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农点滴     
政策 三年完成清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 建设部副部长黄卫日前指出,清理建设领域拖欠工程款和拖欠农民工工资将在3年内完成,当前要着重解决政府投资和房地产开发项目中的拖欠。据查,在目前拖欠的1756亿元工程款当中,政府项目拖欠占了36.7%。他提出,做好清欠工作,政府要带头。  相似文献   

2.
陈昌智 《经济界》2005,(3):24-25
2004年来,由于党中央的关心,国务院的正确领导,清理拖欠农民工工资取得了显著成绩。据有关资料显示,截止到2004年12月31日,全国已经偿还农民工工资331亿元,偿付比例为上报拖欠总额336亿元的98.4%。其中,2003年拖欠的农民工工资164亿元,已偿付163.3亿元。2003年以前累计拖欠172.6亿元,已偿付167.7亿元。建设领域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已基本解决。虽然解决2003年以前拖欠农民工工资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解决仍被拖欠的农民工工资和保证今后农民工工资不被拖欠的问题仍将十分突出,形势不容乐观。第一,一些政府拖欠工程款数额巨大,还款难度大。全国…  相似文献   

3.
由民工欠薪引起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春节将至,有关民工欠薪问题的报道又连篇累牍地出现在各种媒体上。可见,民工欠薪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民工欠薪的黑洞究竟有多大?请看几个数字:据有关媒体报道,去年12月3日北京市劳动保障局和市建委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民工维权大检查,一天内为4400多名民工讨回了总额达880多万元的拖欠工资。一天就为民工讨回800多万拖欠的工资,可谓成绩巨大,也折射出拖欠民工工资问题已到了何种程度!另据报道,新疆建设单位拖欠民工工资一直居高不下,2000年为40多亿元,2001年为59亿元,2002年前10个月就达到了67亿元。可见民工欠薪问题越来越严重。  相似文献   

4.
今年以来,市中区建设局不断加强对建筑工程款的清欠力度,双清欠工作取得新的进展。全区共清理建设单位(业主)拖欠的工程款490万元,清欠率95%;协调并督促建筑施工企业兑付拖欠民工的工资45.2万元,偿还率89.4%,受理工程建设领域农民工工资投诉41起,已处结36起,另5起因涉及招商引资工程及外地施工企业,正在督促协调中。  相似文献   

5.
仵秀琦 《现代企业》2007,(12):46-47
近年来,存在于我国建筑企业与民工之间的因拖欠民工工资所引发的劳动关系矛盾、群体性事件增多等问题比较突出。据全国总工会不完全统计,全国进城务工的农民工被拖欠的工资约有1000亿元。全国建设系统工会的典型调查也显示:有的省市约有55%的民工遭遇工资拖欠问题。如何探寻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的法治化之路,建立杜绝拖欠农民工工资现象发生的长效机制,通过法律措施从源头上预防和制止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6.
欠债还残,用工付酬,天经地义。令人不解的是,这一观则如令却被一些政府部门元情地政踏着。据报道,全国已竣工工程拖欠工程款1755.88亿元,其中政府拖欠642.80亿元,占36.61%。政府拖欠工程款,成了拖欠农民工工资的最直接原因,而且清欠难度较大。  相似文献   

7.
杨耀红 《企业经济》2005,(8):112-114
本文根据建设行业拖欠工程款和民工工资的现状,基于建设行业的资金流和债务链,剖析了拖欠问题的根本原因,并探讨了有关的长效制度建设问题。  相似文献   

8.
对拖欠工程价款的成因分析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庄文娇 《广西会计》1999,(10):17-18
1990年以来,虽然经过了一次全国性的对拖欠工程价款的清理,但前清后欠,边清边欠的问题仍然没有解决,拖欠工程款出现了大幅度增加的势头。我区的建筑市场亦不例外,据区直施工企业统计数字反映,1990年拖欠工程款总额为1.98亿元,到1997年底,拖欠工程款总额已达10.21亿。一、拖欠款的构成及其原因从区直施工企业被拖欠工程款总额分析,10.21亿元中,属于已办完竣工决算项目的拖欠款为3.05亿元,占拖欠总额的30%;属于在建项目的拖欠为7.16亿元,占拖欠总额的70%,其中已竣工结算未审定的2.4…  相似文献   

9.
目前,建筑市场竞争激烈,在竞争激烈的买方市场中,垫资、带资、压价已成为建筑市场的主旋律,造成业主拖欠工程款严重.据统计数字反映,建筑企业被拖欠款比上年同期增加.今年上半年全国建筑企业被拖欠工程款1814.8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01.77亿元,增长35.9%.其中国有建筑企业被拖欠1289.9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32.28亿元,增加3.26%.  相似文献   

10.
章法 《乡镇论坛》2008,(4):34-35
目前,我国进城务工人员约9400万人。而据中华全国总工会的资料显示,民工被拖欠的工资估计在1000亿元左右。拖欠、克扣工资等现象主要集中在建筑、餐饮等行业,其中建筑行业最为严重。岁末年初,又到了一年讨薪时。老板拖欠工钱,民工权益受到侵害,讨薪理所当然,但笔者也在此郑重提醒:讨薪,勿忘理性维权。  相似文献   

11.
从近年来,出现的众多建筑工程欠款纠纷来看。其实质是施工企业工程款长期被拖欠的结果。据《建筑时报》披露,至2001年底全国拖欠工程款达2787亿元,占当年建筑业总产值的18.1%。2002年拖欠工程款的增势不减。如何解决这一矛盾,笔在此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遏止工程款拖欠 防范企业财务风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建筑市场竞争激烈,在竞争激烈的买方市场中,垫资、带资、压价己成为建筑市场的主旋律,造成业主拖欠工程款严重。据统计数字反映,建筑业企业被拖欠款比上年同期有所增加。今年上半年全国建筑业企业被拖欠工程款1814.8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01.77亿元,增长35,9%。其中国有建筑企业被拖欠1289.9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32.28亿元,增加3.26%。工程款的拖欠一方面给企业造成资金严重匮乏,资金周转困难,企业生产经营举步维艰,经济纠纷不断增多,财务风险骤增。另一方面由于外部欠款存在坏账、死账的危险,造成大量潜亏,直接影响到企业经济效益。因此,施工企业应把遏止工程款的拖欠和工程款的及时回收,防范财务风险作为当前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3.
工程拖欠款的成因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巍 《财会月刊》2004,(6):36-37
从全国范围来看,工程拖欠款一直都是困扰工程建设领域的严重问题,截至目前累计拖欠工程款高达3 366亿元,相当于建筑业去年总产值的19.6%.工程款大量被拖欠,引发多头债务纠纷,造成社会信用关系的极大扭曲,给建筑业乃至社会经济秩序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引起社会普遍关注.本文就工程款拖欠的成因及对策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4.
建设领域拖欠工程款和拖欠农民工工资的问题,不仅严重影响建筑市场健康发展和社会经济秩序,而且成为直接造成社会不稳定的因素之一,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大事。据统计,目前全国累计拖欠工程款和拖欠农民工工资大概有3670多亿元,主要发生在建筑施工企业和餐饮服务等企业,其中建筑施工企业占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的70%。  相似文献   

15.
【案例】张某等28名民工年初到某县修建公路,工程承包商承诺每月支付一定生活费,其余工资到年底一次结清。到了年底,承包商称总承包方未将款项拨付,没有钱支付工资。张某于到当地劳动保障部门投诉。经审查,工程建设方已经按进度拨款到位,拖欠农民工工资是其二级承包商挪用工程款所致。据此,劳动保障部门依法向工程总承包方下达劳动保障监察责令改正通知书,要求工程发包方监督承包商限期将拖欠的农民工工资补发到位。在劳动保障部门和总承包方的协调下.二级承包商及时补发了拖欠农民工的工资。  相似文献   

16.
王华 《中国就业》2006,(11):62-62
日前,江苏省姜堰市劳动保障监察大队成功监督发放主城区一工地拖欠民工的工资236.44万元,至此,该市在近一个月的时间内已集中受理和调处并监督发放民工工资661.9万元,涉及职工近1000人。  相似文献   

17.
2000年4月,湖南省芷江侗族自治县大洪山乡木溪、白家滩两村耗资3万多元的小学校舍修缮工程相继竣工,这是县政府兑付拖欠近20年的300万元民工工资用于农村公益事业建设的一个缩影。300万元民工工资是如何拖了近20年的呢?  相似文献   

18.
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在我国经济建设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问题已经严重制约了行业的发展,引起了政府和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文章就建设领域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的原因的经济学解释和相应的对策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辛苦一年拿钱回家是每个民工朋友最大的期盼,然而,拖欠克扣工资的事时却有发生。那么,民工朋友们如何依法索要拖欠克扣的工资呢?  相似文献   

20.
随着苏南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类企业呈现所有制形式多样化、劳动关系主体多元化的趋势。企业在职工工资支付上出现了大量新的做法和新的情况.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企业拖欠克扣职工尤其是外来民工工资或不按规定支付工资的现象。尽管各地劳动保障部门存切实维护民工合法权益特别是工资权益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企业拖欠克扣民工工资问题似已成为“顽症”,难以消除。因此,各地劳动保障部门有必要对这一“顽症”进行深入地分析研究.以制定根治的“良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