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经济研究参考》2012,(14):3-4,72
编者按近些年来,在全球资源日趋枯竭和环境日益恶化,全球经济面临前所未有的资源与环境压力的大背景下,绿色发展、低碳发展的理念受到各国政界、学界、社会公众和企业界高度关注。2010年11月22日,在北京召开的"全球绿色智库峰会"(GGTTC)发表宣言,呼吁各国政要积极倡导与推行"绿色新政",呼吁各国政府建立绿色市场,发展绿色贸易,大力  相似文献   

2.
编者按近些年来,在全球资源日趋枯竭和环境日益恶化,全球经济面临前所未有的资源与环境压力的大背景下,绿色发展、低碳发展的理念受到各国政界、学界、社会公众和企业界高度关注。2010年11月22日,在北京召开的"全球绿色智库峰会"  相似文献   

3.
新一轮世界金融危机爆发后,绿色发展转型的全球研究热潮由此勃兴。"绿色经济"一词是由皮尔斯在1989年首先提出的。循环经济的核心是资源循环利用,低碳经济强调碳减排,绿色经济则更偏向生态环境的安全性。21世纪是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时代。生态环境恶化催生了绿色发展理念。新理念推动绿色发展理论与实践。在西方世界,公司、政府和个体共同致力于绿色发展转型与创新。中国学者的研究更具广谱性。科学发展观是绿色发展的理论基础。今天,全人类对绿色发展的共识与行动,是人类以往从来没有经历过的一次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21世纪是绿色经济时代,我们必须抓住历史机遇,走在时代前列。  相似文献   

4.
绿色发展理念的提出、形成和发展是顺应世界绿色发展潮流的战略选择、解决我国生态困境的必然要求及落实新发展理念的现实需要,对于改善我国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美丽中国"具有重要意义。从我国生态环境的现状看,其具有多样性、复杂性等特点,绿色发展进程受来自实践中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对此,需要树立绿色发展价值观,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绿色转型,并形成绿色生活方式,完善绿色发展相关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5.
刘璐 《经济月刊》2012,(11):96-97
全球金融危机下,绿色发展理念因成为世界经济秩序重构和全球环境治理的新动力而备受关注。我国《“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生态文明水平”。  相似文献   

6.
“全球绿色新政”与我国“绿色经济”政策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兴的"全球绿色新政"不仅提供了国际环境经济政策的框架,也为发展中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借鉴经验。在研究发达国家"绿色新政"的基础上,系统梳理了我国"绿色经济"政策架构,总结了近些年来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升政策理念、充实政策主体、改进政策工具等完善我国"绿色经济"政策体系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的 《资本论》 在运用唯物史观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运行规律进行深刻分析的基础上,对资本主义的生态危机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并提出了颇有思想建树的、 旨在促进人类走绿色发展道路的生态文明思想,从而为当代中国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坚定走"生产发展、 生活富裕、 生态良好"的绿色发展道路提供了基本遵循.梳理 《资本论》 中的绿色发展思想,能够更好地理解习近平总书记的绿色发展思想,从而使绿色发展不仅成为一种价值理念和思维方式,更成为一种价值遵循和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8.
发展绿色经济的关键在于,制定绿色发展战略、完善绿色制度体系以及构建绿色经济指标体系党的十九大报告多次强调绿色发展理念,中国经济已进入"新常态",发展绿色经济成为转型时期的必然选择。我国绿色经济之路面临诸多挑战根据中国人民大学发布的《中国经济绿色发展报告2018》,我国绿色发展整体水平不高,地区之间的绿色发展也不平衡。  相似文献   

9.
为应对当前的经济危机,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推出了全球"绿色新政"的概念。"绿色新政"涵盖了"绿色领导力"、"绿色政策改革"、"绿色经济"、"绿色投资"等多方面的内容。欧、美、日等主要发达国家纷纷制定和推进绿色发展规划。对于我国而言,选择"绿色新政"和绿色经济发展模式是实现科学发展的迫切要求和战略选择,需要协调各种政策,确保以经济最优的方式过渡到绿色低碳未来。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五大理发展念,是"十三五"时期乃至更长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理念,由此可见绿色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河南省虽然高度重视绿色发展,取得一定成效,但也存在绿色相关制度建设滞后、产业内部结构不合理、生态环境污染严重、绿色技术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公众和企业绿色发展意识薄弱等一系列问题,如何实现绿色转型发展,对于河南省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从环境经营的角度探索钢铁企业绿色营销模式的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钢铁是基础性产业,是我国步向新型工业化的"桥梁"。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低碳环保、可持续发展理念越来越成为人们衡量钢铁发展水平的标准。这就要求钢铁企业必须走新型的发展之路,也就是"绿色发展"。因此,从绿色产品、绿色价格、绿色渠道、绿色促销四个方面探讨了钢铁企业的未来之路。  相似文献   

12.
绿色营销:21世纪的经营理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论述了绿色营销是21世纪的经营理念这一理论命题的四个方面:在解决“全球问题”中的人类生存空间理念;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中的人类永续发展理念;在社会发展时空维度上的生态文明理念;在构建“全球道德”中的人与自然共生共荣理念  相似文献   

13.
随着全球人口不断增加、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全球经济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资源消耗及环境损失日益增长,地球生态系统承受的负荷逐渐加大,人们越来越深刻地意识到自然资源及环境容量制约世界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瓶颈作用。在这一背景下,近年来有关绿色经济以及有关绿色发展、绿色转型研究成为有关学科领域的研究热点。应用文献分析的方法,总结了有关绿色经济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绿色发展战略与政策及其驱动/制约因素、绿色转型评价理论方法及其实践应用研究等,最后结合国内外研究进展,提出并展望了我国未来相关研究的关键和热点。  相似文献   

14.
发展是时代永恒的主题.改革开放几十年来,中国的经济取得了高速的发展,在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和自然环境的持续恶化,加大了中国的压力.为了使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实现低碳经济与可持续发展,改变人类传统的高排放、高污染生产和生活方式,中国在经过了一系列探索之后寻找到了一条道路——绿色发展之路.绿色发展是中国在"十二五"规划中提出的,绿色:代表生命、健康和活力,是充满希望的颜色,绿色发展势必会是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绿色经济学是在对传统经济学反思与批判的基础上,整合相关绿色理论资源、适应绿色经济实践而发展起来的经济学学科,是经济学内部逐渐发展起来的新因素和新需求,也是重建经济学理论的新思路和新尝试。绿色经济学已在学科涵义、研究对象、基本预设、理论体系和学科体系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同时亟待从学科建设角度,对绿色经济学的研究视角、参照标准、分析工具和"成本—效益"模式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绿色经济学将成为推动经济发展、实现社会公平、促进环境优化、推进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对当下我国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6.
欧阳传春 《经济》2011,(7):88-89
六月的青海柳青花黄,春意盎然;2011中国·青海绿色经济投资贸易洽谈会历时4天,于13日圆满闭幕。与往届相比,2011年"青洽会"主题更加鲜明,从各个环节都彰显转变发展方式、推进"四个发展",突出科学、转型、绿色理念,凸显"开放合作、绿色发展"的主调。  相似文献   

17.
近些年来,随着全球范围内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绿色经济"成为世界各国的一致呼吁和共同选择。"低碳经济"的逐渐兴起,对我国对外出口贸易的发展产生广泛而又深远的影响。因此,本文就当前"绿色经济"、"低碳化"背景下我国出口贸易的发展对策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全球能源问题的日益严峻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国内的推广,建筑节能设计越来越引起我国广大建筑工作者的重视,发展绿色节能建筑,是降低建筑能耗的必经之路.随着"绿色文化"的广泛传播,绿色建筑也相应产生.绿色建筑,意在把绿色理念赋于建筑,使建筑富有生机,富有活力,使建筑和可持续发展联系在一起,使建筑和生态系统联系在一起.大力发展绿色建筑,才能适应现代城市生态建设发展的需要,才能实现人、建筑与自然的协调统一.  相似文献   

19.
“绿色发展”理念下生态农业发展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农业是适应传统农业实现现代化与可持续发展要求的新业态,其强调生态循环、绿色高效,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立足于"绿色发展"理念的生态农业经济,应贯彻以生态学为范式的生态经济价值观,而生态环保、均衡循环、产能高效是其基本发展模式,整体共生、系统优化是其发展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20.
滕玥 《环境经济》2021,(6):58-59
近年来,我国不少地方加快推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走出了一条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盐城描画"绿色转型典范"近日,《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公开发布,强调"美丽江苏展现新面貌",提出"基本建成美丽中国示范省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