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三元悖论下我国汇率制度改革探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集中探讨了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宏观金融政策组合三元悖论条件下我国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方案的选择问题。笔者首先分析了我国目前汇率制度的主要特点及其产生的根本原因和主要缺陷;其次考察了开放经济条件下宏观金融政策组合的三元悖论,分析了我国面临的事实上是两种组合的择优而非三种方案选择,并指出最适解可能是一个中间解而非角点解。基于此笔者认为,资本账户管制和固定汇率制是相辅相成的,在资本管理没有放松的前提下讨论提高人民币汇率的弹性并无意义,因此,合理的改革进程安排必须是资本流动逐步放松和人民币汇率逐渐弹性化之间的有机结合;最后给出若干现有汇率制度(制度内而非制度本身)框架下的具体改革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2.
从“三元悖论”看当前货币政策与汇率政策的矛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货币政策与汇率政策是一个国家金融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两者相互协调促进 ,是国民经济稳健发展的基础。当前我国的货币政策、汇率政策、资本市场并没有摆脱三者不可调和的“三元悖论”。逐步开放资本项目 ,完善外汇监管体系 ,改革汇率决定制度 ,实现浮动汇率制度是解决矛盾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3.
该文从三元悖论中的政策选择出发,通过分析开放经济中的一般性政策选择,并结合中国当前面对的挑战——流动性过剩、高通胀预期和人民币升值等问题指出,我国最初的政策选择"汇率稳定"和"货币政策自主权"在外贸结汇体制的影响下,已受到了极大挑战,并难以为继,我国最终将选择"货币政策独立性"和"资本自由流动"。  相似文献   

4.
林楠 《金融评论》2013,(1):91-104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凸显了国际货币体系弊端。本文从“三元悖论”视角对国际货币体系演变进行了梳理,分析了美元本位加快向多极化体系的过渡。基于两国模型投资组合权重微观行为分析.对汇率波动与储备资产竞争等宏观经济条件进行了研究。结合美元汇率估值效应的经验事实与人民币汇率相关观点辨析,提出了后危机时代促进人民币国际化.加快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当前,人民币加入SDR必将倒逼我国加速资本项下的开放步伐,促使股市和债市等股票市场更加开放,加入SDR也必将促进人民币汇率改革,协调推进人民币汇率改革、资本项目开放。利用1998~2015年季度数据,实证研究我国资本项目开放程度、汇率改革进程等因素对股票市场价格的影响程度,发现随着资本项目开放程度的提高,资本项目开放对股票价格的影响更加突出。汇率改革和资本项目开放有利于我国股票市场稳定,推进汇率改革和资本项目开放对股票市场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当前人民币汇率对上证指数的影响大于资本项目开放。同时,在股票市场缓慢增长的背景下,资本项目开放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效果大于在股票市场快速增长背景下资本项目开放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效果。  相似文献   

6.
资本帐户开放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援成 《当代财经》2000,(10):52-56
实现资本在国际间的自由流动,其意义十分深远。战后许多国家均实施了资本帐户的开放。从国际经验看,资本帐户开放不仅取决于其国内财政状况的改善,还取决于国内金融市场体系的完善。因而,我国资本帐户开放应采取渐进的方式,稳步推进;应实行利率市场化和更中灵活的汇率制度,协调好各项货币政策及其他经济政策,以平稳实现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世界各国开放资本帐户的经验和做法 ,探讨总结了资本帐户开放的一般规律 ,提出了我国推进人民币资本帐户开放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8.
基于汇率制度的演变和依存条件,运用“三元冲突”定律,笔者在分析现行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政策效应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提出了改革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基本思路:长期取向应当坚持“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中短期取向则应实行目标区管理制度,加强人民币汇率形成的市场机制建设。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Obstfeld(1 996)第二代货币危机模型的基础上 ,建立了一个考虑经济结构、供给冲击以及金融风险的多因素汇率制度选择模型 ,以成本分析为工具解释了资本控制、各类成本和政府偏好对均衡的影响以及对汇率制度选择的影响。研究表明 :(1 )资本控制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对均衡产生影响 ,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利用资本控制措施使经济避免多重均衡 ;(2 )放弃成本对汇率制度选择发挥关键作用 ;(3 )较大的政府偏好促使政府选择固定汇率制度 ,在放弃成本不足够大的条件下 ,决策者也可以通过提高政府偏好或者实施资本控制措施来保护本国固定汇率制度 ;(4)对人民币现行汇率制度的放弃成本的估计表明 ,当前人民币汇率制度放弃成本正处于中间水平 ,因此有必要增大政府对固定汇率制度的偏好并且对资本帐户实施适度管理以保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 ,防范金融风险。至于未来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的扩大、资本项目自由化的进程以及人民币汇率制度何时回归真正的“管理浮动” ,应主要取决于人民币汇率制度放弃成本的有效降低  相似文献   

10.
货币政策与贸易不平衡的调整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建立了一个开放小国随机动态一般均衡模型,研究不同的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对调整贸易不平衡的作用,同时考虑了资本开放与否对不同政策效果的影响。分析发现,由于名义粘性的作用,无论资本开放与否,调整价格都无法快速实现贸易平衡,并会引起产出和物价的较大波动。而较快的汇率调整政策会较快实现贸易平衡,且无论资本开放与否,都不会引起经济波动。从福利角度比较,较快的汇率调整总是优于价格调整,且在资本开放环境下的调整总是优于资本封闭下的调整。通过中国数据校准和模拟发现,在渐进调整汇率的政策下,价格水平被迫作出调整可能是带来2005年人民币汇率改革之后经济波动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与资本账户开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汇率形成机制与资本管制程度是开放经济最重要的两个政策安排。世界各国推进资本账户开放的动因各不相同,其中最主要的是通过资本的跨国界自由流动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但是,近年来新兴市场国家(部分起因于资本的快速流动)频繁发生的金融危机告诫我们对资本账户开放应持更谨慎的态度,而且汇率形成机制与资本账户管制程度必须密切配合,彼此协调,才能避免国际收支的严重失衡。此次汇率改革初步建立了人民币汇率浮动机制的雏形,下一步汇率改革的难点是如何将增加汇率弹性与有选择的放松资本管制相配合,降低资本账户开放的风险,有效发挥汇率对国际收支的调节作用。本报告分五个部分:(1)分析汇率安排与资本账户开放的关系;(2)分析我国资本账户开放状况;(3)对人民币真实有效汇率与资本流动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4)解析汇率改革后我国汇率形成机制与资本账户管制不协调问题;(5)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郑平  胡晏 《财经科学》2022,(2):1-16
本文构建了开放条件下切合中国实际的一般均衡模型,分析资本管制对人民币汇率超(低)调动态演变的影响。理论研究指出,当资本管制程度高于阈值时,中国的货币扩张将导致人民币汇率出现低调;当资本管制程度低于阈值时,人民币汇率会超调。经济结构参数决定了汇率超调或低调的程度和持续性,资本管制力度对汇率动态的影响存在不对称性。随后本文测算出了中国的资本管制程度和人民币汇率超(低)调的程度,对理论模型的预测结论进行实证检验,发现人民币汇率在升值趋势中低调,但在贬值趋势中超调。深入分析在资本管制下人民币汇率动态的多样性,有助于为中国的资本账户开放和人民币汇改之间的良性互动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3.
我国金融开放进程中的汇率选择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加入WTO后不断扩大的金融开放进程将对我国现行汇率形成及管理制度造成一系列冲击。在开放条件下要形成有效的汇率安排,我们必须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机制,逐步扩大汇率的波动区间,实现目标区间浮动的汇率管理体制,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促进资本项目的有序开放,并加强汇率政策与其他经济政策的协调,以抵御金融开放对汇率造成的冲击,保障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人民币升值的SWOT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赤东  郑垂勇 《经济论坛》2005,(13):36-37,43
2004年人民币几经以美日为首的西方国家强烈的升值压力,同时中国国内出现了幅度比较大的通货膨胀,中国央行又在10月29日决定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启动了新一轮的升息周期。根据蒙代尔的“三元悖论”可知,在独立货币政策、汇率稳定性和资本自由流动三者中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至多同时实现两个目标。人民币升值是一个十分敏感的问题,中国政府是十分小心、谨慎的思考对待的。但是,人民币到底要不要升值,本文采用SWOT方法,对人民币升值问题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分析,得出了合理的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15.
张友祥 《经济师》2003,(3):213-214
目前我国已经实现人民币经常项目可兑换 ,但是离人民币完全自由兑换这个最终目标还有较大的差距 ;从实践上讲 ,人民币资本项目开放应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而从政策策略上讲 ,人民币资本项目开放是一个积极的推进过程。因此 ,“既积极又渐进”应是我国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开放 ,实现外汇体制改革最终目标的策略选择 ,包括对开放时机、开放顺序、开放方式和宏观经济政策的选择  相似文献   

16.
冯彩  王虎 《经济前沿》2008,(2):93-97
本文以“三元悖论”为理论基础,研究中国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的协调问题。流动性过剩和国际收史“双顺差”并存是当前中国经济内外失衡的特征。在内外失衡的宏观背景下,本文指出以汇率稳定为目标的外币政策与当前紧缩性的本币政策之间存在明显冲突,这不仅使得本币政策效应不显著,而且进一步加剧了内外失衡。针对本外币政策冲突,本文最后提出各种措施以改善和加强衣外币政策协调。  相似文献   

17.
本文基于新凯恩斯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框架,建立包含资本项目部分管制、汇率不完全传导和工资价格粘性等符合我国经济运行特征的模型框架,详细考察资本项目开放、汇率政策对宏观经济与社会福利的影响。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加强资本项目或汇率管制能够减少汇率波动的冲击效应,提高货币政策对产出、通货膨胀的影响力度,总体上有利于宏观经济的稳定运行;适度的资本项目与汇率管制在当前有助于提升社会福利。考虑到我国经济和金融发展水平,我国应当保持适当的资本项目管制,审慎推进资本项目开放,同时进一步增加人民币汇率弹性,使人民币汇率及早调整至合理的均衡区间,通过主动扩大双向浮动区间,改变升值预期,有效缓解和应对未来美元波动带来的冲击,也为短期内改善我国出口贸易环境、长期内实现产业升级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中国金融市场开放程度扩大,输入性金融风险防范和金融稳定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本文将金融稳定概念引入传统的“三元悖论”进行机制分析,发现跨境资本流动宏观审慎政策实施有利于提升金融稳定性。本文系统梳理监管机构使用的跨境资本流动宏观审慎政策工具,详细探究作用机制,构建政策指数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宏观审慎政策可以通过调节跨境资本流动降低输入性金融风险,缓解外部风险对国内风险的传导。拓展研究表明,政策对于控制外汇市场输入性风险效果最好,股票和债券市场次之;仅针对外汇跨境流动的政策工具效果好于仅针对人民币以及同时针对外汇和人民币跨境流动的工具;数量型工具对控制股票和债券市场输入性风险效果更好,而价格型工具对外汇市场风险防范作用更强;政策对新兴经济体输入性风险的整体防控效果好于发达经济体;宏观审慎政策与货币政策搭配使用,可以强化风险防范作用。在上述结论基础上,本文提出完善跨境资本流动宏观审慎政策框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探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分析了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与特点,指出了现行汇率制度存在的缺陷,说明在我国金融进一步开放的背景下,汇率制度的重新选择是我国汇率制度的内在要求,并对我国汇率制度选择路径进行了分析。指出从短期来看,“不可能三角理论”揭示了在资本管制的情况下,我国汇率制度的选择是维持汇率的稳定;从中长期来看,资本项目开放是大势所趋,汇率目标区是中国金融进一步开放中比较适合的汇率制度,也符合中国渐进式的发展改革道路;最后进一步从中心汇率和波动区间的确定、汇率干预等方面提出了实施汇率目标区的具体设想。  相似文献   

20.
今年以来,人民币汇率走势特点可以总结为三个“趋稳”:一是是人民币对一揽子货币继续贬值,但对美元汇率趋稳;二是人民币贬值预期改善,资本流出压力缓解令外汇供求关系趋稳;三是离岸市场人民币规模降幅收窄,汇差缩小令内外汇率的联动趋稳.未来人民币汇率走势主要依赖于美元、欧元汇率的变化,考虑到美国在此轮经济复苏和货币政策调整周期中都领先于欧洲,下半年人民币汇率因美元走强而面临贬值压力的可能性较大.为此,建议实行更加灵活的汇率政策,合理管控跨境资本流动,维持国内中性适度的流动性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