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西部地区现代物流对国际贸易的促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贸易与现代物流的发展是互动的,一方面国际贸易是现代物流生存的前提和基础,另一方面现代物流的科学化、合理化又是国际贸易发展的有利保障.西部地区对外贸易的发展滞后于我国其他地区,改变这一现状的措施之一就是在西部地区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由此来带动西部地区对外贸易、区域经济的发展以及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相似文献   

2.
商蔚蔚 《特区经济》2005,(9):138-140
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现代信息技术的进步,物流产业作为国民经济中一个新兴的服务部门,正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在国际上,物流产业被认为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动脉和基础产业,其发展程度成为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物流服务巳被公认为是货物运输业中最为经济合理的综合服务模式。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国民经济相对外贸易将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并日益融人世界经济体系,为了适应国际贸易一体化和世界物流业发展趋势,建立现代化物流中心巳日益突出地上升到战略性的高度。  相似文献   

3.
段大勇  蹇文馨 《发展》2008,(1):132-133
对外经济贸易是带动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甘肃省地处西部地区中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积极发展对外贸易、转变产业结构,无疑是应对来自东部地区及西部发达省市竞争的有效途径。本文试图通过对近几年甘肃省外向型经济发展现状的统计分析,寻找发展对外贸易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黄改玲 《特区经济》2010,(4):215-216
现代商贸物流业已成为支撑一个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兴产业。为了推进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现代商贸物流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文章以渭北高原丘陵沟壑区的彬县为典型调查案例,分析了该县当前商贸物流业发展的现状,在此基础上,对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现代商贸物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开拓城乡市场,发展现代流通业态,提高商贸物流企业的整体素质,建立健全商贸物流业人才支撑等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徐玉峰 《特区经济》2014,(9):191-193
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资源和生产要素在各个国家之间的流动更加频繁,对运输的规模、效率和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更严格的要求。港口物流作为全球综合运输网络上的关键枢纽和现代物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货通天下"的责任。在我国海洋经济的战略地位不断强化的今天,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港口物流通过其核心业务向周边地区和腹地辐射,不仅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加速器,也是促使对外贸易转型升级的推动力。  相似文献   

6.
《中国经贸》2006,(6):15-15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商务主管部门:2002年以来,商务部根据《关于开展试点设立外商投资物流企业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的精神,在各试点地区批准设立一批外商投资物流企业。试点工作的开展,对我国国际贸易和现代物流业的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商务部在试点基础上扩大物流领域对外开放,促进外商投资物流类企业的进一步发展,特此发布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7.
广州市历史悠久,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地,一直是华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我国对外贸易的主要通商日岸。在新形势下继续推进广州港的现代化建设,加快广州港现代物流业发展,强化广州港在未来世界海运体系中的比较优势,有助于提升广州市综合竞争力,增强广州作为中心城市的带动辐射作用,为广州市现代服务业发展提供支撑。本文拟通过对广州港口现代物流发展现状及发展环境的分析,并以世界先进港口现代物流的发展方向为借鉴,提出广州港口现代物流的发展思路与策略。  相似文献   

8.
《中国西部》2011,(17):16-16
中国西部现代物流港地处中国流通领域现代物流示范城市——遂宁市主城区西南,是中国物流实验基地,四川省三大物流基地之一。物流港相关领导与工作人员多年来奋斗在第一线,以诚心的姿态和真心周到的服务赢来了一批批亿元产业,正是这种服务精神使物流港年年换新貌,极大地拉动了遂宁及其周边地区甚至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物流港正以服务赢产业,以产业促发展,以发展创未来。  相似文献   

9.
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西部地区招商引资启示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招商引资是西部地区发展的巨大推动力,它缓解了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资金缺口问题,解决了经济建设中资金形成的瓶颈问题,带来了产业结构优化的动力——先进的科学技术、高效的竞争机制以及高效率的体制,推动了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发展.为西部地区的人才市场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为西部地区的剩余劳动力创造了更多的就业岗位.促进了对外贸易和对外经济合作的发展;从而对西部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
西部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地区,加快中西部地区的发展,逐步缩小地区差距和赶上东部地区经济水平,是中国经济持续发展和实现第三个战略目标的客观需要,也是建立经济强国的需要。通过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构建东西互动的现代物流体系,促成东西部经济的合作,实现西部地区经济的腾飞不失为一项好的举措。  相似文献   

11.
东亚地区贸易时间与贸易持续优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各国关税已经下降到很低的水平及中间产品贸易盛行的情况下,贸易时间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愈发明显。本文把贸易时间分为贸易便利时间和物流时间,通过研究发现,贸易时间与贸易量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而且物流时间比贸易便利时间的影响更大。此外,贸易时间对时间敏感产品贸易的影响,比时间不敏感产品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12.
韩靖惠 《科技和产业》2022,22(11):275-279
港口物流和区域经济互相促进、共同发展。以广州港为例,把港口货物吞吐量作为衡量港口物流的主要指标,选取广州市的 GDP、一二三各产业产值、外贸进出口总额、固定资产投资6项指标代表区域经济,运用灰色关联度模型对广州市进行分析,得到广州市GDP、一二三各产业产值、外贸进出口总额、固定资产投资6项指标对港口物流影响的大小关系。  相似文献   

13.
本文应用协整分析和格兰杰因果检验方法检验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对外贸易逆差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检验结果表明,1991~2005年间,美国对外贸易逆差的扩大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动态均衡关系,美国的经济增长是其对外贸易逆差扩大的Granger原因,而拒绝对外贸易逆差扩大不是美国经济增长的Granger原因的概率只有60%。对此计量检验结果,本文认为,美国国内总供给与总需求缺口、经济结构升级、低利率、高新技术出口管制以及美国的国际分工地位、大规模对外直接投资、主要贸易伙伴经济增速缓慢、谋求全球霸权等国内外因素对美国经济的影响具有双效性:一方面支撑了美国经济的增长;另一方面却加剧了美国对外贸易的逆差。  相似文献   

14.
作为第三利润源,发展现代物流业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同时也是城市发展过程中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宁波作为全国现代物流发展三个试点城市之一,以第四方物流为突破口,以国际化港口为依托,探索了一条中国特色的政府主导,启动第四方物流带动第三方物流发展,进而推动整个现代物流体系建设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5.
江爱平  李湘黔 《改革与战略》2010,26(10):199-202
产品内分工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发展的一种新的概念、方式和机制,是当代国际贸易理论与实践发展中一个新现象、新问题。研究和探讨产品内分工的演进、特点和规律,对于解读当代国际分工的深化和贸易的扩张,解读当代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和经济成长,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6.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国际贸易把各个区域联结得更为紧密。一个地区对外贸易水平的高低体现了其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以及融入全球化的能力。本文根据1984-2007年福建省的出口、进口和地区生产总值的数据,运用协整检验、基于VAR模型的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脉冲响应函数等计量方法,研究了福建省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互动关系,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在战后日美汽车贸易争端中,丰田等大型企业在缓解摩擦、应对外压中日益起到积极的作用,这也成为透视战略性贸易摩擦的一个重要案例。战略性贸易摩擦涉及的产业和企业具有较长的产业链和价值链,较强的产业外溢和辐射效应,因此其发生和发展具有一定的必然性。从丰田的案例可以看出,在战略性贸易摩擦中,企业在发挥自身力量实现市场多元化、提高核心竞争力、运用国际法理及其机制的同时,有必要主动借用、积极配合政府的干预和斡旋,实现"官民互补"。  相似文献   

18.
Abstract

Trade agreement negotiations are the forum in which a state tries to synchronise its trade policies with other countries.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 effects of endogenous and exogenous variables in trade agreement decision-making. The study concentrates on Finland's most important trade agreement negotiations with the Soviet Union, Germany, Great Britain, and EFT A from the 1930s to the 1960s. Finland was a small, open economy that was dependent on foreign trade. In the 1930s Finland had to adapt to international protectionism, which came to dominate international trade until the late 1950s. During the Second World War Finland had to regulate her foreign trade as a part of rationing systems. After the war protectionist ideas continued to dominate international trade policy decision-making. Accordingly, many regulative policies survived into the post-war period too. Finally, deregulation in Finnish foreign trade policy started in the late 1950s, the FINN-EFTA-negotiations being the final turning point to a more liberal era in foreign trade. The essential question in the article is, what kind of influence did the endogenous interests have on Finnish trade policy decision-making considering the various situations in international politics, for example, protectionist and deregulative tendencies.  相似文献   

19.
李敏燕  孟祺 《科技和产业》2023,23(19):108-114
数字技术加速了服务贸易的数字化转型,数字服务贸易打破了传统贸易时空上的限制,有助于调整我国对外贸易结构,促进国内产业结构升级,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通过固定效应模型检验数字服务贸易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制和路径。实证结果表明:数字服务贸易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存在促进作用,对中西部地区的影响程度较高,不同类型的数字服务贸易影响程度也有差异;从影响机制看,数字服务贸易通过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升级和人力资本水平提升去加强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因此,我国应当助推现代产业体系,加速发展生产性服务化,提升人力资本水平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