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运用标准的 K- S非参数检验和虚拟变量回归的方法,利用 1993年至 2003年的股指数据,从三个层次 (月份/季度/半年度 )对我国沪深股市的季节效应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上海市场存在着较为显著的季节效应,而深圳市场的季节效应并不明显.研究还发现,沪深两市均存在较为显著的"十二月份效应",这与中国股市特殊的政策和市场背景是分不开的.季节效应的存在,从一个角度反映了我国股市运行的低效率,这在上海股市表现得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2.
由于我国股市成立的时间比较短,对于股市是否存在“一月效应”上缺乏共识。本文采用沪深两市A股月市场综合收益率作为分析对象,通过GARCH模型和C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得出的结论:首先,我国股市的“一月效应”并不显著,即我国股市一月不存在明显的超额收益,但是存在显著的“年末效应”.即12月份的收益率为负值。其次,由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得出我国股市的一月的收益率和12月份的收益率不存在显著的相互解释关系,这也说明了“年末效应”不是存在“一月效应”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由于我国股市成立的时间比较短,对于股市是否存在"一月效应"上缺乏共识.本文采用沪深两市A股月市场综合收益率作为分析对象,通过GARCH模型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得出的结论首先,我国股市的"一月效应"并不显著,即我国股市一月不存在明显的超额收益,但是存在显著的"年末效应",即12月份的收益率为负值.其次,由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得出我国股市的一月的收益率和12月份的收益率不存在显著的相互解释关系,这也说明了"年末效应"不是存在"一月效应"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上海股市流动性溢价现象的月份效应实证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虚拟变量回归的方法,利用1998年1月至2004年12月的上海股市257只股票数据,分不同样本期对上海股市流动性溢价现象的月份效应进行较为全面的分析和检验表明,流动性溢价现象的月份效应的存在依赖于样本期的选择,不同的样本期具有不同的结果.实证结果的最终结论是:在所研究的样本期,流动性溢价现象的月份效应存在但不稳定,这一异象的存在表明上海股市缺乏有效率.  相似文献   

5.
采用VAR和BEKK模型研究了美国金融危机前后美国股票市场、货币市场、汇率市场与我国股市收益率之间的均值及波动溢出效应,并通过对比危机前后溢出效应的变化,分析了其是否对我国股市产生了传染效应。研究发现,通过美国股市、货币市场和汇率市场,金融危机对我国股市收益率均值水平的传染效应显著,仅通过美国货币市场金融危机对我国股市波动性的传染效应显著。  相似文献   

6.
在成熟资本市场上,股市周期和经济周期存在较强的相关关系。利用谱分析法进行实证研究,发现我国股市和经济周期的波动表现形式较为复杂,在主周期波动过程中又嵌套多个次波动周期,并且股市和经济周期的主波动周期长度也并不一致,仅在次波动周期长度上存在一定的相似性。从长期看,股市周期领先于经济周期16个月;从短期看,股市周期要滞后经济周期约2个月,这与西方成熟市场不完全吻合。造成这一现象有多方面的原因,应通过相应的政策手段加以改善。  相似文献   

7.
基于CRTT模型,运用广义矩估计(GMM)方法,采用高频数据,按照股本规模大小分类,对沪深A股市场的磁石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沪深A股市场的涨跌幅限制存在显著的磁石效应。大规模股票和小规模股票的跌幅限制的磁石效应更加明显;中等规模股票涨跌幅限制的磁石效应具有一定的对称特征。我国的涨跌幅限制应该采取更加灵活的幅度限制,以促进股市的平稳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借鉴Amihud(2002)的分析思路,以换手率作为流动性变量,直接从流动性的角度对我国股票市场的预期和未预期市场流动性对市场和个股超额收益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我国股票市场上,预期和未预期流动性对股票收益都存在正面影响;我国股市也存在流动性替代效应,但效应发生的结果是流动性越高,股票收益对预期和未预期流动性的敏感性越大。  相似文献   

9.
上市公司内部人交易行为一直是各国监管部门的重点监管对象和理论研究热点。本文利用事件研究法,通过构建数理模型,结合累积超额收益、未预期收益率等指标对我国资本市场上内部人交易与公司收益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发现在我国资本市场上存在较为明显的由内部人交易产生的加性效应和互动效应,从而对股市交易和投资者利益产生了冲击。在此基础上,提出防范内部人交易行为可能对资本市场产生负面影响的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10.
股票市场规模效应是指以股票市值为衡量标准的公司规模的大小和该股票的市场收益率之间呈相反的关系。文章研究的目的就是验证我国股票市场是否也和欧美股票市场一样存在规模效应。从上海股票市场随机抽取50家规模各异的上市公司,对其2001年~2003年3年来的实际收益率、正常收益率、异常收益率进行实证研究,得出上海股票市场存在规模效应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为了从数量上直观得了解印花税调整对我国股市的影响,本文从流动性与波动性的角度出发,分别通过非参数事件的研究方法及杠杆随机波动模型建模,分析了印花税调整前后股市的流动性与波动性的变化情况。实证结果表明:流动性方面,印花税的调高显著降低了股市的流动性,但印花税调低在短期内增加股市流动性,长期效果不显著;波动性方面,印花税的调低增强了股市的波动性,同时削弱了股市的杠杆效应,反之则相反。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上证综合指数和人民币兑美元名义汇率为指标,运用多元GARCH模型对中国股票市场和外汇市场之间的波动溢出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汇率制度改革后,我国股市与汇市存在显著的双向波动溢出效应。汇市对股市表现出较强的波动传导,而股市对汇市的波动传递相对较弱,存在着波动传导的非对称性。对于上述结论,本文主要从国际资本流动和贸易渠道两方面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本文运用虚拟变量方法,利用沪深两市自1994年以来上证综指和深证成指的有关数据数据,从法定长假这一角度,对我国沪深两市的“假日效应”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比较分析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沪市和深市都存在假日效应,其中深市的“假日效应”更为显著,这也从这个角度反应了我国沪深两市运行效率的差别。  相似文献   

14.
我国股权分置改革市场反应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我国1218家股权分置改革公司在股改期间股票的市场反应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1)股改公司的股票存在显著为正的累计超常收益,并且市场对股改公司的股票存在明显的提前反应;(2)股改公司股票的市场表现总体上呈现明显的“过度反应修正”模式;(3)流通股东所获得的对价比率高、流通股东对股改方案支持度高的公司,股票的市场表现较好;(4)股改前的公司治理水平和流通股价/账面价值对股票的市场表现没有影响;(5)实证结果显示,投资者仅仅将股权分置改革视为一个短期的题材,而对其能给中国股市带来多大的长期效应缺乏信心。  相似文献   

15.
信息对股票收益率波动非对称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丁娟 《天津商学院学报》2003,23(3):19-21,36
分别采用TARCH和EGARCH模型,从实证的角度分析了上海股市收益率的波动特征,验证了信息对股票收益率非对称性的影响,并指出了杠杆效应的存在。  相似文献   

16.
本文首先回顾了有关股票市场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和已有的重要实证检验,并且分析了主要的研究发展方向。其次,实证检验我国股票市场发展和经济增长关系,结论是我国股市的规模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没有任何因果关系;股市的流动性指标与经济增长指标之间是正相关关系,但是统计上不显著;股市的波动性指标与经济增长之间呈现负相关关系,说明股市中可能存在过度波动,对经济增长产生了负面的影响。第三,在股市促进经济增长的路径分析中,本文发现我国股市规模扩大对储蓄的影响有限,而储蓄受到股市流动性和波动性的影响较大,股市对货币需求存在一定的替代效应。最后,在分析了上述检验结果形成的原因之后,本文提出了发展和完善我国股票市场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上海股市收益与波动的周内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股市周内效应一直是金融投资者关注的焦点问题,许多学者已做了大量研究,但多数文献将收益与波动的周内效应分开来进行研究和检验,忽视了波动与收益的共生性,其结果缺乏严密性和说服力。针对这种情况,提出平行数据GARCH模型并给出了参数的极大似然估计方法,进而对上海股市收益和波动的周内效应进行检验,既反映收益与风险存在共生关系,又避免了分别判断收益和波动的周内效应所致的缺点。  相似文献   

18.
基于GARCH-M模型和虚拟变量回归的方法对我国2000—2009年上证综合指数节日效应和节日风险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上证综合指数元旦节前节日效应不显著,市场风险变化也不显著,元旦节后节日效应显著为正且元旦节后市场风险显著提高。春节前节日效应显著为正且市场风险显著降低,而节后节日效应不显著且市场风险显著提高。劳动节前后节日效应不显著,节前市场风险变化不显著,节后市场风险显著提高。国庆节前后节日效应不显著,节前市场风险显著降低而节后市场风险显著提高。中秋节前节日效应不显著,节前市场风险显著降低,节后节日效应显著为负且市场风险变化不显著。其他节日前后节日效应不显著且市场风险变化也不显著。  相似文献   

19.
价格集群现象描述了在交易价格中某些数字出现的频率明显高于其它数字这样一种价格趋势。同世界其他各国股市一样,我国股市同样存在这种现象。除了和其他各国的共性外,由于我国特殊文化背景,股市的价格集群现象又有其特殊性。本文以沪深股市为例,对我国股市的价格集群现象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发现我国股市的确存在比较明显的价格集群现象,同时由于受我国特殊文化的影响,又表现出其特有的集群效应。但是同为A股,不同行业集群现象的表现并不完全相同,不过差别不大。另外我国股市的这种集群现象有逐渐减弱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中国股市是否存在财富效应以及财富效应的强弱一直是我国学者争论的问题。文章在对财富效应理论阐述的基础上,通过协整分析,采用2000年到2006年季度数据对我国股市财富进行的了经济计量检验。通过实证分析得出我国股市存在弱的财富效应,并进行了经济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