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0 毫秒
1.
把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脉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项玲  盛Qiu 《企业研究》2003,(1):65-68
十六大报告提出新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这个目标令人鼓舞,催人奋进。20年后的全面小康是高水平的、全面的、均衡的小康,是融经济、文化、政治、生态为一体的小康,是社会全面进步的小康。目前已实现的总体上的“小康生活”离未来全面“小康社会”的要求,距离很大。为确保全面小康目标预期实现,须针对总体小康实际,突出重点,探寻思路,以谋发展。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社会发展对知识、信息的依赖性越来越强,我国也正在进入依据知识、信息来进行生产、分配的经济社会。由于社会经济全球化的推进,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其过程必然呈现出三个明显特征:(1)知识是关键的生产要素;(2)高技术产业成为支柱产业;(3)教育是基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给企业带来怎样的机遇与挑战?对企业干部提出了哪些要求,是本文主要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没有农村的全面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全面小康。农村全面小康社会是一个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生态环境、人民生活等各个方面的大复合系统。具体包括六个方面的内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口素质、生活质量、民主法制、资源环境6个方面,涵盖18个评价指标,构成了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指标体系。本文通过对全区农村全面小康监测情况的调研,看沈北新区距离实现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还有多远的路程,并提出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文摘荟萃     
《数据》2003,(7)
全面建设小康与总体小康的差异总体小康是一个低标准的小康。到2002年底,我国人均GDP只有800多美元,仍属于中下收入国家的水平,仅相当于日本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2.3%。而按照全面小康的目标,到2020年,人均GDP将达到3000美元,达到中等收入国家水平。总体小康的侧重点是解决温饱,提高物质文明的水平。全面小康社会,不仅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还特别注重政治、精神和生态文明的共同发展。总体小康是发展不均衡的小康。地区之间和城乡之间发展水平相差较大。西部地区10个省市区,面积占全国的一…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号召,而全面小康社会的实现,关键是农村小康社会的实现。因而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村社会的小康,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本文就通过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做出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6.
马士龙  张来成 《数据》2006,(2):22-23
近日,记者从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获悉,根据国家统计局提出的农村全面小康标准和综合评价方法,北京市农村社会经济调查队对2000年—2004年北京农村全面小康程度进行了监测。监测结果表明,到2004年,在农村全面小康社会评价指标体系18项指标中,实现程度达到100%的指标从6项上升到9项,实现程度在60%—99%之间的指标从3项上升到5项,实现程度在60%以下的指标从9项下降到4项。北京农村全面小康综合实现程度达81.7%自2000年—2004年,北京市农村全面小康综合实现程度从57.6%提高到81.7%,提高了24.1个百分点。2004年,北京农村全面小康社会6个子系统…  相似文献   

7.
颜艳 《东方企业文化》2012,(21):147+137
为正确分析我市建设农村全面小康社会的现状、特点及问题,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可靠依据。笔者针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有关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按照全国农村全面小康社会统一监测标准,对2005年—2010年我市全面小康的实现程度进行了测评。  相似文献   

8.
本刊讯记者冯立新/孙勇报道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明确指出:“我国要在本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如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已成为目前我国社会各界十分关注的话题,为此,本刊记者专程采访了著名经济学家萧灼基教授。萧灼基教授首先表示,经过全国人民20年的努力,我国已于20世纪末胜利实现总体小康。但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还有很大差…  相似文献   

9.
<正>到目前为止,有关小康的确定性指标和标准还没有一个明晰而具体的权威说法。那么,到底什么是全面小康,怎样才算全面进入了小康社会?小康的指标和标准究竟如何衡量?这个指标的“标准意义”在哪里? 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早在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就首次提出了“小康”的奋斗目标。10年之后的1992年,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在会见日本首相时曾使用“小康”来描述中国式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0.
“小康”一词最早源于《诗经》中:“民亦劳动止,汔可小康。”《辞海》中对该词汇的解释是,“家庭生活比较宽裕,可以安然度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党所确立的宏伟奋斗目标,从“解决温饱”,到“更加宽裕”: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提出、发展和完善,表明我们党对什么是小康社会、如何建设小康社会的认识的飞跃。  相似文献   

11.
提高职业社会能力方法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春鸿  李江涛 《价值工程》2010,29(5):166-168
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传统的仅仅培养掌握单一专业技能的教育目标,已经远远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要求,而立足职业人才的全面发展,加强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知识经济(现代)社会的现实要求和发展趋势。当今社会,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关乎学生的就业和职业生涯发展,依据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职业活动导向特性,尝试通过游戏、拓展训练等实践和活动方式,提高学生与人交流、与人合作以及解决问题等职业社会能力的培养,更具现实意义,而游戏和拓展训练也是测评职业核心能力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2.
由于现代社会发展极快,所以需要现代企业不断调整与改革。在这种情况下,社会各界开始注重员工的创造力,并将创造力作为人资管理的重点内容。基于此,论文针对工作与家庭支持对员工创造力的影响展开全面探究。  相似文献   

13.
在保险高等职业教育阶段,社会、行业及由同类群体构成的社区,形成保险职业诚信教育的外部背景及内生环境,有效利用社会、社区及行业资源介入保险职业诚信教育,开发介入路径,能够夯实学生基本道德意识,塑造职业诚信理念,全面提高保险职业诚信的践行效果。  相似文献   

14.
支部班子建设是一个单位工作的基础,是全面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团结带领群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前沿阵地。支部班子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威望,那么如何加强支部班子建设,提高支部班子的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笔者谈些拙见。  相似文献   

15.
留级学生已成为高校校园里的一个特殊群体,留级对于高校、社会、家庭都存在着不利的一面,因此开展留级生的教育工作是高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也是和谐校园的重要主题,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阐述高校留级生的现状,全面分析了高校留级生的留级原因;并对如何有效开展留级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提出一些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6.
杨光友 《价值工程》2011,30(35):82-83
对基建项目严格实行公开招投标,是有效降低工程造价,择优选择施工队伍,提高工程质量,确保工程按期完工的重要手段,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从源头上预防腐败等不正之风现象发生的治本之策,因而意义与作用重大。历年来,我校十分重视基建项目的招投标工作,加强管理,规范操作,在日常工作中积累了大量宝贵的经验和成功做法,现介绍如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7.
矿业城市人地系统的脆弱性及其评价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对脆弱性内涵及其研究内容的分析,可以得出矿业城市人地系统脆弱性属于人类活动胁迫型脆弱性的结论,具有不稳定性、敏感性、易损失性等特征.通过分析经济、社会、自然三个子系统脆弱性产生的因素,建立相应的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在深入分析脆弱性和可持续发展之间关系的基础上,综合评价矿业城市人地系统脆弱性,为矿业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吴发德 《价值工程》2010,29(24):149-149
苍南县是浙江南部的人口大县,由于苍南在新一轮发展过程中未能把握住机遇,在当前又面临着诸多的重大挑战,存在着产业结构性、素质性矛盾,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本文把问题和挑战作为切入点,对苍南经济社会发展做了冷静思考,旨在提出苍南发展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和举措,全面推进苍南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9.
周恒 《价值工程》2014,(14):86-87
做好安全生产管理,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建设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混凝土拌和站作为建设行业的基础单元,生产任务繁重,作业时间长,安全工作十分重要。搅拌站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建立,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的编制,危险因素的辨识及预防措施,职业危害的防治是关键内容。本文介绍的是搅拌站安装过程中安全管理的诸多方面的内容及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20.
熊伟 《价值工程》2014,(34):44-45
随着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日益恶化,清洁能源的地位日益凸现。核电是高效、稳定的清洁能源,是世界能源和电力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文综合分析了核电能源的竞争力,我国核电发展现状,以及核电发展对我国能源结构调整的重要性。随着今年两会报告中明确开工建设一批核电项目,我国核电建设步入实质性重启阶段,在此基础上本文最后对我国核电发展规模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