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城乡收入差距一直是我国经济研究和政策制定的热点问题,近年来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呈现不断扩大趋势。本文基于1994-2008年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从财政分权、城乡公共品供给差异两个方面运用工具变量和动态面板的系统GMM估计方法对中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财政分权对缩小我国城乡收入差距没有起到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2000~2015年全国26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地方政府"以地生财"行为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以地生财"行为总体上拉大了城乡收入差距;"以地生财"行为会带来"人地失调"的城镇化格局、"去工业化"效应和扭曲的公共品供给结构,进而扩大城乡收入差距;"以地生财"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在各区域存在显著异质性。基于上述结论,本文认为理顺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改革当前以GDP为导向的政绩考核体系,摆脱地方政府"以地生财"的路径依赖能有效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了省直管县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理论分析发现:“省直管县”改革提高了县级政府税收分成比例和省对下转移支付规模,迫使其面临更激烈的横向竞争,加剧其对其他弱势部门的财政资金获取。县级政府还会选择偏向于资本密集型部门的发展战略,延缓县域内城市化进程。实证研究发现:第一,“省直管县”改革显著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第二,改革效应存在异质性特征。“省直管县”改革,在东中部地区,会显著扩大城乡收入差距,在民族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区、西部地区,会显著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在主要产粮地区和省域边界县,改革效应则不明显。第三,地区间横向竞争加剧和选择偏向于资本密集型部门的发展战略是“省直管县”改革扩大城乡收入差距的两条渠道。  相似文献   

4.
构建公平合理的财税体制是降低收入分配不平等、实现共同富裕的必要制度保障。基于中国式财政分权框架,分析中央财政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对缩小县域内城乡收入差距的制度逻辑。在此基础之上,利用2013—2019年667个县级市辖区的年度面板数据,构建局部准自然实验,运用断点回归设计(RDD)方法,评估中央财政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对县域内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异质性和作用路径。结果表明:保障机制可以引导县级政府财政支出向教育、医疗和农业农村等领域倾斜;可以提高县级政府的教育财政支出效率,进而推动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基于上述结论,缩小城乡收入差距需要进一步完善均衡性转移支付制度,建立健全财政支出的监督评价体系,切实推动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结构向民生领域倾斜,并防止财政资金的无效率使用。  相似文献   

5.
财政分权、城乡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1994年分税制后的经验数据,本文估计了一个包含增长方程、城乡收入差距方程和财政支出方程的联立方程模型,来估算财政分权对经济增长和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财政分权使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显著增加,但财政支出的增加并不必然有利于经济增长和拉大城乡收入差距。如果在地方财政支出水平上升的同时,使科学教育和农业支出,特别是科学教育支出在总支出中的比重得以增加,将有可能在保持经济高增长的同时,使城乡收入差距得以缩小。  相似文献   

6.
城乡收入差距具有明显的动态效应和路径依赖,城镇和农村居民的收入流动性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非常显著.城镇居民的收入流动性越强,城乡收入差距越大;而农村居民的收入流动性越强则能越有效缓解城乡收入差距,且农村居民收入流动性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程度要远大于城镇居民的收入流动性.因此,我国应着力创造居民尤其是农村居民公平获取收入的机会和环境,完善地方政府对农村地区的扶持政策,建立健全城乡收入分配机制,从而促进城乡收入分配更加均衡、合理.  相似文献   

7.
产业结构对城乡收入差距具有正向作用,固定资产投资可以改善收入差距恶化.对外贸易发展也是缩小中部地区城乡收入差距的重要因素,而财政农业支出、非国有化水平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并不显著.要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得到有效遏制,必须坚持效率与公平动态发展的原则,统筹城乡发展,大力改善农村地区的投资环境,完善用工和最低工资制度,重视出口贸易的发展,加大财政对农村、农民和农业的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   

8.
本文运用空间计量方法,利用31省市2003-2010年的相关数据,对农村正规与非正规金融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首先,通过对Moran’I指数和散点图进行分析,发现城乡收入差距之间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其次,通过建立SLM、SEM和SDM三种空间计量模型检验了农村正规与非正规金融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村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都对缩减城乡收入差距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农村非正规金融的影响更为显著;农村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的空间变量对缩减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9.
我国农村金融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张立军  湛泳 《财经科学》2006,83(4):53-60
大多数研究表明,中国整体金融发展显著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但它们均未从农村金融发展的视角对城乡收入差距进行研究.本文从农村自身经济金融发展层面出发运用1978-2004年的相关数据,分析了农村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农村金融发展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究其原因主要是农村资金的不断外流和非正规金融的不规范发展,加剧了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现实的出路是遏制农村资金外流,提供更多的农村正规金融资源;规范非正规金融发展.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拉大,经济增长引发了一系列环境问题.从供给和需求的角度分析表明收入差距的扩大会加剧环境污染;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我国目前不仅城乡收入差距显著,而且地区间的收入差距也在不断的扩大,具体从城乡收入差距与地区收入差距两个视角来分析我国收入差距对中国环境污染的影响,分析表明收入差距的扩大会促进我国环境污染的加剧.  相似文献   

11.
笔者利用1992年~ 2009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就中国就业重构对城乡居民收入分配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与检验.结果表明,就业重构方向与城乡居民收入分配极化负相关,就业重构速度与城乡居民收入分配极化正相关;受城乡劳动力市场分割与城乡居民人力资本水平差异的约束,就业重构对城乡居民收入分配的极化效应大于平衡效应;在区域层面,就业重构对城乡居民收入分配的净极化效应由大到小的顺序分别为中部、西部和东部.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城乡收入差距也随之扩大,不利于我国经济建设的稳定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分析了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现状,采用协整检验方法实证研究了城市化发展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城市化发展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在目前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应通过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大力开展农业技术培训、培育农民的市场意识、积极发展乡村的特色传统产业、鼓励富裕人员和知识分子回乡创业等政策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13.
Bing Yan  Bo Wen 《Applied economics》2020,52(12):1311-1326
ABSTRACT

Based on the data of CGSS2013, we analys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come inequality, corruption and subjective well being using an Ordered Probit model. Our results indicate that income inequality and corruption significantly reduces the subjective well-being of our country’s residents. Furthermore, corruption is an important channel for the negative effect of income inequality on subjective well-being, the impact of income inequality on subjective well-being is mainly achieved by the role of corruption. Specifically, the impacts vary according to hukou. Higher degree of income inequality indeed reduces the subjective well-being of urban residents, while it has a positive effect on subjective well-being of rural residents. Corruption has a significant negative impact on the subjective well-being of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There is heterogeneity in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income levels in rural areas. The study in this paper shows that anti-corruption and narrowing the income gap are the two major grippers to improve the well-being of the residents.  相似文献   

14.
We examine the effect of remittances from abroad on households' schooling decisions using data for El Salvador. Following the massive war-related emigration of the 1980s, remittances became a significant source of household income throughout the 1990s. We use the Cox proportional hazard model to examine the determinants of school attendance. Measuring income from a source that is uncorrelated with parental schooling—remittances—, we find that remittances have a large, significant effect on school retention. We estimate that while household income net of remittances has a small, though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hazard of leaving school in rural and urban areas, remittances have a much larger impact on the hazard of leaving school. In urban areas, the effect of remittances is, at its smallest, 10 times the size of the effect of other income. In rural areas, the effect of remittances is about 2.6 times that of other income. Our finding is of interest in that it suggests that subsidizing school attendance, particularly in poor areas, may have a large impact on school attendance and retention, even if parents have low levels of schooling.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国持续增加的城乡居民高储蓄率成为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典型特征,正确分析这一现象有利于我国进行合理的宏观调控。本文应用1996—2015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广义最小二乘法,构建双向固定效应模型,研究劳动力转移率和城乡收入差距对城乡居民储蓄率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劳动力转移率和城乡收入差距对城乡居民储蓄率均有显著影响,其中对农村储蓄率的影响尤为明显。引入劳动力转移率和城乡收入差距的交叉项可以发现,通过提高劳动力流动过程中农村居民获取的非农收入,能有效弥补城乡收入不平衡。劳动力转移规模和转移速度共同通过收入差距的缩小对农村储蓄率存在间接影响机制。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提出完善公共基础设施和投资环境、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两部门一般均衡模型中引入乡村公路建设,从理论上说明了乡村公路建设、农业劳动生产率及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本文利用我国2002—2018年省际面板数据,构建空间计量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乡村公路建设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及内部机制。研究发现,乡村三级、四级公路建设显著缩小了区域城乡收入差距,同时乡村二级公路建设对附近地区产生了空间溢出效应,即促进了周边区域城乡收入差距缩小。机制分析发现,乡村公路建设通过提高技术效率来提升农业劳动生产率,以实现城乡收入差距缩小。此外,乡村公路建设对不同地区影响具有异质性,其显著降低了东部地区城乡收入差距,但在西部地区却产生了虹吸效应,从而扩大了当地城乡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17.
产业结构调整作为政府实现宏观发展战略目标的重要调控手段,具有显著的收入分配效应。构建产业结构调整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机理的分析框架,利用中国30个省份1998-2012年的面板数据,运用联立方程模型和内生分布滞后模型,研究产业结构调整的收入分配效应,结果发现:由于产业结构调整与人力资本结构负相关,在即期会强化农村居民在就业市场中的弱势地位,扩大城乡收入差距;在长期,城乡居民根据产业结构调整重塑就业预期,通过调整人力资本投资结构、提升人力资本水平实现职业转换,第5年以后将出现农村居民收入增幅高于城镇居民的格局,形成乡城收入赶超效应,产生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正面效应。  相似文献   

18.
笔者通过实证研究认为,拥有城镇户口显著地有利于劳动者进入高收入行业,造成城镇居民在收入和福利待遇方面比农村居民显著要高,户籍制度下的机会不平等是造成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重要原因。同时,在控制了影响劳动者就业选择的控制变量的情况下,研究的主要结论依然稳健。研究的政策启示是应该继续改革户籍制度,努力消除户籍制度对劳动者就业选择的不利影响,进而不断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促进城乡和谐与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9.
收入差距过大已经影响到中国和谐社会建构的进程。目前,中国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着要素分配不均、居民整体收入、城乡收入、行业收入、地区收入差距过大以及税收体制等方面对问题。因此,应该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坚持效率与公平的有机统一、实施城乡并重、积极开展垄断行业的革新、完善税务体制、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以完善中国的收入分配制度。  相似文献   

20.
选取泰尔系数、加权变异系数、城乡收入比、城乡收入差4个指标变量反映收入差距水平,对三角地区16个地级市2005—2011年间城乡收入差距水平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研究窗内,城乡收入差距绝对值增大但相对值减小,反映出农村居民纯收入的增长率开始高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泰尔系数、加权变异系数、城乡收入比的变化趋势趋同,总体处于下降趋势,表明城乡收入差距有所改善。根据分析结果,最后给出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