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公司财务治理的基础理论 1.新制度经济学。契约理论,企业是一组契约的结合体,是一个在其框架中由相互合作的不同生产要素所有者等利害关系人组成的契约组织。哈特等人直接提出了企业合约不完备的论点,将契约规定外的权力即剩余权力称之为剩余控制权,而且把剩余控制权定义为所有权。“由于合同的不完全性,就推导出了控制权”,而完全契约理论却忽视了“控制权”、“权利”等范畴,这些恰恰是企业问题当中的关键所在。委托代理理论指出企业是一个存在个人相互抵触的利益冲突的契约关系。  相似文献   

2.
一、会计政策选择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企业治理结构是会计政策选择产生的内在原因。在现代企业制度下,由于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委托与受托双方信息不对称,以及契约的不完备性,决定了企业管理者必然拥有对企业的剩余控制权,  相似文献   

3.
本文认为,现代企业理论是公司治理研究的理论基础,企业是一系列契约的联结;契约是不完备的;所有权安排是重要的。公司治理则更侧重于分析企业内部组织结构与企业成员之间的代理关系。股份制改革是我国企业改革的方向,公司治理改革则是股份制改革的核心。按照现代企业理论和公司治理理论,我国公司治理要解决的基本问题是激励问题和经营者选择问题;剩余索取权与控制权的均衡问题;要使经理的补偿收入同公司经营业绩相联系。  相似文献   

4.
代理理论认为,企业所有权就是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的配置机制,企业的最优激励机制实质上就是能使剩余所有权和剩余控制权最大对应的机制,最优的安排一定是经理与股东之间的剩余分享制,股票期权正是适应这一要求而产生的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5.
股份公司的会计舞弊是指股份公司主观上采取伪造、掩饰的手法编造假账,是会计主体为实现其主观目的而恣意违背会计准则、践踏国家有关会计法律法规而制造虚假会计信息的行为。一、委托———代理机制下股份公司会计舞弊成因的多视角分析(一)剩余索取权与剩余控制权分离使管理者会计舞弊成为可能。在公司的契约分析中,分司作为契约具有不完备性特征,即不可能在契约中把参与契约成员的所有权利和义务都规定下来。由于委托———代理契约存在“漏洞”,便产生了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的问题。剩余索取权是相对于合同收益权而言的,它是指公司收…  相似文献   

6.
一、公司治理的契约性 公司治理结构是现代企业制度中最基本的制度安排。现代公司区别于古典企业的根本点在于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从而在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形成一种相互制衡的机制,用以对公司进行管理和控制。公司治理产生的根本动因是公司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其制度功能旨在解决由于两权分离所产生的委托代理问题。委托代理关系本质上是一种契约关系。企业契约理论认为,企业不是物质资产的简单聚合,而是由股东、债权人、企业职工、供应商、顾客、社区等利益相关者组成的多边契约的集合体,是一个人力资本和非人力资本的特别契约,是一系列不完备契约的有机组合。  相似文献   

7.
契约理论的发展是主流经济学理论近几十年来最大的突破之一,它为人们认识市场体制,特别是企业组织制度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使得有关制度问题的研究成为主流经济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由著名经济学家科斯开创的“企业契约理论”,其要义包括企业的契约性、契约的不完备性以及由此导致的企业所有权(主要体现为企业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安排。  相似文献   

8.
李常安 《民营科技》2011,(11):79-79,223
运用企业契约理论对我国企业会计政策选择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明确了企业契约、会计契约和会计政策选择三者之间的关系,指出会计政策选择权是会计剩余控制权的主要内容,体现了企业契约的不完备性。这里认为西方关于影响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三大契约在我国有着特殊的表现形式,除此之外,我国还有其他一些特殊的契约动因值得研究。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成功和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对上述契约动因的深入研究和实证验证更有待深入。  相似文献   

9.
本文认为,由于契约的不完备性导致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的存在,使得公司治理成为必要。理论上公司治理是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要有对应的企业制度安排;实践中公司治理是指董事会等结构安排,包括独立董事、内部审计的任命、授权,以及恰当的股权结构安排等。  相似文献   

10.
刍议我国中小企业管理层收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飞 《企业经济》2003,(4):17-18
一、MBO的定义及发展状况管理层收购(MBO为ManagementBuy-outs的缩写)。是指公司的经理层利用借贷所融资本或股权交易收购本公司的行为,通过收购,企业的经营者变成了企业的所有者,实现了所有权与经营权的新统一。MBO的实质都是对现代企业制度的一种反叛,因为其追求的是一种所有权和经营权的集中。其产生的体制基础是现代企业制度中所存在的代理成本问题以及由此产生的管理低效问题,通过管理层对公司的收购实现经理人对决策控制权、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的接管,从而降低代理成本,促使经理人决策与股东利益的长期一致,MBO实际上是对过…  相似文献   

11.
现代企业所有权和控制权的分离,使高级管理层和企业所有者的目标和利益容易产生不一致的现象,加上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存在,导致了委托代理问题和高管人员激励约束问题的产生。  相似文献   

12.
所谓企业治理,本质上是一个关于企业所有权,即企业的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安排的契约,是一整套法律、文化和制度安排.它通过一定的治理手段配置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以使企业内的不同利益主体形成有效的自我约束和相互制衡机制,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3.
韩娜 《现代企业》2004,(1):19-20
现代公司制度的基本特征是所有权和控制权(经营权)的分离。因此必然产生两个问题:1、控制权主体代理所有权主体对公司进行全面的经营管理。2、所有权主体对所有者利益的维护问题。前者是激励问题、后者是约束问题,这就是企业的激励和约束机制。西方经济学中称为代理问题。代理问题是关系现代公司企业成效的决定性因素。我国在现代公司制度的建设中,是不能回避这一问题的。  相似文献   

14.
基于出资者治理的适度财务控制理论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无论是出资者为主导的治理模式还是利益相关者治理模式,出资者治理在公司治理体系中均处于核心地位。企业原始契约具有不完备性决定了出资者与经营者之间的代理契约冲突,这是出资者财务治理和控制的逻辑起点。财务控制实质是以所有权为基础的契约安排,是对企业原始契约的不完备性进行边际修正,其适度性取决于出资者与理财者的博弈结果。出资者“硬”治理的财务控制的功效是有限的,引进出资者“软”治理是其优化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企业是一种不完备合约的内在特征是企业所有权的存在,而人力资本和非人力资本的产权特征决定了企业所有权安排的合约形成,最优的合约安排是参与之间不断弈的均衡解,有效率的国有企业所有权安排是利益相关共享式多边合约安排,剩余索取和剩余控制权会由集中对称安排不断趋向分散对称安排。  相似文献   

16.
在现代企业理论中,关于企业所有权安排的基本观点是,让企业剩余索取权与剩余控制权的分享尽可能对应起来。由于享有剩余索取权实际上就意味着承担风险.而享有剩余控制权则意味着制造风险。企业所有权安排的基本原则,体现于现代企业中,则表现为现代企业所有权安排合约的基本框架——企业剩余控制权安排给企业  相似文献   

17.
经济责任审计成因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股份公司通常是从委托人对代理人进行激励和监督这两个方面来解决委托——代理问题的。本文试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中国国有企业中经营者的激励与监督问题,从而进一步剖析经济责任审计的成因。在现代企业中,激励问题是通过企业所有权的安排来解决的。这里的企业所有权是指企业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剩余索取权是相对于合同收益权而言的,指的是对企业收入在扣除所有固定的合同支付(如原材料成本、固定工资、利息等)的余额的要求权。事实上,在企业理论的早期文献中,经济学家就是以剩余索取权来定义企业所有权的,后来也有学者将企业所有权…  相似文献   

18.
后现代资本结构理论共同的特征是将资本结构看成是协调企业财务主体冲突、解决代理问题的契约制度安排.体现内生性完备契约思想的代理理论是后现代资本结构理论早期成果,其最新的发展是基于不完备契约理论的控制权状态依存观.后现代资本结构理论弥补了现代主流财务理论内在的制度性缺失,该理论也大大推动了我国内生性财务理论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德国公司的共同治理模式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传军 《经济界》2003,(2):81-85
一、引 言 公司治理(Corporate Governance)已经成为当前“企业改革的中心议题”,是企业理论研究的核心问题。一般来说,公司治理结构是一整套法律、文化和制度安排,这些安排决定了企业的目标、行为,以及在企业众多的利益相关者如股东、债权人、经营者、职工、供应商和用户当中,由谁来控制企业、怎样控制企业,以及风险和收益如何在不同主体之间分配等。按照现代契约理论的观点,公司治理结构的本质是一个关于企业所有权的契约,企业所有权包括企业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成为公司治理结构的客体,治理的功能是权、责、利的分配,治理的起因是产权的分离。治理模式有效率的前提是剩余索取权与控制权的对称分布。  相似文献   

20.
一、公司治理的实质及公司外部治理的内容 公司所有权和控制权的分离产生了股东和公司实际管理者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而只要满足:存在代理问题和合约不完全两个条件,公司治理问题就必然会产生(Hart,1995).广义的公司治理不仅包含了狭义公司治理的若干方面,同时还涵盖了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收益分配激励制度、财务制度、企业战略发展决策管理系统、企业文化和一切干企业高层管理控制有关的其他制度.公司治理实质上要解决的是因所有权和控制权相分离而产生的代理问题(郑红亮,199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