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赋予行动以意义:韦伯与舒茨行动理论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赋予行动以意义是韦伯和舒茨的学术共同关注点。韦伯通过对社会行动意义的解释建立了分析整个世界历史的理解社会学;舒茨则在对韦伯社会行动意义批判和反思的基础上赋予行动以新的意义,创立了他的现象学社会学。尽管两者都认为对行动意义的考察是研究社会的基础,但韦伯和舒茨的行动意义理论无论是在对行动和意义的理解、发展方向还是在社会学理论发展历史中的价值和意义等都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2.
关欣 《魅力中国》2014,(11):297-297
本文旨在通过对《法律与道德》一书主要内容的梳理,提炼出作者庞德关于法律与道德关系研究的思想精髓,即庞德如何在对19世纪三大法学派的反思和批判中建构起他的社会学法理学派的,并对庞德的思想做出简要的分析进而指出社会学法理学派的思想对于当下中国法学研究及法制改革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作为法国当代社会学的四巨头之一,布迪厄是一位研究领域和影响范围都非常广泛的社会科学家。其社会学研究涉及范畴之宽、领域之广、问题之繁,使其思想体系和脉络很难把握。但其研究方法却具有某种深度的统一性,那就是作为支撑其科学实践的原则的反思社会学理论,主要体现为非笛卡尔式的社会本体论、方法论上的关系主义和认识论上的反思性。  相似文献   

4.
从知识学、知识社会学到科学知识社会学,人类对于知识本身的反思与解读,以社会学角度审视知识以及知识体系,对于我们认清知识的本质,更好地运用知识造福人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的国情和社会转型的特定历史时期,人们对教育、教学产生了许多新的认识。对课堂教学,许多教育工作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反思.华东师大叶澜教授从教育学和社会学的角度出发,提出了“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的口号。用现代生活教育的思想,反思课堂教学现状,可以产生对课堂教学及方法的再认识。  相似文献   

6.
黄嘉瑜 《魅力中国》2010,(34):70-71
久仰马克思·韦伯的大名,他与卡尔马克思、埃米尔杜尔克姆一起被奉为当代社会学三大神明。韦伯一直致力于东西方宗教的对比研究来突显西方基督教文明的特色,《儒教与道教》正是他《宗教社会学论文集》第一卷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
在西方社会从主流文化向多元文化发展的过程中,激进的社会思潮引发教育社会学者对教育功能的重新思考,西方"新"教育社会学应运而生。一方面是对传统教育社会学研究方法及路径的突破,另一方面以知识社会学、文化再生产、社会抵抗等理论为依据,批判教育中的不平等现象。"新"教育社会学及其发展历程是对西方教育发展的批判与反思。  相似文献   

8.
如果说JIT和TQM等概念是20世纪80年代管理理论与实践的主旋律,BPR(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则无可争辩地成为90年代企业管理的新时尚。业务流程再造是90年代发源于美国的一种新的管理思想,他针对企业业务流程的基本问题进行反思,并对他进行彻底的重新设计,以便在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当前衡量企业业绩的重要尺度上取得显著的进展。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在反思与借鉴西方现代化的基础上构建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蓝图。他在反思与借鉴中形成了全面性、客观性、创新性和主体性的特点,并对中国当代现代化的发展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10.
学者的私人照片如同他的治学之道那样严谨,仔细品来,往日之峥嵘弥显元遗。作为上海大学社会学系著名教授的邓伟志,在中国社会学研究领域以开风气之先而闻名。他是社会学在中国重建後在高校开设家庭社会学课程的第一人,出版家庭社会学专著的第一人,在中国倡导妇女学的第一人。他在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开办的《邓伟志信箱》,是建国後第一个用个人名字命名的电台节目。他的百余篇著作论文,因加编者按的多,  相似文献   

11.
赵伯益 《魅力中国》2013,(26):123-123
王小波通过他的作品对人的生存状态进行了深刻的反思,这种反思的主要内容就是对现实荒谬的摹写和反讽,对乌托邦神话的怀疑和反抗,对个体生命的意义与价值的追求与呼吁。  相似文献   

12.
爱弥尔.迪尔凯姆(Emile Durkheim,1858-1917)与卡尔.马克思和马克斯.韦伯一起,并称为社会学三大奠基人。虽然此前孔德和斯宾塞早已创立和使用了社会学的说法,但真正使社会学成为一门学科,并具有独特的问题领域和切入问题的独特方法的,非迪尔凯姆莫属。迪尔凯姆将其毕生的精力都施展在社会学领域之内。本文试图通过对迪尔凯姆在社会学学科的独立化运动、关于社会整合以及对于功能方法的提倡等理论方面进行分析,梳理并综述迪尔凯姆社会学理论的杰出贡献和他对于后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尹鸽 《理论观察》2009,(5):68-69
在全球化浪潮的席卷之下,文化的冲突与融合日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如何保持本民族的特性及如何保护本国的民族文化成为各国政府一项议程。作为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传统节日,近些年来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下,处境变得越来越尴尬,为了保护这类能代表我们民族特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政府于2008年1月1日起实行新的节假日放假办法的规定,增加清明、端午和中秋为法定假日。从社会学的视角来看传统节日法定化这一行为及其意义,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对法定化的社会学反思;二是法定化之后,传统节日作为一种文化其功能恢复方面的意义;三是传统节日法定化在社会化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对哈姆雷特内心世界的矛盾、困惑和忧郁,以及他的言行举止进行了分析,赞扬了他的勇敢、雄心、责任感和反抗精神。本文从社会学的角度探析了哈姆雷特的心理世界,总结出学习此文的意义,对哈姆雷特的这种彻底的理解,也让我们有所借鉴,能够更深刻地认识实际生活中的自我,解剖自我,才能超越自我,并在生活的困顿和迷惑中找到自己前行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提起他的名字,年岁大点的人几乎没有不知道的。一本《王若飞在狱中》,在几代人的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不过除了他在敌人狱中的经历,真正让他名留青史的是他对中国革命的执着反思和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16.
涂尔干是教育社会学的奠基人,他告诉我们可以从社会学的视角分析教育。在涂尔干所处的新旧社会交替的时代,他希望借助教育的力量来构建稳定的社会秩序。文章从涂尔干的社会学理论着手,结合其发表的《教育及其性质与作用》,评析其对教育的定义。  相似文献   

17.
齐美尔的社会学是形式社会学,社会形式是其研究的对象。但是形式之所以能作为他研究的对象是因为形式是社会互动过程的主要表现、呈现方式。齐美尔关注的还是社会互动本身及其过程,所以我们有必要从互动的角度来研究其社会学视角。在研究齐美尔理论的基础上总体上把握其社会学研究视角,从互动论的研究范式来指出其研究对象为社会形式的原因及其合理性,着重分析其社会互动,深挖其有关关系的内涵。齐美尔的独特就在于他的研究视角的独特。以齐美尔社会学视角及其生成原因为研究起点来研究其思想理论是有很大意义的。  相似文献   

18.
"场域"、"惯习"是布迪厄社会学理论的核心概念。他不仅阐述了这两个概念的基本含义,而且分析了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场域—惯习"理论中的"中层理论"、"双重存在观"、"地方性知识"等在农民心理文化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19.
郭仙草 《理论观察》2007,1(3):76-77
"社会事实"一词是法国社会学的奠基者迪尔凯姆所使用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概念,也是他为了社会学研究的需要而确定的研究对象。他对这一概念作了非常严密的界定,并对这一研究对象的特点及研究方法提出了自己独到的看法。他认为"社会事实"具有外在于人的意识并对人的意识具有强制性等特点,要当作物来研究,为以后的社会学研究工作提供了很好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资源优势理论与完全竞争理论的比较研究马迎贤一、资源优势理论的基本内容关于竞争性企业行为的一种新理论——资源优势理论,近年来已经正式在市场营销学、管理学和经济社会学文献中得到明确表述。罗伯特·摩根和谢尔比·亨特发展了资源优势理论的前提,并将其与新古典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