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商业银行的网上银行业务鏖战正酣,建设银行、工商银行、中国银行纷纷上调个人网银交易限额,又有网银盾确保网上交易安全,吸引了更多的人选择网银业务。但是,各家银行的网银转账业务收费存在着很大差异,消费者尤为关心哪些银行的网银收费低而且安全便捷。  相似文献   

2.
正2013年12月中旬,工行与中国银联合作在国内率先推出网银B2C多银行支付产品,该产品对国内电子商务市场发展以及客户群体的扩大具有重要推动意义。据悉,工行网银B2C多银行支付是为具有跨银行支付需求商户打造的新型电子商务支付产品,特约商户选择工行支付时,客户可通过页面提供的"其他银行"链接,跳转到其他银行网银完成B2C支付,实现银联成员机构间银行卡的跨行网银支付。目前,工行网银B2C多银行支付产品可以支持包括农、建、中、交、招等18家银行的网银在线支付。业内人士  相似文献   

3.
业界资讯     
《中国金融电脑》2012,(1):92-96
央行将修订网银风险安全规范"央行将根据电子银行安全的新形势,根据网银使用情况和暴露的新风险修订规范。在近日由中国金融认证中心举办2011年中国电子银行年会上,央行科技司安全处处长王小青表示,安全性已经成为影响企业和个人用户在选择网银品牌方面最重要的因素。央行将根据电子银行安全的新形势,继续要求各行完善网银风险控制措施,根据网银使用情况和  相似文献   

4.
李家杰 《理财》2012,(9):55
有关专家表示,一些用户安全知识的缺乏,是网银继续普及和深入发展的最大瓶颈,目前网银安全问题80%是发生在信源方面,即用户客户端方面,而在信宿,即银行方面,其实是很少存在问题的。木马报警、拔掉网线、迅速关机、开机重装系统、飞奔至银行、查询账户,如果你是个网银用户,看到上面的情景一定会露出会心的苦笑。网银很方便,用户使用起来却慎之又慎,一有"险情"立马着急抓狂,蒙受损失后去找银行,银行却大喊冤枉。网银从诞生起,"安全问题"就说不清道不明。  相似文献   

5.
中国人民银行"超级网银"系统凭借其强大的功能,实现了各商业银行网银系统的互联互通,用户可以通过"超级网银"完成多家银行账户管理、跨行资金汇划等金融活动,提高了银行服务效率。但超级网银授权签约交易的安全性等问题也颇受公众关注,若处理不当,则易引发商业银行被诉风险,应引起各商业银行的高度重视。对此,商业银行应通过有效的信息披  相似文献   

6.
为促进网银联盟成员电子银行创新水平的提高,突破电子银行功能与服务同质化,提高产品可用性与客户体验,中国网上银行促进联盟于2011年开展了"电子银行创新奖"评选活动。本次评选共设置"最佳产品创新奖"、"最佳客户体验奖"、"最佳营销服务创新奖"3大奖项。由业内知名专家评委组成评审委员会,经过评审委员会的市场调研与评委打分,最终来自8家银行的12个产品与服务在众多候选项目中脱颖而出,获得大奖。《金融电子化》从本期开始,将陆续刊登"2011网银联盟电子银行创新奖获奖产品及服务"的相关文章,敬请关注。本期推荐:手机银行最佳客户体验奖——《E动交行——随新而动的手机银行》;个人网银最佳产品创新奖——《东亚中国:全面创新,提升个人网银竞争力》。  相似文献   

7.
本刊讯近期,中国银行网上银行服务全新升级,电子支付功能大幅提升,电子银行服务功能更加完善.升级后,中行网银全新推出"理财直付"功能,支持客户在与中行网银签约的基金公司和保险公司网站上直接购买基金、投资连结保险等产品.此外,系统升级后,持有长城信用卡的客户也可以通过中行网银、手机银行购买基金.此外,中行网银还推出了"协议...  相似文献   

8.
邝源 《金融电子化》2011,(12):85-86
12月2日,由中国计算机用户协会指导、中国网上银行促进联盟主办的"2011年网银联盟大会暨电子银行创新发展论坛"在北京圆满落下帷幕.本届论坛以"电子银行创新发展"为主题,深入探讨了电子银行创新的有效路径、电子银行创新的具体方向等业界普遍关注的现实问题.会议同期举办了网银联盟"电子银行创新奖"颁奖仪式.  相似文献   

9.
中央电视台"3·15"晚会曝光了一名叫"顶狐"的网络黑客,通过自己制造的木马程序,盗取大量用户的网上银行信息,从而导致大量网银用户存款被盗。网银安全再次成为众矢之的。网银真的这么不安全吗?不可否认,目前网银还存在安全隐患,还需要银行进一步改进,但用户自身使用是否也存在不当之处呢?是否因为它存在出现问题的可能,就放弃使用它?  相似文献   

10.
交通银行     
《时代金融》2013,(16):14
交行大力构建全新金融服务模式2013年,交通银行云南省分行开始在全省大刀阔斧推行"人工网点+电子银行+客户经理"的三位一体金融服务新模式,力争通过自助银行、网上银行以及手机银行等电子渠道为广大客户提供安全、快捷的"e"时代服务。据悉,交行云南省分行企业网银用户数已突破5000户,覆盖客户比例超过40%,客户满意度也高于网点渠道;而个人网银用户数和  相似文献   

11.
《中国金融电脑》2012,(11):93-93
本刊讯日前,由中国金融认证中心(CFCA)联合近40家商业银行共同举办的"电子银行环保日"启动仪式在京举行。多家银行宣布,在10月18日电子银行环保日当天推出开通电子银行账户免收USB Key工本费等优惠措施。启动仪式上,CFCA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等商业银行电子银行部领导阐述了电子银行方便、环保的特性。中国金融认证中心总经理季小杰指出,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城镇人口数量约为6.9亿人;而根据《2011年中国电子银行调查报告》,国内城镇人口网银用户比例为27.6%,网银使用替代率为58.2%;据此推算国内网银用户规模为近2亿人。假  相似文献   

12.
手机银行是继网上银行、电话银行之后又一种方便银行用户的金融服务方式。国内商业银行早在1999年就推出手机银行服务,却一度发展缓慢,而移动电子商务和3G技术的发展,使手机银行焕发生机。尽管短期内手机银行还被看作网银业务的补充,其用户数量和影响力更无法与网银相提并论,但就如同网上银行和自助银行等金融服务创新一样,手机银行的普及也必然要经历逐渐被认知、  相似文献   

13.
简讯     
宁波银行升级企业网银和企业手机银行 1月初,宁波银行升级企业网银和企业手机银行。据悉,此次升级的企业网银,将结汇过程中的银行落地处理转化为系统自动处理,将繁琐的传真确认替换为便捷的网银确认,提供汇入资金的实时到账。  相似文献   

14.
<正>"超级网银",也就是第二代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是央行最新研发的标准化跨银行网上金融服务产品,该系统通过构建"一点接入、多点对接"的系统架构,实现企业、个人"一站式"网上跨银行财务管理。目前,超级网银已于2010年8月30日在北京、天津、广州、深圳投入使用,首批获准接入的共计有27家银行,其中包括五大国有商业银行、9家股份制银行、5家城商行、5家农商行以及3家外资银行。  相似文献   

15.
自从10年前中国银行首次推出网上银行服务以来,网银给我们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带来很高的交易风险。随着网银普及率越来越高,网银安全事件也屡屡见诸报端,高达71.6%的银行用户表示他们不信任网银系统的安全。这种普遍不信任的心态,已经成为制约网银业务进一步扩展的最大障碍。因此,银行一直致力于寻找更安全的技术来保障用户的账户安全。近几年,动态口令(OTP,One Time Password)技术被越来越多的银行用来提高网银系统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张琪 《金融博览》2010,(18):78-79
8月30日,中国人民银行第二代支付系统——超级网银正式上线。超级网银的到来,让持卡人省去辗转登录不同银行网银系统的麻烦,“一网便可以奄遍所有银行账户”。  相似文献   

17.
李东卫 《上海会计》2010,(12):15-16
目前,我国网上银行飞速发展,网上转账、网上理财、基金超市越来越为公众所熟知并接受,每年超过千亿元资金在网上流通。网银服务因其自身的优势特点,普及已是大势所趋,但网银安全管理问题越来越引起银行管理层和金融消费者的关注。本文分析银行网银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银行网银安全管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正>近年来,云南省农信社坚持"科技领社"的治社方略,电子银行的核心竞争力日益凸显。2013年1至11月全省农信社电子银行交易金额达5042亿元,首次突破5000亿元大关,同比增长160%;其中个人网上银行交易金额2184亿元,企业网上银行交易金额2807亿元,客户端手机银行交易金额51亿元。业务发展迅速。截至2013年11月末,全省农信社电子银行存量客户666080户,其中个人网银430766户,个人手机银行204425户,企业网银27240户,  相似文献   

19.
从1999年9月招商银行在国内首家推出网银以来,10多年间已有超过88家国内银行开设了这项业务.易观国际的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第二季度,约有1.72亿人注册了各自的网银.面对网银市场这块飞速增长的大蛋糕,各家银行都想分一杯羹,为提高自身的网银普及率,各种价格战屡见不鲜.  相似文献   

20.
近日,青岛银行在国内网上银行首家实现了个人网银和企业网银交易验证码语音播报功能。2012年10月,一则视障人士联名投诉网银验证码障碍的报道引起了青岛银行的高度关注。为解决视障人士在网上银行使用上的不便,青岛银行通过广泛凋研和技术开发,创新了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