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虽然四川安县国家地质公园以拥有世界罕见的晚三叠世硅质海绵礁而扬名海内外,但在旅游开发初期,却面临着核心资源科学价值高、市场吸引力小、旅游效益低的困惑.在全面分析园区各类地质遗迹科学价值、美学价值和旅游开发价值的基础上,创新理念,提出了包含3个层次、9项因子的地质遗迹景观资源价值深度开发模式,并从深挖地质遗迹景观资源价值、整合区域资源、加速旅游产品的转型升级3个方面,对安县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景观资源的综合开发进行了具体探讨.  相似文献   

2.
地质遗迹及其所构成的地质环境,是地球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的基础和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教育价值和生态环境价值。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地质遗迹作为一种独特的自然资源和重要的遗产倍受人们关注。通过对国内外地质遗迹及地质公园的理论及实践进展进行分析,分析地质遗迹保护及开发利用的研究热点及趋势,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明确地质遗迹景观资源保护开发的理论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地质遗迹评价与保护是地质公园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在对嵩山世界地质公园地质遗迹实地考察的基础上,参照《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中规定的旅游资源评价细则,建立了适合地质遗迹评价的体系和标准,结合改进后的菲什拜因-罗森伯格模型,对公园内的地质遗迹进行了定量评价和等级划分。结果表明:嵩山世界地质公园内的地质遗迹类型丰富且等级优,地质遗迹要素价值高,区位优势显著,具有良好的旅游开发价值和市场远景。根据地质遗迹的定量评价和等级划分、空间分布、地域组合、易破坏性、保护现状和管理需要构建了地质遗迹保护框架,包括分区保护、工程保护和动态监测保护体系。  相似文献   

4.
地质遗迹资源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与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对地质遗迹进行评价可以弥补层次分析法的弊端,使评价方案中各因子的选择和权重的确定等更加科学、客观。利用两种方法建立了地质遗迹资源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反映了资源的自然赋存情况主导了资源开发的价值,"价值属性"反映了地质遗迹资源的科普功能和开发效益,"开发条件"也是资源质量必不可少的外部因素。同时以湖北恩施腾龙洞大峡谷地质公园为例,对研究区岩溶地质遗迹资源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地质遗迹资源评价的结果与实际相符,运用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对地质遗迹资源质量进行评价的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湖北竹溪长峡是我国中东部地区深切切割最深的峡谷,拥有丰富的地质遗迹资源。通过对竹溪区域地质背景、地质构造和地貌状况的分析,根据国土资源部《国家地质公园规划编制技术要求》(国土资发〔2010〕89号),将竹溪长峡地质遗迹分为5大类,9类和11亚类,并对该区地质遗迹资源进行了定性和定量的评价。定性评价结果表明,该区地质遗迹资源的典型性和稀有性、自然和完整性特征突出,科学研究价值、美学价值和生态学价值高。定量评价结果则表明,该地质公园区地质遗迹资源本身条件优越,有突出的区域或省级意义,但开发条件相对较弱,这正是政府各部门和规划者急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阐述福建漳州滨州海火山地质遗迹景观资源特色,剖析了火山地质,地貌形成机理及地质遗迹重要的功能价值。  相似文献   

7.
地质遗迹资源的类型、数量、等级以及空间分布特征可用于指导地质公园布局与差异化建设。以甘肃省主要地质遗迹和地质公园为对象,采用GIS查询统计、Voronoi图与CV值相结合的分析方法,探讨地质遗迹特征与地质公园建设间的协调性问题。认为:甘肃省应该深化地质遗迹开发和利用,优化地质公园建设路径,重点向兰州南北两侧的秦岭褶皱系南移和祁连山脉北移,地质公园建设向地质灾害遗迹类型与冰川地貌类型扩展。  相似文献   

8.
地质遗迹是指在地球演化历史过程中,由内、外动力地质作用形成的各类地质现象,是不可再生的地质自然遗产。地质公园则是保护地质遗迹,传播地质文化知识并为游人提供地质旅游服务的重要途径之一。介绍了神农架世界地质公园的概况,并对神农架地区7种地质遗迹进行了归类总结,同时提供了3大类共4条地质游览路线,以期为旅游和科学研究活动提供参考。针对神农架地区地质遗迹的保护现状和存在问题,也提出了对应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9.
地质遗迹资源的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什么是地质遗迹资源?目前在学术界还没有统一的定义。非常不利于地质遗迹资源研究理论体系的建立,并影响着地质遗迹资源保护与利用中许多具体问题的研究。地质遗迹资源的内涵反映的是地质遗迹资源的地质属性、遗产属性和资源属性,其外延包括《地质遗迹保护管理规定》中对地质遗迹保护内容明确规定的六个方面。基于地质遗迹的内涵和外延,地质遗迹资源的定义可表述为:地质遗迹资源是指在地球演化的漫长地质历史时期中,由于内外动力的地质作用而形成,发展并保存下来的珍贵的、不可再生的、并能在现在和可预见的将来可供人类开发利用并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将来福利的自然遗产。  相似文献   

10.
河南省地质遗迹的分布特征及保护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质遗迹保护与开发的理念从单一保护向保护与开发相协调的演进,当前地质遗迹保护与开发的最佳途径是建立地质公园,这种形式将地质遗迹保护与开发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紧密结合;河南省地质遗迹十分丰富,主要类型为地质地貌景观和水体景观,根据地质遗迹的分布特征,将河南省地质遗迹划分为太行山地质遗迹分布区、黄河地质遗迹分布区、嵩山地质遗迹分布区、伏牛—桐柏—大别山地质遗迹分布区等4个区域;在对河南省地质遗迹保护与开发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指出了河南省地质遗迹保护与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保护与开发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为给河南小秦岭国家地质公园的开发和建设探索一条切实可行的、可持续的发展之路,依据《国家地质公园规划编制技术要求》中的地质遗迹类型划分方法并结合其他研究成果,归纳总结了公园的地质遗迹景观类型,共4大类、10类和12亚类,并对其中的典型地质遗迹景观在国际、国内大区域地质科学研究上的意义进行了对比分析,对其科学价值、审美价值、科普教育价值、旅游开发价值进行了评价。综合研究认为公园是一座以赋存典型构造形迹为特色,以古老变质岩地貌、花岗岩地貌为主体的集科学价值与美学价值于一体的综合性地质公园,具有开发成集地质研究、地质旅游、地学科普教育活动、休闲与度假为一体的理想场所。  相似文献   

12.
龙缸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分级保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路线法对重庆云阳龙缸国家地质公园内龙缸一石笋河园区、南三峡园区、黄陵峡园区旅游环境容量进行计算,并根据地质遗迹稀有程度和观赏程度的不同,将保护区分为特级保护区(点)、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和三级保护区。根据地质遗迹分布及其价值特征,对龙缸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实行三级保护,并按等级制定相应保护原则;制定特殊地质遗迹保护方案,包括龙缸岩溶天坑保护工程规划、大安洞保护工程规划、石笋河保护工程规划和南三峡保护工程规划。建议在大力发掘地质遗迹保护区旅游地学资源潜在价值的基础上,加强管理和相关保障系统的建立,提高民众的旅游地学资源的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13.
海南岛作为我国最大的热带岛屿,拥有丰富的地质遗迹资源,但专门性的地质遗迹保护工作仍处于起步阶段,保护区数量少、规模小.与海南岛丰富的地质遗迹资源情况对比,显得不相称.为充分保护好海南岛的地质遗迹资源.根据其地质遗迹资源特点,结合经济发展布局,对海南岛的地质遗迹开发保护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
地质遗迹景观的评价对于地质公园的有效保护及合理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确定研究区域范围的基础上,对朝天地质公园主要地质遗迹景观以景型-景域-景段-景元-景点为不同等级类型进行了分类,并对嘉陵江三峡、龙洞背、穿洞庵、广元嘉陵江东岸三叠-侏罗系剖面、明月峡菊石动物群等几个重要的地质遗迹景观进行了定性评价,进而提出了地质公园旅游开发与园区建设的对策,为其进一步发展提供有益思路.  相似文献   

15.
我国的地质公园在评审方法与管理方面都取得了成功的经验,形成了一个有效的地质遗迹保护网络系统.地质公园的建设对于更好地保护地质遗迹,提高旅游的科学性,扩大地质工作的服务领域,促进旅游产业及地方经济的发展具有积极和重要的意义.我国是世界上地质公园建设和地质遗迹保护最好的国家.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在地质公园建设和地质遗迹保护工作中,要以科研为支撑,做好地质景观保护区的分级,羞解决好保护自然遗产与矿产资源开发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16.
在分析四川华蓥山地质公园地质遗迹特色和开发价值基础上,提出运用科学发展观保护性开发地质公园、建立和谐地质公园是地质公园可持续发展的一条良性发展道路。科学发展观中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全面发展、保持协调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是地质遗迹得以保护和开发、地质旅游资源持续利用、地质公园价值得以实现的保证。  相似文献   

17.
保护地质遗迹是建立地质公园的宗旨之一,地质遗迹评价是地质公园规划和保护地质遗迹的重要基础。在全面调查沂蒙山地质公园地质遗迹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地质遗迹的重要特征,将公园内地质遗迹分为6大类、11类、12亚类。对地质遗迹定量评价方法进行了创新,增加了当地居民和游客的评价因子,并充分考虑了各评价因子的权重,从而使评价结果更客观准确。结果显示沂蒙山地质公园内地质遗迹类型多样,资源丰富,且均具有典型性、稀有性和自然完整性等特征,其中世界级地质遗迹4处,国家级地质遗迹5处。泰山岩群、新太古代的多期侵入岩体、金伯利岩型原生金刚石矿和岱崮地貌是沂蒙山地质公园内最重要的地质遗迹,其中大部分在科学研究中具有国内和国际意义。研究结果对于沂蒙山地质公园内地质遗迹的保护以及当地旅游事业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申报和创建沂蒙山世界地质公园也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根据地质遗迹功能属性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评价指标对地质遗迹功能属性(即旅游价值、科普教育价值)的函数关系式。以评价指标体系为基础设计地质遗迹定性调查表,借助评价指标体系表将定性调查进行定量化,运用函数关系式求出其分值作为功能属性的评价依据。同样,根据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其保护状况评价函数关系式,借助评价指标体系表将定性调查定量化带入函数关系式求出其分值来评价遗迹点的保护状况。将此评价方法对乐业-凤山世界地质公园凤山园区的地质遗迹进行评价,结果基本符合事实,所以认为该方法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9.
重庆云阳龙缸国家地质公园为岩溶地貌的典型代表,区内地质遗迹景观类型多,科研价值高,典型性强,观赏价值高,尤以龙缸岩溶天坑闻名海内外。在研究区域地质背景,地质遗迹分布、分类及重要特征的基础上,对岩溶天坑的成因进行探讨,并综合运用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对岩区地质遗迹进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以南京栖霞山为例,基于ArcGIS平台分析其人文和自然旅游地学资源的空间分布,根据原国土资源部等相关文件对地质遗迹类型、景观规模进行归纳,结合AHP和菲什拜因—罗森伯格数学模型对其价值进行评价、分级,本着旅游地学资源开发原则提出栖霞山综合资源利用途径。研究结论:(1)人文和自然旅游地学资源存在多处重叠,前者主要分布在主峰西南方及虎山一带,后者主要覆盖到栖霞山主体及南、北象山;(2)地质遗迹类型丰富,分为7大类、13类及15亚类,共67个地质遗迹点;(3)15个地质遗迹亚类中Ⅰ、Ⅱ级共占80%,地学旅游价值较高;(4)从视觉享受、科普教育、体疗康乐、人文活动等方面总结南京栖霞山综合性地学旅游景区的建设定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