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政府承诺将在2030年实现“碳达峰”和2060年实现“碳中和”,当下各行各业对低碳发展的要求越来越高,国家住建部组织相关机构在2019年编写并发布了国家标准《近零能耗建筑技术标准》(GB/T 51350-2019),而推动建筑迈向近零能耗的行动是建筑业节能减排和响应气候变化的重要措施。目前,近零能耗建筑和超低能耗建筑在华南的实践项目还屈指可数,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近零能耗建筑必将成为全国建筑发展的新趋势,本文是对华南为数不多的取得认证的近零能耗建筑实践的研究介绍,希望能通过对华南夏热冬暖地区近零碳建筑技术的分析和介绍,给未来其他类似的建筑的建造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正>根据《深圳经济特区绿色建筑条例》《深圳市现代建筑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深圳市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行动实施方案(2022-2025年)》等绿色低碳政策要求,为大力推进深圳市超低能耗建筑、(近)零能耗建筑、零碳建筑建设,依据《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关于开展深圳市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及零碳建筑试点、示范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及《近零能耗建筑技术标准》(GB/T 51350-2019)、《深圳市超低能耗建筑技术导则》等相关文件规定,受市住房和建设局委托,市建设科技促进中心组织完成了2023年第一批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及零碳建筑试点项目评审工作,并将通过评审的5个项目在市住房和建设局官网予以公告。  相似文献   

3.
中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从2006年颁布以来,推动了绿色建筑的极大发展,到2019年,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已经修编到第三版。而当下,《近零能耗建筑技术标准》GB/T 51350-2019等难度更高的标准更是层出不穷,推动绿色建筑向超低能耗、近零能耗、零能耗、零碳建筑等方面发展,而在超低能耗建筑、近零能耗建筑的绿色技术应用过程中,计算机模拟软件的定量和优化等作用是必不可少的。本文希望通过相关超低能耗建筑、近零能耗建筑案例的研究,为建筑的节能减碳应用找到合适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正>为贯彻落实国家、广东省及深圳市绿色低碳相关政策,大力推进深圳市超低能耗建筑、(近)零能耗建筑、零碳建筑建设,依据国家《近零能耗建筑技术标准》(GB/T 51350-2019)、《深圳市超低能耗建筑技术导则》,受市住房和建设局委托,市建设科技促进中心组织完成了2023年深圳市第二批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及零碳建筑试点项目征集及评审认定工作,经资料审查、专家评审及公开公示等环节,全市共16个项目纳入试点,总建筑面积28万m2。根据建筑功能不同,分别选取办公、学校、医院、展示中心、住宅五类典型项目,对超低、(近)零能耗建筑采取的技术措施、综合效益进行分析,总结归纳深圳市实现超低能耗建筑的技术路径,为全市超低能耗建筑建设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相似文献   

5.
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观念从节能减排、低碳环保提升到近零能耗建筑的建设,近零能耗建筑一词也正式进入我们的视野里,针对于寒冷地区高耗能、高排放的现状,发展推进近零能耗建筑已经成为必然趋势,根据实例运用BIM技术进行近零能耗农宅Revit建模,运用Mars进行渲染,对应项目进行节能技术分析,导入广联达软件进行工程算量计价,从而对普通农宅和近零能耗农宅的保温系统、门窗工程、太阳能系统和新风系统进行经济造价对比分析,为在寒冷地区建设近零能耗农宅提供数据支持和帮助。  相似文献   

6.
<正>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代表中国向世界庄严承诺: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战略目标(碳达峰和碳中和以下简称为“双碳”)。2021年10月,国务院发布了《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全面部署了降碳减排工作。低碳混凝土是建筑的基石,发展低碳混凝土是实现“双碳”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
近零碳排放区试点建设是深圳市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重大战略决策的重要举措。本文以甘泉路近零碳排放示范社区改造共建项目为例,从建设理念、设计策略、建造方式、重难点分析等方面探析,总结试点经验、提炼工作亮点,初步形成了可持续、可复制、可推广的低碳社区改造经验。  相似文献   

8.
2005年12月5日,建设部以第394号公告发布了《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技术规范》(以下简称《规范》),自2006年1月1日实施。《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技术规范》国家标准,是我国第一部太阳能热水系统与建筑结合的技术标准。该标准的发布实施,为太阳能热水系统在建筑上的应用,从建筑设计、太阳能热水系统设计与安装、验收方面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9.
<正>1月15日,“助力双奥双碳城市促进零碳未来”教育推广活动在京启动。该活动将在北京部分社区及学校等示范单位,传承双奥遗产,开展生态文明碳中和素质教育,加强公众特别是青少年对双碳目标的认知,并在全国推广《零碳未来社区行动指南》,向公众普及双碳知识,实现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活动期间,安利宣布出资700万元,与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及北京奥运城市发展基金会,共同发起国内首个青少年“双碳”素质教育公益项目——“零碳未来——中国社区/校园低碳生活行动”。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行业能耗日渐加大。在朝着“碳达峰、碳中和”这一目标迈进的过程中,建筑行业的节能减排承担着重要使命。为实现节能、降耗、环保的目标,我国逐步加大装配式建筑的推广和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研发。为全面落实《安徽省绿色建筑发展条例》《关于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的实施方案》《安徽省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安徽省建筑节能降碳计划》等法规文件要求,全面推动城乡建设绿色低碳发展,本文中主要研究了安徽省装配式建筑中的干式工法复合保温隔声楼地面板的应用现状及对该体系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些促进装配式干式工法复合保温隔声楼地面发展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1.
甘泉路老旧社区综合整治近零碳排放示范改造共建项目是深圳市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和“双碳”工作部署,加快提升现代建筑业绿色低碳智能化融合发展水平的重要举措。本文以该共建项目为例,从设计统筹、绿色施工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进度管理等方面,总结社区综合整治和近零碳改造施工管理经验,促进老旧社区综合整治社会效益进一步提高、老旧商业办公建筑节能改造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双碳目标背景下绿色建筑发展对策,采用理论结合实践的方法,立足双碳目标的相关概述,分析了双碳目标和绿色建筑之间的关系,并提出双碳目标背景下,绿色建筑发展的对策。分析结果表明,建筑行业是能耗大户,必须大力发展绿色建筑,促使建筑行业低碳环保发展,以助力双碳目标能够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13.
汪耀 《中外企业家》2013,(35):165-166
英国的生态城镇和生态建筑实践一直处于世界的领先地位。于2002年建成的贝丁顿能耗发展项目是全世界第一个零碳社区。本文将从项目背景,、能源的集约利用以及绿色生活方式三个方面对BedZED进行简要的介绍。该社区在绿色生活方式的推动、可持续开发方式的创新与改进以及生态措施的综合利用等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功。特别是在混合使用和可持续发展方面进行的深入、全面而富有创新的实践对我国的生态城研究及实践具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中国房地产》2022,(35):41-44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对于化解能源危机,实现生产生态生活深度融合有着重大意义。自2020年10月,我国首次明确“双碳目标”以来,全国各地积极响应并制定实现“双碳目标”的行动方案。在建设低碳园区方面,招商蛇口有着领先的丰富经验,招商蛇口既是工业园区的发源地,又是绿色园区的领跑者。招商蛇口如今可以实现施工过程减少50%的碳排放,成功建成零能耗建筑,以人为本,依托数字化技术,为园区企业及员工提供低碳绿色宜居的园区环境和便捷个性化的服务,为建设低碳中国贡献“产业园区行业力量”。  相似文献   

15.
2019年8月1日,新修订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9)(以下简称“新国标”)正式开始实施。主旨是落实“十九大”精神,构建新时代绿色建筑指标体系,满足新时代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与《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相比,其评价要求有了较大的提高,评价内容中相关的优化项和检测项也相应增加了30%~40%,原来一年可以完成的绿色建筑评星工作一般要延展到两年,其设计建造中BIM、工业化、智慧化等方面的内容有了相应的增加,本文即是对全国首批、华南首个新国标三星绿色建筑的创新实践的全方面研究,以给以后的高星级绿色建筑实践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6.
一、房产测绘现状(一)相对统一的测绘技术标准形成2000年2月22日经国家技术监督局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7986.1-2000《房产测量规范第l单元:房产测量规定》和GB/T1786.2-2000《房产测量规范第2单元:房产图图式》正式发布,并于2000年8月1日起正式实施。这一测绘技术标准规定了我国...  相似文献   

17.
<正>近年来,随着国家“3060双碳”目标的提出,绿色低碳的工作生活方式逐渐深入人心。如何采取有效的手段来推动企业、个人减少碳排放以履行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成为广泛关注的话题。建筑全生命期碳排放是指建筑在与其有关的建造及拆除、运行阶段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建筑全生命期碳排放主要包括几个方面:一是建筑材料、设备的生产、运输过程的化石能源消耗和能耗;二是建筑建造阶段的碳排放;三是运营阶段的碳排放;四是建筑拆除回收阶段的碳排放。根据中国建筑节能协会2020年发布的《中国建筑能耗研究报告2020》报告来看,建筑从建材生产、  相似文献   

18.
在巴黎举行的第21次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1)提出了实现全球温室气体的净零排放。城市要迈向零碳排放的发展模式不能只局限在建筑的技术应用层面。从空间与多元化手段整合的要求上,零碳排放的发展需要通过于城区空间层面创新规划、设计、运营路径达到。提出"正气候"的城市项目发展模式,作为未来我国城市通过城区建设更新带来的机遇,迈向零碳排放的手段。正气候发展模式可以有效引导我国城市发展尽快达到碳排放峰值。在我国城市还有20年城镇化的历程中,一方面可以把未来新建城区的碳排放量最少化,同时也要把握城区发展和更新的机遇,以项目带动城市空间(如土地-交通结构)重组、低碳投资,推动市场手段与体制改革,为周边城区带来减低碳排放的外部性效应,从而达到整体净负碳排放的"正气候"效果。迈向正气候的城区发展模式,在实施保障方面需要跳出以技术应用为核心的传统政策思维,不限于在建筑尺度的设计手段,而要积极探讨在城区空间尺度可以带来的外部性减碳手段,包括推动分布式能源建设、绿色出行、废物零填埋、建筑节能管理服务、城市森林等。与此同时,需要在目前我国法定城市规划与建设流程上提出创新体制,引入动态监控碳排放机制,保障减碳排放目标能够通过法定管理体制贯彻城区建设的整个生命周期,达到正气候效果。  相似文献   

19.
田丰 《财务与会计》2023,(11):74-75
<正>随着近年来我国“双碳”目标的提出以及绿色低碳经济的兴起,气候变化和环境保护成为公众和媒体关注的热点问题。同时,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启动也使得碳排放权越来越成为一项重要资产,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进行节能减排和资产配置。为规范碳排放权交易相关的会计处理,财政部于2019年12月发布了《碳排放权交易有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以下简称《暂行规定》),  相似文献   

20.
碳杀手     
刘嘉偌  胥晓莺 《中国企业家》2010,354(1):108-110
有些矮胖的陈硕站在世博会“城市最佳实践区”的建筑工地上,瞥一眼还裸露着水泥颗粒的“零碳馆”的粗糙外墙扬起手指,“要不是这项目,我还待在英国呢。”这位在中国极力倡导“零碳”概念的“80后”,曾受聘于张在元、张永和等建筑师事务所,后赴剑桥大学攻读城市规划和建筑方面硕士学位,现为零碳工厂(ZED Factory)中国区总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