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近年来,我国涉外经济快速发展外汇收支规模日益增大,涉汇主体日益增多,其中,境内机构经常转移项下外汇收支增长明显.但与之相对应的是,目前对于境内机构经常转移项下外汇收支的监管存在法规不完善、真实性审核难、监测系统功能不全等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
在经常项目乃至资本项目外汇管理严格按照“法无明令禁止则可为”的思路进行立法和监管的情况下,许多监管难题、难点或可迎刃而解。服务贸易外汇管理改革以后,所有业务均交由金融机构办理。但因种种原因,金融机构在进行“合理尽职”审查过程中存在许多难点,突破这些障碍是承担着法律法规起草任务的外汇管部门需要认真研究并思考的问题。改革后服务贸易外汇收支办理过程客户需求在先。首先是境内机构或境内个人有服务贸易项下业务需求及外汇收支需求。随着我国对外交往和交流的进一步扩大,  相似文献   

3.
个人外汇收支是国际收支的一项重要内容。与此同时,由于管理理念、监管法规及监测手段的落后,境内居民个人外汇流入大幅增加已经成为影响国际收支平衡的重要因素。调整思路、完善法规、改进手段是我们加强境内居民个人外汇流入管理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4.
一、对外汇捐赠监管的政策存在空白点。从外汇捐赠的用途看,主要以投资为主。应纳入资本项目外汇收支管理范畴。而目前将捐赠外汇列入经常项目外汇收支项下的非贸易类管理。由于捐赠定位归属不清,造成对具有资本性质的外汇捐赠的监管力度不足。使虚假的外汇捐赠有机可乘。  相似文献   

5.
河北省贸易项下外汇收支占比大、政策管理宽松,日常监管相对薄弱。从检查实践看,贸易项下存在"热钱"流入的六种渠道,潜在着巨大的"热钱"流入风险。本文以客观实例论证了违规资金通过经常项目外汇收支流入境内的现状和规模,揭示了加强贸易项下外汇监管的迫切性和重要意义,为进一步完善外汇政策提供了翔实的实例支撑。  相似文献   

6.
张君 《黑龙江金融》2009,(11):18-19
外汇检查是国家外汇管理局及其分支局依据国家外汇管理法规、政策,依法对境内机构、个人、驻华机构、来华人员的外汇收支和经营活动进行检查,并对违反外汇管理规定须依法追究行政法律责任的当事人进行调查、处理的具体行政行为。外汇检查的最终目的是维护国际收支平衡及人民币汇率稳定,  相似文献   

7.
宋国军  张丹 《中国外汇》2013,(19):74-75
随着我国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程度不断加深,跨境资金流入流出也更为常态化。其中货物贸易项下的跨境资金流动尤其值得关注。由于目前我国经常项下已经实现完全可兑换,而资本项下只是部分可兑换,因此异常资金往往会借道经常项目,特别是货物贸易项下实现流入流出。而我国的货物贸易外汇收支在整个国际收支中占比较大,因而货物贸易外汇管理就成为防范外汇收支失衡的重要抓手之一。今年5月份加强外汇资  相似文献   

8.
传统理论认为,在经常项目外汇收支持续顺差的形势下,调整人民币汇率有利于减少经常项目外汇收支顺差。本文使用计量方法,分别从人民币汇率对广东经常项目差额、经常项下的贸易收支和非贸易收支的影响三个方面,分析了1994年外汇管理体制改革以来,人民币实际汇率与广东经常项目外汇收支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从较长的历史时期看,人民币实际汇率变动对广东经常项目外汇收支的影响相对有限。  相似文献   

9.
目前,对于居民个人大额外币现钞管理,主要是依据《境内居民个人外汇管理暂行办法》中的有关条款。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境内居民外汇收入日益增多,大额外币现钞的存取也越来越频繁。现有法规在具体执行中存在的不足也日益突出。 1.按照《境内居民个人外汇管理暂行办法》,居民个人一次性存取现钞,等值1万美元以下,直接到银行办理。1万美元……  相似文献   

10.
问: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内企业之间及其与境内区外企业之间的货物贸易项下资金收付,是否需要进行申报?答:区内企业之间,及区内企业与境内区外企业之间货物贸易项下的资金收付,需要办理境内贸易收支信息申报,包括人民币收支数据。《货物贸易外汇管理指引》及其实施  相似文献   

11.
周晓荣  刘雅萍 《中国外汇》2014,(23):100-100
目前对涉外捐赠资金的外汇管理,主要依据《关于境内机构捐赠外汇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汇发[2009]63号,以下简称《通知》)。《通知》对涉外捐赠资金管理方式、账户、收支、法律责任等进行了较明确的规定,对规范涉外捐赠外汇管理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在涉外捐赠外汇管理实践中,仍存在一些操作难点有待完善。  相似文献   

12.
石永 《中国外汇》2006,(5):69-69
目前,外汇账户管理系统对外汇账户信息监测基本是总量式、批量化处理模式,微观层面的监测信息不完整,在当前形势下,已经表现出了滞后性:一是不能随时掌握境内机构账户的开立、收支变动情况,难以实现对境内机构外汇资金流量和存量的全面监测,二是不能实现对账户限额的自动核定和调整,无法减轻外汇管理人员的工作量:三是很难对大额、异常资金流动情况提出预警,难以促进非现场监测的有效开展;四是不利于根据账户外汇资金的流向和流量、外汇资金交易性质以及交易类别的变化对外汇收支总体形势进行正确的分析和判断。为此,笔者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3.
孙旭斌 《中国外汇》2013,(19):34-34
问:海关特殊监管区内企业与境内区外企业之间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项下的人民币收付款是否需要通过国际收支申报系统报送数据?参照哪个文件执行?答:区内企业与境内区外企业之间不构成跨境交易,不属于国际收支申报范畴。但根据《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外汇管理办法》第七条规定:"区内与境内区外,以及区内机构之间的资金收付,区内机构、境内区外机构应当按规定填报境内收付款凭证。"此类  相似文献   

14.
《中国外汇》2014,(23):49-51
个人外汇收支管理遵循经常项目可兑换的总体原则,立足于满足个人正当合理的用汇需求。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日益提高,境内个人“走出去”的要求不断增强,境外个人来华活动也逐渐频繁。为便利个人外汇收支活动,外汇局不断改进管理方式。多年来,个人外汇管理经历了从严格管制到逐步放开,从限制个人购汇到基本满足个人用汇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5.
《中国外汇》2015,(3):42-43
案件特色《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第十二条规定:"经常项目外汇收支应当具有真实、合法的交易基础。"这是经常项目外汇管理的基本原则,也是对涉汇主体经常项目外汇业务的原则要求。从该条例施行以来的检查实践看,虽然经常项目一直是跨境外汇收支的主体,但经常项目项下的案件,特别是实体性违规案件相对较少,与经常项目下收支总量不相称。国家外汇管理局山东省分局辖内日照市中心支局(下称  相似文献   

16.
相对于资本和贸易项下而言,服务贸易的管理政策相对宽松,成为异常资金流入的渠道之一。笔者遇到的部分情况如下:以技术服务及资料费等名义收取外汇。目前服务贸易法规对境内关联公司对外支付跨国公司代垫费用有明确的规定,而对境内企业向境外公司收回我方代垫款却没有相应规定,其真实性较难把  相似文献   

17.
1、完善外汇质押项下人民币贷款业务外汇管理政策。一是根据外汇质押人民币贷款监管的实际需要,修订《关于改进外汇担保项下人民币贷款管理的通知》中有关外汇担保项下人民币贷款行质押或担保履约时外旺资金直接结汇的规定,防止境内外商投资企业利用政策缺陷故意结汇的行为。二是对违反外汇质押人民币贷款管理法规的行为应有明确的处罚规定,使外汇质押人民币贷款监管有章可遁、有法可依。  相似文献   

18.
束冰 《中国外汇》2006,(5):71-71
政策分析 外汇质押项下人民币贷款政策的演变从一侧面反映了我国不同时期的经济发展形势和外汇政策监管重点。随着近年来外汇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特别是经常项目外汇账户管理进行了多次调整,2005年2月5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关于调整经常项目外汇账户限额管理办法的通知》(汇发[2005]7号),对经常项目外汇账户限额管理办法进一步作出重大调整。首先,将境内机构超限额结汇期限由10个工作日延长为90日,允许境内机构在其经常项目外汇账户余额超出核定限额后的90日内仍可保留其外汇资金。其次,扩大了按实际外汇收入100%核定经常项目外汇账户限额的企业范围。  相似文献   

19.
《中国外汇》2007,(9):I0012-I0012
国家外汇管理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分局、外汇管理部,深圳、大连、青岛、厦门、宁波市分局;各中资外汇指定银行: 为进一步满足境内机构持有和使用外汇的需要,国家外汇管理局决定进一步改革经常项目外汇管理,现就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境内机构可根据经营需要自行保留其经常项目外汇收入。  相似文献   

20.
<正>随着跨境人民币结算从经常项下向资本项下的逐步推开,人民币跨境结算总量不断增加,而对规范人民币跨境流动尤其是资本项下人民币流动相应政策法规相对滞后,成为当前影响跨境人民币结算有效监管、防范资本流动风险、推进人民币跨境结算的现实问题,有必要应引起重视并加以完善。一、目前资本项目人民币业务开展的主要政策框架(一)直接投资1、流出:《境内机构境外直接投资外汇管理规定》(汇发[2009]30号)、《境内银行境外直接投资外汇管理规定》(汇发[2010]31号)均未对资本项下以人民币对外投资做出说明。而《境外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中国人民银行公告[2011]1号)对境内机构对外以人民币方式投资做出了规定,因此境外直接投资对机构放开,而个人以人民币对外投资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