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 毫秒
1.
洋奢侈品牌凭借雄厚的品牌资产在华近20年的攻城略地,并没有为中国企业探索出一套可借鉴的品牌盈利模式,面对高速增长的奢侈品市场,中国企业将如何构建一个结合中国市场消费特征和中国企业特色的奢侈品牌营销模式?  相似文献   

2.
从一个美国本土市场中暮气沉沉、毫无特色的中间品牌,华丽变身为全球一线奢侈品牌,Coach的转型是每个希望实现品牌升级、甚至能够跻身奢侈品牌之列的中国企业都不该错过的故事。  相似文献   

3.
中国是全球奢侈品消费增长最快的市场,众多奢侈品牌越来越重视中国市场,同时各大奢侈品牌也在加速抢占市场份额。本文基于上述背景,以探讨奢侈品牌的嗅觉营销应用策略为目的,对奢侈品牌消费现状、嗅觉营销理论进行研究综述,结合嗅觉营销的既有研究成果,以及奢侈品牌营销的独特性,以迪奥真我香水的嗅觉营销为样本,运用案例分析的方法提炼出嗅觉营销的核心要点,并在尊重品牌定位和消费者需求的情况下,提出可行性奢侈品牌营销策略。  相似文献   

4.
丰久成 《商》2014,(33):101-101
目前,在我国市场绝大多数的奢侈品牌都来自国外,本文对西方奢侈品品牌的发展之路进行了研究,分析其成功的原因,为我国本土奢侈品牌的发展提供借鉴,并结合竞争日渐白热化的中国奢侈品市场分析,以4P理论为依据,为本土自主奢侈品牌的发展设计可行性策略。  相似文献   

5.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奢侈品得到了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并在中国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蕴藏着巨大的消费市场。但奢侈品多以国外品牌著称,中国本土的奢侈品牌几乎没有,这对中国设计师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本文就奢侈品市场的现状和国内潜在的奢侈品牌进行分析,力求带给中国设计师一些启示,推动中国奢侈品牌市场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近10年来,随着人民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中国奢侈品市场飞速发展,中国成为全球奢侈品消费第一大国。但是,在中国奢侈品市场中活跃着的奢侈品牌几乎全部为国外品牌,发展中国本土的奢侈品牌成为目前奢侈品市场的主要任务。国外奢侈品牌进入中国已有20余年,多数国际知名品牌这些年活跃在中国奢侈品市场,在中国奢侈品市场发展历程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其发展历程也极具代表性。本文首先介绍了4R理论及其应用,并对中国奢侈品市场近20年的发展历程进行总结,并归纳中国奢侈品市场的特征,并用4R营销理论分析了中国奢侈品市场中的常见营销策略,并以此为基础为中国发展本土奢侈品牌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王维花 《现代商业》2014,(17):25-26
中国是仅次于日本的第二奢侈品消费大国,约占全球总额的30%。在世界奢侈品排行榜上前1000名中,中国本土的奢侈品牌只有香港地区的两个。中国大陆本土奢侈品牌的缺失和低竞争力证明了发展本土奢侈品牌的重要意义。本文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入手,分析了中国白酒、珠宝、瓷器和丝绸传统文化、奢侈品牌发展状况及中西对比意义,呼吁中国奢侈品牌的发展以弘扬民族工艺与现代设计理念结合,并以中国强大的历史文化背景为支撑。  相似文献   

8.
国际奢侈品牌进入中国市场意味着国际奢侈品行业在中国的市场上孕育着巨大的商机。奢侈品的价值衡量标准、目标消费群体等都与一般商品不同,因此,奢侈品品牌的营销管理也需要特殊对待。本文以成功进入国际奢侈品行列的意大利服装品牌Giorgio Armani、法国珠宝品牌Cartier、瑞士手表品牌Patek Philippe为例,描述其占领国际市场的发展规律,以为中国本土奢侈品牌的发展为鉴。  相似文献   

9.
张波 《现代商业》2013,(28):95-96
近几年我国的经济发展迅速,千万、亿万富豪大批涌现。促使我国奢侈品市场的消费总额迅速攀升。世界奢侈品的消费中心开始慢慢向中国转移了。但是作为未来奢侈品消费中心,我国的本土奢侈品牌却严重缺位于国内外奢侈品市场,相比较于我国的消费能力,这是完全不对称的。现在欧美等奢侈品牌大国,经过金融危机都处于经济不景气的状态,他们的奢侈品企业也危机重重。这样千载难逢的机遇为我国本土奢侈品的创立和发展创造了可能性。本文通过对我国发展本土奢侈品牌的潜力和瓶颈进行研究,结合相关权威资料和国内成功案例总结出了我国发展本土奢侈品牌的途径,并设计出了适合我国本土品牌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卢晓 《财贸经济》2012,(8):105-112
本文选择3个具有典型意义的国际奢侈品牌,以交易成本理论和市场进入理论为框架,采用多案例研究方法,从品牌管理、分销零售和财务运营3个核心方面对国际奢侈品牌中国高端消费市场成功进入模式进行分析,提出奢侈品牌市场进入理论,其具体包括3种模式:(1)全直营模式;(2)直营和代理并存模式;(3)全代理模式。通过对其他多个国际奢侈品牌案例进行的确认性研究,验证了以上典型模式分类和奢侈品牌市场进入理论。基于研究发现,结论部分对中国品牌管理提出了适合中国国情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杨宁 《中国市场》2007,(29):62-63
<正>"适者生存",在LV、TESIRO通灵等欧洲奢侈品牌进入中国的市场实践中,再次得到验证。在中国市场,TESIRO通灵、LV、Armani等几个欧洲奢侈品牌风光无限,虽然与很多竞争对手一样都属于外来高端品牌,但却让很多消费者心甘情愿一次拿出几个月的积蓄,为它前赴后继。原因就在于这些品牌懂得中国奢侈品消费者的心理,采取中国式亲民策略。  相似文献   

12.
关于中国发展本土奢侈品牌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中国首次超过美国成为了世界第二大奢侈品消费国,但是属于中国本土的奢侈品牌却寥寥无几,这无疑是一个很尴尬的问题。本文简单的回顾了中国奢侈品市场的消费现状,总结出中国奢侈品市场的消费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打造本土奢侈品牌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在西方发达国家,奢侈品牌开展电子商务已经很多年。路易·威登、爱马仕等在欧洲和美国均有网购业务,然而对于中国市场则迟迟未有举措,这与中国市场不成熟有关。不过,奢侈品牌在中国进入电子商务领域已是必然。  相似文献   

14.
《新财富》2012,(2):92-95
中国消费者义无返顾地在世界各地大肆扫人奢侈品,国际大牌把“到香港上市去”当作新的时髦选择。奢侈品牌努力在中国市场实现名利双收的同时,中国企业也开始践行“拿来主义”,出击海外买人现成的奢侈品牌。于是,一出“中国拯救世界经济——奢侈品版”的大戏轰轰烈烈地上演。  相似文献   

15.
随着重新回到这个注定要成为全球第一的市场,全球顶级奢侈品牌正向中国市场投入大笔资金,与其中国合作方争夺对品牌的控制。  相似文献   

16.
苏广文  韩笑 《商场现代化》2006,199(12):104-105
奢侈品牌这一概念对于中国学者来说是一个新的概念,对于西方学术界来说,奢侈品牌研究也是一个比较新的研究领域。本文目的在于将这一概念介绍给中国学者。笔者对奢侈品牌这一概念进行系统的分析,在区分奢侈品和奢侈品牌概念、确定奢侈品牌特征的基础上找出构成奢侈品牌的几个最基本的要素,并给出它的定义。  相似文献   

17.
目前越来越多奢侈品牌通过生活方式的手段进行营销。本文以探讨基于生活方式的奢侈品牌的营销策略为目的,对奢侈品营销发展现状进行研究综述,选择中国本土奢侈品牌"上下"作为生活方式营销典型研究案例,通过分析该品牌基于生活方式的文化营销策略、体验营销策略和线上线下营销,对我国奢侈品牌的营销提出可行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制约中国白酒高端品牌成长为奢侈品牌的因素入手,提出并进一步分析了中国白酒高端品牌成长为奢侈品牌的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凭中国市场的巨大份额及清晰的市场定位,国际品牌的强大竞争力非但没能挤压中国本土运动品牌的生存空间,反而催生了两家巨头企业——李宁和匹克。于是乎,众多本土二三线运动品牌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时至今日国人对于名牌的理解已然不再局限于NIKE和Adidas,转而追求爱马仕与LV等奢侈品牌。对于度过朝阳阶段的运动品牌产业,尤其是二线运动品牌而言,生存环境日趋艰难。在此局面下,如何实施品牌营销战略,谋取生存空间及发展机遇即是本文的研究目的。  相似文献   

20.
中国高端白酒要想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中突围而出,必须寻找一个新的突破口。借鉴国外品牌的成功经验,品牌奢侈化是高端白酒在竞争中脱颖而出的一条基本路径。强大的消费需求能力和白酒行业高速发展趋势将为白酒企业进军奢侈酒品牌提供保障,未来,白酒奢侈品牌或将成为白酒企业发展方向。目前,中国急需拥有自己的世界级奢侈品品牌,而白酒奢侈品牌将提升整个行业的价值和发展空间。本文对白酒打造奢侈品牌的条件作了一定的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