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力图通过对中西女性主义发展脉络的梳理,比较中西女性主义在文化传统、哲学传统、起源以及倡导者等方面的差异性体现,分析中西女性主义融合的可能性,为女性主义的本土化提供路径依据.  相似文献   

2.
谭永 《改革与开放》2011,(12):124+126
在后现代主义的影响下,女同性恋女性主义关于女性从被压迫中解放的途征与女性主义三大主要流派的观点有很大差异.这也导致了在婚姻观上,女同性恋女性主义与其他女性主义流派也存在很大不同,她们只认同女性间的同性恋,排斥异性恋.本文重点阐述女同性恋女性主义的婚姻思想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形成于20世纪60~70年代,当时随着女权运动的深入,女性主义者为了寻找妇女受压迫的根源,开始研究马克思主义,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与女性主义的融合。现代女性主义基于马克思女权主义对女性社会地位和性别身份认同的研究,进行了更为实践的继承和发展。本文将从对马克思女性主义的理论探索、社会各个流派对其的态度以及女性主义在现代社会发展的状况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4.
本文将从国际关系学理论整合的角度 ,探讨女性主义分别与三种批判性理论①(即自由制度主义、马克思主义和建构主义 )相整合构造女性主义国际关系理论 (即自由制度女性主义、马克思女性主义和建构女性主义 )的可能性 ,主要以女性主义做补充的方向来进行。自由制度女性主义是纠正实证主义的研究态度、扩展概念的内涵 ,通过制度与机制 (regime)来确保女性的合法权利。马克思女性主义在批评资本主义体制的同时 ,揭示在维持资本主义体制上扮演重要角色的父权制度 ,更深层次地剖析压迫与剥削问题 ,并且把女性的剥削问题扩大到第三世界 ,使理解国家与个人行为更具洞察力。建构女性主义对以男性为主的价值体系提出了直接挑战 ,从根本上探讨国际关系知识主体 (即人、国家和国际体系 )身份 (identity)再建构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5.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西方国家进入后工业化社会及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异军突起,现代女性主义发生了一些变化,引导女性主义有了新的发展,形成了后现代女性主义。后现代女性主义从颠覆性的解构主义那里获得了消除男性中心思维模式的理论武器,试图达到摧毁现存的男性中心主义霸权地位的目的;同时对女性主义进行了建设性和创造性的重新构建。  相似文献   

6.
赛珍珠是提倡女性解放的先驱之一,也是美国历史上颇有争议的女性主义作家。她的女性主义意识孕育于不同寻常的家庭,长于美国求学阶段,开花结果于中国的文化大背景下,与西方女性主义存在一定的差异。文章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审视她的主要作品,探析她的女性世界观。  相似文献   

7.
女性主义国际关系学及其发展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女性主义国际关系学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末,包括自由主义、激进主义、后现代主义等主要流派,各个派别都关注妇女生活,强调“社会性别”分析的重要意义。女性主义国际关系学从不同的角度共同向主流国际关系理论发起挑战,有助于人们完整地理解国际关系。作者将介绍女性主义国际关系学的主要流派、核心概念,梳理女性主义国际关系学与其他国际关系学派的关系,探讨女性主义国际关系学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8.
杨瑭 《新西部(上)》2014,(5):93-93,90
美国作家芭芭拉·G·沃克在《丑女与野兽——女性主义颠覆书写》中,用女性主义的视角改写经典童话,以崭新的视角颠覆传统童话中的人物形象、人物关系,传达出一种女性主义的思考,在文本中颠覆男性形象,重构女性形象,构建了一个两性和谐的女性主义理想。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社会学角度分析了中西女性主义的差异,分别探讨了哲学层面、家庭观念、个人价值追求等方面的差异,并进一步阐述了西方女性主义对中国女性主义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本文叙述了西方女性主义翻译者主动积极采取各种女性主义翻译策略干预原文的一些表现。通过对比分析国内女性译者与男性译者的同一文本的翻译来说明:中国女性译者虽然没有积极主动地宣称女性主义翻译思想,但仍在她们的译作中折射出了女性主义思想及女性意识的光辉。  相似文献   

11.
曾怡仁  李政鸿 《世界经济与政治》2013,(1):93-115,158,159
女性主义国际政治经济学是融合女性主义国际关系学与女性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研究路径,一方面,它将性别议题带进全球化以及发展研究,尤其关注第三世界国家的经济发展计划、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结构调整方案以及全球化进程所造成的性别不平等问题;另一方面则是反思主流、非主流国际政治经济学的性别盲问题,并思辨国家、市场和社会之间的辩证关系。作者采取跨层次与跨学科的多元研究方法,勾勒出女性主义国际政治经济学与女性主义国际关系学、女性主义政治经济学以及批判的国际政治经济学之间的知识脉络,说明该研究途径对外开放的特色,认为透过学术社群之间的对话和更多学者的投入研究,女性主义国际政治经济学的发展将更为成熟,同时也会推动整体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12.
马鑫 《魅力中国》2011,(14):322-322
《奇异的插曲》中的主人公尼娜素来被评论界认为是奥尼尔笔下女性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本文通过分析女主人公表面上抗争的女性主义道路而实际上却是不得不屈从于男权社会的人生旅程,探讨了尼娜不彻底的女性主义道路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姜波  闻铭 《理论观察》2010,(3):25-27
在当今的女性文学研究中,女性主义批评已经成为了我国女性文学批评的主流。西方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在中国语境中不断发展的同时,因其在应用过程中没有很好的结合我国女性文学创作和批评的具体实际情况,显现出了一些局限和问题;因僵化的生搬硬套西方女性主义理论,也遭到了社会的误解与非议。女性主义批评日趋保守的状态使女性文学研究陷入了误区与困境。  相似文献   

14.
性别一直是女性主义学术中最热门的概念之一,而对于在性别关系中争取平等与保持差异的论争也一直是女性主义理论的一个中心议题。研究、梳理、总结西方女性主义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性别观,不仅能使我们更好的理解女性主义的发展脉络、理论观点,更是对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紧抓时代脉搏,真正实现女性的独立、平等和个性解放提供借鉴和反思。  相似文献   

15.
女性主义国际政治学方法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女性主义介入国际政治学领域始于对传统理论视角的转换与方法论的更新。由于主流国际政治理论长期忽视女性的存在 ,把女性排除在国际政治领域之外 ,导致该领域中长期听不到女性的声音。女性主义者从方法论反思以往的政治理论 ,从女性的地位和生活经验出发 ,通过女性主义的经验论方法、立场论方法和后现代主义方法 ,揭示国际政治理论的父权制特征 ,重构女性主义的国际政治学。  相似文献   

16.
马冬 《理论观察》2013,(2):84-85
生态女性主义是生态主义和女性主义结合的产物.主要探讨对自然的破坏和对女性的残害之间的密切联系,主张打破父权制度,构建和谐社会。本文力图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分析劳伦斯在小说《查太莱夫人的情人》中所展示的超前的生态女性主义哲思。  相似文献   

17.
陈伟华 《黑河学刊》2011,(1):148-149
生态女性主义实践是一场超越了传统的女性主义纯粹限于女性自身权利追逐的狭隘性、批判父权制下的所有不平等现象的平民政治运动。生态女性主义作为伞状术语,并不过分强调女性视角的优势,它的包容性、开放性,这种广阔的胸襟,掀起了一场生态主义的平民政治运动,对于今天的环境运动具有独特的深意。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以谭恩美的四部小说为分析文本,从女性主义的角度解读其作品的女性主义,认为谭恩美作为一名女性少数民族族裔作家,在性别和种族上处于双重边缘性境地.于美国主流文化而言,她是"他者";对以男权话语为主流的文坛而语,她亦是"他者",这种复杂而痛苦的双重边缘性赋予了她的作品鲜明独特的女性主义特征.  相似文献   

19.
郑巍 《理论观察》2013,(6):84-85
D·H·劳伦斯是20世纪世界文学史上最具争议的作家之一,劳伦斯的诸多作品中都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工业文明背景下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及男女两性之间关系的矛盾冲突,反映了建立和谐的人与自然关系及两性关系的思想,这与西方社会生态女性主义的观点不谋而合。本文拟在以生态女性主义理论的角度对其作品重新进行阐释,旨在挖掘其创作中所体现的生态女性主义意识。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以谭恩美的四部小说为分析文本,从女性主义的角度解读其作品的女性主义,认为谭恩美作为一名女性少数民族族裔作家,在性别和种族上处于双重边缘性境地。于美国主流文化而言,她是“他者”;对以男权话语为主流的文坛而语,她亦是“他者”,这种复杂而痛苦的双重边缘性赋予了她的作品鲜明独特的女性主义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