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7 毫秒
1.
女性主义国际关系学及其发展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女性主义国际关系学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末,包括自由主义、激进主义、后现代主义等主要流派,各个派别都关注妇女生活,强调“社会性别”分析的重要意义。女性主义国际关系学从不同的角度共同向主流国际关系理论发起挑战,有助于人们完整地理解国际关系。作者将介绍女性主义国际关系学的主要流派、核心概念,梳理女性主义国际关系学与其他国际关系学派的关系,探讨女性主义国际关系学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
国际关系的理论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际关系理论无论是在西方还是在中国,均出现理论终结与庸俗化的倾向。作者认为,国际关系理论作为一门学科已经到了追本溯源、反思其主体性的时候了。从回答“国有际吗”、“国际有关系吗”、“国际关系有理论吗”这三个基本问题入手,文章反思了国际关系理论的自身维度问题(即国际关系的理论性),探讨了国际关系理论的先天不足与终极趋向。国际关系是人的关系与社会关系在国际层面的呈现,国际关系理论和其他社会科学理论一样,终究是人的学问,对国家的抽象不应以丧失人的主体性为代价。当西方神话被中印共同崛起为代表的亚洲崛起打破时,这将还原国际关系理论的历史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3.
本文探讨的是国际关系中社会因素的缺失。作者认为国际关系的主流理论要么忽视了社会性因素的存在 ,要么仍然关注过少。本文首先认可了亚历山大·温特对新现实主义和新自由制度主义的批评 ,即它们没有意识到国家身份、利益和认同的可塑性。其次 ,认为温特只是引入规范和认同这两个变量 ,对阐明国际关系中的社会性因素是不够的。最后 ,提出在国际关系中引入社会资本这一概念 ,来部分弥补这一理论上的缺失  相似文献   

4.
漆海霞  陈然 《世界经济与政治》2012,(5):82-96,158,159
随着女性就业和参政议政的比率日益增加,国际关系学者关注的一个问题就是,这一趋势对于国际关系领域的安全与合作有何影响?为了检验女性主义理论,作者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性别因素的影响随着研究对象的不同而发生变化。对于世界大国,其军费开支基本不受性别因素的影响;但对于世界大国以外的其他国家,军费开支则在较大程度上受到性别因素的影响。女性主义的结论适用于大国之外的这类国家,女性就业率和女性议员比率可以解释这类国家的军费变化。但是对于世界不同地区,其结论又有所不同。在中东地区、亚洲、欧洲和北美地区,各国军费占政府开支的比率与该地区女性议员比率成反比。而女性的经济地位则并非如此,在中东这一女性地位相对低的地区,女性就业率对地区军费变化并没有显著影响;而在亚洲、欧洲和北美地区,其女性地位居于中等或较高位置的地区,各国军费占政府开支的比率与该地区女性就业率成反比。在分析和借鉴女性主义理论时需要考虑不同的研究对象与适用条件。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中国的国际关系理论研究进展迅速,可以说进入了空前繁荣的阶段。这不仅表现在中国学者对国际关系新理论的介绍、评价以及同期跟进等方面,还表现在他们有了建立国际关系理论“中国学派”的自觉与初步尝试。本刊编辑部尝试对2005年以来的国际关系理论研究以及国际热点问题研究进行述评。理论研究部分仅仅采撷了建构主义、英国学派和女性主义三个流派。这些述评旨在补充同类研究只是针对2005年6月以前发表成果不足。  相似文献   

6.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世界经济与政治》编辑部与国际政治研究室计划 2 0 0 4年 4月上旬召开国际关系理论高级研讨会 ,深入讨论现实主义、自由制度主义、建构主义三大学派的发展 ,进行学术批评 ,并联系实际探讨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研究的发展方向。国际关系理论高级研讨会  相似文献   

7.
妇女与战争——对西方女性主义战争观的理解与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战争与和平是国际关系研究的中心议题,西方女性主义深刻揭示了妇女与战争的关系,提出了各种不同于主流国际关系理论的战争观。作者尝试在探讨西方女性主义在妇女与战争问题上的共识的基础上,从认识方法、分析视角和解决路径等角度对三种典型的西方女性主义战争观进行梳理和比较。在分别评价其贡献与缺陷的基础上,提出两个值得进一步思考的问题:对妇女与战争关系的理性思考与对女性真实体验的研究;性别认同与其他认同的相互联系及其对战争认知的综合影响。最后,对这一议题的研究提出建议:一要深入研究战争中女性的日记、书信及二战后的口述等材料;二要通过跨学科的努力,为性别变量与其他变量间的真实关联建立系统性的解释体系。  相似文献   

8.
曾怡仁  李政鸿 《世界经济与政治》2013,(1):93-115,158,159
女性主义国际政治经济学是融合女性主义国际关系学与女性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研究路径,一方面,它将性别议题带进全球化以及发展研究,尤其关注第三世界国家的经济发展计划、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结构调整方案以及全球化进程所造成的性别不平等问题;另一方面则是反思主流、非主流国际政治经济学的性别盲问题,并思辨国家、市场和社会之间的辩证关系。作者采取跨层次与跨学科的多元研究方法,勾勒出女性主义国际政治经济学与女性主义国际关系学、女性主义政治经济学以及批判的国际政治经济学之间的知识脉络,说明该研究途径对外开放的特色,认为透过学术社群之间的对话和更多学者的投入研究,女性主义国际政治经济学的发展将更为成熟,同时也会推动整体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形成于20世纪60~70年代,当时随着女权运动的深入,女性主义者为了寻找妇女受压迫的根源,开始研究马克思主义,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与女性主义的融合。现代女性主义基于马克思女权主义对女性社会地位和性别身份认同的研究,进行了更为实践的继承和发展。本文将从对马克思女性主义的理论探索、社会各个流派对其的态度以及女性主义在现代社会发展的状况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0.
对作为“一门美国社会科学”的国际关系理论中的“知识”与“权力”二者的联系进行解构的工作已经做了很多。英国学派和“中国特色国际关系理论”也参与到了“民族化”国际理论的行列之中。本文采用一种谱系学的方法来描述在中国民族主义兴起的背景下 ,2 0世纪 90年代中国学派的浮现及其逻辑 ,并且分析该理论对古代“大同”伦理观念的诉求。这种理论建构将与英国学派有关“国际社会”讨论的浮现及其逻辑联系起来。“国际社会”和“大同”都使用“文明标准”作为区分国际关系主体与客体的界限。文章结论认为 ,这两种国际关系理论取得一致的诸多方法之一 ,即是用文明和帝国的相同逻辑来排斥美国国际关系理论 :为了重申中国和英国理论上的“我族 (self)”而建构一个美国理论上的“他族 (other)”。因此这些理论并非其倡导者所认为的那么彻底 ,它们将理论探讨局限于三个民族国家而成为世界政治中其他“国家中心主义”方法的保守联盟者。  相似文献   

11.
《紫色》与《大红灯笼高高挂》的两位作者用独特的视阈向我们展现了父权制社会中女性在夹缝中生存的痛苦,细致地刻画了女性身陷绝境而毫无自觉的意识形态与行为方式。结合女性主义理论与生态女性主义理论来解析作品,以唤醒妇女个性的解放、种族的平等,重建一个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社会。  相似文献   

12.
对于后殖民时代的流散族群来说,文化身份不是一个本质性的存在,而是一个处在不断建构和再建构的动态的认同过程。托妮·莫里森的小说《爱》就是一部描述20世纪美国非裔流散群体,尤其是女性流散群体身份的迷失与建构的小说。从后殖民女性主义视角来看,以小说中的黑人女性L为代表的流散主体在流散身份建构的过程中,要面对种族、性别、阶级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在多重压迫下,以L为代表的黑人女性,只有固守民族文化,捍卫女性独立,才能完成对流散身份的建构,从而获得真正的独立与自由。  相似文献   

13.
1987年第一次国际关系理论研讨会是在中国开始改革开放和与国际接轨的内外背景下召开的。当时的重点是以引进为主。本次研讨会是在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和与国际社会互动的背景下召开的,我们理论建构的重点是国际关系理论内生和共生建设,旨在分析指导中国和国际社会的互动规律和趋势。一中国特色国际关系理论体系的建设(一)理论的继承和发展问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际关系学界在理论方面的工作重点是引进和消化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今天,我们的主要任务已经转入中国特色国际关系理论体系的建设阶段,  相似文献   

14.
张玉刚 《特区经济》2010,(1):110-112
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阐明了生产过剩危机是资本主义的特有现象,但以市场经济为基本经济制度的社会主义同样存在危机发生的可能性与现实性。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对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生态女性主义视野中的生态正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桂贤 《特区经济》2008,(6):139-141
几乎所有的女性主义者都认识到,二元对立与男性中心的文化体系是束缚女性解放的最大绊石。但她们从强调男女平权、反对生物性母职,到欣赏双性同体的人格建构,甚至建议以女性中心替代男性为中心的女性解放设想,都陷入了二元论的泥淖,而在生态女性主义的视野中,生态正义就是男性与女性之间的在生态权益方面的平等和公正,这也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前提。生态女性主义并不在探讨究竟是由女性还是由男性来主宰世界更有利于环境保护,而主要声讨的是社会的非正义的统治秩序和支配结构、二元论的价值立场。  相似文献   

16.
女性主义作为新近产生的边缘学派,在其近20年的发展中,不断与处于国际关系学主流的现实主义、自由主义和建构主义发生碰撞。尖锐的冲突、合作与分歧并存的张力及对合作的期待成为它与上述三者之间关系的真实写照。尽管女性主义与主流学派之间存在着种种矛盾甚至冲突,但它并没有将自己奉为绝对真理,意欲取而代之,而是希望通过引进社会性别视角,使国际关系学科更真实地反映国际社会纷繁复杂的本来面貌。  相似文献   

17.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国际关系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的国际关系理论应该具有四个要素:冲突的和动态的世界观;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社会分析;对社会主义的向往。作者通过对经典马克思主义作家的一些作品和世界体系论、依附论以及考克斯、海默等人的理论分析,指出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应该是以这四个要素为共性的。据此,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建设应在坚持国际关系矛盾性与冲突性的同时,避免教条地把马克思主义视为一种简单的激进主义;强调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分析具体的国际生产活动对国际政治与社会关系的影响,而不是简单地强调经济主义;从理论上深入地探讨国际伦理与世界正义问题,而不是简单地批判现有的世界秩序。  相似文献   

18.
建立何种世界秩序、如何建立这一世界秩序?这一直是国际关系研究的核心问题。现实主义等主流理论认为,对世界秩序的正确认知,只有通过分析国家行为才能获得。在它们看来,国际关系领域要么无所谓正义,要么只能在民主国家间建立正义的世界秩序。通过引入性别要素,女性主义发展出全新的世界秩序理念。女性主义认为,性别正义是实现世界正义的基石,正义源自关怀,关怀是比正义更高的道德诉求,把关怀引入国际社会,是建立和平、和谐、正义秩序的前提。对于后冷战时期世界政治生活的现实而言,女性主义的观点不仅仅是批判性的,它也为未来世界秩序的构建提供了一个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9.
张辉 《理论观察》2011,(3):26-27
马克思是西方建构主义思潮的奠基人,其关于个人与社会关系的探讨打破了传统的二元对立观点,对学界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中的新现实主义与建构主义分支都从认识论层面借鉴了马克思的这一观点,对国家与国际体系关系进行了重新思考与阐释,从而带来了各自理论上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20.
姜波  闻铭 《理论观察》2010,(3):25-27
在当今的女性文学研究中,女性主义批评已经成为了我国女性文学批评的主流。西方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在中国语境中不断发展的同时,因其在应用过程中没有很好的结合我国女性文学创作和批评的具体实际情况,显现出了一些局限和问题;因僵化的生搬硬套西方女性主义理论,也遭到了社会的误解与非议。女性主义批评日趋保守的状态使女性文学研究陷入了误区与困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