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1年我国商业银行利润高达10412亿元,比上年增长36.3%。五家大型国有控股上市商业银行的利润为6743.67亿元,同比增长25%,五大行的平均资本回报率、资产回报率和拨备覆盖率分别为25%、1.3%和250%以上。  相似文献   

2.
《金融纵横》2001,(5):F0003-F0003
南京市商业银行自1996年2月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成立以来,经过5年多的发展,资本金从3.5亿元增加到10.25亿元,存款余额从28亿元增加到121亿元,货款余额从19亿元增加到58亿元,总资产从35亿元增加到185亿元,5年累计实现利润5.8亿元,对股东累计税后回报率达98%,原始股东几乎全额收回了投资。  相似文献   

3.
数据点睛     
中国工商银行行长姜建清在25日召开的中国工商银行分行行长工作会议上说,工商银行主动调整的经营目标主要是:经营利润调增至900亿元,其中账面利润300亿元;五级分类不良贷款率控制目标调整至4.3%以内,比6月末降低0.3个百分点以上;增设资本充足率、拨备覆盖率、资产回报率和资本回报率指标。  相似文献   

4.
利率风险管理是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最常用的一种管理方法,被普遍用于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控制以及风险管理中。近些年来.我国商业银行的利差收入在银行总利润中占比过大,银行过度依靠利差收入的特征广受诟病,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商业银行的利率管理暴露出了很多问题。本文基于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背景.分析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宋方 《新金融》2006,(5):48-51
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已经进入加速推进阶段;利率市场化将对我国商业银行形成多方面的影响与挑战:银行竞争更加激烈、利率风险凸显、利差下降、利润滑坡,等等。商业银行应当充分认识利率市场化可能带来的冲击,加快构建利率定价与利率风险防控机制与体系,提高应对利率市场化环境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我国从提出利率市场化改革设想至今,一直在有条不紊地推进利率市场化。利率市场化推进过程及改革完成后的初期必然伴随着利率的波动,这将对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经营业务的稳定性造成影响,导致上市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不确定性。本文利用Flannery的部分调整模型以我国现有的16家上市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中相关数据为样本,分析利率波动对我国上市商业银行以利息收入、利息支出、净利息收入为代表的经营绩效指标的影响。最后结合实证结果给出我国上市商业银行在利率市场化下保持经营稳定的两点对策建议:一是提升资产负债管理水平,灵活应对利率升降的不同周期;二是理性看待规模扩张效应,勿盲目扩张。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探讨了利率市场化下的商业银行经营策略。首先.透过对利率市场化内涵和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简要描述.分析了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现状、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其次.进一步分析了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商业银行经营运作的影响。最后.给出了利率市场化条件下商业银行经营策略的建议.为商业银行有效地管控利率风险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8.
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商业银行转型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本文以2008~2015年间16 家上市银行的数据作为研究样本,实证分析了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业务收入结构的影响效 应。结果表明:利率市场化显著改善了我国商业银行业务收入结构;资产规模、监管压力、风 险水平、宏观经济也对业务收入结构具有正向促进作用,而货币供应量快速增长则对业务收入 结构起到抑制作用。鉴于此,我国商业银行要保持持续稳健增长,必须加快业务创新步伐,创 造新的盈利增长点,以适应利率市场化后的外部竞争环境。  相似文献   

9.
市场速递     
《金融博览》2010,(14):8-8
工信部:1—5月工业利润继续较快回升。 工信部发布数据显示,1-5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25.4万亿元,同比增长38.2%;实现利润15396亿元,同比增加6920亿元,增长81.6%;上缴税金11137亿元,同比增长31.5%。  相似文献   

10.
一、利率市场化对银行业的机遇和挑战 利率市场化对国内银行业的机遇和挑战可主要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利率市场化将导致净息差(NIM)收窄,使得银行经营结果的不确定性加大,从而促使商业银行加快经营转型,培育新的核心竞争力和价值创造增长点。近几年,国内银行业的利润增长较为稳定。但依托信贷业务的利息收入仍是商业银行净利润增长的最大贡献因素,各行同质化经营态势明显。根据国际上的经验来看,一般在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初期,存贷款利率水平都会上升,但利差水平会缩小,利  相似文献   

11.
《中国信用卡》2008,(22):76-76
近日,深圳发展银行率先公布上市银行三季报。季报显示,深发展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07.41亿元,同比增长38.29%;净利润33.17亿元,同比增长77%。1~9月,深发展利润增长强劲,主要源于存贷款和同业业务的增长、净中间业务收入的大幅增加、费用的有效控制以及有效税率的降低。此外,通过上半年多次发行次级债补充附属资本,深发展资本充足率及核心资本充足率分别达到8.84%和6.48%。  相似文献   

12.
银行业的暴利,是政策垄断下的暴利银监会2月17日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第四季度,我国商业银行去年的净利润达到10412亿元,比去年同期的7637亿元增长36.3%;其中,  相似文献   

13.
聚焦媒体     
工行拔一季度上市银行净利润头筹 截至4月30日,14家上市银行今年一季报全部披露完毕。此14家商业银行共实现净利润1420.65亿,比去年同期大幅增长31.64%。工商银行以415.47亿元拔得净利润头筹,同比增长18.19%。  相似文献   

14.
冯郁川 《银行家》2006,(3):25-28
近年来,我国债券市场发展迅速,债券交易量迅速增长,市场规模持续扩大,交易产品和交易工具不断增加。截至2005年末,我国债券市场存量达7.22万亿元,比 2004年增长39.80%;债券总成交量达到 25.51万亿元,比2004年增长42%;累计债券发行量为41791.33亿元,比2004年增长 55.22%。我国债券市场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对市场投资者的利率风险管理及资产负债管理带来了挑战。一方面由于我国债券市场绝大多数债券为固定利率品种,投资者  相似文献   

15.
利率市场化是我国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必由之路,是继商业银行上市后的"二次革命"。作为金融界的重要制度性变革,我国的"十二五"规划已经明确提出要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利率市场化必将对我国商业银行的持续稳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本文在梳理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发展历程的基础上,重点分析我国中小商业银行在这一过程中的生存环境,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最后结合我国中小商业银行的发展实际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中国人民银行对存贷款利率管制的逐步放松和利率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国内商业银行有了部分业务的定价权。2004年3月,中国农业银行表示对其储蓄卡全面实行服务收费。接着,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等也相继跟进。从1985年中国银行发行国内第一张银行卡到2006年6月底,我国已发行银行卡7.14亿张,其中95.7%是借记卡。因此,分析国内外商业银行借记卡的收费定价行为与市场细分,对我国各发卡行结合自身特色和形象对所发行的借记卡进行深入的市场细分,提供贴切的金融延伸服务和个性化服务,及时推行合理的差别定价,这些对实现银行利润最大化有很大的实际意义。[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2003年,我国国民经济出现了快速增长的形势,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16694亿元,增长9.1%,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8512亿美元,增长37.1%,财政收入20253亿元,增长20%。企业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3784亿元,增长45%。同时,在宏观经济运行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最为突出的是信贷增长过快,  相似文献   

18.
利率市场化改革,即官方放松存贷款利率管制,放弃对银行存贷利差的保护,使资金价格由市场供求决定。许多国家在过去几十年先后实现了利率市场化,对金融体系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在我国商业银行利润80%来自存贷款利差的今天,利率市场化的推行必然会对商业银行的经营产生挑战。对商业银行而言,在利率市场化的背景下,不可避免的"高存款利率,低贷款利率"会使其存贷利差减少,严重影响其利润来源。因而提高商业银行存款及存款账户管理能力,对于商业银行的长远发展和我国金融体系的稳定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9.
利率市场化作为中国金融改革的一项根本性变革,对银行业的盈利模式、经营结构、资产管理、风险控制、业务创新能力等多方面带来严峻考验。本文选取我国16家上市商业银行2006--2013年的数据,对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与银行风险及绩效评价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发现利率市场化水平与银行风险呈正相关关系,与银行绩效呈负相关关系。在利率市场化的背景下,我国金融业监管部门和商业银行该如何应对利率市场化的冲击,是一个亟待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赵钊 《投资与合作》2014,(10):94-94
利率市场化是我国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必由之路,是继商业银行上市后的“二次革命”,利率市场化改革必将对我国商业银行的持续稳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文章主要分析了利率市场化给中小商业银行带来的影响,并结合中小商业银行的发展现状,提出了相关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