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通过分析3i集团和普凯基金对小肥羊公司的投资案例,从一个侧面揭示了中国私募股权投资的回报表现.经过计算此项投资的投资回报倍数和年化内部收益率得知,此项投资案例实现投资回报倍数3倍,内部收益率约60%的业绩.这一指标是欧美同类指标的3倍,表现了中国私募股权投资的高回报特征.  相似文献   

2.
股权分置改革事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对于理论研究而言,目前越来越多学者对于股权分置问题进行实证研究。股权分置改革中股东间博弈的实证研究,控制权市场方面有(白云霞,2004),股权再融资方面(原红旗,2003、2004),公司绩效方面有(徐晓东、陈小说,2003),等等。只是这些实证研究很多没有直接研究股权分置问题。  相似文献   

3.
十二年前国务院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证券市场宏观管理的通知》的时候,我国资本市场还只是一块规模很小的改革“试验田”。十二年后,“试验田”获得了大丰收。一千余家上市公司累计从境内外资本市场筹集资金超过1万亿元,参与国内资本市场的投资者帐户超过了7000万户。十多年的实践  相似文献   

4.
通过设计聚集因子,并对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行为进行实证研究,检验了股权再融资的聚集效应的存在性,并对其成因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发现我国上市公司的聚集效应体现为两个层次:一方面,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总体发行存在着聚集效应。另一方面,三种融资方式之间也存在着交替出现的选择性的聚集效应。在行为金融的视觉下分别从市场和公司两个角度来分析再融资聚集效应和再融资决策的成因,实证结果表明公司内部需求、市场时机和从众行为是聚集效应的重要因素,最后文章提出一些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比分析海外先进国家和地区的不同发行制度和监管模式,提出上市公司在进行再融资时可保护股东利益的理论依据,总结出多样化的再融资方式、再融资的市场价格发现机制、相对宽松的监管等国际证券市场再融资的国际惯例和共同趋势,同时对我国上市公司再融资工作的改进提出一系列理论启发和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6.
笔者作为项目组成员参与了T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项目,发现T公司存在明显的股权再融资偏好,具体体现为在资产负债率显著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债权融资更有利于提升ROE、剩余前次募集资金投向尚不明确的情况下仍采用股权再融资方式筹集资金。从T公司的案例中,笔者认为,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偏好的主要成因包括:两权未分离下的内部人控制;控股股东利用溢价增发实现套利;在控制权不受影响的情况下稀释现金流权以小博大。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资本市场中,股权再融资仍是主导.本文对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现状进行描述的基础上,对股权再融资偏好的成因进行了详尽的分析.  相似文献   

8.
以建立在市场非有效假设上的市场时机选择理论作为理论基础,选取在中国证券市场进行股权再融资的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检验中国上市公司的股权再融资是否存在着市场时机选择行为。研究发现:中国上市公司存在融资时机选择行为,这种融资时机选择现象的存在说明我国证券市场存在着非理性的交易行为以及上市公司存在"圈钱"的动机。  相似文献   

9.
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创新的比较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比较分析武钢股份、宝钢股份和鞍钢新轧三家钢铁行业上市公司(以下简称三家上市公司)再融资方案,本文从行业、目标、财务变化、发行方案以及二级市场表现等方面,剖析了三家上市公司再融资创新的共性和差异;在阐述三家上市公司再融资创新的启示和借鉴意义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我国上市公司再融资制度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文着眼于我国当前A股市场萎靡不振,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导致人心惶惶,投资信心遭到重挫的情形,从我国当前形势下股权再融资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入手,通过寻找其原因,进而对再融资的监管提出以下三个观点:1·再融资资格的审定应该更多的让市场去做判定。2·通过削弱控股股东的决策权以此抑制其股权再融资偏好。3·大力发展企业债市场以此平衡企业股权再融资冲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