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立文 《当代经济科学》2011,(5):99-108,128
论文基于2005—2009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年报数据的实证研究发现,当投资于发放现金股利的公司股票时,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与上市公司股票换手率、股票收益波动率、股价同步性等反映和衡量股票市场稳定性的三个渐次递进维度的指标都显著负相关;而当投资于不发放现金股利的公司股票时,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与衡量股票市场稳定性的指标显著正相关抑或不具有显著影响关系。这些结果表明上市公司的现金股利政策直接影响着机构投资者是选择长期的价值投资行为还是进行短期频繁的投机炒作,进而影响机构投资者稳定股票市场功能的有效发挥。论文的研究结论对于股票全流通时代发展机构投资者、引导投资者的长期价值投资行为以促进中国资本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和政策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沪市为对象考察了我国股市的“规模效应”和“时间效应”。作者通过实证研究发现 :中国股票市场并不存在西方国家股市普遍出现的“小公司 1月份效应”。但小公司“规模效应”表现显著 ,其中小公司股票在 3月份和 8月份的相对收益率明显强于市场指数 ,而剔除风险因素以后 ,统计数据显示小公司效应几乎在全年大部分月份都有较显著表现。分析上述“异象” ,我们认为 ,中国股市复杂的市场结构和制度背景所导致的小公司股票独特的流动性问题 ,是小公司股价存在持续超额收益率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3.
运用非对称GARCH模型对后危机时代的日本、中国、印度和韩国的股票指数收益率波动性及亚洲各国股票市场的风险进行比较可发现:亚洲地区股票指数收益率的波动呈现出聚集性和持续性,股票市场存在着冲击的非对称性;后危机时代,日本和韩国股市收益与风险不相匹配,反映出发达国家股票市场的波动性显著大于发展中国家,同时,中国股票市场的抗风险能力正在逐步加强,股票市场的信息冲击也趋于平缓。  相似文献   

4.
本文构建"全球金融市场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非线性关联网络,对全球19个主要国家(地区)的经济政策不确定性(EPU)与系统性金融风险传染关系展开研究。结果表明,股票市场是风险的主要输出方,而外汇市场则是风险的主要接受者,两者之间存在非对称传染效应。分样本研究发现,危机期间风险传染更加明显,且EPU在风险传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股票市场是风险的源头,对外汇和EPU具有较强的溢出效应。近四年的分析发现,风险传染沿着"股票市场→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外汇市场"这一途径扩散开来。进一步的分析发现,境外金融市场会对中国大陆金融市场产生显著的风险传染,中国香港金融市场则容易遭受外部冲击。此外,美国资本市场会对全球造成明显的风险冲击,全球EPU(尤其美国EPU)是引发全球金融市场震荡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张苏江 《经济论坛》2009,(14):21-25
本文通过对上海证券交易所实际上市公司股票的随机抽样,模拟构建了分别包含2到30只股票在内的投资组合,选择了日、周、月三个不同长度的时间窗口,计算了这些组合的异质性风险,研究了组合的规模与其风险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中国股票市场上的分散化投资的确能够降低组合的异质性风险。同时组合中前7只股票对降低整个组合异质性风险的分散起到的作用最大。  相似文献   

6.
股权分置改革试点上市公司的超常收益实证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基于事件研究法实证分析表明,股改试点公司股票在试点公司公布其最终股改方案后,复牌当天确实存在着显著的正的超常收益。其中,第一批试点公司股票的平均超常收益率高于第二批试点公司股票的平均超常收益率;深交所试点公司股票的平均超常收益率高于上交所试点公司股票的平均超常收益率;中小企业板试点公司股票的平均超常收益率高于主板试点公司股票的平均超常收益率;高对价试点公司股票的平均超常收益率高于低对价试点公司股票的平均超常收益率。研究也表明,中国股票市场在某种意义上缺乏有效性。其中,上海股市比深圳股市更加没有效率;主板市场比中小企业板市场更加缺乏效率。  相似文献   

7.
刘镜秀  门明 《技术经济》2016,(11):97-104
构建Copula-GARCH模型,并利用2013—2016年中国P2P网络借贷市场、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的日收益率数据,实证研究了P2P网络借贷市场对资本市场的风险溢出效应。结果显示:P2P网络借贷市场与股票市场之间存在"跷跷板"效应,与债券市场之间呈现出较弱的联动效应;P2P网络借贷市场与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的上、下尾部相关性均很弱,风险溢出效应不显著。结论表明:在确保金融系统稳定的同时,中国可以适度发展P2P网络借贷行业。  相似文献   

8.
运用单指数模型,借助E—View统计软件,计算出了云南上市公司的系统性风险指标β系数,并据此对云南上市公司股票的系统性风险进行实证分析,找出云南上市公司的基本特点,并指出云南上市公司的发展方向及防范系统性风险的对策。本研究结果对于投资者投资决策、监管部门管理决策和股票市场的发展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中国股票市场动量效应成因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研究目的在于通过对中国股票市场动量效应的实证分析,探索中国股票市场动量效应现象的特点及原因。作者通过实证分析发现:在中国股票市场上动量效应现象的确存在,但期限明显要短于西方发达国家市场,大约为半年左右的时间,当超过半年时逐渐呈现收益的反转现象。对中国股票市场动量效应的原因从风险、规模、帐面价值与市值之比、流通股比例、换手率等多个角度进行了探析,发现风险、规模、帐面价值与市值之比、流通股比例、换手率对中国股票市场存在的动量效应均有一定程度的解释作用。  相似文献   

10.
金融与实体经济交互关系的复杂性使中国金融风险不断面临新的挑战,防范风险传染成为监管过程的重中之重。本文通过DCC-GARCH模型检验中国股票市场风险动态传染,选择Copula函数考察风险动态传染机制,运用SV-TVP-VAR模型考察风险动态传染的跨期性与时变性。研究发现,股票市场的波动上升会引发风险信息扩散,驱动其他金融子市场及实体经济的风险水平提高。风险动态传染机制研究发现,风险信息与非理性行为的叠加效应会使风险动态传染路径呈非线性,所引发的极端风险对实体经济冲击更为严重。进一步研究表明,信息传递周期使风险动态传染冲击未在当期表现,而是具有延迟性。中国股票市场剧烈波动时,所带来的冲击更强,且短期冲击大于长期。  相似文献   

11.
在美国公司管理者股票期权的实施过程中,接受股票期权的管理者存在利用对有关信息的操纵来影响公司普通股票价格的动机、机会和能力,其目的是在股票期权赠予前后通过对公司股票市场价格变化的控制来影响股票期权执行价格的确定和期权执行价格与股票市场价格之间的价差,从而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管理者对公司股票价格相关信息的控制主要包括对消息传递时间、股票期权赠予时间控制两方面。管理者股票期权对公司股票价格的短期影响表现为在期权赠予之前股票市场价格的下跌和在期权赠予后股票市场价格的上涨。  相似文献   

12.
市场时机与资本结构:一个基于行为公司财务理论的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资本结构理论是现代公司财务理论的重要基石之一。本文运用行为金融学和资本结构理论的学科融合的交叉学科——行为公司财务“市场时机”理论的研究成果,尝试从金融市场非理性的视角研究资本结构的决策过程。通过建立数学模型,证明由于非理性投资者和理性公司管理人员的相互作用,特定市场时机对于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具有显著持久的影响。随着股票市场估价水平高低变化,上市公司存在最佳的市场时机或者融资机会窗口。公司往往选择在股票市场高估其价值的时候发行股票,低估时候回购股票。公司股票普遍被股票市场高估使得股票市场形成公司股票发行热,而普遍低估又造成公司股票回购热。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采用Probit和Tobit模型对中国居民的股票市场参与和投资组合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主要有以下的实证发现:首先,不流动性资产特别是房地产的投资显著影响了投资者的股票市场参与和投资组合,而且影响以“替代”效应或者说“挤出”效应为主。其次,投资者在进行投资组合时极少利用股票市场对其未来现金流所承担的风险进行对冲,也就是说,中国居民投资的“生命周期效应”不明显;第三,中国居民投资的“财富效应”非常显著。财富的增加既增加了居民参与股票市场的概率,也增加了居民参与股票市场的深度。  相似文献   

14.
叶青云 《当代经济》2016,(32):15-17
我国股权分置改革后,股票市场进入全流通时代,上市公司大股东愈发关心所持公司股票在二级市场的价值,会采取一些行动来稳定和提升公司股价.股票增持是大股东比较热衷于采用的方式之一,在国家一系列政策的鼓励和扶持下,大股东增持公司股票的热潮不断涌现.本文主要探讨了上市公司大股东增持公司股票的动机,以期对丰富公司治理理论,完善公司在股票市场上的运作及我国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等提供一定的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5.
本文总结现有融资约束理论逻辑下四个彼此紧密关联的特征现象:融资约束与公司股票收益正相关、融资约束引致企业特质风险的增加、主导小规模效应、促使企业生产效率提升;且其中后三个现象是第一个现象的具体解释。接着,本文使用可准确区分"融资约束"与"财务紧张"概念的动态模型结构估计方法计算沪深上市公司的WW融资约束指数,对以上特征现象逐一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只有第一个现象在我国存在。进一步的探索性实证研究则表明,中国企业融资约束很可能源于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从而融资渠道外生于市场,而非市场竞争中的摩擦引致的流动性约束。由此,融资约束成为系统性风险并对公司股票预期收益产生显著为正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中国股票市场对政策信息的不平衡性反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将影响股票市场的政策信息区分为"好消息"和"坏消息"。通过 EGARCH 模型研究中国股票市场对"好消息"与"坏消息"的不平衡性反应,指出"好消息"对我国股票市场的影响大于"坏消息"的影响,这与国外股票市场的情况正好相反。根据这一结果本文创建了"信息效应曲线",具体分析我国股票市场对"好消息"与"坏消息"的不平衡性反应的特征,提出现有交易机制下的股价波动模式。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ARCH类模型对中国股票市场进行模拟和分析,以确定我国股票市场十几年发展过程中涨跌停机制、市场效率和市场波动三者之间的关系。分析发现涨跌停机制的确降低了市场波动的标准差。从单日来看,风险程度有所降低,波动有向后延伸的动能,并且延伸越来越严重,同时信息的作用时间变长,造成市场效率的降低,而且因为波动的向后延伸使得市场反应过度的情况加剧,实际上加大了市场波动。在研究中还发现,我国股票市场在各个时期普遍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杠杆效应”。  相似文献   

18.
行为金融理论对传统主流金融理论中投资者完全理性与厌恶风险假设提出了挑战,认为投资者是相对理性,并且是损失厌恶的.由于从处置效应角度检验中国股票市场投资者是否具有损失厌恶偏好特征具有数据收集的困难,且投资者在牛熊市状态下风险偏好也存在差异,故本文选用EGARCH模型,研究牛熊市中国股票市场对于好消息和坏消息的不对称反应,从更宏观层面检验中国股票市场投资者的损失厌恶偏好特征.  相似文献   

19.
股票已是中国居民主要的财富之一,股票投资也理应成为居民财产性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通过股票投资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有利于居民收入多元化和扩大消费需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但是,中国股票市场存在低投资回报率、低现金分红比率、高市盈率和偏高的市场风险等现状,弱化了股票投资对居民财产性收入的贡献。实证研究也表明股票投资收益率、现金分红同居民财产性收入、社会零售商品总额相关性不够显著。股票市场投资增值功能缺失、上市公司治理机制不完善、股票投资主体的不成熟和股票市场投资工具单一化是造成股票投资对居民财产性收入贡献不足的主要原因。为了发挥股票市场的投资和分散风险功能,应在扩大股票市场规模的同时,明确股票市场的投资功能和定位,完善股票市场的发行机制,优化投资主体结构,加强发行主体和投资主体的培育建设。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中国上市商业银行为样本,对中国新会计准则实施后公允价值收益波动性及其经济后果进行了考察。研究结果发现,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采用并未导致净利润波动性的增大;市场也没有将公允价值计量增加的收益波动性视为风险要素而予以定价;银行股票价格也未对公允价值收益波动性作出反应。这说明,中国股票市场对公允价值收益波动性反应不显著,公允价值加速器效应在我国股票市场并不存在。本研究结论对完善中国公允价值计量体系、加强金融市场会计监管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