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中国股市季节效应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运用标准的K—S非参数检验和虚拟变量回归的方法,利用1993年至2003年的股指数据,从三个层次(月份/季度/半年度)对我国沪深股市的季节效应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上海市场存在着较为显著的季节效应,而深圳市场的季节效应并不明显。研究还发现,沪深两市均存在较为显著的“十二月份效应”,这与中国股市特殊的政策和市场背景是分不开的。季节效应的存在,从一个角度反映了我国股市运行的低效率,这在上海股市表现得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2.
上海股市流动性溢价现象的月份效应实证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虚拟变量回归的方法,利用1998年1月至2004年12月的上海股市257只股票数据,分不同样本期对上海股市流动性溢价现象的月份效应进行较为全面的分析和检验表明,流动性溢价现象的月份效应的存在依赖于样本期的选择,不同的样本期具有不同的结果.实证结果的最终结论是:在所研究的样本期,流动性溢价现象的月份效应存在但不稳定,这一异象的存在表明上海股市缺乏有效率.  相似文献   

3.
由于我国股市成立的时间比较短,对于股市是否存在"一月效应"上缺乏共识.本文采用沪深两市A股月市场综合收益率作为分析对象,通过GARCH模型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得出的结论首先,我国股市的"一月效应"并不显著,即我国股市一月不存在明显的超额收益,但是存在显著的"年末效应",即12月份的收益率为负值.其次,由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得出我国股市的一月的收益率和12月份的收益率不存在显著的相互解释关系,这也说明了"年末效应"不是存在"一月效应"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由于我国股市成立的时间比较短,对于股市是否存在“一月效应”上缺乏共识。本文采用沪深两市A股月市场综合收益率作为分析对象,通过GARCH模型和C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得出的结论:首先,我国股市的“一月效应”并不显著,即我国股市一月不存在明显的超额收益,但是存在显著的“年末效应”.即12月份的收益率为负值。其次,由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得出我国股市的一月的收益率和12月份的收益率不存在显著的相互解释关系,这也说明了“年末效应”不是存在“一月效应”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以2000年1月至2011年12月沪市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按Size-B/M方法构建6投资组合,考察我国股市的价值溢价是否存在一月效应现象,检验大盘股、小盘股价值溢价在1月和非1月是否不同,并采用CAPM模型检验价值溢价的一月效应。实证结果发现:1)采用账面市值比B/M划分成长-价值型股票组合,大盘股和小盘股股票都存在价值溢价;2)大盘股和小盘股的价值溢价在1月与非1月存在不同的模式——大盘股在1月存在显著的价值溢价,而小盘股的价值溢价主要在非1月的月份出现;3)CAPM模型能够解释我国股市从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的价值溢价。相对小盘股,大盘股的价值溢价的一月效应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6.
采用VAR和BEKK模型研究了美国金融危机前后美国股票市场、货币市场、汇率市场与我国股市收益率之间的均值及波动溢出效应,并通过对比危机前后溢出效应的变化,分析了其是否对我国股市产生了传染效应。研究发现,通过美国股市、货币市场和汇率市场,金融危机对我国股市收益率均值水平的传染效应显著,仅通过美国货币市场金融危机对我国股市波动性的传染效应显著。  相似文献   

7.
结合溢出指数法,将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指数与我国股票市场行业指数2011—2021年的日度数据进行匹配,从波动溢出视角,研究国际大宗商品市场对我国股票市场的风险溢出效应。结果表明,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与我国股票市场间的价格波动存在较为显著的双向溢出效应,同时,国际大宗商品市场对中国股票市场各行业存在风险净输出;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价格波动对原材料和可选消费行业具有显著的风险溢出,其中金属类大宗商品风险溢出最大;国际大宗商品市场对我国股市风险溢出具有时变特征,极端事件冲击与系统风险溢出呈现出明显的正向关联,而强监管政策的实施则能有效抑制系统风险的扩散。根据结论,提出监管层加强风险监管、投资者做好投资组合风险管理等建议。  相似文献   

8.
随着中国加入WTO、QDII和QFII实施以及人民币汇率机制形成,中国资本市场与国际资本市场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文章选取2005~ 2011年上证综指、道琼斯工业指数、美国原油期货价格、美国黄金期货价格和美元与人民币汇率的日收盘价作为研究对象,运用GJR-GARCH模型,研究外围股市、能源、黄金期货和汇率对上证综指日收益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上证综合指数收益股价收益率存在不对称现象,但不存在杠杆效应.美国股市和美国原油价格对上海股市存在正向影响,黄金期货收益序列的波动性与上证综指的均值收益负相关,美元/人民币汇率收益与上证综指波动率负相关.  相似文献   

9.
在成熟资本市场上,股市周期和经济周期存在较强的相关关系。利用谱分析法进行实证研究,发现我国股市和经济周期的波动表现形式较为复杂,在主周期波动过程中又嵌套多个次波动周期,并且股市和经济周期的主波动周期长度也并不一致,仅在次波动周期长度上存在一定的相似性。从长期看,股市周期领先于经济周期16个月;从短期看,股市周期要滞后经济周期约2个月,这与西方成熟市场不完全吻合。造成这一现象有多方面的原因,应通过相应的政策手段加以改善。  相似文献   

10.
上市公司内部人交易行为一直是各国监管部门的重点监管对象和理论研究热点。本文利用事件研究法,通过构建数理模型,结合累积超额收益、未预期收益率等指标对我国资本市场上内部人交易与公司收益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发现在我国资本市场上存在较为明显的由内部人交易产生的加性效应和互动效应,从而对股市交易和投资者利益产生了冲击。在此基础上,提出防范内部人交易行为可能对资本市场产生负面影响的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