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西部地区面积达540万平方公里,人口2.85亿人,分别占全国的56%和22.8%。但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数的60%左右,尚未实现温饱的贫困人口大部分也分布于这一地区。尤其是西部地区个体私营经济发展与沿海发达地区相比,不但所占比重低,发展速度慢,而且差距还很大。据有关资料显示:全国私营企业65%分布在东部,23%在中部,12%在西部;个体工商户44%分布在东部,39%在中部,17%在西部。由此可见,西部地区不但经济落后,而且个体私营经济发展也比较缓慢。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一是个体私营业普遍起步晚,规模小,档…  相似文献   

2.
在计划经济体制时期,部门经济的发展是国家关注的重点,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国家关注的重点转向区域经济的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七个五年计划》中,将全国划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地区。中部地区包括黑、青、晋、蒙、皖、赣、湘、鄂、豫9省区,是东、西部地域的结合带,也是东、西部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桥梁与纽带。中部地区是我国的农业大区,耕地占全国的50.4%,承担着国家57%的粮食收购任务。1990至1993年全国十大产粮和产棉县(市)中,中部地区分别占  相似文献   

3.
王婵娟 《商》2014,(24):217+212-217
引言 区域经济差异化增长在我国一直是一个突出的经济难点,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的总体发展趋势基本维持:东部地区发展快,中西部地区发展迟缓的局势。 据统计局数据表明,在1978年至2004年间,东部地区的比重由1978年的51.4%上升至2004年的58.4%;中部地区由1978年的36.6%下降为2004年的32.0%;而西部地区则由12.0%降至9.6%。而在政府加大了对西部的扶植政策后,西部地区的所占的GDP比重有明显的上升,但与东部地区的差异仍是有相当距离的。2010年东部地区占全国GDP比重约为57%,而西部地区仍然只占不到19%。  相似文献   

4.
我国西部地区幅员辽阔 ,人口众多 ,包括 1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面积 5 45万平方公里 ,占全国陆地面积的 5 7% ,人口近 3亿 ,约占全国人口的四分之一。这里自然资源丰富 ,盛产煤、铁、石油、天然气等各种矿产品 ,其中西南地区是我国森林和水利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但自改革开放以来 ,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滞后于东部地区。据测算 ,1995年东部和西部的国民生产总值占全国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 ,分别为5 9.0 0 %和 14.5 0 %。同年 ,全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 475 7元 ,东部地区为 7910元 ,西部地区为2 696元 ,东部是西部的 2 .93倍 ,且有进一步…  相似文献   

5.
中部崛起重在发挥人力优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部大发展,西部大开发,东北老工业基地要振兴,中部却在塌陷。2001年至2003年,中部地区年均经济增长率分别低于东、西部1.8%和014%,中部地区GDP占全国的份额由30.2%下降到29.5%。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我国28个省1997-2006年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FDI对我国整体以及东部、中部、西部三大区域的工资差距效应和工资溢出效应,结论表明FDI增加了我国内外资部门之间的工资差距,对内资部门的工资溢出效应不显著。分区域来看,FDI显著增加了我国东部和中部地区内外资部门之间的工资差距,但对于西部地区的工资差距不具有显著影响;FDI对东部地区内资部门的工资水平具有正向溢出效应,对中部地区内资部门的工资水平溢出效应为负,对西部地区内资部门的工资溢出效应不明显。  相似文献   

7.
朱简 《商业研究》2002,(5):133-134
西部大开发是我国一次具有深远意义的战略部署,实施西部大开发有利于改善中部地区的战略地位,是加快中部地区发展的一次历史性机遇。中部地区人民要抓住这次机遇,采取灵活多变的战略,加快自身发展,缩小与东部地区差距。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的区域发展战略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在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实施了东部优先发展战略,中央在政策上主要向东部沿海地区倾斜,促使东部沿海地区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东部与中、西部地区的经济、文化等差距越来越大,不利于社会的安定、和谐。为此,中央又实施了西部大开发战略、以及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中部崛起战略。以此来缩小东、中、西部地区的差距,促使全国经济全面、协调和均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9.
中部振兴新战略:培育第二增长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最近五年来,东部与中西部在经济发展上的差异在继续扩大,东部地区GDP占全国的份额从1998年的58.12%上升到2002年的接近60%,相反,中西部地区尤其是中部地区GDP占全国的份额在呈持续性缓慢下降趋势,5年时间,中部地区GDP份额下降1.23个百分点。西部地区受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影响,下降势头有明显减缓。现在的区域增长格局是中部经济在缓慢“塌陷”,中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十几年以来,我国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与东部沿海地区比较,则有些相形见绌:以国民生产总值论,中部、西部地区加在一起所占的比重还不及东部一个地区;中西部有些省份的GDP尚不抵东部某些市、县的GDP。由来已久的地区经济差距不仅没有缩小,反而有逐渐扩大之势。据统计,1990—1993年期间,东部地区GDP占全国的比重平均每年增加1.5个百分点,而  相似文献   

11.
实现中部地区经济崛起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部、西部和东三省相继领政策之先。中部地区相对于全国总体水平或平均水平,特别是相对于东部沿海地区,在经济总量、发展水平、发展速度、“三化”(即工业化、城市化和市场化)进程及结构变动等方面存在着明显差距。防止出现宏观经济格局“中部塌陷”,实现中部地区经济崛起,既是中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也是国家必须重视和解决的一个全局性、战略性问题。中部地区要从根本上遏制宏观经济格局“中部塌陷”的出现,关键在于实现经济发展战略上的创新。  相似文献   

12.
朱简 《商业研究》2002,(3):133-134
西部大开发是我国一交具有深远意义的战略部署,实施西部大开发有利于改善中部地区的战略地位,中加愉中部地区发展的一次历史性机遇,中部地区人民要抓住这次机遇,采用灵活多变的战略,加快自身发展,缩小与东部地区差距。  相似文献   

13.
一、缩小地区差距是今后改革与发展的一项战略任务,国家政策性投资适时向中西部倾斜,是支持中西部开发开放的重要举措。 1、不平衡的投资倾斜政策加大了东、中、西部发展差距。 改革开放以来,东部沿海地区经济活跃,投资势头强劲。沿海地区固定资产投资的年平均增长速度达到25%左右,东部地区投资占全国投资份额已超过60%,其中沿海的粤、苏、鲁、浙、辽、沪六省市投资规模之和几近全国的一半,特别是广东,仅一省规模就超过全国投资规模的五分之一。而整个中西部地区投资份额占全国投资比重仅为40%。  相似文献   

14.
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对高校生源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一、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东、西部高校生源结构的不平衡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东、中、西三大地带之间无论是经济总量,还是人均占有水平,其差距都在较快地拉大,表现出东部高于中部、中部又高于西部的区域发展格局。改革开放以后,我国三大地带的高等教育都得到了迅速发展,但必须指出的是,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与高校发展规模、发展速度之间存在着高度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一、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状况近几年,中部地区经济获得了快速地发展,中部六省生产总值增长率为12.53%,高于全国经济增长水平。然而,中部地区经济底子薄,基数小,相对于全国总体水平或平均水平,特别是相对于东部沿海地区,在经济总量、三次产业结构“三化”进程、固定资产投资额度、及收入水平等方面存在的明显差距。中部地区在全国范围内的地位呈不断下降趋势,2005年中部地区GDP总量为37046.51亿元,对全国GDP的贡献仅为20.32%。中部地区的经济总量和总体发展水平远远低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中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的GDP差额与1990年相比扩大了6倍…  相似文献   

16.
刘岩 《中国市场》2012,(22):39-42
本文利用人力资本与资本存量来解释我国不断扩大的地域收入差距,对中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从新中国成立以来到2005年的收入差异进行了静态面板数据的计量分析。计量结果显示,我国各个地区之间的收入差异扩大的主要原因仍然是人均资本存量的差别,但改革开放以后人力资本的作用显著提高,特别是西部地区的人力资本弹性在1996年以后超过了人均资本存量弹性。指出要缩小我国的地区收入差异应该重视三个地区的教育资源配置,增加中部、西部地区的人力资本积累。  相似文献   

17.
<正>随着中部地区崛起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加速推进,我国目前已初步形成东部发展、西部开发、中部崛起和东北振兴的四大区域经济合作发展的新格局。2007年6月,成渝地区被批准成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相似文献   

18.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中部地区发展,强调要加快实施中部崛起战略。中部地区10省总人口5.04亿,约占全国的39%。中部地区的发展有资源、市场和区位优势,但中部地区又是典型的欠发达地区。2003年中部10省区人均GDP为8140元,比全国平均水平低22.5%,只相当于东部9省市平均水平的47%。中部地区又是我国粮食和农产品的主产区,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区域特定方向差异指数方法对山东省经济进行测度研究,根据山东省的实际情况将山东省分为5组,分别为山东省东部地区--西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山东省半岛城市群--其他城市以及山东省沿海城市--内陆城市。其中山东省半岛城市群--其他城市这一组的差异指数总体来说最大,其次为沿海城市--内陆城市的差异指数,最后是东部地区--西部地区的差异指数。根据计算出的差异指数和相关数据可得知山东省东部地区得益于其优良区位以及政策发展,经济情况一直处于优势。但根据计算结果分析山东省西部地区也在逐渐拉小与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的差距。  相似文献   

20.
西部开发与人口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部地区的人口密度远远低于中部和东部地区 ,但西部地区的生理密度却高于中部地区 ,经济密度更高于东部和中部地区。西部地区的地广人稀有着深刻的自然和社会经济背景。西部开发战略并不能对中国人口分布格局有根本改变。从生态环境建设和经济发展目标考虑 ,人口的进一步东移将是更佳选择和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