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济视角》2011,(1):8-9
作为"十二五"开局之年,2011年中国经济巨轮将以何种姿态破浪前行?经济增长率、物价、房价走势将如何演绎?收入分配、个人所得税和房产税改革能否取得实质性进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又将如何发展?  相似文献   

2.
《商周刊》2013,(25):36-36
若视2012年为青岛“蓝色战略元年”,则青岛完成转入“深蓝”的使命需要多久?要形成一个整体的产业则需要多久?而要形成多个高科技产业,又要多久?向“海洋经济”转型所费时间比人们想象中要长得多。若视2012年为青岛“蓝色战略元年”,则青岛完成转人“深蓝”的使命需要多久?今年年初,记者曾走访位于“蓝色硅谷”的海洋新材料公司——华硕精密陶瓷,副董事长于建波告诉记者,由于国土部分解到青岛的土地指标现吃紧,因此该公司建厂房的用地仍在等待落实。  相似文献   

3.
卢甲甲 《商周刊》2013,(1):72-74
刚刚过去的2012年,被有的媒体称之为中国经济放缓“元年”,在当年的经济词汇中,经济增速放缓无疑最引人关注。  相似文献   

4.
回顾过去,展望未来,2013年广东经济表现怎样?2014年广东经济将面临怎样的情势?广东经济将走向何方?广东将如何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快实现中国梦、广东梦的步伐?本刊记者就此专访了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李惠武。  相似文献   

5.
俄罗斯10年经济转轨:结果、趋势与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新 《财经研究》2003,29(4):73-80
从1992年年初俄罗斯放开物价,开始向市场经济转轨,到2002年已经整整10年了,如何评价俄罗斯的10年经济转轨?本文总结了1990年代俄罗斯经济转轨的矛盾和结果,分析了俄罗斯目前的经济形势、未来经济改革和经济发展的趋势、前景及其影响因素,并寻求到了对中国经济改革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6.
通货膨胀率居高不下,大部制改革紧锣密鼓,国际经济减速已成定局,金融动荡时刻威胁着中国的经济安全。面对如此复杂的国内国际局势,谁在为中国经济布局?中国新一届政府领导将如何作为?  相似文献   

7.
聚焦“十二五”中国经济战略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全球经济复苏趋势已成定势。就中国经济形势而论,虽然经济率先恢复增长,然而却面临深层次经济结构调整的考验,改革突破尚需探索。"十二五"规划正紧锣密鼓,未来五年中国能否应对国内外发展环境的重大变化,能否继续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并加快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科技创新应当如何助力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带动转型,促进发展,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变的引擎?如何促进区域经济的平衡发展,以出口导向为主向内需、出口、投资均衡发展的模式转型?如何深化经济转型的各项配套改革?让我们看看专家学者们是如何分析判断这些与中国经济转型战略紧密相连的问题的。  相似文献   

8.
张茉楠 《商周刊》2013,(17):21-21
有人怀疑"底线思维"是不是改革已向增长低头了?并非如此,经济改革需要未雨绸缪,经济政策需要宏观审慎,"底线思维"恰恰为下一步改革铺路。  相似文献   

9.
巫彬 《商周刊》2012,(2):49-49
2012年,曾被称为中小企业的脱困元年。然而,贷款利率大幅上浮会不会成为压垮那些原本已处在困境中中小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  相似文献   

10.
医院改制的四道门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信川 《经济》2005,(5):98-101
“2005年是医院改革元年,也将是医院投资元年!”本刊2004年第12期封面文章《财富照耀医院》曾提出,未来一两年中,为数众多的各级国有医院将走上改制之路,国有医院将给社会资本留下大量的空间。  相似文献   

11.
应当以怎样的历史价值取向认识和推动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1978年至2005年中国的经济改革已进行了27年,伴随着改革的历史进程,中国经济发生了极为深刻的变化:一方面现代化的进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另一方面社会进程的种种矛盾也更为复杂和尖锐。因而对于改革就难免争议,至少在对改革的共识上会产生严重的困难:要不要继续改革?以怎样的历史价值观推动改革?以何种历史价值标准评价已经发生的改革?等等,都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同时又是社会发展亟须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经济月刊》2012,(1):143-143
2011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这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一个焦点,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的意义何在?怎样才能扩大中等收入者的比重?还应该推进哪些配套的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13.
在延绵不绝的欧债危机阴霾中,世界经济迎来了2012年。欧洲经济不断面临新的危机,美国经济尚处于从雷曼冲击恢复的过程中,世界经济能否冲过重重难关,步入稳步复苏的轨道?受欧债危机的影响,中国出口将不可避免地遭受冲击,投资也将出现减速,中国经济如何才能实现“稳中求进”的战略意图?  相似文献   

14.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14,(36):F0003-F0003
2014年,在这一全面深化改革元年,中国经济发生了诸多重要改变:告别高速增长,“新常态”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不再“大水漫灌”,定向调控成为宏观政策的新思路;加速告别“唯GDP论”,就业和收入成为更看重的指标;啃掉诸多“硬骨头”,多项经济改革迎来新的顶层设计。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中国经济总量还有望酋次突破10万亿美元大关,并可能首次成为资本净输出国……这一年,中国经济在下行压力下砥砺前行,改革新画卷正渐次展开。  相似文献   

15.
公共资本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及“挤出效应”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自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经济改革以来,经济以年均接近70%的速度增长。在此过程中,东部地区发展尤为迅速,相比而言,西部省市的发展就稍显落后。1998年国家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旨在加速西部地区经济的增长。纵观改革20年,在整个国经济增长过程中,许多因素都起到了重要作用。例如使家庭成为基本生产单位的农业改革,在企业管理中引入了物质激励的企业改革,各种价格改革、技术引进、面向国际贸易和外国投资的市场开放以及非国有部门的兴起等等。其中,公共资本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如何?这将是本文探讨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6.
《大陆桥视野》2007,(3):28-29
新年伊始,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再创汇率改革纪录。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经济学家樊纲认为,我国当前的外汇政策是适当的,符合中国经济平稳持续增长的需要。汇改之后人民币汇率呈小步升值的趋势对中国经济发展是有益的。与此同时,联合国经济报告认为,2007年世界经济增长将减缓,但认为中国经济2006年经济增长10.5%,起到了经济增长的引擎作用。那么,在人民币升值的光环下,2007年中国经济的走向又将如何呢?[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中国正在完成向市场的过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正在完成向市场的过渡。从1990年代初开始,中国经济和完整的市场体系之间的大多数难题都牵涉到大型的国有企业改革和银行体制改革。一旦大型国营企业的改革顺利进行,所导致的是政府干预的市场经济。在一个实质上已为市场导向的经济中,持续的国家干预是否会减慢经济增长速度,抑或是否能以改革头15年的火爆速度继续下去?  相似文献   

18.
2009年是平常的一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全球经济复苏举步维艰。为应对危机,我国采取了一系提振经济的刺激计划,推动了经济快速企稳回升。如果说2009年的中国经济表现一枝独秀,那么2010年中国经济将会有怎样的表现?近日,由中央电视台主办、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协办的“首届中国经济年会”在京举行,与会嘉宾对2009年的中国经济进行了回顾,  相似文献   

19.
杨文杰 《经济师》1999,(9):15-16
改革以来,中国经济经过了20年的持续调整增长。但是,随着中国告别短缺,步入买方市场,中国经济走入了新一轮经济周期的谷底。东亚危机的影响还在继续深入,这给中国的经济复苏罩上了一层阴影。中国能否在一定时期(10到20年)内继续保持高增长?目前,这一问题在经济学界和政府决策部门引起了广泛的争论。归纳起来,主要是以下两种针锋相对的观点:(1)中国经济增长将进入调整期,经济增长速度不可能维持在8%~9%,而会降低到4%~5%。(2)推动经济增长的基本因素还在,在今后10~20年中国经济增长将继续保持较高的…  相似文献   

20.
今年是新中国建国60周年,而去年又恰逢中国经济改革30周年。“周虽旧邦,其命维新”,谁又能料到30年前开始的经济改革能使东亚睡狮猛醒,华夏巨龙腾飞,并开始在世界经济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呢?在改革的“而立”之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