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加入世贸组织无疑将对我国国民经济产生重大影响,这一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对棉麻企业来讲,“入世”如同是一场风暴,抗得住,我们就能“死而后生”,抗不住,就会“生而后死”。因此,面对“入世”的新形势,棉麻企业必须认真思考,认真研究对策,找出存在的不足和差距,以适应“入世”后的形势需要。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与有关国家就“入世”问题谈到结束,中国加入WTO指日可待。供销合作社棉麻企业,面对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和棉花被全面推向市场的严峻现实,如何实现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调整理 念闯市场,适应“入世”新格局,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以适应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要求,是每一个企业都必须冷静思考、认真对待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3.
中国棉麻流通经济研究会于2005年9月14-15日在福建省厦门市召开了棉花市场形势分析暨课题研讨会。会议议题,一是预测42005年度的棉花市场形势;二是研究如何巩固供销社系统棉麻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三是讨论关于推进棉花产业化经营的课题报告。  相似文献   

4.
随着中国“入世”,中国经济逐步融入全球化经济之中,成为全球化经济重要的一部分,再无关卡可言,再无壁垒可论,再无封锁可籍,再无垄断可恃。从棉麻企业来讲,国家已于“入世”之前彻底打破了棉花经营的独家垄断和封闭运行,将棉麻企业推向了市场、推向了竞争、推向了拼博,也推向了义无反顾、进生退死的境地。“计划经济”的“政策饭”没有了,“独家经营”的垄断饭没有了,守株待兔的“上门饭”没有了,“好进好出”的“太平饭”没有了。“金饭碗”、“铁饭碗”变成了“泥饭碗”、“纸饭碗”,稍不留神就会打碎,略一疏忽就会破漏,再无任何可靠之感,永远难再高枕无忧。过去赖以生存的“保护伞”再也没有了,完全暴露在冷酷无情且变幻莫测的市场面前,棉麻企业的出路何在?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国际间贸易摩擦不断,尤其是我国纺织行业,屡遭国外反倾销、特保政策,同时国内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又使出口企业面临出口退税降低、利润空间减少等。那么2007年纺织品出口形势如何?企业如何妥善应对贸易摩擦?在人民币汇率机制及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后,企业将如何应对?日前在绍兴举行的“开放论坛——2007外贸形势及政策展望报告会”上,国家商务部的三位专家讲解相应对策。[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棉麻流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棉麻企业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衡水市棉麻总公司的做法是,坚持“以德治企”与“依法治企”相结合和“本业为主,多种经营”的方针,强化管理炼队伍,拓业经营闯市场,依靠全体职工的拼搏精神,取得了初步成效,2000年销售棉花3.5万吨,完成销售额近4亿元,实现毛利2000多万元,多种经营实现利润400万元,被市政府授予“扭亏增盈先进企业”称号,在“五好仓库”建设中,保持了一个国家级和一个省级“五好仓库”的荣誉。  相似文献   

7.
在计划经济时期,供销社是我国农村商品流通的“主渠道”,作为供销社所属的棉麻企业,自然也是棉花经营的“主渠道”。几十年来,供销社棉麻企业棉花生产、收购、加工、镇售等方面做出了历史性的巨大贡献,为促进“三农”发展、支援纺织工业、加强工农联盟、振兴国民经济等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也得到了党和国家的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8.
进入1999棉花年度以来,国内棉花供大于求的状况开始出现好转,棉花价格在沉闷了近四个年头后,首次实现六个月的持续回升,表明国家棉花宏观调控政策和棉花流通体制改革已取得初步成效。当前,新的棉花流通体制运行顺利,由市场形成价格的机制已基本实现,经营主体多元化使多渠道竞争的流通新格局成为现实。棉花收购资金供应情况良好,收购秩序稳定。新棉基本实现顺价销售,棉花销售回笼资金做到及时还贷,收购资金实现封闭运行。棉花质量得到改观。供销社棉麻公司在竞争中不断改革,励精图治,新棉收购占社会可供商品量的65%以上,预计全年收购可达到70%左右,在棉花流通领域中仍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由于理顺了价格关系,纺织企业出口形势好转,棉纺织品产销两旺,纺织行业已实现扭亏为盈。由于新棉减产较多,而纺织企业用棉加大,尽管棉花总量  相似文献   

9.
随着国家放开国内棉花市场和棉麻流通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目前,我国的棉花收购加工市场已呈现出“百花齐放、多家竞争”的局面,在这些收购加工企业中,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一是原有的供销社棉麻企业;二是民营、股份合作企业;三是棉纺企业属下的棉花收购加工厂(简称棉纺轧花厂)等类型,这对我国棉花产业适应国际棉花市场形势,促进棉花流通企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通过近几年的激烈竞争,优胜劣汰,有些收购加工企业更加强大,有些已名存实亡,这其中就包括棉纺轧花厂。下面就棉纺轧花厂的生存发展谈谈自己的看法。2001年以前,我国棉花…  相似文献   

10.
新世纪之初,喜报频传,捷报不断。北京申奥成功,中国足球走上世界、加入世贸组织、亚太经合组织第九届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我国成功举行,进一步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声誉,令人鼓舞,催人奋进,从销社棉麻系统在新老体制转轨,放开收购的情况下,顾大局,识大体,在收购工作中仍发挥了重要作用,经受了一次全面检验,收购工作抓得紧,棉花质量好,得到了政府的肯定。中国棉麻流通经济研究会在民政部、总社党组的领导和业务主管部门的关怀支持下,在全体会员、理事和顾问的参与下,积极地组织并参与了棉花流通体制改革的研究;分析棉花产、购、销形势及发展变化趋势,及时向国务院主管领导和有关部门反映问题并提出建议;通过课题研究,进一步分析预测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提出了一些应对措施;探索棉麻企业在放开市场后如何加快转轨变型走企业联合和棉花产业化经营的路子,等等。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加入WTO的日益临近和国有纺织行业扭亏增盈目标的基本实现,对棉花的需求量尤其是对高级棉的需求量也就越来越大,面对这种状况,如何才能提高棉花质量,适应市场形势,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客户呢?湖北省枣阳市棉花总公司在业务经营中大力实施“精品名牌”战略,取得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入世”在即,国务院放开棉花购销的钟声已经敲响,这意味着几十年来我国由计划经济形成的棉花加工行业体系被彻底打破,一种新型的、具有活力的棉花加工新格局、新机制将会在竞争中逐步形成。供销社棉花加工企业如何适应新形势,已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3.
按照“三不放开”的棉花购销政策,我国的棉花由“国家统一定价,棉麻公司统一经营”。棉麻公司做为自我盈亏企业在棉花流通中要承担两种职能,扮演双重角色。一方面它要代政府实现政策目标:全额、足量收购棉花,稳定棉花市场,确保国家掌握棉花资源,为纺织工业提供原料;另一方面,它做为自负盈亏的企业,又必须追求企业利益最大化,实现最佳盈利目标。由于两种目标的差异,棉麻公司所承担的双重角色时常冲突与矛盾。而棉麻公司在棉花市场、资源、信息等方面所处的特殊地位,又为它在双重角色冲突中的行为选择提供了空间与可能。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由于人们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理解片面,加之舆论导向一直在向棉花生产不要计划、产销见面、自由竞争方面引导,致使棉花生产和经营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出现了一些不应有的问题:一是棉花产量忽高忽低,市场混乱无序,收购难、调拨难轮番出现。二是近几年棉花收购价格不稳,农民不愿种棉,资源紧缺,供不应求,冲击国家计划。三是有的棉麻企业在销售时虚升等级,掺杂使假,纺织原料质量难以保证。四是棉花多时纱厂选购,压级压价,造成棉麻企业的亏损;棉花少时纱厂让棉麻企业给它当仓库保管棉花,棉麻企业延长保管期,增加利息和保管费的开支。  相似文献   

15.
国务院决定从1999棉花年度开始进一步改革棉花流通体制,目的是逐步建立起在国家宏观调控下,主要依靠市场机制实现棉花资源合理配置的新体制。也就是说棉花购销价格要放开,棉花流通渠道要拓宽,棉花的计划"饭碗"将逐步被打破。棉麻企业如何适应这一形势和要求,存在哪些具体问题,有何具体措施。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对全国产棉大县之一的新余市渝水区棉麻公司及所辖企业进行了一次重点调查。一、存在的问题(一)经营体制问题当前,棉麻企业的管理体制存在较多弊端,渝水区棉麻公司直接归供销社管理,公司下辖四个轧花厂及两个附营企业(已划转),负责15个乡  相似文献   

16.
从2007年起,山西省棉麻公司的棉花企业骤然没有了棉花收购贷款,资金来源顿时断绝,棉花业务顿时中止。虽然企业2010年一度储存了部分国家储备棉,但此棉已非彼棉,企业无棉花现已成了不可改变的事实。在此情况下,企业如何重操旧业、再续前缘?山西省棉麻公司经理李云楼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棉花经营的进一步放开和棉花流通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山西棉麻企业的出路问题已经严峻地摆在我们每个棉麻人的面前。从棉花经营放开后的几年情况看,山西棉麻企业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日益严峻,过去那种旧的经营体制、经营机制和管理机制、经营方式  相似文献   

18.
从2001年12月11日起,中国正式成为WTO第143个成员,对此,各地棉麻企业对中国入世可能给棉花产业的影响非常关注,因为业务关系,我与国际上一些组织和棉业界的人士接触较多,现就我所了解的一些情况向大家做些介绍,并就中国加入WTO对我国棉花产业的影响谈点个人看法,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随着棉花流通体制改革和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的逐步实施,供销社棉麻企业又一次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因此,棉麻企业如何抓住历史机遇,继续发挥优势,是需要认真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入世以来,随着纺织业的迅速发展,对棉花的需求不断增长。作为世界第一产棉大国,我国棉花生产在满足国内城乡居民消费需要的同时,受耕地、水资源限制及比较优势影响,难以完全满足整个纺织行业原料需求,利用国际市场进口棉花弥补国内缺口已成为一种发展趋势。认清当前和未来我国棉花供需形势,有效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