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有着五千多年的悠久文化,传统建筑文化非常丰厚,使中国传统文化宝库的瑰宝,这不得不让我们把继承和创新传统建筑文化放在首要的位置,从传统建筑中汲取养分,创造富有民族个性的当代中国建筑文化,是中国建筑师的光荣责任。  相似文献   

2.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大潮中,越来越明显地表现出弱势经济的建筑文化向强势经济的建筑文化靠拢的单向化趋势,为了保护、继承和发扬我国优秀的传统建筑文化,从绿色建筑概念出发,提出了城乡建筑人文环境保护的准则,强调除应保护好原有的历史建筑外,还应采用传统文化基因为现代城乡的建筑定式、定形、定神,以达成它们与历史的关联。使建筑的演进能够保持地域文化的特征性和连续性。  相似文献   

3.
青岛里院是青岛老城区建筑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东西方文化建筑风格的结合,是青岛城市文化跟百年历史积淀的凝结,它的空间结构和流线型组织与现代建筑不同,具有极高的地域独特性与建筑适应性。文章以中山路里院建筑为切入点,探索其建筑模式,进一步保护历史街区范围内的建筑环境和传统特征的完整性,使建筑不会因为无序的改造而破坏传统的肌理和贬低历史文化价值。同时找到新时代建筑与旧时期建筑的结合点,对相应建筑模块进行有机更新,重塑中山路的活力与辉煌。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我国建筑的传统文化的内涵入手,讨论了建筑文化与建筑创新的关系,并提出了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对于当代建筑创新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传统建筑组群凝聚着深厚的历史记忆,是中华民族世代安居的重要物质载体,也是我国建筑文化遗产中的宝贵财富。杨桥古镇入选江苏省首批传统建筑组群,这对古镇的保护与传承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对杨桥古镇的实地调查进行深度访谈,发现杨桥古镇可以通过保护传统建筑、打造形象IP、科学规划建设、激发古镇活力等途径得到开发保护,延续历史文脉、传承建筑文化、激活非遗文化、重构空间布局、打造数字古镇。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建筑经历千年发展,在尊重民族性、地区性差异的基础上,不断改良、进步,形成富有内涵的建筑文化体系。中国古代建筑从最初的巢居,到木架构的出现,再到砖石技术的成熟,是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并且深受中国古代社会主流文化的影响,带有儒家思想的烙印。文化影响建筑,建筑是文化的反映,本文通过分析中国古代建筑的横向特征和纵向特征,不仅有利于从宏观上把握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历程,而且有利于更深刻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促进现代建筑艺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我国是个有着千年历史文化底蕴的国家,但是对于传统建筑文化的延传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尤其在现代社会,放眼神州建筑物多为现代建筑风格或者是西方建筑风格,外来建筑元素十分活跃。相比之下,中式建筑风格,尤其是带有传统建筑元素的建筑物相对较少。本文将根据城市建筑风格的现状,分析传统建筑元素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发展传统建筑元素的手段。  相似文献   

8.
陈华俊 《民营科技》2010,(9):247-247
中国传统建筑装饰设计自古有之,具有丰富的内涵,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建筑相结合,充分运用中国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继承传统建筑装饰设计理念中的精华部分并将其发扬。坚定的将“民族传统文化”表现在建筑上,维护现代建筑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9.
北京四合院形制规整、气氛亲切,蕴含深刻的文化内涵,是中国古人伦理、道德观念的集合,承载、象征着中华传统文化。同时,四合院也集中体现了中华传统建筑文化及居住理念。随着钢筋水泥遍布大街小巷,建筑与人的关系变得越来越僵硬,在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中,古朴、恬静的四合院成为许多人追逐的居住理想。  相似文献   

10.
张峰  熊红丽 《企业导报》2012,(8):240-241
中国传统建筑及建筑装饰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息息相关,表现了传统的文化内涵,封建的礼制、伦理道德、理想追求等等。大门在中国传统建筑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这种文化自然表现得更为显著和更加集中。本文主要是以"门"为代表来把这种建筑文化展示在人们面前,小中见大,使人们更好地理解传统建筑艺术与中华文化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1.
伴随科学技术和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再联系目前国际建筑设计领域的潮流和未来趋势,结合国内素有“绿城”著称的广西南宁为切入,对目前城市建设中涉及到文化理念的内容进行了简要阐述,主要论述了当前建筑设计中以人为本的建筑核心价值观,符合世界建筑的演变规律,在传统建筑的基础上进行适时、适度地创新,弘扬建筑文化,让建筑更多地反映当地文化内涵,更好地承托当地文化,最终保证城市建筑设计健康、合理发展。  相似文献   

12.
由于历史文化不同,中西方的艺术观念与审美心理也不同,这些因素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建筑艺术的文化与内涵,鉴于此,文章主要从传统文化、审美、艺术三方面分析了中西方建筑的差异,研究成果可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传统建筑文化继承性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庞茂新 《民营科技》2008,(11):209-209
作为一种独特的地域或民族特征的形式存在的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具有呈现并张扬世界文化多样性的重要价值。对传统建筑文化的继承,只有站在哲学的高度思考现代建筑与传统文化的内在关联,才能在深层次上把握与创新传统。  相似文献   

14.
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必然会带来建筑文化的交融。传统建筑是表达地域文化的主要物质载体,不同建筑文化交融碰撞过程中,兼具两种建筑文化基因同时又进一步融合创新产生出具有地域特色的建筑形态。江西省抚州市乐安县地处临川文化圈和庐陵文化圈交汇处,其建筑形态同时受两种建筑文化的影响,结合当地的风土,经过吸纳、选择与融合形成鲜明的地域特色。本文侧重于文化交流的角度,采用文化地理学、文化传播学、比较文化学的方法,以珠溪村为例,从临川文化与庐陵文化交流的背景入手,首先从宏观上分析该地区文化产生交流的因素,其次从中观上分析传统村落布局特色,最后从微观上分析传统建筑的地域特色,以期进一步丰富江西传统建筑文化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5.
无锡地区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西合璧"建筑是一批工法精细,气质独特的建筑.这些建筑不仅延续了无锡地区传统建筑文化的地域特征,而且初步形成了中西建筑文化的融合、重叠的基本方法,通过对上世纪初"中西合璧"建筑的解剖和分析,有助于我们在经济文化全球化的国际背景下,处理好吸收外来优秀建筑文化和保护地域传统建筑文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我国传统建筑突现出人本主义、整体的观念、人与自然融合的意境、重视与地域文化结合的思想,水平高超。而今,我们在强调"建筑本土化"的同时,却存在着很多对继承建筑传统认识上的误区。当代我国建筑文化应该是一种立足于我国民族传统文化基点上的,结合现代我国社会生活需要和建筑技术创造出来的具有时代特征的建筑文化。  相似文献   

17.
我国传统建筑突现出人本主义、整体的观念、人与自然融合的意境、重视与地域文化结合的思想,水平高超.而今,我们在强调"建筑本土化"的同时,却存在着很多对继承建筑传统认识上的误区.当代我国建筑文化应该是一种立足于我国民族传统文化基点上的,结合现代我国社会生活需要和建筑技术创造出来的具有时代特征的建筑文化.  相似文献   

18.
《价值工程》2018,(2):192-193
在全球化的时代,多元文化的交融愈加剧烈,传统文化的保留及传承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中国的古建筑是传统文化的优秀载体之一,然而在现代建筑风格的冲击下,中国传统建筑不断的消失在历史长河中。本文将就新式建筑中传统建筑的具体表现进行探讨,以近年来新建起的优秀新中式建筑——成都远洋太古里为例子,从空间意境、色彩处理和建筑元素等方面考察其对中国传统建筑的继承与发扬,希望"新中式"建筑能够在传承中国传统建筑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9.
作为有特色的旅游资源,建筑文化旅游已是我市众多旅游地的标志之一,成为我市的“旅游名片”。如何在开发旅游资源的同时做好对秦皇岛市建筑的保护工作,以达到经济、文化、生态等效益之间的和谐统一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建筑但凡能成为一个完善的体系,则必然有其深厚的社会文化根源,既不可能无缘无故地产生,也不可能无缘无故地消亡。因此,研究传统建筑,只有结合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才可能探明其真义。建筑是一个自我独立的体系,它独立于文化体系之外,并且被动的折射出同时代文化的特质。  相似文献   

20.
李虎哲 《科技与企业》2014,(13):301-301
我国是一个具有悠久传统文化的国家,五千年来,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富含于各种形式的建筑当中,无论是飞檐式的徽派建筑,还是规整的四合院式建筑,都在一定程度上透出一种当地所独特的传统气息。如今,传统文化继续在现代建筑设计中大放异彩,现代建筑设计也在不断地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承与创新。本文将紧紧围绕着现代建筑设计中传统文化的传承及创新这一主题,对现代建筑设计的内涵、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性以及其在传承和创新中的具体细节进行简要的分析和介绍,借以进一步丰富现代建筑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