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熊芳 《济南金融》2009,(4):25-27
微型金融机构(MFIs)在迅猛发展的同时也引发了争议:MFIs是否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特别是对赤贫的人而言;追求可持续性的商业化演进,是否会导致MFIs脱离社会扶贫的初衷;更进一步,从保障MFIs社会扶贫功能的角度,该如何进行制度和机制的建设。  相似文献   

2.
本义分析268家MFIs的时间序列数据表明.在MFIs的扶贫广度增加的同时,其扶贫深度却在下降。进一步地利用1027家MFIs2009年的数据对可能影响MFIs社会扶贫功能的内、外部环境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到的结论是:正式的法律组织形式会抑制MFIs的扶贫广度:采取金融中介组纵形式、发展规模更大以及定位于低端客户的MFIs,其扶贫广度也更大。而正式的法律组织形式和严格的监管都会抑制MFIs的扶贫深度;处于成熟阶段的MFIs,其扶贫深度会下降;但盈利能力更好、覆盖力更大的MFIs,其扶贫深度也更大。  相似文献   

3.
微型金融机构使命漂移的文献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型金融机构(MFIs)作为一种为穷人服务的金融机构,社会扶贫是其建立的初衷.但商业化演进、规模扩张、贷款产品和贷款机制的设计以及委托代理等问题,都为MFIs发生使命漂移提供了动因.不过,只要建立健全保障机制,即便以财务可持续发展为目标,MFIs也不必然发生使命漂移.  相似文献   

4.
杨雪  王玮  缪军 《银行家》2008,(2):103-106
小额信贷是国际社会普遍认可的一种成功的扶贫方式和金融发展手段,在发展中,小额信贷机构(MFIs)的可持续发展越来越成为共识.如果小额信贷机构的经营收入难以覆盖其资金成本,机构很难存续,更不用说提供金融服务了.小额信贷机构的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全世界普遍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黄宪 《济南金融》2014,(6):F0003-F0003
<正>2014年2月,熊芳博士专著《微型金融机构社会扶贫功能研究——基于少数民族地区的数据和经验》一书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全书近22万字,是在熊芳博士所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民族地区微型金融机构(MFIs)社会扶贫功能的保障机制研究》最终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拓展而成的,也是中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经济社会统筹发展研究丛书》之一。作为一种为贫困地区和贫困人群提供金融服务的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SPSS17.0分析软件对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198份样本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和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我国的微型金融机构(MFIs)出现了使命漂移的趋势。但MFIs使命漂移既有MFIs“利润驱动”的因素,也有贫困农户“主动放弃”和贷款给农户带来累积正面效应的因素。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SPSS17.0分析软件对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198份样本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和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我国的微型金融机构(MFIs)出现了使命漂移的趋势。但MFIs使命漂移既有MFIs"利润驱动"的因素,也有贫困农户"主动放弃"和贷款给农户带来累积正面效应的因素。  相似文献   

8.
黄琴 《时代金融》2012,(21):282-283
贫困是现代社会广泛关注的一个问题,扶贫资金是否到位、是否真正落实直接影响着扶贫事业的成败,除政府拨付的资金以外,企业捐赠的公益性资金是缓解我国当前社会帮扶资金短缺的重要来源。帮困扶贫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重要表现,近年来,我国企业在帮困扶贫方面取得了瞩目的成就,但整体的公益捐赠水平仍然较低。本文对我国企业社会帮扶捐赠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建立健全社会帮扶机制与体制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9.
黄琴 《云南金融》2012,(7X):282-283
贫困是现代社会广泛关注的一个问题,扶贫资金是否到位、是否真正落实直接影响着扶贫事业的成败,除政府拨付的资金以外,企业捐赠的公益性资金是缓解我国当前社会帮扶资金短缺的重要来源。帮困扶贫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重要表现,近年来,我国企业在帮困扶贫方面取得了瞩目的成就,但整体的公益捐赠水平仍然较低。本文对我国企业社会帮扶捐赠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建立健全社会帮扶机制与体制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0.
精准扶贫与慈善捐赠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方式,精准扶贫强调行政引导,慈善捐赠依靠市场自觉,其共性与个性是否产生经济后果差异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以2016-2020年沪深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为样本,对企业精准扶贫与慈善捐赠的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发现,从企业特征出发,国有企业更加倾向于精准扶贫,非国有企业更加倾向于慈善捐赠;在经济动机方面,企业参与精准扶贫或慈善捐赠主要基于形象塑造、产业关联、政策压力和战略发展等动机;关于经济后果,相比于慈善捐赠,精准扶贫能够帮助企业获得更多更持续的长期贷款、媒体关注和广告效应,并且该效应在非国有企业更加显著。本文研究补充了自愿性社会责任与强制性社会责任差异等方面的文献,同时也表明精准扶贫是一项社会效应与经济效应“共赢”的战略部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