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海洋经济地域系统是人海关系地域系统重要的研究内容,是海洋地理研究的核心。中国和加拿大两国均为世界海洋大国,有较长海岸线和广阔的海域,海洋及其资源在两国经济发展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首先,应用标准差、变差系数、集中化指数(基尼系数),分析了中、加两国的海洋资源状况、海洋产业及构成以及两国区域海洋经济的差异与特征。然后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两个囯家各个海区的海洋经济综合实力水平比较,并分析差异的形成原因。通过对比,了解中、加两国海洋经济形成差异的状况。  相似文献   

2.
在分析中国区域海洋经济差异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海洋经济类型区划分问题。在分析中国区域海洋经济差异特征时,应用了变差系数、洛伦兹曲线(基尼系数)、锡尔(Theil)系数以及三轴图方法,并应用图表反映中国各个海洋产业时空差异特征。在进行海洋经济类型区划分时,根据有关经济区划分的理论依据,并应用了主成分分析和丰裕度指数两种方法,确定海洋经济类型区划分的指标,从而划分出Ⅰ级类型:高丰裕度指数、强实力水平具优势海洋经济类型区;Ⅱ级类型:中丰裕度指数、中实力水平具强势海洋经济类型区、Ⅲ级类型:弱丰裕度指数、低实力水平具潜势海洋经济类型区。在各级海洋经济类型区内,还划分了低一级的海洋经济类型区。论文最后提出第Ⅰ、Ⅱ、Ⅲ级海洋经济类型区具有的主导特征。  相似文献   

3.
自21世纪以来,世界进入综合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发展海洋经济的新时期,海洋经济对整个非洲大陆经济发展的带动与贡献作用凸显,非洲沿海各国纷纷把海洋经济作为本国经济发展的动力新引擎。2015年在中非合作全面升级的背景下,根据《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行动计划(2016-2018)》,中非双方将积极拓展蓝色海洋经济互利合作。因此,了解非洲海洋资源禀赋状况,分析当前非洲海洋经济发展现状及面临问题,研判未来非洲海洋经济发展趋势,对顺利开展中非海洋合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并且有助于加快中非全面合作进程。  相似文献   

4.
从海洋资源禀赋、海洋生态环境、海洋经济发展、海洋文化建设和海洋制度管理五个层面选取29项具体指标,建立沿海城市海洋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构建BP神经网络模型,对2016年中国沿海53个地级市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进行测度,依据评价值大小分为高水平、较高水平、中等水平、较低水平、低水平5个等级,并对其空间分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中国沿海城市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总体呈中等水平,但各地级市之间差异明显,青岛市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最高,唐山市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最低。(2)按省域分布来看,上海市、海南省建设水平最高,天津市、山东省为较高水平,广东省和福建省等五省为中等水平,河北省、江苏省建设水平最低。(3)分布于黄海海域的城市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明显高于其他海域。(4)海洋资源禀赋与海洋生态环境质量是影响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因素,海洋经济发展是影响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因素,海洋文化与海洋制度是影响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的提升因素。  相似文献   

5.
从海洋生物资源、海洋矿产资源、海洋空间资源和海洋旅游资源四个方面构建海洋资源开发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基于熵权的模糊相对隶属度模型对我国海洋资源开发进行综合测度。在此基础上,引入VAR模型探究海洋资源开发与海洋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及其关系的空间特征。结果表明:(1)2001—2014年,我国海洋资源开发综合指数呈整体明显上升趋势。广东、山东两省海洋资源开发综合指数水平最高;浙江、福建、辽宁海洋资源开发综合指数较高;天津、海南、江苏、河北海洋资源开发综合指数较低;上海、广西海洋资源开发综合指数水平低。(2)我国海洋资源开发与海洋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相关性,海洋经济增长对海洋资源开发的响应趋势存在明显差异,天津、辽宁、浙江、山东、广西和海南属于波动型响应,河北、上海、江苏、福建、广东属于平滑型响应。(3)海洋资源开发与海洋经济增长关系的总体空间分布,以山东、广东响应低值中心为两极,响应程度向南北方向递增,两者关系与海洋经济发展水平在空间分布上具有一致性,表现出明显的"马太效应"。(4)海洋资源开发与海洋经济增长关系的不同类型在空间上呈部分连片集中,各类型交替不连续分布的特征,广东、山东、福建和天津脉冲响应程度介于0.001~0.041之间,属于弱响应;河北、辽宁、浙江脉冲响应程度介于0.042~0.075之间,属于较弱响应;上海、江苏脉冲响应程度介于0.076~0.150之间,属于较强响应;广西、海南脉冲响应程度介于0.151~0.340之间,属于强响应。  相似文献   

6.
正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发展目标,把海洋的重要性放在了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十二五"规划纲提出要"坚持陆海统筹,制定和实施海洋发展战略,提高海洋开发、控制、综合管理能力"。江苏省海洋资源丰富,发展海洋经济的条件得天独厚。同时,江苏综合经济实力在中国一直位于前列。"十一五"期间,江苏省海洋生产总值年均增长25.6%,对区域经济发展贡献率明显提高,海洋经济总体实力显著提升。但是,江苏海洋生产总值2013年实现4 253.1亿元,占GDP比重  相似文献   

7.
制定“蓝色工程”计划 发展海洋产业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开发海洋资源形成的海洋产业群构成了现代海洋经济,建设海洋经济强国的重要任务就是要不断发展壮大海洋产业群。本文研究分析了现代海洋产业的发展趋势及其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分析了我国海洋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前景;提出了我国发展海洋产业、建设海洋经济强国的基本思路及政策建议。我国应该尽早安排制定以发展海洋产业为目的的“蓝色工程”计划,在21世纪全面开发海洋的世界性竞争中抢占有利地位,提高海洋国际竞争能力。发展海洋产业是把我国海洋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的主要任务,也是海洋为经济建设眼务的切入点。本文试图从海洋产业安排角度论证建设海洋经济强国的宏大设想。  相似文献   

8.
陈成盘 《经济师》2009,(6):286-286
21世纪是海洋世纪,当今世界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是人口剧增、资源匮乏、环境恶化,世界许多国家,特别是临海国家都把开发海洋资源,发展海洋经济作为解决21世纪人类面临共同问题的重要途径。文章主要阐述海洋开发的战略地位,海洋开发的基本原则,目前海洋开发的主要产业。  相似文献   

9.
中国海洋经济重心演变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动态度和不平衡指数对1996—2013年中国海洋经济空间格局演变特征进行分析,引入经济重心定量描述海洋产业及海洋经济重心演化过程,结果表明:(1)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指数由1996年的0.487下降到2013年的0.384,海洋经济空间分布格局的不平衡性有所收敛。(2)海洋产业及海洋经济重心呈现向东北方向移动的趋势,但重心移动范围主要位于长三角地区,说明1996—2013年长三角地区是中国海洋产业主要集聚区和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3)海洋经济空间格局演变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海洋产业结构、海洋资源利用能力、海洋科技支撑能力、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程度及海洋经济就业潜力对海洋经济空间格局演变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而海洋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对海洋经济空间格局演变具有负向影响。优化海洋产业结构、实现海洋资源高效利用、增强海洋科技支撑能力和海洋经济就业潜力、提高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程度将是推动海洋经济空间格局向平衡方向演化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赵巍  蒋霞 《大陆桥视野》2014,(19):44-47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发展目标,把海洋的重要性放在了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十二五”规划纲提出要“坚持陆海统筹,制定和实施海洋发展战略,提高海洋开发、控制、综合管理能力”。江苏省海洋资源丰富,发展海洋经济的条件得天独厚。同时,江苏综合经济实力在中国一直位于前列。“十一五”期间,江苏省海洋生产总值年均增长25.6%,对区域经济发展贡献率明显提高,海洋经济总体实力显著提升。但是,江苏海洋生产总值2013年实现4253.1亿元,占GDP比重仅为7.19%,远远低于全国其他沿海地区的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11.
21世纪是海洋经济世纪,世界各沿海国家都纷纷把海洋开发上升到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通过推动海洋产业的发展来提高本国的GDP,海洋经济已成为全球经济名副其实的增长点。我国在"十二五"规划中也明确指出了"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  相似文献   

12.
海洋经济是以海洋为空间活动场所,以海洋资源开发和利用为目标的所有海洋产业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总称。海洋经济在我国社会经济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其重要性日益凸显。目前,我国海洋经济正处于快速成长期,发展海洋经济具有优越的自然条件和资源、日趋完善的社会条件和经济基础。中国与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不断增强,海洋经济也充当着中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中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13.
海洋开发与发展循环经济的国际法框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是海洋世纪,是人类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和发展循环经济的世纪。开发海洋和发展循环经济是人类社会发展必然的、理性的选择,但在此过程中,必须遵循国际法原则,规范海洋开发与利用,这是世界各国面临的重大课题。研究海洋开发与循环经济的国际法框架问题,对我国海洋经济及海洋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从海洋经济规模、海洋产业活动、海洋资源支撑、海洋科研实力、海洋生态治理和省份发展能力6个维度构建蓝色经济发展指数评价体系,运用熵值法计算沿海11省份2010—2015年的蓝色经济发展指数,并借助障碍度模型分析制约各沿海省份蓝色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2010—2015年我国沿海省份蓝色经济发展水平得到显著提升,但仍在中等偏下阶段,各省份之间的蓝色经济发展差距继续扩大;我国蓝色经济发展空间格局存在两极化与集中化并存的特点;通过障碍度模型发现沿海各省份蓝色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因素差别较大。为提高我国蓝色经济发展水平,应加快改革海洋资源管理体制,提高海洋经略能力;全面贯彻海洋生态红线制度,强化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加强海洋科研成果转移转化,引导海洋产业链协同创新;打造陆域和海域联动机制,提高陆海统筹水平;加快海洋产业结构优化,促进海洋新旧动能转换。  相似文献   

15.
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我国海洋产业发展急需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转变海洋产业发展理念,加大对受损海洋生态环境的整治修复力度,重点改善城市生活岸线海洋生态环境,优化海岸线的公众亲海功能,提高绿色安全的海洋水产品和优质高端的海洋生态旅游产品供给能力。具体看,应强化海洋产业综合管控,发挥海洋科技引领作用,保障海洋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优化海洋资源供给结构,促进由生产功能向生活、生态功能转变;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补齐海洋产业发展短板;完善海洋产业发展的市场机制和融资机制,化解过剩海洋产业产能;依托海洋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促进沿海地区海洋产业差异化发展。  相似文献   

16.
关于"走出去"战略的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走出去”是一个国家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的体现先从国内生产总值(GDP)和国民生产总值(GNP)①看“走出去”的内涵和意义。这两个指标含义不尽相同,都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增长总体水平的核心指标。20世纪9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国家采用GDP来代替GNP作为国民经济核算的主要指标,这反映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潮流。但由于跨国投资在国家间流动的不平衡,许多国家经济增长中出现了GNP与GDP之差不断扩大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单纯用GDP指标衡量经济增长的片面性日益突出,特别是容易高估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实力,GNP仍然是反映一个国家综合…  相似文献   

17.
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强国,是振兴国民经济的一项重要战略决策。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提升海洋经济发展水平,是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内容之一。海洋开发已成为中国沿海地区新的经济增长点,各省市海洋经济发展存在着较大差异。文章基于主成分分析对中国11个沿海省市的海洋经济竞争力进行研究,综合评价各省市的海洋经济发展水平,为中国沿海地区海洋经济发展规划与战略提供建议与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中国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综合评价与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指标体系构建的科学性、系统性、可操作性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等原则,构建包括海洋产业发展能力、海洋资源供给能力、海洋环境治理及保护能力、海洋科技综合能力和社会发展能力等五个方面的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建立多层次的灰色关联综合评价模型。运用2008年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总体而言,福建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处于全国沿海11个省(市)中上游水平。其中,海洋产业发展能力具有相对优势,位居全国第三,而海洋科技与社会发展能力仅居第五位,但其资源供给能力相对处于劣势,位于全国中下游水平。因此,加快海洋资源的开发与规范使用,进行科技制度改革,建立产学研有效合作的机制,是提高福建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19.
21世纪的海洋开发与建设要走绿色发展的道路,坚持绿色思维,建设绿色海洋社会。绿色海洋社会建设是政府主导下全社会参与的系统工程,包括绿色海洋资源建设、绿色海洋产业建设和绿色海洋社区建设等。  相似文献   

20.
被称为"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的GDP,是目前国际通行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GDP是反映一个国家经济规模、经济实力、国家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也是国家制定宏观调控政策的重要依据.因此,现行GDP的重要作用不能忽视.然而,GDP也有其局限性:它主要反映一个国家(地区)一定时期的经济增长总量,而不能反映其背后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即经济增长的资源和环境投入成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