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业界常说,广告费有一半是浪费掉了,却不知是哪一半。从广告费用的构成来看,广告发布是整个广告预算的决定性构成部分(通常占总体费用的60-80%)。要解决广告费的合理运用问题,就要合理的进行广告投播,而合理的投播要解决的最基本问题就是,该花多少钱在投播上?  相似文献   

2.
陈亮 《中国广告》2005,(11):156-157
这是一个传播过度的年代,每个企业都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发出自己的声音,树立自己的品牌,广告作为最行之有效的一个利器,被众多的企业所利用、推崇。但也有这样一句名言:“在我的广告费中,有50%被浪费了,只不过我不知道浪费了哪50%而已。”如何物超所值,花最少的钱获得最佳的传播效果.使广告费的浪费降到最低程度.成为企业和媒体共同关心的问题。但到底如何去降低呢?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不断地寻求最适合企业投放的广告形式.寻求最科学的投放策略。  相似文献   

3.
罗力任  傅建球 《现代商业》2007,(27):197-198
在媒体泛滥的背景下,一部份企业不能针对媒体环境制定正确的广告策略,在广告媒体组合、广告媒体具体选择、广告媒体传播道德以及广告媒体投入等方面,出现了种种误区;企业要在媒体泛滥背景下制定正确的广告策略,必须发挥媒体组合优势、搞好对媒体品质选择、增强媒体广告公信力、减少媒体广告费浪费、夯实媒体广告传播基础,这样才能强化企业广告效果,促进企业开拓产品市场。  相似文献   

4.
罗力任  傅建球 《现代商业》2007,(33):197-198
在媒体泛滥的背景下,一部份企业不能针对媒体环境制定正确的广告策略,在广告媒体组合、广告媒体具体选择、广告媒体传播道德以及广告媒体投入等方面,出现了种种误区;企业要在媒体泛滥背景下制定正确的广告策略,必须发挥媒体组合优势、搞好对媒体品质选择、增强媒体广告公信力、减少媒体广告费浪费、务实媒体广告传播基础,这样才能强化企业广告效果,促进企业开拓产品市场.  相似文献   

5.
温明 《中国广告》2004,(9):134-136
进入营销时代,媒体已经成为了"营销的载体"。广告主选择一定的媒体作为其接触目标消费者的途径,这种选择无论在战略上还是战术上都愈发显得理智。然而,我们还是常常听到广告主抱怨:"我们的广告费有一半被浪费了,但我们不知道是哪一半被浪费了。"广告的花费是广告主的一种投资,既然是投资,就必然要求得到回报。广告费被浪费,意味着广告投资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也就是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在数字化媒体的浪潮下,企业广告投放的渠道越来越宽广,同时也极易造成广告的泛滥。在网络上,点开网页,各色商品广告随处可见,广告信息的接收者往往难以辨别真假;对于广告商来说,不菲的广告费,强行的植入式广告,效果也微乎甚微。在信息化时代,如何让广告获得最大效益,也让人们更清晰接受突如其来的广告成为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分析了新媒体下企业广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精简措施,以期能够使企业广告获得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广告大观》2005,(5):170-170
广告大师约翰&;#183;沃纳梅克曾说:“我知道我的广告费有50%是浪费的,但我不知道是哪50%在浪费”。冷静地审视我们身边的企业,浪费掉的广告费何止一半!不管我们的广告费浪费多少,绝大多数企业还是不得不仰仗广告来打天下。可是在执行广告的过程中,企业又面临众多的矛盾和困惑:不打广告肯定做不大,甚至存活都成问题,但打了广告有时又加速了死亡;精美的广告为什么叫好不叫座?  相似文献   

8.
记者:从企业多年的发展来看,广告费的支付方式是否有变化?刘伟湘:广告费的支付方式是随企业的发展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广告市场的变化。科龙和非常多的国际4A公司合作过.而采用什么样的付款方式是根据市场的客观要求来决定的。在市场发展初期,企业比较依赖广告公司.企业的广告部门也还停留在对单品的设计阶段.而且从业人员对广告的理解也很有限。随着市场条件的成熟.  相似文献   

9.
《电脑采购》2006,(11):8-8
对于大多数公司而言.用最小的宣传投入获取最大的投资回报.一直是企业市场推广的追求所在。传统的广告形式固然有覆盖面广、影响力大等优势.但在广告信息铺天盖地的今天,如果投入力度不足.宣传则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尤其是对于实力有限、资金不足的中小企业来说,拿出巨额的市场费用显然不现实。因此如何达到最佳的投入产出比.实现宣传效果最大化是很多企业面临的共同问题。  相似文献   

10.
贷款买广告     
说起贷款买房、买车,大家都不陌生了,可乍一听到贷款买广告,还真是新鲜事。事情是这样的:媒体报道称央视将与民生银行、招商银行联手,为今年的广告“标王”提供高达10亿元人民币的广告贷款。企业可以通过从银行贷款的方式向央视支付广告费,然后企业再向银行分期付款。  相似文献   

11.
<正> 一、区分业务宣传费与广告费内容 (一)业务宣传费:是企业开展业务宣传活动所支付的费用,主要是指未通过媒体的广告支出,包括企业发放的印有企业标志的礼品、纪念品等。 (二)广告费:是指企业通过媒体向公众介绍商品、劳务和企业信息等发生的相关费用。二、注意业务宣传费与广告费税前列支标准 (一)业务宣传费列支标准:税法规定纳税人每一纳税年度发生的业务宣传费(包括未通过媒  相似文献   

12.
企业界在多年前就有一个普遍认识,就是"我的广告费浪费了50%,但不知道是哪50%"。今天,我们通过两面针牙膏的广告传播,看看它的广告费是如何浪费的。从媒体投放上来看,两面针牙膏的投放是没有什么问题。集中在央视、卫视的黄金时段,公交视频上进行投放。作为百姓生活必需的日常用品,这种投放策略是不会浪费企业金钱。  相似文献   

13.
随着媒体爆炸式、多元化的发展,广告传播的价值越来越低,广告与其它营销活动进行配合的整合营销行为正成为企业在日益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常见的举措,但同时,由于广告与其它营销活动的错位所造成的广告费浪费也正成为日前众多广告主广告费被浪费一半常态中的典型。  相似文献   

14.
传统广告运作模式的裂变与重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敏芝 《中国广告》2005,(12):22-23
中国广告业运作模式的必然改变.已经不能用大众媒体仍然有效来搪塞了。广告业所依存的环境主要是广告主、消费者和媒体所构成。在企业纷纷上市.强调投资的有效性的鞭策下.很多企业对于广告或营销沟通效果的有效性提出了越来越精确的要求。一个很重要的信号.代理费的收入在占广告业收入比例呈迅速递减之势。对于广告的有效性历来有一句名言形容:“我知道我的企业一半的广告费是无效的,但我不知道是哪一半”,但现代的企业对于广告或营销沟通效果不再满足于模糊的“一半”。  相似文献   

15.
广告21大误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误区一:买2/3的火车票如果你买2/3的火车票,就不能到达目的地。很多企业忽视广告有着明显的滞后效应这个事实,第一天打广告,恨不得第二天就能上销量,殊不知广告的启效时间已从以前的三周变成现在的三个月。如果你不能坚持,那你就永远到达不了目的地。很多企业匆匆忙忙地上广告,又匆匆忙忙地停广告,大把的广告费打了水漂。在批评脑白金广告投放无节制的时候,我们有没有想过它至少比只花2/3的广告费永远不到位要好。有人,尤其广告界的某些高手十分不屑于脑白金的广告。就创意和制作而言,确实是有些问题。但其策略和投放却不能不让人叹服。中国人崇尚礼尚往来,定位送礼已是一个无与伦比的创意,再加上死缠烂打式的广告投放,让你无处可藏。又有人不屑。  相似文献   

16.
本文结合现实,指出了广告经营企业在征管存在收入定义理解偏差,规费负担不平衡,不同业务类型混淆,对外支付广告费的抵扣存在操作困难四个主要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是调理广告税目注释;加强发票管理;建立信息共享机制。  相似文献   

17.
<正>广告费是很多老板最关心的话题,每年老板们都会被广告支出换来微小的利润这一残酷现实搞得焦头烂额。可见,合理选择广告媒体,制定具有导向性、针对性、独创性、实用性的广告策略已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8.
对于一个品牌来说,究竟多少频次的广告才算适当?从而使广告费的投入实现效应最大化。这一直是困扰广告客户及业界的难题。虽然难以一言而蔽之,但首先可以明确的是,广告的有效频次应不低于三次;其次,一定的广告重复还能促进对广告内容的进一步理解和记忆,实现说服目的,因此,要注意广告的持续性与累积性;而不同的品类、营销、媒体环境及创意等,也会影响有效暴露频次的界定,在制订广告传播计划时,必须先辨认这些影响因素项目,才能更有效地把产品推向市场。  相似文献   

19.
《直效营销》2008年12月刊广告界流传百年的“一半广告费浪费”论也许并没有困扰开展直效营销的人士,相对于受众不确定、费用高昂的电视广告而言,直效营销渠道的效果是最可测量的,无论是上门推销,还是印刷广告、邮件广告。  相似文献   

20.
方世敏 《商业研究》2001,(9):178-179
在当今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广告越来越成为企业生产成本构成的一部分,它与产品生产所需的各种原材料、设备、劳动力一样,是必不可少的。广告是一种营销手段,同时也是一项巨大的投资行为,而且还是一项风险投资。企业要想做出正确的广告投资决策,就必须充分了解广告投资所能产生的各种效应,并且掌握广告投资的正确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