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生物质能源的发展引发能源安全与粮食安全孰轻孰重的巨大争议,本文以燃料乙醇为例,探讨发展生物质能源对粮食、农地及粮食贸易安全的影响,并结合玉米市场的实际状况提出解决路径。  相似文献   

2.
蔡浩 《经济前沿》2006,(7):15-17
发展能源农业是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在我国现实国情下,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障碍。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国发展能源农业需要重点解决的3大问题:减少和消除生物质能生产对粮食生产和流通的不利影响,确保粮食安全;消除生物质的经济价值与生态价值之间的矛盾,使二者协调统一;扫清能源农业商业化经营的障碍,实现规模化、产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3.
利用镉污染土壤的修复植物进行生物质能源开发是一种同时解决环境问题和能源问题的新思路。文章在阐述我国土壤镉污染现状及来源的基础上,对镉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技术及其应用情况进行了探讨,分析了镉污染土壤修复植物的能源利用潜力,并对修复植物的生物质能源开发相关问题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蔡浩 《经济前沿》2006,(7):15-17
发展能源农业是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在我国现实国情下,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障碍。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国发展能源农业需要重点解决的3大问题:减少和消除生物质能生产对粮食生产和流通的不利影响,确保粮食安全;消除生物质的经济价值与生态价值之间的矛盾,使二者协调统一;扫清能源农业商业化经营的障碍,实现规模化、产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5.
二十一世纪中叶世界能源危机是人类面临的巨大挑战之一,因此对世界各国来说,研究更高效的技术利用第四大能源——生物质能源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我国的化石能源消费能力已经接近甚至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能源消费国,我国生物质资源也相当丰富,对生物质能的利用也走在世界前列.本文从生物质能源的概述及特点出发,较为详细的阐述了生物质热解制生物油技术,以及生物质热解制生物油技术的运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农村生物质能源对区域生态经济的影响及有效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学斌  王超  陈彩祥 《生产力研究》2012,(10):43-44,118
农村生物质能源的综合利用及其对区域生态经济的影响是我国农村生态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的课题。文章对生态经济与生物质能源概念系统地阐述,并指出我国农村生物质能源的利用现状及问题,然后以杭州市农村为例,利用系统动力学理论研究生物质能源对区域生态经济的影响,最后得到结论并解释了我国农村生物质能源的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开发生物能源在全球都方兴未艾,然而,在现有技术条件下开发生物能源大多以玉米、甘蔗等作物为原料。对于粮食长期匮乏的非洲而言,人们不得不认真考虑开发生物能源与解决粮食安全之间的利弊均衡关系。在对非洲生物能源发展概况进行介绍的基础上,分析了非洲发展生物能源的益处与弊端。最后提出了非洲平衡生物能源发展与粮食安全问题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李永强 《时代经贸》2013,(2):115-115,118
生物质作为应对能源紧缺的一种新兴清洁能源,近年来被应用于发电生产运营中。截至目前,生物质发电企业投产后,出现了大量的亏损现象,成本控制管理成为变亏为盈的重要手段。本文将定性、定量方法应用于具体的案例,分析生物质发电企业的成本状况并进行盈亏平衡预测,找出成本控制中的现存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9.
过去100多年,人类的能源利用经历了薪柴时代到煤炭时代,再到油气时代的演变,在能源利用总量不断增长的同时,能源结构也在不断变化.20世纪70年代,国际上第一次石油危机使发达国家和贫油国家重视石油替代,开始大规模发展生物质能源. 生物质能,就是太阳能以化学能形式贮存在生物质中的能量形式,即以生物质为载体的能量.它直接或间接地来源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可再生能源,同时也是唯一一种可再生的碳源.按照生物质的特点及转化方式可分为固体生物质燃料、液体生物质燃料、气体生物质燃料.从本质而言,生物质能能替代部分化石能源,减少碳排放.  相似文献   

10.
对当前我国粮食安全现状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粮食安全问题是关系到国家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问题,尤其是对于拥有13亿人口的中国来说,保障粮食安全有利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本文阐述了我国现阶段粮食安全的现状,分析了影响我国粮食安奎的因素,并提出了解决我国粮食安全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11.
广东是全国食品工业大省,食品安全问题是关系到该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当地政府监管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分析了广东在食品安全及食品安全行政监管方面的现状和问题,提出了广东省食品安全管理的行政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民以食为天。粮食安全事关民生,是天字号工程。近年来,三明市切实把粮食安全当作系统工程来抓,统筹产、购、储、加、销,确保全市粮食市场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但还存在一些不足,通过对三明市粮食安全保障情况进行调研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粮食的生产和流通是影响粮食安全的两个重要因素,目前粮食生产的问题不大,而流通环节的制约因素越来越突出。我国粮食物流体系建设开始起步,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但其低效率和高成本正成为妨碍我国粮食安全的突出问题。而农产品期货市场以其独特的经济功能、科学的交易体系和严格的交割制度,可以促进高效、畅通、节约的粮食现代物流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4.
我国能源安全预警指标体系构建研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能源安全问题已经成为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和稳定发展的制约因素,并且其影响正日益延伸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因此,维护能源安全已经成为我国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文章首先界定了能源安全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分析影响我国能源安全的主要因素,并建立了一套科学的能源安全预警指标体系,希望能为相关部门加强对能源安全的宏观管理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发展中国家贫困的特征表现为生产力和人均收入水平低,这两点导致了发展中国家个人的粮食获取能力受到制约。市场交易、自行生产和粮食援助是个体获取粮食的三种渠道。贫困通过对这些因素的影响最终导致了对粮食安全的威胁。"交换权利映射"通过个体拥有的资源与交换权利集合的映射关系说明了在发展中国家因为贫困而导致的个体拥有的资源匮乏而使其处在粮食不安全集合中。  相似文献   

16.
提高核能战略地位确保能源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能源和环境已成为制约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瓶颈问题,利用节能减排和开发可再生能源是解决我国能源安全和环境污染的有效手段,但不能确保我国的长期能源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只有积极开发新能源并依靠核能提高我国能源的自给率,才能根本解决能源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后顾之忧.我宜立足更为积极的核能战略,大大提高核能的战略地位,制定长远的能源替代目标.  相似文献   

17.
我国能源安全的若干问题及对策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能源安全是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体现。我国在能源安全方面面临一系列的问题与挑战。本文就其中的三个较为突出的问题,即能源自给能力不能满足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缺乏能源储备、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基于国家经济安全的信息安全是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的前提和基础之一。本文界定了基于国家经济安全的信息安全的涵义 ,并从信息的应用模型出发 ,具体到信息应用的三个环节 (信息提供、信息传输和信息使用 ) ,从法律政策、管理和技术三方面分析了影响信息安全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维护国家能源安全是当今世界各国面,临的重大课题。中国能源安全面临如下几个方面的挑战:能源需求持续增长对能源供给形成很大压力;能源对外依存度不断增大,石油安全压力增大;能源结构不合理,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导致能效低且污染严重等等。因此,中国要着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推进能源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将能源优质化作为中国能源发展战略的主攻方向;全面落实能源资源节约优先,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以多边合作为依托.以区域合作为基础,广泛开展国际能源合作等等。  相似文献   

20.
Jamey Essex 《Geopolitics》2014,19(2):266-290
The impacts of recent food, financial, and energy crises have reinvigorated a geopolitical enframing of global food security that makes foreign development assistance a primary component of national security strategies. This centres elite fears of hunger and underdevelopment and strongly shapes policies and strategies adopted in response. Geopolitical fears of hungry and food insecure populations are compounded by the politics of austerity and cuts to foreign aid budgets and social spending.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geopolitics of food security, fear, and austerity as expressed in the rhetoric and strategies of major aid donor governments, especially the US and UK, and proposes an alternative geopolitics that builds from the affective dimensions of hunger, food insecurity, and vulnerability as experienced by the hungry and poor. The example of farmer suicides and agrarian political mobilisation in India demonstrates how this affective alternative geopolitics may be constructed and examin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