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创新金融工具的所得征税因其对传统所得税制带来的挑战和征管的复杂性特别引起人们的关注。如何采用合理的方法来确认创新工具的收益和损失,OECD国家的一些做法值得借鉴。本文通过比较目前OECD国家在确认创新金融工具收益环节所得税时主要采用的四种方法,结合我国的实践,提出对我国的创新金融工具征税的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2.
OECD国家消除经济性双重征税的经验及借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逸  姚涛 《涉外税务》2006,(6):63-67
公司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并存,越然引起对股息的经济性双重征税。目前,少数国家坚持传统的古典制,绝大部分OECD国家都将公司所得税与个人所得税结合,消除或减缓经济性双重征税。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古典制已经开始改变,将朝着逐渐实现公司所得税与个人所得税一体化的方向转变。  相似文献   

3.
我国企业所得税的课征方法是按年计征,分月或分季预缴,年终汇算清缴,多退少补。即企业准确的应交所得税和所得税费用只有在年度所得(收益)出来后才能得到。按照《企业会计准则——中期财务报告》,在中期财务报告日需要计算收益,那么为达到收入与费用的合理配比,在中期财务报告日就应当确认所得税费  相似文献   

4.
吴革 《上海会计》1997,(3):30-31
自本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金融领域中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即金融创新。金融创新是包括金融业多方面创新的总概括,其基础为金融工具创新。大量新型金融工具的不断涌现,如远期合约、期货合约、期权合约、掉期交易等衍生性金融工具的出现,必然要求会计信息对其带来的相关经济业务进行反映,金融工具会计也应运而生。目前,尽管一些国家的会计界,包括国际会计组织(如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对金融工具这一新领域进行了许多有益的研究和探索,但至今金融工具会计仍面临着许多难解之题,其中,最突出的是对金融工具的确认、计量和披露…  相似文献   

5.
《所得税》会计准则以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取代了企业会计制度中利润表债务法的所得税核算方法,是我国所得税会计的一次重大改革。递延所得税资产及递延所得税负债符合新会计准则中资产及负债的定义及确认条件。在采用资产基础法对企业进行整体评估时,需根据评估结果,参照新会计准则中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余额的方法重新确定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的评估值;在采用收益法评估时,为简化处理,可将资产基础法中递延所得税资产及递延所得税负债的评估值作为溢余资产处理,不再单独预计未来期间新形成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及负债对企业现金流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浅析金融工具创新对会计理论与实践的冲击祁璇祁梦华金融创新的基础为金融工具创新。所谓金融工具,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在1994年1月公布的第48号征求意见稿中定义为:“任何形成一个企业的(已确认或未经确认的)金融资产并同时形成另一个企业的(已确认或未经确认...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国新会计准则体系中的一个重大变化就是从理念实现了收入费用观向资产负债观的转变。资产负债观的具体应用主要体现在金融工具确认、所得税准则、计量等方面。在决策有用性会计目标下资产负债观会成为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势。尤其长期以来我国一直采用收入费用观作为对收益的确认计量,但这种收益计量模式逐渐暴露出许多弊端,而资产负债观防止事业单位虚增利润和虚增资产,有利于事业单位可持续发展。本文主要以资产负债观为切入点,从运用的必要性中分析其具体运用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浅谈所得税会计处理的债务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得税是我国税制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税种,所得税会计的主要任务是对所得税的计算、记录、交纳和跨期摊配。跨期摊配问题的实质是税前会计利润和纳税所得之间时间性差异所造成的纳税影响的会计处理。这是所得税会计中最重要也是本文所要讨论的问题。一、税前会计利润与纳税所得及其差异税前会计利润是指根据会计准则的规定,通过财务会计的程序确认的、在扣减当期所得税费用之前的收益。确认税前会计利润的目的是尽可能精确地计量企业的经营成果。与税前会计利润相对应的概念是纳税所得,它是根据国家税法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计算确定的收益,…  相似文献   

9.
对新准则下所得税会计的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池源 《会计师》2009,(5):30-32
<正>一、问题的提出所得税会计是专门处理税法对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影响的会计理论和会计方法,其核心内容是研究如何处理会计收益与应税收益之间的差异,是会计的一个专门领域。它有两个目标:一是确认当年的应交所得税或应退所得税的金额;二是预测在企业财务报表或纳税申报中已确认事项的未来纳税影响,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负债。  相似文献   

10.
证券税是指对有价证券的交易行为、交易所得和证券收益所得所确定的征税原则、征税制度,它由证券交易税制、证券交易所得税制和证券收益所得税制三个层次构成。我国现行税制中,涉及到证券方面的税种主要有证券交易印花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和营业税。由于我国证券市场发展速度较快而历史较短,证券市场税制建设还存在不少问题。如征税面窄,税款流失严重,  相似文献   

11.
我国新会计准则的一大亮点是大量采用了公允价值计量,进一步增加了财务报表信息的相关性。在新会计准则体系中,除了初始确认和计量大量采用公允价值外,某些资产的后续计量也规定或允许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这在金融资产计量中尤其明显。金融资产的后续计量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这与所得税政策不相吻合。文章主要以《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与计量》和《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为基础,阐述了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及其对所得税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张志科 《会计师》2011,(5):20-21
<正>财政部2006年颁布的新企业会计准则是我国会计发展历史上的一次创新。其中,很大一个变化就是引入了公允价值。在很多的具体准则中都可以看到这些变化,例如:长期股权投资准则中确认子公司股权投资收益、所得税会计的方法变化、债务重组以公允价值计量并且允许债务人确认收益、非货币性交易中公允确认换入资产和置换收益等,相比以前的会计实务,这些都是革命性的变化,必将对企业产生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一、所得税会计基本概述 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主要是解决所得税的确认和计量问题,其中确认主要包括计税项目、确认计税时间;计量则主要指税率的选择。所得税会计要依照税法的要求,按照规定的时间和法定的程序,将应税所得全面完整地确认与计量,准确及时地反映应税所得与会计利润之间的差异,并将这些差异按照产生差异性质的不同,采用特定的会计处理方法将其在会计报表上系统地反映,以保证企业资产和盈利信息的真实完整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4.
本文简述以衍生金融工具为核心的金融创新业务的迅猛发展对传统财务会计和审计理论体系的冲击,并从会计、审计基础理论为出发点,对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确认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思路,并对衍生金融工具为核心的金融创新风险进行了分析,对审计理论及方法体系重构问题进行了初步探索和研究。  相似文献   

15.
基于我国目前的公允价值应用环境,新会计准则只在投资性房地产、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和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等方面采用了公允价值。公允价值的应用,不仅实现了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之间由“接轨”变为“趋同”这一重大变革,而且改变了利润表“收益”的含义,即由传统净收益扩展到全面收益,使我国会计准则确认、计量和报告的业绩,不仅包括已确认利得和损失,  相似文献   

16.
衍生金融工具的出现带来了会计确认、计量、报表披露等一系列问题,从而引发了相应的会计创新.我国应借鉴国际惯例做法,及早出台中国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准则.  相似文献   

17.
企业所得税费用的会计核算问题多年来一直是会计界的研究热点,它包括当期所得税和递延所得税费用两部分,对企业所得税的确认与计量关系着国家税款征收和企业收益分配。本文通过分析企业所得税的相关概念,针对新会计准则下的当期所得税和递延所得税的确认与计量问题进行探讨。以期通过本文的阐述使财会人员在利润表中准确填报所得税费用,从而达到国家税收利益和企业收益兼顾的工作要求。  相似文献   

18.
企业所得税费用的会计核算问题多年来一直是会计界的研究热点,它包括当期所得税和递延所得税费用两部分,对企业所得税的确认与计量关系着国家税款征收和企业收益分配。本文通过分析企业所得税的相关概念,针对新会计准则下的当期所得税和递延所得税的确认与计量问题进行探讨。以期通过本文的阐述使财会人员在利润表中准确填报所得税费用,从而达到国家税收利益和企业收益兼顾的工作要求。  相似文献   

19.
所得税一体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所得税的重复征税对储蓄、投资、企业融资决策均有不利影响。鉴于古典制所得税和一体化所得税在公平和效率方面的众多差异及其潜在的众多弊端,战后西方国家在两税合一的问题上做了大量的努力。以所得税为主体税种的税制结构是我国税制建设的中期目标之一,因此,加强对所得税一体化的理论研究,为我国所得税一体化的思路、步骤、配套措施做出长期规划,具有很高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20.
金融创新工具对传统会计模式的影响陈惠锋一、金融创新工具的产生和发展金融工具是使一个主体(企业)形成金融资产(已确认或未确认),同时使另一个主体(企业)形成金融负债或权益证券(已确认或未确认)的任何合约。据此,金融工具有传统的金融工具与衍生的金融工具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