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全面收益观发展动态及其在我国会计准则体系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全面收益概念的出现标志着人们已从更广阔的意义上关注收益信息的披露。适应全面收益观对财务业绩报告进行改革是国际趋势,我国新发布的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也反映出了全面收益观的应用,引入了利得和损失概念,增加了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并对利润表的结构和内容进行了改革。  相似文献   

2.
谈谈每股收益的计算与披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探讨了新准则下基本每股收益和稀释每股收益的计算与披露,以及其所反映的财务信息。  相似文献   

3.
2006年2月15日,国家财政部印发了新制定的38项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准则与之前的准则和会计制度相比,制定理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如从收入费用观到资产负债观的理念转变、从受托责任观为主到决策有用观为主的理念转变、从资产的单一计量属性到多种计量属性运用的理念转变、从利润产生收益到全面收益观的理念转变等等。其中,由收入费用观到资产负债观的转变是贯穿整个准则体系的核心理念。从财务角度来看,这一转变引发我们对资产负债观中蕴含的财务理念的价值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介绍财务报告体系的新成员——全面收益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会计内外部环境变化、信息用户对会计信息期望与要求变化,会计收益理论不断演进,传统会计收益观受到越来越多的批判,取而代之的是全面收益观的兴起。全面收益观在遵循的收益确认模式上、所依据的成本计量属性上、进行会计核算的立足点上比传统收益观更具先进性。所以为了提升财务报告关于企业财务业绩信息的质量,现行财务报告体系应考虑吸纳新成员———全面收益表。  相似文献   

5.
杜邦财务分析体系及其分析方法首先是由美国杜邦公司的经理创造出来的,因此称之为杜邦系统。杜邦分析方法是一种财务比率分解的方法,而不是另外建立新的财务指标,它可以用于各种财务比率的分解,可以把一项综合性指标发生升、降变化的原因具体化,比只用一项综合性指标更能说明问题。本文将通过对权益净利率这一综合指标的分解来介绍杜邦财务分析体系。一、指标分解权益净利率也就是净值报酬率,它是所有比率中综合性最强、最具有代表性的一个指标(如图所示)。它是净利与平均所有者权益的比率,该指标反映股东权益的收益水平,指标值越高,说明投…  相似文献   

6.
会计收益与经济收益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论述了会计收益的演进过程:原始财产观一传统收益观一全面收益观。其演进过程循着两条线索:一是经济环境的变化,日益复杂,不确定性增加;二是趋于经济收益,即净财富增加接近。两方面都要求财务会计用全面收益观来反映企业真实的业绩,为使用者提供更相关的信息。最后从经济环境和会计特征分析我国实施全面收益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7.
2006年会计准则改革在会计理念上发生了许多变化,如由收入费用观转向资产负债观、由营业收益观转向全面收益观、由历史成本观转向公允价值观、由制度导向或者规则  相似文献   

8.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了新企业会计准则,反映了全面收益观在我国现行会计准则中的应用。本文阐述了全面收益观的相关概念,将全面收益与传统会计收益进行比较,分析了全面收益观在我国现行会计准则中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9.
<正>一、相关概念(一)财务风险的内涵对于财务风险,国内外学者们的认识可归纳为3类:一是"危害损失观",认为财务风险是一件消极的事件,未来可能发生危害和损失;二是"收益差异观",认为财务风险是未来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之间的差异;三是"不确定性观",认为财务风险是介于二者之间,是未来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全面收益的涵义入手,介绍了国外全面收益报告的研究现状;分析了新会计制度环境下,在决策有用观的确定及公允价值的适度运用等条件下,在我国推行全面收益报告已具有可行性,并指出了我国报告全面收益的必要性;最后,论述在全面收益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实行全面收益报告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1.
文章分析了每股收益的计算方法的变化,说明了财务分析人员利用每股收益信息时应该注意的问题,并就改进每股收益信息披露提出了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12.
上市公司公开披露的财务信息很多,投资人要想通过众多的信息正确把握企业的财务现状和未来,正确地使用财务比率最重要。上市公司最重要的财务指标是每股收益、每股净资产和净资产收益率。证券信息机构按照这三项指标定期公布排序上市公司排行榜,可见其重要性。本讨论其中的每股收益的计算、分析中应注意的问题以及针对该指标特有的局限性进行延伸分析。  相似文献   

13.
文章分析了每股收益的计算方法的变化,说明了财务分析人员利用每股收益信息时应该注意的问题,并就改进每股收益信息披露提出了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14.
我国新会计准则体系的建立实现了会计理念的更新,其中一个重要的理念更新就是企业收益计量从收入费用观向资产负债观的转变。新会计准则将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作为年度报告主表,并提出了综合收益的概念。文章对新会计准则资产负债观下全面收益信息披露的理论基础进行分析,介绍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对全面收益报告的最新进展,并讨论新会计准则对企业业绩报告模式的改进。  相似文献   

15.
《财务与会计》2007,(2):80-80
美国会计准则及国际会计准则的发展趋势是以资产负债观代替收入费用观、以全面收益取代传统收益、以公允价值取代历史成本、以中立原则取代谨慎性原则。新会计准则借鉴国际会计准则,在很多方面实现了对传统财务会计模式的突破,如资产负债观、全面收益观的引入;在收益确认上对部分来实现收益的确认;在很多项目上引进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在这些新会计理念下,会计确认放宽了可定义、可计量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在会计上,存在两种不同的收益观--本期经营收益观和全面收益观.本期经营收益观强调本期和经营,主张企业的收益只反映本期的经营收益;而全面收益观主张企业的收益既包括经营收益也包括非经营收益,且强调从几个而非一个年度预测企业的收益能力.就本期经营收益观而言,全面收益观把视角扩大到企业的客观经济环境,应该说是一种进步.然而,全面收益观仍未完全克服外部性带来的冲击.要想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创立一种全新的收益观,使外部成本(或收益)内在化.  相似文献   

17.
本文首先对全面收益的概念和特征进行了探讨,接着分析全面收益观在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中的运用,最后指出新准则中运用全面收益观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中的全面收益观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对全面收益的内涵和特征进行了探讨,然后归纳了全面收益观在我国现行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中的体现,并指出在会计实务中应用全面收益观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本文首先对全面收益的内涵和特征进行了探讨,然后归纳了全面收益观在我国现行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中的体现,并指出在会计实务中应用全面收益观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文章通过对中国会计准则、制度变迁历程的梳理,总结了我国会计准则、制度变迁的特点及九大会计理念变化,包括规则导向观向原则导向观、受托责任观向决策有用观、收入费用观向资产负债观、经济业务观向交易事项观、历史成本观向公允价值观、营业收益观向全面收益观、静态价值观向动态价值观、完全成本观向制造成本观、法律形式观向经济实质观的变化.理解这九大会计理念变化有助于更好地掌握和应用新会计准则,提升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