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江总书记提出:“实施西部地区大开发,是一个振兴中华民族的宏伟战略任务。”西部地区大开发的关键是人才资源的开发。市场经济的发展加剧了地区间人才竞争和流动,人才外流成为西部地区的一个普遍现象。那里本来就不多的人才资源因此更加匮乏。如何强化人才意识、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扭转人才缺乏的局面,是西部大开发必须解决的问题,否则西部将陷入经济落后——人才外流——人才缺乏——经济落后的恶性循环而难以自拔,西部大开发只会是一句空话。一、西部大开发,关键在人才历史曾经多次证明,一个国家、民族、地区的生存、兴旺发达都离不开人…  相似文献   

2.
董英宇  肖忠 《经济师》2000,(12):41-41,46
一、开发西部的关键之一是形成大规模的资金投入加快西部大开发 ,是我国政府作出的具有纵览全局意义的重大决策。一个地区的开发 ,从硬件上要具备三大要素 :人才、资源和资金。西部是资源富集的地区 ,分布着全国 6 0 %以上的自然资源。同时 ,西部也是培养和输送人才的重要基地 ,每年都有许多高层次人才从这里流向东部。在西部开发过程中 ,不论是基础建设和人才资源开发 ,增强地区的创造能力 ,还是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实现可持续发展 ,西部最缺少的是资金。因此 ,开发西部的关键是能否吸引大规模的资金投入。开发西部的资金从哪里来 ,就可供…  相似文献   

3.
李长虹 《经济师》2000,(10):114-114
一、开发西部的关键之一是形成大规模的资金投入加快西部大开发 ,是我国政府作出的具有纵览全局意义的重大决策。一个地区的开发 ,从硬件上将要具备三大要素 :人才、资源和资金。西部是资源富集的地区 ,分布着全国 60 %以上的自然资源。同时 ,西部也是培养和输送人才的重要基地 ,每年都有许多高层次人才从这里流向东部。在西部开发过程中 ,不论是基础建设和人才资源开发 ,增强地区的创造能力 ,还是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实现可持续发展 ,西部最缺少的是资金。因此 ,开发西部的关键是能否吸引大规模的资金投入。开发西部的资金从哪里来 ,就可…  相似文献   

4.
一、当前宁夏人才资源开发面临的形势和挑战 (一)宁夏人才工作的现状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在我国日益深入人心。我国的人才资源开发取得了前所未有的重大进步,但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西部各地区都在积极寻找人才开发的突破口,探索和创建新的人才开发工作体系。宁夏也陆续出台了进一步做好人才开发工作的意见。2001年起自治区政府每年从财政预算内拨款500万元,用于人才的培养、使用和引进,面对新的机遇,政府部门也不失时机地确立了优先开发人才资源的发  相似文献   

5.
我国西部地区人才资源开发措施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曾经说过,中国加入WTO以后,受到冲击的行业会有一些,但这不是主要问题,最主要的问题是人才问题,因为外国的企业进入中国不可能带来很多的人才,他们需要的人才都要在中国招,他们能给更高的工资。而西部地区的工资及工作环境是远远不如外企的,这种情况会使西部不发达地区的人才流失更为严重。所以探讨西部地区人才资源开发具有重要意义。1.西部人才资源开发面临的紧要问题①西部人才大量流失。人才是人力资源的精华,是科学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中最重要的资源。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才市场活跃起来。人才的合理流动,给产业…  相似文献   

6.
王艳 《当代经济》2004,(1):32-33
世界经济的发展历程表明,人力资源是经济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当前西部贫困地区在人力资源方面存在这样几种现象,一方面是劳动力数量多而素质低,另一方面表现为人才资源匮乏而人才流失严重,再一方面存在着急需人才而人力资本又闲置的状况。面对经济全球化,知识经济时代及西部大开发的整体战略,西部贫困地区要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当务之急就是提高人口素质,开发人力资源,缓解人才矛盾,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人力资源和经济资源。因此,搞好人力资源开发。是促进西部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一个紧迫现实的课题。  相似文献   

7.
赵永志 《技术经济》2003,22(4):16-18
<正> 一、西部大开发的首要任务是人才发展 人是生产力中的决定因素,经济的发展是以人才的资本开发为前提的。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要进一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必须树立正确的人才观。首先,要真正加大西部地区的教育投入力度,西部的开发和发展,最重要的不是资金的投入和项目的开发,而是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各类人才,这样才能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毋庸讳言,西部的一些偏远地区、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是相当落后的,一些地方游牧  相似文献   

8.
人才是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最重要的资源。从一定意义上讲,人才已成为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企业竞争取胜的关键因素。跨世纪人才资源的开发,要着重把握好以下四个方面。 一、切实提高对加强跨世纪人才资源开发工作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当前,我国正处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加强人才资源开发,加快构筑人才新高地,对推动科技进步和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首先,加强人才资源开发是优化投资环境的需要。人才优势是一个地区投资软、硬环境的集中反映,是吸引外商投资的重要因素,加强人才资源开发是优…  相似文献   

9.
姬定中  卢丹丹 《经济师》2000,(10):112-113
西部开发最根本的是人才 ,而人才资源开发的关键是观念更新和制度创新。文章从西部人才资源的现状和主要问题的分析出发 ,提出了转变观念、改善人才环境、建立人才可持续引进新机制和培养一大批科技和经营人才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10.
西部大开发,基础是“人”的开发。西部经济落后的差距,从根本上讲是人才素质的差距,西部人才资源开发将成为新世纪人才战略的重点。就西部开发而言,虽然我们在减少贫困方面已经取得极大成效,但要想进一步开发人力资源,利用西部地区的人力资本为经济增长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最重要的一项任务就是要发展宁夏教育事业。  相似文献   

11.
开发性金融与中小企业发展:一个新的分析框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由于银行向中小企业贷款面临较大的交易费用与违约风险,因此,中小企业通常成为信贷配给的主要对象从而陷入所谓的融资困境;而从信息经济学角度出发,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实质上是一种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信用困境.而开发性金融将国家及政府组织增信作为信贷约束条件,实质上是通过市场机制谋求构筑政府、企业、银行和市场四位一体的融资平台,从而降低银行所面临的信用风险和中小企业所面临的贷款条件(利率和抵押要求等),促使金融交易顺利进行并推动经济主体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信用基础,从而形成了推动中小企业发展的一个新的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12.
积极发展小城镇是我国城镇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小城镇建设虽然已经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试图以我国小城镇建设的实践为例,结合科学发展观就推进小城镇建设中应注意的问题提出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3.
于芳 《生产力研究》2005,(11):12-13,22
在我国经济建设初期,由于对发展观的不正确认识,导致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种种不协调,失衡状况。应对这种状况,新一届党的领导人在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指出了符合我国当前形势的发展模式。本文从发展经济学视角,对“科学发展观”进行了剖析,指出“科学发展观”是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全面的发展观、协调的发展观、技术与创新的发展观和可持续的发展观。  相似文献   

14.
西部大开发为河南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为了充分利用这一历史机遇,加快河南经济的发展,应尽快从以下几方面取措施:重视市场的培育、开拓及经济效益的驱动作用;重视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培育多元化的竞争主体;促进农业生产向商品化、市场化方向发展等。  相似文献   

15.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党总结改革开放30年的实践经验,科学分析我国在新世纪、新阶段所面临新课题、新矛盾基础上提出的重大的战略方针和战略决策。该文从对我国经济发展观和经济发展方式演变进程的实际分析入手,深刻阐述了我国所经历的"五种发展观"和"三种发展方式";论证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经济发展方式的内涵、实质、内容及其联系与区别;提出了实践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一定要遵循客观经济发展规律,深化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6.
生态发展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提出了生态发展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并探索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生态化模式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分析吉林省开发区现状的基础上 ,总结了吉林省开发区成功的经验和面临的问题 ,提出开发区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人力资源开发拉动西部经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余新 《经济师》2003,(6):115-115,117
在当今继往开来、与时俱进的历史时期中 ,人力资源开发是西部大开发的基础。人力资源开发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和作用 ,只有把人力资源开发放在首位 ,高度重视人力资源开发的作用 ,才能够拉动和促进西部地区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地发展  相似文献   

19.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Contrary to the view of those who believe in the existence of a tradeoff between democracy and growth, the paper contends that consensus-building, open dialog and the promotion of an active civil society are key ingredients to long-term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Development is a participatory process. "Best practices" or reforms that are imposed on a country through conditionality may very well fail to produce lasting change. They will tend to undermine people's incentives to develop their own capacities and weaken their confidence in using their own intelligence. Success in a knowledge-based economy requires a highly-educated citizenry, involved in the process of shaping and adapting ideas and policies. Participation and democracy in turn call for greater transparency and accountability in both the corporate and government sectors.  相似文献   

20.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国家级开发区”)应运而生。着眼于国家级开发区这一特殊区域群体,通过对其发展历程、现存问题和发展机遇等的研究,初步提出今后一个阶段国家级开发区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