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 毫秒
1.
当前我国存在大学毕业生供过于求,农民工等普通劳动力供不应求,劳动力市场结构性失衡问题。高校扩招增大了大学生的供给,减少了普通劳动力的供给。大学生劳动力需求增长不足,需求结构不合理,产业结构的失调导致了供需结构的脱节,也造成了劳动力供求结构的失衡。因此,要保证高等教育的规模要与国家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相适应;提升大学生能力水平,提高劳动力的知识含量,促进产业向高附加值方向转型;调整需求结构,保证产业转型,促进劳动力市场的均衡调节,以改善劳动力市场结构性失衡的现象。  相似文献   

2.
高雅 《北方经济》2010,(6):10-11
旅游业高速发展需要人力资本的支撑,但是在旅游人才需求极度旺盛的同时,人才流失现象普遍存在,这造成了旅游人才供求失衡的状况。本文分别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角度进行分析,认为目前旅游业的市场、社会环境尚不完善,旅游业自身特性以及地域差别,高校和旅游企业对人才的前期培养以及后期培训均存在盲点是造成旅游人才供求失衡的深层原因。对此,应建立政府、学校、企业三方携手,共同应对旅游人才流失的机制,实现供求均衡。  相似文献   

3.
转型期我国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失衡突出表现为“用工荒”和“就业难”并存的现象。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多重分割和劳动力市场供求结构的不匹配。文章从制度根源、产业结构和教育结构三个方面分析了导致我国劳动力市场结构性失衡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詹学德 《特区经济》2006,213(10):126-127
我国劳动力市场现状是新生劳动力增长快,供大于求矛盾突出;公有制企业就业人数大幅度减少,而非公有制就业人数大幅度增加;劳动力使用成本偏低;技能型人才总量严重不足等。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劳动力资源不能任意流动,统一、开放的劳动力市场还没有形成;劳动力市场秩序不规范;供需结构性失衡和信息不畅等。  相似文献   

5.
中小型民营企业在员工招聘、员工培训与发展、员工关系管理、员工劳动合同签订等活动中存在诸多问题,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用工.通过对影响中小型民营企业用工短期化、劳动力供求失衡、劳资双方力量不对称以及企业自身的发展进行了具体的分析,以期对改善企业用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魏霞 《中国经贸》2012,(10):143-143
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矛盾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显现的更为强烈,从根源上分析矛盾的产生和未来劳动力市场的供求趋势,对我国劳动力市场改进、健康发展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7.
由于我国劳动法制不健全,劳动力市场供求失衡和地方保护主义的存在,近年来我国劳动力市场上的就业歧视现象越来越突出。解决我国就业歧视最有效的途径应该主要通过两方面:一是政府部门创造就业机会,二是完善有关反就业歧视的立法。  相似文献   

8.
由于我国劳动法制不健全,劳动力市场供求失衡和地方保护主义的存在,近年来我国劳动力市场上的就业歧视现象越来越突出.解决我国就业歧视最有效的途径应该主要通过两方面:一是政府部门创造就业机会,二是完善有关反就业歧视的立法.  相似文献   

9.
我国劳动力就业制度不仅呈现出"二元化"特征,而且更是"双二元"特征;劳动力市场供求结构失衡的长期存在是二元化特征形成的市场原因。市场机制不能自行调整,只有通过政府力量介入农村教育资源配置过程,引导私人资本进入农村教育市场,实现农村的人力资本禀赋积累增长,才能够从根本上消除我国劳动力市场配置体制中的"双二元"特征。最后,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0.
崔传义 《科学决策》2007,(10):14-16
当前,关系城乡发展全局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进入新阶段。沿海劳动力市场出现年轻劳动力有限供给,部分企业用工短缺,以往被剩余劳动力无限供给压低的人力资源地位开始上升;近半数农村劳动力转入非农产业,但农村仍有1亿多农业富余劳动力,已进城就业的1.2亿农民工转移问题并未解决。形势发展为解决农民工合法权益问题带来机遇,而就业转移任务依然艰巨,需要因应劳动力供求和农村劳动力转移阶段性变化的新问题,推进转移就业政策措施的落实和完善。  相似文献   

11.
袁雪松 《乡镇经济》2007,(7):8-10,25
我国劳动力就业制度不仅呈现出“二元化”特征,而且更是“双二元”特征;劳动力市场供求结构失衡的长期存在是二元化特征形成的市场原因。市场机制不能自行调整,只有通过政府力量介入农村教育资源配置过程,引导私人资本进入农村教育市场,实现农村的人力资本禀赋积累增长,才能够从根本上消除我国劳动力市场配置体制中的“双二元”特征。最后,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2.
由于我国劳动法制不健全,劳动力市场供求失衡和地方保护主义的存在,近年来我国劳动力市场上的就业歧视现象越来越突出,《就业促进法》实施半年多来,成效甚微。因此,目前解决我国就业歧视最有效的途径应该主要通过两方面:一是政府部门创造就业机会,二是完善有关反就业歧视的立法。  相似文献   

13.
李焱  李景怡 《发展》2006,(5):48-49
对中国企业而言,人力资源(Human Resources,缩写HR)管理的概念是一种舶来品。所谓e-HR,是指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是企业基于高速度、大容量的硬件和先进的IT软件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通俗地说,就是人力资源管理电子化或自动化。  相似文献   

14.
李利 《特区经济》2007,225(10):39-40
通过分析广东省劳动力供求状况,发现存在"供不应求"和"失业"并存的现象。那么是什么因素导致人才没有在各行业间自由流动呢?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对此现象作出了解释,本文根据原因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教育体制的不断变革.高等教育尤其是高等职业教育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高职教育的目的是为企业和劳动力市场输送人才,而企业需要的是有一定技能水平的高素质职业人才,这种需求的改变也给我国教育制度带来了新的考验。高等职业教育要针对劳动力市场的发展变化,应着重从注重专业设置、整合办学资源、拓展院校合作、紧贴市场需求等几个方面来培养人才。  相似文献   

16.
文章通过描述人力资源信息化的优越管理特性,给出企业人力资源信息化(简写:e-HR)的实施步骤,并结合中国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小型企业,分析实行e-HR的技术可行性,最终提出实现e-HR战略的一整套方案,从而为实现中国中小型企业e-HR战略提供一种借鉴。  相似文献   

17.
劳动力市场作为生产要素市场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是按照市场规律对劳动力资源进行配置和调节的一种机制。培育和发展劳动力市场 ,让企业有真正的用人自主权 ,劳动者有充分的择业自主权 ,从而形成劳动力供求主体。它涉及到劳动者从求职、就业、失业和转业直到退休的全过程 ;涉及到劳动者的职业训练、报酬给付、社会保险、劳动保护等环节 ;涉及到劳动关系的确定、调整和终止以及劳动力市场中介服务、信息引导、法律规范和宏观调控等诸方面。通过培养和发展劳动力市场 ,可以带动劳动领域的各项改革 ,推动劳动事业全面发展。所以说 ,劳动…  相似文献   

18.
文章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结构失衡的重要表现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挖掘出导致失衡的多方面因素:高端和低端劳动力市场的非完全市场化,对外投资企业融资市场的非市场化,政府多头交叉管理造成的低效率。本文认为,在十二五期间,必须全力推动我国在劳动力市场和金融市场的市场化进程,实现利率和汇率的市场化,逐步消除行政性垄断,提高政府行政效率,藉此方能促进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国房地产业发展迅速,市场需求旺盛,房价一涨再涨,但同时大量新增住宅空置,说明我国房地产市场供求结构失衡。文章从供给和需求角度分析我国房地产住宅市场定价问题及推动其涨价的因素,但因为存在垄断和信息不完全,导致市场失灵,价格不能真实反映供求状况,这就需要政府对房地产开发进行控制和引导,从而最终优化资源配置,达到市场均衡。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产品供求矛盾的突出,我国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正在积极推进供给侧改革.在生产要素市场上,同样存在着生产要素供求矛盾,同样要积极推进劳动、土地、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的供给侧改革.我国存在着高素质劳动力不足、城镇土地价格高、农村宅基地和耕地流动不足、企业间接融资比重高、技术创新不足等问题,因此要增加高素质劳动力供给、改变土地交易方式、增加企业直接融资、促进技术创新.只有这样,才能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才能解决我国产品供求的结构性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