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略论宋代湖州的商品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宋时期,湖州粮食产量迅猛增长,在此基础上,社会分工进一步细化,商品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商品流通的活跃、商业性市镇的勃兴,“重本”不“抑末”主张的提出,农产品通过草市、镇市等环节向城市集中,手工业产品通过商人向全国各地“辐射”。种种迹象表明,两宋湖州商品经济的发展确实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相似文献   

2.
明清江南城隍考——商品经济的发达与农民信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序 傅衣凌教授是明清社会经济史研究的开创者。特别是傅教授把经济现象和各种文化、社会因素及现象联系起来,具有很宽广的研究视野。笔者在1980年夏天津的明清史学会上,曾谈起研究农村、农民“共同体”的必要性时,傅教授当场就表示同意,并谈了他自己对“乡族”的兴趣,这情景笔者至今记忆犹新。 本稿的主题是分析明清时代江南的“城隍庙”这一“宗教”及“信仰”现象,但实际上,这种宗教、信仰现象,和傅衣凌教授等先辈师长所开创的江南社会经济史研究的成果有着密切的联系,这是十分明显的。  相似文献   

3.
中国城市化研究的一部有价值的新著─—简评《明清时期杭嘉湖市镇史研究》章振华研究市镇史是需要有深厚的经济学、历史学、文献学、地理学等学科专业根基。古今市镇嬗变很大,除了要搜集研究大量历史文献之外,还须深入实地踏勘,把文献记载和调查考察结合起来才可求得真...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发展和工业化程度的提高,人口大规模向市镇转移,市镇的发展也随之突飞猛进,作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城市在持续发展的同时对区域水力资源开发利用和社会的防灾减灾提出了新的要求,市镇水利建设随城市的发展也被赋以新的含义。在这种情况下,市镇水文学作为专门研究区域化影响的城市环境内外水文过程的学科,对在新形势下的市镇水利建设起到积好作用。  相似文献   

5.
明清时期江南市镇大量勃兴、发展,形成了一个繁密的市镇网络,已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注意,并作了有益的探讨与研究.但是,迄今为止,多数仍停留在江南这个大区域的宏观研究上,似乎还缺乏对某一典型市镇作细致深入的剖析.明清时期江南著名的五大镇(盛泽、震泽、王江泾、濮院、双林)中濮院镇更具典型性.笔者想以该镇作一剖析,以窥见江南市镇的一般规律.不当之处尚祈国内外专家学者的指正.  相似文献   

6.
市镇经济的研究可以说是过去明清社会经济史研究的中心环节。我们说明清社会是一个充满变化的社会,几乎都会把目光集中到市镇的发展和壮大上。有人还梳理出秦汉的定期市、魏晋隋唐的草市、宋元的草市镇、明清市镇的中国古代市镇发展脉络来。可见市镇是中国传统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基本标志。如果说,全汉升先生在2 0世纪3 0年代发表在《食货》上的《中国庙市之史的考察》首开市镇研究先河的话,到如今已历70余年了。无论是总结这70余年的学术史,还是继续深化市镇经济研究。任放先生所著《明清长江中游市镇经济研究》(该书属陈锋先生主编《1 5至…  相似文献   

7.
《江南论坛》是一本具有悠久历史和光荣传统的刊物。它的前身是新四军东路特委机关的综合性政治理论刊物《江南》半月刊,1939年5月在江南新四军将领叶飞、谭震林领导下于无锡梅村创刊,在抗战时期的革命出版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后来由于日伪的大规模“清乡”而被迫停刊。 作为省一级期刊的综合性理论学术刊物——《江南论坛》杂志,于1993年10月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向国内外公开发行,从而使当年的《江南》获得了新的生命。五年来,在苏、锡、常、镇、通、湖、嘉七市领导、专家参加的编委会领导下,以总结、研究和宣传邓小平理论在江南的伟大实践为宗旨,始终把研究、宣传江南地区的改革与发展摆在刊物的中心位置。 《江南论坛》以极大的热情致力于苏南改革  相似文献   

8.
探讨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市镇设置标准和市、镇人口统计口径的变化与中国城市化发展之间的关系。市镇设置标准和市、镇人口统计口径等行政因素对中国城市化水平有重要影响。当前,中国的城市化水平具有高估的现象,表现在城镇人口中农业人口的比重过高和城镇就业人口中从事第一产业的人口比重较高。未来中国城市化的发展在提高城市化水平的同时,更重要的是需要提高城镇人口中非农业人口的比重,改善城镇人口的就业结构,同时制定客观、合理的市镇设置标准和市、镇人口统计口径,使中国的城市化水平真正反映中国城市化的实际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9.
王昕 《经济论坛》2005,(20):34-35
杭州市镇是宋代以前由军镇和草市发展演变或撤县改镇的产物。至北宋时,杭州市镇实现了从形态到性质上的全面蜕变。宋代至明清时期,在长江下游平原上,市镇数量增加,规模扩大。这一进程显示出人类聚落的发展,在政治、经济等单一或综合社会因素的作用中,经济因素逐渐强化,非经济因素逐渐弱化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郭长文 《经济论坛》1998,(12):44-45
一、美国小城镇的产生美国是一个地方高度自治的国家。在美国宪法中只对联邦政府和州政府的组织作了立法,县、市镇政府组织均未立法。县、市、镇是从州一级得来的,称为地方政府。美国地方政府虽有县、市、镇称谓的区别,但均隶属于州,没有行政级别的差异,更没有行政隶...  相似文献   

11.
清代前期的市镇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开始,日本、美国、大陆、台湾的学者相继对市镇展开了研究。八十年代以来,更有后起的中外学者,专门对市镇经济进行了区域性的宏观研究,主要涉及江南、福建、河南、湖北、江西、广东、四川、河北、广西等省,同时,也对大量市镇,尤其是各省著名市镇进行了个案微观研究。中外学者的这些研究,已经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准备对清代前期的市镇结构和经济特征,市镇与集、市、墟、场。店;与省、府、州、县城的异同,以及市镇概念等问题进行探讨。一市镇的结构和经济特征清代前期的一些市镇具备完整…  相似文献   

12.
中国市镇史研究的力作——读《宋代草市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镇是社会经济发展到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古代城乡商品流通中出现的新环节,研究市镇发展史,有助于揭示古代社会经济的总体结构及其演变趋势。有的西方学者认为:“中世纪经济组织中最显著的特点便是集市的重要地位”;“每个国家都有很多集市,而且每处的集市都具有相同的基本特点,因此,它们可以看作是一个国际性的现象”。近年来,随着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的不断深入,有不少学者致力于中国市镇史的研究,已经取得了相当可观的学术成果。但就其研究对象而言,大多只是局限于明清乃至近代的市镇,对明以前的市镇则未有专论。傅宗文先生的新著《宋代草市镇研究》,填补了中国早期市镇史研究的一大空白,可以说是一部拓荒之作。  相似文献   

13.
1981年6月,南京市人大常委会通过了该市的城市总体规划。在这个规划中提出了南京市城镇群体布局的设想,即将全市(包括市区和三个郊县)4,700多平方公里的地域,划分成各具功能而又相互联系的“市(区)——郊(区)——(卫星)城——乡(村)——集(镇)”五个圈层(见《南京市圈层式城镇群体布局示意图》),并对各圈层以及主要市镇的分工协作和建设发展做了具体论述。现就其中几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14.
在谈到唐代以后商品经济的繁荣发展时,往往要述及“草市”的发展,而由此又多会提到一种重要的农村集市——“亥市”。何谓“亥市”?至今众说纷纭、各持己见,归纳起来有如下五种解释: 〈一〉“隔日交易一次的市集”(《辞海》)〈二〉“以开市日期为名”,按十二地支排列,“逢亥日开市”叫亥市(《中国史稿》第四册第261页);〈三〉“以寅、申、巳、亥日集市,故称亥市”(《辞海》);〈四〉是一种声转,亥又作痎,而“痎唸该,‘痎市’即‘街市’,就是定期进行交易的集市之意”(《商业研究》1983年第2期,毛西旁《赶集漫话》);〈五〉按照十二生肖解之为“豕市”,认为如同药市、蚕市以药材、蚕桑丝为集市主要贸易物类一样,猪是这种集市中贸易的重要种类。  相似文献   

15.
俞刚 《江南论坛》2011,(12):49-50
近年来,玉祁在发展问题上始终保持敢为人先、勇于实践的志气和锐气,最终推动了玉祁改革的一轮又一轮深化,并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丰硕成果。而今,玉祁在对历史文化的沿袭、传承,和对现代科技的创新发展过程中实现了华丽转身,演绎了真正意义上的活力市镇、实力市镇和魅力市镇发展佳话。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等领域成就斐然。  相似文献   

16.
我们祝愿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理论园地里,《江南论坛》之花将会开得更艳、更芬芳! ——《代表与人民》编辑部 《江南论坛》是我们经济研究工作的知音,借此机会表示衷心祝贺。 ——锡山市政府经济研究中心 新起点 新高度 ——杭州市社科联、社科院 为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发挥更加出色的作用。 ——锡山市晨光鳖业有限公司 巩固成绩 再创辉煌 ——上海师范大学  相似文献   

17.
江南信息苑     
江南论坛与兄弟市联合召开苏南地区第二届个私经济理论研讨会 本刊讯为期三天的苏南地区第二届个体私营经济理论研讨会,于12月8日在镇江结束。会议就苏南个私经济在经过量的积累的发展阶段后,如何取得质的增长和提高,进行了认真探讨和交流。这一研讨会是由《江南论坛》和苏、锡、常、镇四市社联等部门联合主办的。会上还评出了优秀论文,本刊选送的《试论国有企业应当模拟民营企业运行等两篇名列其中。(本刊记者) 本刊参与主办的苏南发展第八次理论研讨会在常州金坛召开 本刊讯苏南发展第八次研讨会于 11月 27日至 28日在常州…  相似文献   

18.
本刊讯为了进一步加强对江总书记“七一”讲话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研究和宣传,进一步研究新世纪初《江南论坛》如何贴近苏南和环太湖地区改革和发展的实际,加强区域性理论研究和宣传,日前,《江南论坛》杂志社在无锡举办了由七市联办单位参加的编委会工作会议。中共无锡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江南论坛》编委会主任周解清到会并作了重要讲话,省委宣传部有关负责同志出席会议并讲了话,七市联办城市市委宣传部负责同志一致认为,《江南论坛》要适应市场,扩大影响,争创名刊,进一步发挥其理论导向作用;要坚持准确的定位,…  相似文献   

19.
《江南论坛》是一本具有悠久历史和光荣传统的刊物。它的前身是新四军东路特委机关的综合性政治理论刊物《江南》半月刊,1939年5月在江南新四军将领叶飞、谭震霖领导下于无锡梅村创刊。当年它为唤起江南人民团结抗日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后来由于日伪的大规模“清乡”而被迫停刊。 综合性理论学术刊物《江南论坛》杂志继承《江南》半月刊的传统与风格,于1993年10月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向国内外公开发行,使当年的《江南》获得了新的生命。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叶飞将军闻讯后亲笔题词:“办好江南论坛”。《江南论坛》明确自己肩负的历史重任,根据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署领导同志关于“要努力把江南论坛真正办成江南的论坛”的指示,五年来,在由苏、锡、常、镇、通、湖、嘉七市领导、专家参加的编委会领导下,以总结研究和宣传邓小平理论在江南的伟大实践为宗旨,始终把研究、宣传江南地区的改革与发展摆在刊物的中心位置。  相似文献   

20.
陈学文的《中国封建晚期的商品经济》一书,已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这部著作是从他三十年来已发表的六十余篇论文中挑选出来,编成专题论集的。已故厦门大学历史系教授傅衣凌先生,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所研究员李文治先生,分别为论集写了序文,给予很高评价。 该书收录了二十一篇论文,附有田契、碑刻和笔记等九件文献资料,共二十五万九千字。论集的编排分为农业商品生产与社会经济结构、城乡农副产品加工工业的商品生产、城市商业、市场网络与市镇群体,商品经济的发展对社会意识与民情风俗的冲击等五个部分。它以商品经济发达的江南某些地区为典型,环绕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