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作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之一,福州独具滨江滨海和山水园林旅游城市风貌,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是旅游地产开发的先天优势。  相似文献   

2.
基于DEA的城市旅游企业技术效率测度及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运用技术效率的分析框架和测算方法,对我国部分城市旅游企业的技术效率进行实证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城市旅游企业综合技术效率低下的原因是纯技术效率低下,必须通过转变增长方式、整合产业链、建立和完善企业创新体系等途径来提高旅游企业的技术效率。  相似文献   

3.
《价值工程》2018,(8):244-247
本文回顾了近十年以来我国中小旅游城市概念、中小旅游发展研究、旅游业的转型、中小旅游城市转型,重点论述了研究的领域与内容,并就我国目前中小旅游研究的局限性及未来研究重点提出了几点看法:中小旅游城市的划分需要重新界定;研究方法和内容加强定量的分析,数据的支撑,引入新的研究方法和手段;地域性也应该成为中小旅游城市研究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4.
世界文化旅游名城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旅游城市高品质建设的重要目标和城市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载体。文章在对世界文化旅游名城进行概念溯源的基础上,从理论理性层面透视了世界文化旅游名城独立构念、嵌套结构、交互系统、完型意义的四重内涵逻辑,进行了类型学意义的识别与分析;为进一步解剖、厘清世界文化旅游名城的内涵意蕴、特征,还从文化旅游吸引力、文化旅游品牌、文明交流历史、文化旅游产业体系、创新创意产品、宜居宜游环境、现代城市功能、城市治理能力和发展理念等对世界文化旅游名城进行了解构阐释。文章认为,世界文化旅游名城是指在世界范围内具有卓越魅力和标尺意义,创造了独特文化形态和文化氛围,旅游吸引强劲、产业发达、产品丰富、服务完善,且历史悠远、环境优良、兼容并包、开放创新、主客共享的现代化旅游城市。研究有助于进一步丰富旅游城市和城市旅游的理论内涵,对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促进城市旅游高质量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城市文化是是城市外在形象和内在灵魂的集中表现,是支撑城市生存与发展的巨大动力和无形资产.南昌虽被评为全国优秀旅游城市,但目前城市旅游形象还不强烈.因此,优秀旅游城市的建设与城市文化形象的塑造相结合才能体现出南昌特有的魅力,从而带动旅游业的发展."英雄城"的称号是中国其他城市无法相比的,因此全力打造革命文化应作为南昌旅游发展的定位.同时,历史文化、山水文化、宗教文化的塑造也具可行性.围绕城市文化,可以设计革命史迹游、文化古迹游等精品旅游线.  相似文献   

6.
当前,衡阳正着力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这就要求有众多优秀旅游资源作支撑。与山川资源不同的是,城市在历史发展中所形成的特色建筑、城市风格、城市文化、城市产业,是发展城市旅游业的本底资源。  相似文献   

7.
龚文瑞 《企业经济》2002,(8):113-114
在物质与精神文明发达到相当程度的今天,积极发展旅游业已越来越被重视.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赣州,提升城市品种,确立"旅游兴市"的大战略,当前的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之举显得极其重要.本文拟就当前赣州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及发展旅游业提出若干建议,仅作参考.  相似文献   

8.
城市旅游品牌问题研究——以提升南昌旅游业竞争力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旅游品牌与城市旅游业竞争力密切相关,城市旅游品牌化能够有效地提升城市旅游业竞争力。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将城市旅游品牌的构成要素和评价体系的内容、城市旅游品牌对城市旅游竞争力贡献弹性分析作为理论切入点,对南昌与其他城市旅游品牌进行比较研究,并提出创建以青云谱、绳金塔、豫章十景为代表的园林建筑文化;充分利用英雄城丰富的革命历史资源,打造完整统一的"红色旅游"体系;以弘扬赣文化为脉络,挖掘万寿宫历史价值等是提升南昌城市旅游品牌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9.
城市旅游景区的空间优化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城市旅游景区是一个社会、经济活动高度密集的复杂系统,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解决人地之间的矛盾.只有人与自然共同创造,协同进化,才能使城市旅游景区系统走向有序发展.在阐述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城市旅游景区空间现状,认为城市化、旅游需求变化和旅游发展模式是其空间演变的驱动因子,同时提出了城市旅游景区空间优化对策.  相似文献   

10.
杨晓安 《物流技术》2014,(21):164-166
主要阐述了当前我国主要城市发展旅游物流行业的具体情况,重点在产业竞争力基础上分析目前我国主要城市发展旅游物流产业的现状,分析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提升我国城市发展旅游物流产业的意见。  相似文献   

11.
中国城市居民旅游购买能力统计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利用2001-2002年截面数据,分析了我国39个大城市居民的旅游购买能力并建立了其与人均工资关系的统计模型,在此基础上依据人均工资水平,将39个大城市居民国内旅游购买力划分为四个等级,分别统计出出游率、游客人均花费和居民旅游支付的分布特征,并对几个城市在出游率和游客人均花费上的偏差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中国旅游城市体系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旅游经济经过近20年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1978年,来华旅游入境人数仅180.9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不过2.63亿美元,在世界上居第41位;而到了1997  相似文献   

13.
李艳 《价值工程》2012,31(26):146-147
随着2010年世博会以及2011年世园会的胜利召开,我国的会展旅游已经进入到飞速发展的时期,纵观中国会展都市发展情况,上海,北京,广州作为一线会展城市的优势已经凸显,而目前,中国整体会展旅游城市发展并不均衡,西北部明显落后于东部及沿海城市,而西安作为西部龙头城市,有着丰富的人文,历史资源优势,并拥有国家高新产业开发区,但是,其资源优势,经济地位并未能使西安成为中国的会展强市,本文通过分析西安会展旅游发展中存在的优势、不足以及原因解析,对打造未来西安会展旅游强市给出了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资源型城市旅游资源开发的实证研究——以山西临汾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煤铁资源型城市临汾面临着产业转型的压力,而旅游业将为资源型城市带来良好的经济、环境、社会效益,因此,实施旅游替代战略是临汾当前的理想选择.根据临汾的旅游资源现状,其旅游形象可定位为"壶口雄风兴尧都,花果林立新煤都",通过实施发展工业旅游、大力发展旅游替代、联姻其他替代产业、开展会展节庆旅游、开发特色旅游商品等旅游资源开发战略,使临汾的经济获得新的发展,城市可持续发展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5.
都市旅游是城市经济体系中的一个子系统。根据这种认识,我们要跳出行业思维定势,把它放在城市经济的大系统中加以审视,那么就可以得到一个全新的认识:旅游接待业最初是伴随城市经济的规模扩张而作为一个互补性公共行业出现的,在城市经济集聚过程中,那些拥有旅游资源和客源的城市由于其对经济增长有持续的促进作用,成为高速发展的独立产业进而形成一个旅游目标区。从产业能级递次演进的规律来看,大都市往往演变为区域经济的集聚中心和辐射源。与此相应,都市旅游的产业能级应提升为区域旅游集聚中心和辐射中心,旅游目标区仅是阶段性的次一级目标。因此,上海都市旅游的战略应从目前的"旅游目标区"的行业层面,提升到打造现代旅游集聚中心和辐射中心这一现代服务经济层面。  相似文献   

16.
城市旅游空间结构演变与优化研究——以苏州市为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汪德根 《城市发展研究》2007,14(1):21-26,32
在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的基础上,以苏州市为例,探讨了城市旅游空间结构演进过程及优化问题;首先,按照城市旅游地生命周期,阐述了城市旅游空间结构在不同阶段的演变形态和特征,在开发阶段的城市旅游空间结构为单节点的凝聚模式,在成长阶段为多节点并存的放射模式,在成熟阶段为板块旅游模式;其次,实证分析表明,苏州市目前旅游空间结构处于放射模式阶段,不利于城市旅游进一步发展,通过旅游线路体系的完善和空间结构的优化,苏州市旅游空间结构演变为理想的板块旅游模式.  相似文献   

17.
慢城旅游吸引力系统的内涵与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慢城旅游目的地建设成为国际旅游业发展新热点的背景下,基于美学视角,秉持人与城市和谐相处的基本理念,通过对我国目前唯一慢城——南京高淳桠溪镇的实证调研,可以建构起由自然生态美、城市文化美和社会生活美构成的慢城旅游吸引力系统,并在此基础上从美化自然环境、美化城市文化以及美化社会生活三个方面提出有针对性的慢城旅游目的地发展策略,为目的地城市探寻一条发挥自身特色,建立比较性差异的新的旅游发展之路提供理论与实践支持。  相似文献   

18.
大城市近郊旅游景区的空间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个复杂的系统,大城市近郊旅游景区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解决人地矛盾,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环境,使大城市近郊旅游景区系统走向有序与均衡。据此,动态地分析了城市化进程中我国大城市近郊旅游景区的空间形态,总结其生命周期演变规律,并进一步提出了大城市近郊旅游景区的空间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19.
莫艳恺 《企业经济》2012,(3):133-136
县域旅游经济发展不平衡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客观现象。以丽水市下属9县(市、区)为研究的区域单元,构建相应的县域旅游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选取2010年度各项截面数据,运用SPSS的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等方法,对丽水市各县(市、区)的旅游经济发展水平进行排序、归类和评价分析,并探讨了县域旅游经济差异产生的原因,最后提出了协调区域旅游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构建以京沪港渝为核心的中国城市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海 《城市发展研究》2006,13(2):118-122
世界各国的经验表明,在一国城市化和城市体系形成的进程中,首位城市起着举足轻重的核心作用.改革开放后,随着浦东开发、香港回归和重庆直辖市的设立,在我国北、东、南、西四方,已形成北京、上海、香港、重庆四大首位城市.重点建设京、沪、港、渝和以其为核心的京津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四川盆地四大城市群,可以形成发达、完善、均衡、有序的全国城市体系,有力引领中国的城市化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