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随着国家对信托公司的清理整顿,信托业务与银行、证券业务将实行严格的“分业经营、分业管理”。今后信托公司只能从事“受人之托、代人理财”业务,收入仅限于手续费和佣金,这对于以银行、证券业务为主要利润来源的信托公司来说无疑是一个严峻的考验。现提出信托公司今...  相似文献   

2.
黄新 《新疆财经》2001,(3):54-55
“金融超市”概念的由来已久,90年代以来,主要是伴随着科技进步,特别是信息网络技术对金融产品服务的支持力度大幅增强,经济全球化、一些大的跨国金融企业为适应竞争和全球化的需要,正不断努力使自己成为“超级金融产品百货公司”。为顾客提供3A(anytime、any-where、anyhow)服务。据有关统计资料,个人金融服务业务在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具备相当规模。在美国,消费信贷占银行信贷总额的20%左右,其中汽车、住房、日常消费信贷比例是4:3:3。在加拿大,银行普通贷款中的1/3是向个人提供的各种贷款,德国商业银行60%以上的收入来自包括个人金融服务在内的中间业务,美国花旗银行等20家大银行的中间业务占比都在70%以上,英国最大的商业银行巴克莱银行中间业务的利润可弥补全部业务支出的73%以上,加拿大皇家银行50%的资金用以发展个人业务。在西方,银行的一切经营行为都要以客户为中心,只要客户有要求,银行就千方百计开展业务来满足,并自喻为“金融百货公司”,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都非常好,因而,“金融超市”在发达国家和地区已十分普遍。“金融超市” 不但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个人传统的消费行为,而且也成为一家银行形象的标志,经营范围不但包括本、外币汇兑,还包括债卷、信托基金、资金管理、信贷咨询、投资组合等。我国即将加入WTO,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为增强银行自身的竞争能力,赢利能力,国内很多金融企业在经营战略、经营方式、资源整合、组织结构等方面加大改革和金融创新力度,特别是开发网上银行和建设金融超市,在我国东部沿海经济发达的部分中心城市的金融机构提出了“金融超市”的构想,并在某一些业务领域配合网上银行的开通进行实践,如中信实业银行广州分行,在全国银行界率先设立“私人银行部”,专门开发对个人的金融业务。为客户设计符合个人需要和风险随能力的多种投资组合和理财方案。中国银行深圳分行于1996年6月成立了第一家“私人理财中心”, 民生银行深圳分行开发了“一柜通”套餐服务,顾客在任一个柜台都可以办理相关的业务和咨询。1999年,招行建立了由网上企业银行、网上个人银行、网上证券、网上商城、网上支付等组成较完善的网络银行服务体系。建设青岛分行为适应竞争和改革的需要,在2000年上半年提出“个人金融业务超市”构想,并在分行营业部通过改进个人金融业务前台组合、优化业务流程、提高办事效率,组建了“个人金融业务受理中心”,可以说,“金融超市”在中国方兴未艾。  相似文献   

3.
商业银行介入证券业务的适度性与中国银行业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研究商业银行介入证券业务对银行运行成本和金融系统风险的影响后发现 ,商业银行介入证券业务的适度性应满足 :介入范围的边际收益 (银行外部交易成本与金融系统社会监管成本的下降幅度之和 )等于其边际成本 (银行内部管理成本的上升幅度 )。就中国的具体情况而言 ,我们应鼓励内部管理比较规范的银行 (比如上市银行 )率先介入某些证券业务 ,对符合条件的银行介入相关证券业务要求采用金融控股公司等组织形式 ,并建立严格的“防火墙”制度 ,同时进一步完善金融监管体系  相似文献   

4.
目前在日本,银行主要收益来源的存贷利差正在结构性缩小,而非利息收入中的手续费收入却在日益影响着整个银行收益。一、强调银行手续费的原因 1.金融自由化中的利率自由化顺利进展是一个重要原因。因为利率自由浮动,存贷利差缩小,银行收益下降,迫使银行从多方面来讲求经济核算。1985年二月份以来由于创设了MMC(市场连动型存款),十月份创设(大额定期存单)C D,银行不能随意提高贷款利率,这样就要求重新估价每一具体业务、每笔交易的成本。 2.银行业务活动的多样化,强调银行手续费成为必然。因为各银行相互交叉业务,扩大了业务范围,新业务的产生,如C D、  相似文献   

5.
《中国经济信息》2006,(9):18-19
2005年12月27曰,在中国近代银行发祥地山西省平遥县,“日升隆”、“晋源泰”两家民间完全出资的商业性小额贷款公司挂牌营业。这是我国政府对农村民间金融的首次“政策松动”,对于目前商业银行战线收缩、信用社改革成效有限。而地下金融依旧“猖獗”的农村金融市场来说。无疑是一个令人兴奋的信号。  相似文献   

6.
我国金融业实行混业经营的约束条件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霖叶 《特区经济》2005,(11):335-336
金融混业经营,是指银行不仅可以经营传统的商业银行业务,还可以经营投资银行业务,包括证券承销交易、兼并与收购、保险代理等,也就是集银行、证券、保险、信托、基金、租赁等全方位金融业务于一身。混业经营有两种模式:一是以德国为代表的全能银行制,一个金融机构可同时经营银行、证券、保险等多种业务,混业程度最为彻底;二是以美国为代表的金融控股公司模式,控股公司内部成立各子公司,分别独立经营银行、证券、保险等不同业务。各子公司间设立“防火墙”,严防各业务间的“利益冲突”和“风险感染”,从而达到效率和风险的平衡统一。分业经营则是指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行业内以及金融业与非金融业实行相互分离的经营体制。  相似文献   

7.
立荣 《首都经济》2005,(10):66-68
花旗银行(Citibank)是花旗集团(Citigroup)属下的一家零售银行,其主要前身是1812年6月16日成立的”纽约城市银行”(City Bank of New York),经过近两个世纪的发展、并购,已成为美国最大的银行,也是一家在全球一百多个国家及地区设有分支机构的国际大银行,总部位于纽约市公园大道399号。其营业范围除了商业银行业务外,还经营全部投资银行业务.包括工商企业持股业务、金融租赁业务、保险业务、信托业务等。  相似文献   

8.
互联网金融     
《天津经济》2014,(7):86-86
一、互联网金融的概述及运行模式 互联网金融,是指借助于互联网技术、移动通信技术实现资金融通、支付和信息中介等业务的新兴金融模式。互联网金融包括三种基本的企业组织形式:网络小贷公司、第三方支付公司以及金融中介公司。互联网金融是传统金融行业与互联网精神相结合的新兴领域。包括理财产品、P2P、O2O、小微贷款,以及当前商业银行普遍推广的电子银行、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也属于此类范畴。  相似文献   

9.
在日本的自由市场经济中,经济活动的中心是民间企业(以下简称“企业”)。由于经济和金融处于一种表里关系,企业的经济活动在银行的金融活动中必然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审查已成为日本银行业务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10.
21世纪国际金融体制的流行模式将使银行、证券、保险等各类金融业务逐渐融入一体化。随着金融市场的急速发展,不同金融产品之间、不同金融服务业之间将互相渗透。如在银行业,从收益上看,传统业务给银行带来的收益已不足40%,从银行业的发展历史来看,银行服务的综合化、全能化已成为现代商业银行的发展趋势。银行涉足资本市场或金融衍生品市场,大量非银行金融产品及其衍生品已成为当今银行的主产品,似乎也是水到渠成之事。“金融超市”因此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1.
《西部论丛》2006,(12):50-52
缘起,6月2日,全国人大代表黄细花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交了“叫停银行查询收费建议”的提案,提案“紧急建议”银行上报主管部门银监会对有损广大存款人和金融消费者的利益的行为,加强监管,建议对本次收费暂时叫停,并组织听证,同时还建议有关方面对银行中间服务收费加强法律审查。[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其其格 《北方经济》2012,(13):90-92
随着经济一体化与金融全球化的日益发展,我国人均收入水平和购买能力不断提高,人们对金融的需求越来越多,与银行打交道的次数、密度、深度也逐步增加,由原来只把余钱存入银行发展到与银行咨询办理与“财富”有关业务。由此,银行个人业务必将朝多元化、深层次发展。  相似文献   

13.
武岳  杨婕 《天津经济》2007,(1):24-27
离岸金融业务又称“境外货币交易”。主要是以非居民为业务对象,经营境外各种可自由兑换货币的金融活动。离岸金融业务由于基本上不受所在国国内金融法规的约束,开办离岸金融业务的银行在本国地域上注册成立而又不受本国金融法规的约束,故又被视为不在本国境内,所以被称为离岸银行,离岸银行所从事的业务被称为离岸金融业务。开展离岸金融业务可享受较多的税收优惠,成本低、利润高并享有较充分的自由的特点。因此,离岸金融中心对国际资本有着巨大的诱惑力。任何一个地区,只要政局稳定、法制健全、金融管制较少、税赋较轻、地理位置优越并拥有一定数量的合格金融从业人员都可以建立离岸金融市场。  相似文献   

14.
徐莹 《中国经贸》2009,(2):63-63
供应链金融就是银行将核心企业和上下游企业联系在一起提供灵活运用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的一种融资模式。本文通过对各大银行现有供应链金融业务的概述和浅析,为中小融资企业(包括供应商和经销商)提出了现有可行的融资方案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从数字金融的视角出发,以2011—2020年我国非金融企业为样本,研究了数字金融对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金融发展有助于降低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且在分析师关注度、研报跟踪数量及机构投资者持股的监督治理下,数字金融对影子银行业务的抑制作用更强;进一步分析发现,在数字金融的覆盖广度和使用深度下,数字金融对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的降低作用仍然显著;作用机制表明,数字金融可以通过缓解融资约束和降低融资成本两条路径来改善企业对影子银行融资渠道的依赖性,进而降低企业影子银行化。研究结论可为抑制非金融企业在金融领域的扩张和防止实体经济“脱实向虚”提供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6.
论金融约束下的租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约束政策能使银行部门和生产部门获得租金创造的机会,从而提高银行的特许权价值和增加企业的股本金积累,以减少信息不对称和非均衡市场中金融体系的代理成本,通过金融体系配置资源效率的提高来支持经济发展,同时,本文还认为,“金融抑制”和“金融自由化”政策阻碍了我国金融深化的进程,使金融体系难以有效支持经济发展,而温和的“金融约束”政策能在加快金融深化的同时推动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金融制度在深化改革环境下的不断完善,我国的金融市场融资方式和融资渠道不断多样化,对传统商业银行的存贷业务模式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同时,随着银行外金融机构以及互联网金融的不断发展,外资和民间资本的积极参与,传统商业银行的利差不断收窄,银行间竞争日趋白热化。金融脱媒现象已对传统商业银行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和冲击,金融脱媒的现象使企业和个人拥有更多的直接及间接融资渠道,这就迫使国内的商业银行改革传统盈利模式,探索新的营业模式。本文具体分析金融脱媒现象在中国的特色环境下,对传统商业银行的多角度影响,并将结合国情,为我国商业银行提供具体的金融脱媒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8.
本文识别了中国商业银行2010-2020年的金融科技专利信息,并将其与企业贷款信息结合后考察了银行金融科技对企业金融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银行金融科技发展能有效降低企业金融化水平,该结论在排除银行金融科技属性对优质企业的“选择效应”和遗漏变量偏误等影响后仍然成立。银行金融科技不仅能通过促进银行信贷规模扩容、减少抵押贷款依赖有效弱化企业风险规避动机,还有利于降低企业影子银行业务、缩小实体与金融投资利差,从而弱化企业投资逐利动机。此外,银行金融科技主要通过底层数字技术类专利对企业金融化发挥作用,重点影响企业长期金融资产配置。而银行金融科技发展对具有较高数字化转型程度的企业、非国有企业及非制造业企业的金融化影响效应更为明显,并有利于引导企业资金回流促进实体经济创新。  相似文献   

19.
目前,在亚洲“四小”和东盟国家正在进行一场深入的“金融革命”。这场“金融革命”的直接结果是上述亚洲国家(地区)企业,银行金融灵活性的提高,但是,与之相伴随的是,他们的经营风险也日益加大。 一 当今正在发生的这场“金融革命”是80年代以来亚洲各国(地区,下同)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伴生物。这场“金融革命”,主要包括下述内容:  相似文献   

20.
韩庆斌 《科技和产业》2024,24(10):154-160
金融科技加快了银行“金融脱媒”的进程,研究金融科技对银行业务影响作用机理对商业银行的转型至关重要。利用VAR模型分析了2017—2022年商业银行贷款、存款、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及对应市场第三方互联网支付交易规模等季度数据,通过建立VAR模型来分析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资产、负债、中间业务的冲击程度和相应解释贡献度。研究发现第三方互联网支付交易规模对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在前五期产生了较为明显的反向作用;此外余额宝的货币市场基金以及第三方互联网支付交易两者的联合依次对商业银行的负债、中间业务产生正向、反向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