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三角》2011,(11)
近期,“末日博士”鲁比尼在上海抛出看空中国的论调,称中国经济在2013年后“硬着陆”的可能性将增至40%。国外一些研究机构也对中国经济显露的减速迹象发出警告。与此同时,陆续出炉的2011年上半年经济数据令中国官员和学者对中国经济保持乐观。  相似文献   

2.
中国加入WTO,必然要承担开放市场的义务,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扩大对外开放,经济的全球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也日益扩大,民族工业面临的国际竞争形势日趋严峻。因此,保护和发展民族工业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3.
黄伟婕 《价值工程》2011,30(23):125-126
在当时的历史条件和环境的作用下,新中国建立后选择了计划经济模式。计划经济时代成为新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一个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构成了中国后来一系列社会经济变革发展的历史前提。但是不可否认,即使是再科学的理性计划体制,也会因为自身的种种局限与弊端而不得不进行改革,更何况中国当时实行的只能算是"非理性的命令经济"。改革不可避免,但绝非是对"计划"的完全抛弃,我们可以从"计划经济"走向"经济计划"。  相似文献   

4.
《长三角》2011,(4)
中国作为日本的近邻,世界第二经济体,也是日本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之一。在世界经济一体化日益加深的今天,作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的日本突发意外,必然会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一场同样震级的“大地震”。中日经济密切联系,各领域间相辅相成,在国际国内市场上既有合作也有竞争。日本大地震对,必将对中国经济造成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中国能在未来几十年里维持经济增长率吗?除了政治因素外.其经济战略方面也有若干课题。中国要做出许多重大抉择.为了自己.也为了世界其它地区。  相似文献   

6.
《经营者》2008,(5)
<正>重庆姜义武2007年,中国"入世"的第六年。这一年,中国经济以超常的速度,扩充着在国际社会中的影响力,在世界经济的版图上不断刷新着自己的记录,与世界各国经济加速融合,已经成为国际经济中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这一年,"中国制造"成了国际媒体中出现最多的词汇之一,它为中国创造高速增长的GDP的  相似文献   

7.
杨再平 《经济界》2003,(2):9-10
中国经济保持了20多年的高速增长,为世人所瞩目。中国经济还能继续高速增长吗?这个问题也为世人所关注。西方目前有种“二十年大限”理论,认为东方国家的经济持续增长不会超过20年,举凡日本、韩国、新加坡的高速增长均未超过20年。按照这种理论,同样属于东方国家的中国经济增长当然也突破不了 “二十年大限”。有些西方人士评论说,中国内地腾飞了20多年的“经济奇迹”已经出现羽翼麻痹的症候,甚至断言未来中国经济将面临长期负增长。笔者  相似文献   

8.
《英才》2009,(11):121-124
在助力中国经济现代化过程中,能源行业该如何平衡好经济发展与生态友好之间的关系,这不仅关系到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影响到全球经济的长期稳定与繁荣。  相似文献   

9.
《上海企业》2011,(8):52-52
下半年甚至可能会巨幅放缓。这对中国经济整体来说令人欣慰。过去的快速增长依赖的是不可持续的泡沫经济。增长持续的时间越长,经济衰落就会带来越多的痛楚。中国的选择要么是现在吃药,要么是日后动手术。经济放缓并不意味着货币紧缩政策就足够了。中国的利率在  相似文献   

10.
陈茜 《广西审计》2001,(4):25-27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与趋势下,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促进中国经济快速、稳定、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这一选择在给我国带来风险与挑战的同时也带来了机遇与利益。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则是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经济结构实现战略性调整和优化的契机,有利于中国西部经济的腾飞和全国经济整体发展水平的提高。我们要积极应对当前的国际大环境,趋利避害,结合广西的实际情况,依靠政府导向和运用市场机制,发展区域特色经济,最终实现全国经济发展的大跨步。  相似文献   

11.
彭旭知 《企业研究》2005,(11):14-17
毫无疑问,21世纪.品牌将成为市场演出的主角。随着各国经济的全球化、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中国品牌国际化.国际品牌本土化的步伐加快。中国将成为世界经济新的增长点。同时也将成为世界品牌厮杀的主要战场。  相似文献   

12.
《经营者》2008,(3):18-18
2007年,中国“入世”的第六年。 这一年,中国经济以超常的速度,扩充着在国际社会中的影响力,在世界经济的版图上不断刷新着自己的记录,与世界各国经济加速融合,已经成为国际经济中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这一年,“中国制造”成了国际媒体中出现最多的词汇之一,它为中国创造高速增长的GDP的同时,更为全球消费者带来了更多的便利和实惠。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创造了持续高速增长的经济奇迹,但同时也积累了日益突出的结构性矛盾。2008年全球金融经济危机以来,随着全球经济"再平衡"和结构调整,中国经济发展方式变得日益不可持续。  相似文献   

14.
周颖 《中外管理》2013,(11):32-32
重视消费,但轻视消费金融,正成为中国经济真正的绊脚石。 当前中国的经济形势,一方面是实体经济的艰难复苏,但另一方面,一个经济奇观也举世瞩目:我国的居民储蓄余额正站在历史最高点。根据央行2013年9月数据,居民储蓄余额已经连续3个月站在43万亿元的历史高点上。更新的数据虽然没有公布,但到11月份,居民储蓄“缩水”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相似文献   

15.
《潮商》2012,(6):57-59
2013年,中国迎来十八大后的开局之年,一系列宏伟蓝图展现在世人面前。新的一年世界及中国经济会有哪些机遇,又将面临怎样的挑战?新年伊始,海内外诸多专家、机构在展望2013年世界及中国经济走势时认为,尽管全球经济仍存在不确定性,但亚州经济将迎来全面复苏,欧美经济有望掉头向上,中国将继续成为新兴市场领头羊,GDP增速可望达到8.1%至8.4%。  相似文献   

16.
试论“十二五”低碳经济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二五”是中国经济增长和转型的一个关键时期。低碳的经济发展既是目前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经济增长的约束。  相似文献   

17.
李连芝  马强 《价值工程》2012,31(34):289-291
中国的体育健儿在北京奥运会上取得了空前绝后的成绩。奥运会不仅仅能够使世界更加了解中国,同时也能够促进了中国文化以及经济的发展。中国在进入了"后奥运时代"后,我国的体育经济时代已经开始了大步发展,目前已经步入了一个新的台阶,为今后的体育经济时代提供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而对于目前我国如何应对"后奥运时代"的中国体育经济的发展和其中可能发生的问题,作者对此尝试着进行讨论和总结。本文主要讨论的内容是后奥运时代的中国体育经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孙杨  李攀  孙海燕 《东方企业家》2008,(10):110-113
当中国步入后奥运时代,其扮演的社会角色也已经发生了变化,中国必须承担更多的责任。无数人都关心,中国除了一跃成为经济强国之外,是否能在文化和精神领域再现辉煌?  相似文献   

19.
《东方企业家》2003,(6):20-21
SARS在中国乃至全世界都引起了高度的关注.除了危害人民健康外.SARS也关系到经济的发展。现在世界上很多专家,从各个角度就SA闩S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提出了各种各样的看法。我感到现在来谈SARS会对GDP带来多少影响.还为时尚早.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被认为是德国经济支柱的中小型企业,一直对中国企业进步都不以为然。现在,全球经济下滑,德国的中小企业也不像以前那么难以高攀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