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7 毫秒
1.
企业家是企业的核心和灵魂 ,是率领企业在市场经济浪潮中乘风破浪的风云人物。笔者在对企业家进行学习和研究当中发现 ,有关学者和政治家经常提到“农民企业家”、“军人企业家”、“某部级企业家”、“厅级企业家”等一些概念和说法。表面上是对企业家类型的一种划分 ,在这个层面上有其合理性 ,但是在另外一个层面上却容易给人一种误导———企业家也具有身份。作者认为企业家有其深刻的内涵 ,如果有所歪曲 ,就不利于我国企业家的健康成长 ,不利于职业经理人市场的完善。“身份企业家”出现的原因一、对企业家的内涵不清企业家的概念在理论…  相似文献   

2.
资讯平台     
企业家需要哪些素质 什么是中国的企业家,企业家需要哪些素质,如何培养中国企业家?作为中国著名的经济理论专家,曾担任过中国社科院副院长、现任中欧国际商学院执行院长的刘吉认为,21世纪的企业家必须具备“三商”、“四能力”、“一素养”。 “三商”即高智商、高惰商和高胆商。21世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家必须做到这“三商”结合。 “四能力”首先是创新能力;其次是应变能力,要学会在任何条件下都能赚钱;第三是公关能力;第四是组织能力。  相似文献   

3.
<正> 一个企业之所以成功,首先是企业家做人的成功;而企业家做人要成功,关键是做一个“有好习惯的人”。因为成功,只青睐“有好习惯的人”。 那么,什么是一个企业家的“做人的好习惯”呢?  相似文献   

4.
问题的提出:企业家的特殊使命在于为目前的企业创造未来。企业家的字面意思,直白地说,就是“企业中的当家人”,那么,这里自然就引申出一个德鲁克式的问题:企业家与企业(特别是最初由企业家一手创办的企业)之间的关系究竟如何去摆?对企业来说.企业家的根本职责和使命究竟是什么?实际情况是:“企业总是由并非永久存在的人创建的,但一个企业必须超出个人或一代  相似文献   

5.
<正>悲观的人往往看起来正确,但实际上只有坚持乐观的人生态度,你才能走得远,才能真正把事情做成面临诸多挑战的当下,更需要企业家精神。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弘扬企业家精神、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什么是企业家精神?成功的企业家需要具备哪些素质?这些素质又如何帮企业穿越周期?12月11日,在《中国企业家》杂志社主办的“第二十届中国企业领袖年会暨第二十二届中国企业未来之星年会”上,张文中和姚洋围绕“回归商业本质,再议企业家精神”的主题,就上述话题进行对话分享,两位嘉宾一位来自企业界,是物美创始人、  相似文献   

6.
《经营者》2008,(23):76-76
产品运营是爬楼梯,资本运营是上电梯,前者一代致富,后者一夜致富。《资本的游戏》站在企业家立场上理解资本与资产之间的游戏规则,将“资本运营”请下了神坛。  相似文献   

7.
“上海不出企业家”。上海真的不出企业家吗?中国商界的这一“咒语”,正在被一群新生的上海企业家打破。199g年,携程、盛大创立:2002年,分众、如家创立,在此后的三五年间.这几家由上海人在上海创立的上海企业.迅速成为国际投资者的宠儿,成为中国企业界的耀眼明星。同样是“胆小”,同样是“算计”,同样是“崇洋迷外”,为什么这些原先制约上海人创业、诞生企业家群落的“缺点”,却在陈天桥、江南春、梁建章、季琦这些新上海企业家身上,变成了创下大业的“优势”?是企业家的定义变了还是上海人的内在气质变了?四五家企业、七八个新企业家,也许还不足以推翻“上海不出企业家”的咒语,但假如这几个人身上的气质恰好代表了中国商业与全球契合的新方向,那就值得我们认真解读这几个样本了。  相似文献   

8.
<正> 在我国,许多国有企业存在的“59岁现象”与民营企业“各领风骚三五年”的“长不大”问题都反映了我国企业在企业家层面上存在问题。本文应用系统经济学的观点和方法分析了隐藏在上述现象背后的更深层次原因,即企业的发展依赖于企业家,而企业家问题更根本的是因为企业经济系统自身结构的不完备,这种不完备使得优秀企业家的培养、“出线”权力与企业家才能的发挥受到阻碍。  相似文献   

9.
读者     
更适宜企业家成长的土壤《中国企业家》2006年第19期新上海企业家群体的出现,暂时打破了近20多年“上海不出企业家”的咒语,《中国企业家》率先对这一所谓理论上的“假命题”进行反驳和论证,在形式上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当然,我们更想了解的不是企业家本身以及他们取得的成就,我们更想从更大的背景中去寻找:是什么力量、哪些因素成就了新上海企业家?  相似文献   

10.
一、是负债,还是募股著名经济学家和经济咨询专家钟朋荣在昆明“中外名家系列讲座”中指出:“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是负债还是募股?理论是:高效益、低风险的企业应首选负债;高效益、高风险的企业应首选募股”。“负债是为自己打工,募股则是为别人打工;负债培养资本家,募股培养企业家”。他进一步指出:“人们在解决基本消费问题后,就为8个字而奋斗:‘实现自我,奉献社会’。以什么方式实现?是当更大的资本家,还是当更大的企业家?是李嘉诚,还是张瑞敏?全在自己选择”。钟朋荣的意思是:企业选用什么融资方式好,是负债呢,还是募股?它们有哪些区别?各…  相似文献   

11.
11月30日下午1时43分,马恩华那颗跳动了58年的心脏,疲惫地停息了。 12月1日,《人民日报》在一版刊发“优秀企业家马恩华同志逝世”的消息;中央电视台在新闻联播节目中播发了同一消息。一个企业领导人的逝世,何以如此引人注目?于是,不断有人提出这样的问题:“马恩华真有那么好吗?”“报纸和电视上讲的是真的吗?”  相似文献   

12.
刘传 《企业文明》2001,(9):15-16
“十倍速时代”来了,WTO来了,世界各国的企业家来了,中国以什么样的人才去迎接、去参与这场全球化的竞争?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此乃古语;“厂长经理遍地开花”、“中国缺少企业家”,这是今论。是耶非耶?我们不妨对中国企业家——时下颇为时髦CEO之演进,来个热点冷视——  相似文献   

13.
<正>“你的企业上市了吗?”“我的企业要不要上市?去哪里上市?”许许多多的中国企业家经常会思考这样的问题,或者面对这样的提问。中国的资本市场在成长,中国企业家对资本市场的认识也在成长。他们越来越明白,上市并不是一个企业成功的标志,只是在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选择。5月26日,在第十届北京科博会上举行的“金  相似文献   

14.
有好事者将中国的并购模式一分为二:一种以海尔为代表的收购同行业“休克鱼”的模式;一种以德隆为代表的跨行业“吃最好”的模式。德隆名副其实吗?有人评价中国民营企业家:三流企业家玩资源;二流企业家玩人才;一流企业家玩制度。德隆算是哪一种?就像俄国作家果戈里笔下的别里科夫一样,德隆  相似文献   

15.
2004年11月7日晚,作为改革开放的风云人物,被称为“胆大包天”第一人的均瑶集团38岁的董事长王均瑶,因患肠癌医治无效在上海逝世。这样一个在个人事业上处于上升期、在公益事业上充满爱心的民营企业家为什么会英年早逝呢?王均瑶个人的陨落是不是一个有代表性的现象呢?《中国企业家》杂志对国内企业家进行了《中国企业家工作、健康与快乐状况调查》,结果表明,“肠胃消化系统疾病”占30.77%,“高血糖、高血压以及高血脂”占23.08%,“吸烟和饮酒过量”占21.15%;90.6%的企业家处于“过劳”状态,28.3%的企业家“记忆力下降”、  相似文献   

16.
<正>现在的中国管理学界几乎可以用热闹来形容了。从企业家到专家学者在各种论坛上宣讲、探讨;从高校到各种培训机构不断推出名目繁多的培训课程;出版社争相出版各种东西方“大师”们的著作。各种管理新思想、新方法、新概念如时尚般不断涌现,或受到追捧,或受到批判,一时众说纷纭。面对这一切,中国企业和企业家应该如何选择与取舍?博大精深的中国智慧,科学实践的西方管理,何为“道”,何为“术”?贯通中西,是一个终极理想,还是一个悖论?  相似文献   

17.
《经营者》2004,(9)
<正> 穷人没有财产,有财产权,却没有按时获得财产的权利。富豪有财产。却还要破坏别人的财产“安全”。社会到底是民本位的社会,还是财富本位的社会。企业家频发意外暴毙,黄宏生发问:“你们还活着吗?”2004年的4月,在北京举行的“世界500强 CEO 与中国顶级企业首脑论坛”上,广东创维集团董事长。也是“中国百富榜”第76名的黄宏生在讲台上演讲的第一句话,让所有的到会企业家们差点背过气去,这句话也让所有的参会记者都印象深刻:“你们还活着吗?”  相似文献   

18.
这是一场企业家与职业经理人的“战争”。复杂的多方博弈, 结果当然是多方都不满意。天津首富李金元执掌的国内最大直销企业——天狮集团,从来不缺乏关注点。而2004年爆出“高层管理团队集体辞职”的新闻后,一时间“CEO被董事长殴打”、“首席培训师被指控‘职务侵占和贪污”’、“中国区员工大清洗”等等传闻沸沸扬扬……而事实的真相如何? 为什么处在高速增长的企业,猝不及防地发生如此严重的人事危机?为什么相见恨晚的企业家与经理人,最终沦到相别如仇收场?为什么企业家与经理人的利益纠葛,总是不能在事前控制? 《英才》就此采访了整个事件中的核心人物:李金元、骆超、王坤和王君平,揭开天狮人事大变局的台前幕后。虽然他们仍各执一辞,虽然他们的恩怨依然未了,但我们却从中思索一个更深远的命题: 企业家的个人膨胀少不了经理人的捧场,而经理人的职业道德离不开企业家的栽培。如果企业的发展太快,信任的积累跟不上,企业家和经理人翻脸像翻书又有什么大惊小怪的呢?  相似文献   

19.
闻香识男人     
对于男性企业家来说,香水肯定是和“奶油小生”捆绑在一起的。要不怎么那些身上飘着芬芳的企业家,却矢口否认这个事实?难道高品味只是一种虚伪的标榜?  相似文献   

20.
张军  蒲越 《中国企业家》1999,(12):22-23
如果说,《中国企业家》必须聚焦“入世”这一重大历史话题,企业家视角将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因为、在很大程度上.“入世”最直接影响的人就是企业家。只有当中国的企业、企业家真正明白发生了什么,中国才有可能面对未来的一切.企业家们是否知道前面的路?他们准备好了吗?他们准备了什么?只有真实了解,反映企业界的真实想法,才能有针对性地解决中国企业面临的种种难题。一如既往,本次调查得到了广大企业界朋友的热情支持.尽管调查问卷长达3页,本刊仍在2天里发出了180份问卷,收回了123份合格答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