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海派的小说创作体现了现代都市生活的消费主义取向,其创作理念与当前全球化视野中的艺术生产规律有某种历史相似性.海派对商业文化、市场拜物教以及现代理性侵蚀下的人性伤痕所作的细致刻画使其小说超越了消费本身.这种有着鲜明的消费主义倾向的小说创作表现出现代都市文学的生存意向.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阐述西方现代派文学概念和艺术特征的基础上,剖析了西方现代派文学的思想内容和文化价值,并分析了西方现代派文学对20世纪20~30年代我国文学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吴福辉是海派文学研究中的权威,他最大的贡献在于为“声名狼藉”的海派正名。随着关注程度的不断深入,他对海派文学的挖掘越来越深入,由对海派文学的正名到两性主题的研究,对海派进行了公平、公正、客观、深刻的评判,不仅指出了海派文学的长处,而且指出了其局限性,为海派文学的研究作了铺垫。  相似文献   

4.
二三十年代的上海迅速发展成现代化的工商业城市,出现了与传统社会不同的市民社会和新的生活方式,从而促成了海派文学的产生。而海派文学从出现之初,就反映了新新都市的精神面貌,它以世俗化、商业化的审美趣味,彷徨空虚、颓废的心理状态和“性自由”色彩去表现“都市男女”,实现了对五四主流文化的叛离,也揭示了当时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所特有的都市市民精神特征。  相似文献   

5.
当五四小说构筑了现代小说的基本形态后,小说得到迅速发展,从而产生了新的分野.三十年代的"新感觉派"和四十年代张爱玲的小说不仅擅长写城市题材,更重要的是自觉建立了现代都市价值观,因此"城市文学"应运而生并开创了现代文学的一块新天地.  相似文献   

6.
新感觉派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的现代主义小说流派,代表作家有刘呐鸥、施蛰存、穆时英等。在其创作中,新感觉派作家以独特的创作题材和艺术手法成之为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国文学史重要的一部分。研究新感觉派小说的创作特色可以从整体上把握其产生的背景、主题内涵及艺术特色,进而全面地对新感觉派小说有所认识。  相似文献   

7.
梁启超在《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一文中,视小说为一切文化革新的工具,把文学从工具性命题上升到了因果关系性命题,并认识到了小说的艺术手段、美学塑造等美学问题,从其文学观念的发展过程来看,该文的发表是其文学启蒙思想成熟的标志。  相似文献   

8.
沿着西方文学发展史,结合各时期的典型作品,立足于“文学是人学”的理念,试图用哲学的眼光,分析论述西方文学中的人本意识、人性特点、人文精神的彰显。  相似文献   

9.
本文着重论述了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 ,几个深受西方现代派创作手法影响的小说流派 :自我表现派、新感觉派、七月派 ,在心理描写方面的差异 ,通过各派代表作家作品的分析 ,我们既可以知道各派在心理描写方面的特点 ,同时也让人们感受中国文学一步步从传统的小说模式 ,向现代小说结构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西方商人产生的社会条件及其他们所显示的人生价值,以及西方文学中商人典型形象进行分析,认为西方商人社会地位的确认是随着市场经济的成熟而获得提升的;研究市场经济的规律,创造性地发展与完善商业竞争中的“游戏规则”,是研究西方文学商人形象的宝贵鉴戒。  相似文献   

11.
海派小说中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同性恋文学,只是表现了一些同性恋现象.虽然书写女同性恋行为本身具有现代性色彩,但是海派小说中的女同性恋的描写与同时期的丁玲等的创作相比,其现代性的程度逊色很多.海派小说的男同性恋描写基本上延续了传统男同性恋中的狎邪风气,不属于性伦理方面的现代性表达.  相似文献   

12.
后现代主义文学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兴起于西方国家,是西方国家动荡不安的社会生活导致的,也是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形成新的社会经济结构体的结果。它是对现代主义文学的继承和超越,因此,它不仅具有现代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也具自身独有的特征。  相似文献   

13.
私小说是产生于日本的一种独特的文学体裁,以私小说的开山之作《棉被》为切入点对私小说进行解析日本私小说的产生。日本私小说不仅受到西方自然主义文学思潮的深刻影响,而且有着其日本自身当时社会、传统和日记文学的深深印记,是当时东西方文化相互碰撞、交融的产物。  相似文献   

14.
唐代文学中表现商家的经营、描写商人的生活,塑造了新兴的商贾形象。其中有正面的肯定,也有负面的批判,整体上较为客观真实。唐代诗文小说中的这些描写,包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对于后代商贾题材的文学有一种导夫先路的作用,应当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5.
文学艺术与媒体是一对难舍难分的孪生子。文学艺术自发生之日起,便依附于一定的媒体而存在。媒体是文学的载体,一种新的媒体的出现,往往催生着新的文学样式。回首20世纪中国文学与媒体的关系,从世纪之初兴起的小说创作热潮及历次文学思潮、流派的纷争,直到后来的新启蒙主义浪潮和电影文学、电视文学的发展,均与媒体有着密不可分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6.
在英美文学与大学英语一体化的教学进程中,大学英语文学课程的教学目标应以阅读和欣赏为主。为此,本文指出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遵循三个原则,并着重从圣经文学、希腊神话、小说、诗歌、戏剧、散文等六个方面阐述了具体的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17.
文学和文化关系密切,文学反映文化。在综合英语教学中,应将英美文学教学和文化教学结合起来,把课文的语言特征和其表达的意义联系起来,使学生在学习语言知识的同时,加深对西方社会、文学和文化的认识,培养文化素质。  相似文献   

18.
文学史论述对象的选择,即以什么样作品作为展示文学发展演变的材料,不应以过去的文学观,或现代文学观来界定,然后依此决弃取。文学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文学观念也是随之变化的。所以,文学史视野中的文学,既不能限于我们现在所谓的文学作品,也不能将古代曾视为“文学”的作品完全纳入进来,而是应当与文学发展变化和文学观念发展变化的过程相适应,尊重历史,尊重历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综观诸家文学翻译标准论说,从中国到西方,从模糊论到目的论,其共同特点可归纳为对读者的关照。基于这种认识,本文认为文学翻译标准的制定应因不同层次的读者变化而变化,也因不同时期的读者变化而变化。  相似文献   

20.
语法翻译法历史悠久、毁誉参半,但其在英美文学教学中的积极作用是不置可否的,文章介绍了语法翻译法与文学教学的历史渊源,并根据笔者的教学经验,举例说明了语法翻译法在诗歌、小说及其他文学样式教学中的运用及效果。它不仅可以激发英语水平好的学生继续提高自己,还可以帮助基础差的学生理解并欣赏英美文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