员穗房宣)经市政府同意,《广州市公共租赁住房保障制度实施办法(试行)》(下称《办法55)正式印发,自2013年5月1日起试行。《办法》的出台标志着我市住房保障工作进入以公共租赁住房为主的新时期。《办法》经过多次研究、修改和审议,先后两次公开征求社会公众意见。  相似文献   

11.
陈慷 《上海房地》2012,(1):38-39
当前,全国正在大力推进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并以实物方式进行保障。而实不实行货币化补贴正是公共租赁住房在发展定位、方向及方式上是否采取市场化的问题。本文基于杭州公共租赁住房市场化发展方式的定位,探讨该制度实行货币化补贴的必然性以及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2.
在目前公共租赁住房政策框架体系下,着重对公共租赁住房的保障群体界定、发展的可持续性以及与其他住房保障体系的可转化性问题进行分析与研究。在此基础上分别认为,在保障对象界定上,既存在过度扩大保障范围的问题,又明显存在偏窄的问题;公共租赁住房无论在供应还是使用效能的可持续性上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公共租赁住房与其他保障性住房之间...  相似文献   

13.
城市住房夹心层问题凸显住房保障政策的真空,对此我国提出公共租赁住房政策以解决这一问题,然而该政策能否真正解决住房夹心层问题却引起了争论。为了促使公共租赁住房政策名至实归,本文首先探讨了我国城市住房夹心层问题,分析认为当前我国保障性住房准入条件的不对接,存在的户籍限制和目标群体的支付力不足等造成了夹心层的出现。在此基础上,分析公共租赁住房政策在解决住房夹心层问题上存在的局限和制度创新,并提出完善公共租赁住房政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城市住房夹心层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住房夹心层问题凸显住房保障政策的真空,对此我国提出公共租赁住房政策以解决这一问题,然而该政策能否真正解决住房夹心层问题却引起了争论。为了促使公共租赁住房政策名至实归,本文首先探讨了我国城市住房夹心层问题,分析认为当前我国保障性住房准入条件的不对接,存在的户籍限制和目标群体的支付力不足等造成了夹心层的出现。在此基础上,分析公共租赁住房政策在解决住房夹心层问题上存在的局限和制度创新,并提出完善公共租赁住房政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房地产导刊》2014,(4):20-21
正《广州市公共租赁住房保障申请审查实施细则》出台(本刊讯通讯员穗房宣)为进一步规范公共租赁住房保障申请审核相关工作,确保公共租赁住房公开、公平、公正分配,近期,市住房保障办与市民政局联合出台了《广州市公共租赁住房保障申请审查实施细则》(下简称《细则》),对公共租赁住房保障申请受理、审核的具体内容、流程、标准以及相应的监督管理进行细化规定。  相似文献   

16.
一、住房保障必须积极发挥用人单位的作用 我国住房保障实施的背景之一,是在1998年城镇住房制度改革,推行住房商品化、市场化后逐步形成的。住房制度改革使得用人单位逐渐游离于职工住房问题之外,用人单位在职工住房上的责任逐渐弱化。住房保障的任务完全由政府承担显然是不可能的.用人单位在职工住房问题上应该发挥积极的作用。无论在公共租赁住房、人才公寓、单位自建租赁住房方面.还是在职工的购房或租房的货币化补贴等方面,用人单位均应该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7.
住建部、发改委、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人民银行、国税总局、银监会等七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快发展公共租赁房的指导意见》,强调公共租赁住房房源通过新建、改建、收购、在市场上长期租赁住房等方式多渠道筹集。新建公共租赁住房以配建为主,也可以相对集中建设。新建公共租赁住房主要满足基本居住需求,成套建设的公共租赁住房,单套建筑面积要严格控制在60平方米以下。  相似文献   

18.
《上海房地》2023,(2):13-16
自2016年杭州成功举办G20峰会以来,城市人口虹吸效应更加明显,新就业大学生、外来务工人员等新市民、青年人大量涌入,城市人口的住房问题也日益突出。2021年以来,在国家层面首次明确建立以公共租赁住房、保障性租赁住房、共有产权住房为主体的住房保障新模式背景下,杭州结合城市租赁人群住房租赁需求,迅速出台保障性租赁住房实施方案,吸收借鉴蓝领公寓和人才专项租赁住房试点经验,搭建三项工作机制,加快推进保障性租赁住房发展,着力缓解新市民、青年人租赁住房困难,为最终实现全体人民住有所居、推动共同富裕提供杭州住房保障经验。  相似文献   

19.
当前公共租赁住房在我国住房保障体系中占有着重要地位,但是在实际的供应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难题,如供应资金缺口大、供应土地稀缺等,严重影响了公共租赁住房的供应。为了解决我国公共租赁住房供应中面临的难题,同时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和供应对象的住房需求,对公共租赁住房供应体系中的各个环节如供应主体、供应来源、供应机制等进行了探析,初步构建了一个能多方面缓解当前公共租赁住房供应困境的供应体系。  相似文献   

20.
黄石市在住房保障创新和发展方面进行了积极、可贵的探索,初步形成了住房保障创新和发展的"黄石模式"。黄石模式具有以下特点:1.政府主动担责、积极推进住房保障制度和体系的改革与创新,大力发展住房保障;2.进行住房保障制度和体系的系统性创新;3.按照新的制度实现住房保障资源的整合和归一;4.公共租赁住房保障制度相对公平;5.通过整体设计建构有机的、完整的住房保障体系;6.构建统一的住房保障制度和体系;7.保障对象覆盖所有应保对象;8.住房保障形式以公共租赁住房为主导;9.公共租赁住房的可租可售、租售并举;10.公共租赁住房产权的清晰和多元;11.保障性住房建设用地实行无偿划拨和出让、租赁或作价入股等有偿使用方式;12.建立职责明确、分工合理的住房保障管理体系;13.采取准市场租金、租补分离、分类补贴的明补形式;14.商品房开发配建公共租赁住房和公共租赁住房开发配建商品房;15.保障性住房建设融资统一归并到公共租赁住房。尽管从城镇住房保障制度和体系改革、发展的最终目标来看,黄石模式尚需进一步探索和完善,但由于其涉及到了城镇住房保障制度和体系改革、创新的核心问题或者说基本问题,并且在实践中展现出了它的积极作用,因此,黄石模式对推进中国城镇住房保障制度和体系的改革、创新与完善有着多方面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