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生态补偿概念的界定,是生态补偿立法及制度建设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生态补偿源于生态学,后进入社会经济领域,成为经济学、法学上的概念。然而,对何为法学上的生态补偿,众说纷纭,几无定论。对法学上生态补偿概念的界定,关键是要处理好生态补偿继受性内容与拓展性内容之间的关系。继受性内容是指对受干扰、破坏的生态系统进行修复、治理,拓展性内容是指对生态系统生态服务进行补偿,两者本质相通、目的相同,因此都应成为法学上生态补偿的根本内容。  相似文献   

2.
生态生产方式包括生态型的生产力、生态型的生产关系,前者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动力,后者则对社会的和谐发展起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生态经济是对传统经济发展方式进行变革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这场革命不仅是生产技术领域的革命,同时也是社会生活领域的革命,是环境伦理道德的革命。它要求人类用生态经济的思维方式来重新选择自己的行为,用符合生态经济的发展模式来推动社会的进步。生态经济理念的产生,经历了矛盾调和、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三个阶段的演变,具有系统性、循环性和协调性的特征。发展生态经济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4.
文章从"生态城市"规划理论的前沿和研究方法入手,简单叙述了"生态城市"的产生、感念、评价方法等.结合"生态城市"规划理论提出了"生态板块规划控制"和"生态桥与生态边缘的规划控制"两种生态城市规划新方法,并加以简要说明.  相似文献   

5.
生态补偿的实质是生态利益的分配和再分配,它是在生态生产力、生态生产关系及其相互作用形成的生态生产方式渐趋成为人类文明选择的背景下诞生的.  相似文献   

6.
生态觉醒与生态城市建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城市的加速发展,一方面促进了社会经济效益的提升,另一方面也产生了生态环境负效应。生态失落是产生生态环境负效应,导致城市不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根源。生态觉醒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基础。生态城市则是从生态觉醒到生态自觉所要追求的目标。生态城市建设需要完善的制度作为保障。  相似文献   

7.
袁丽 《经济论坛》2009,(17):53-55
目前,许多西方发达国家已形成较为完备的生态环境保护税费体系,而我国对于生态环境进行保护的意识还比较淡薄,有关生态税收问题的研究也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本文尝试从经济学的视角,对生态破坏与生态保护的关系进行阐述,建立权衡生态破坏与保护的经济学判析方法,并对税收手段在生态控制和生态修复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8.
从生态经济的视角构建生态税制协调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社会的发展必须建立在生态环境可承受的基础上,力求经济、社会和环境三者的平衡。在生态经济的建设过程中,应建立成本补偿型生态税收政策和激励型生态税收政策相协调的税收机制,引入生态保险机制。在生态伦理建设中融入生态税收思想,使生态伦理促进生态税制的建设和发展,生态税收政策与其他经济政策配合,发挥整体调节功能,有效促进生态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关于生态产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人们对生态经济的认识还存在诸多误区,如机械地理解发展是硬道理,把生态与发展对立起来,认为生态是无代价的,简单地认为构建生态体系只是投入等等。因此,要发展生态产业,必须澄清这些误区,使经济人向生态人转变,确立生态中心观,提高广大干部群众对生态经济的认知能力。同时要大力实施传统产业生态化,大力发展新兴生态产业,树立生态消费观。  相似文献   

10.
基于科学发展观的政府生态责任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今世界生态问题日益严峻,现代工业文明背后的生态危机有将人类推向毁灭的危险。各国政府都把生态管理作为政府责任管理的重要内容,政府的责任在今天正经历一次重大的再思考,一次重大的挑战。政府主导生态管理,已被视为政府的重要职责内容之一。本文即是对政府生态责任的内涵、必要性及构建做出论述。  相似文献   

11.
新时期我们应牢固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生态足迹法作为一种度量可持续发展程度的有效方法也逐渐引起人们更多的关注。本文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为例,运用生态足迹法,对兵团2008年的生态环境承载力进行计算,在此基础上评价该区域生态可持续发展状况,并分析导致兵团不可持续发展的一些原因,提出兵团在今后发展中实现生态供需平衡的途径,以有利于实现兵团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随着生态危机的全球性蔓延,生态文明建设的步伐加快,国内外学者给予"生态经济"相应的关注和重视。对国内外的主要相关论点作了简要论述,彼得.巴特姆斯对生态足迹、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提出质疑,国内各学者主要从整体的角度、生态经济理论与实践的进展角度、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角度、生态经济学的方法论角度、制度约束的角度对生态经济作了论述,并指出当前研究的主要问题与趋势。  相似文献   

13.
人类是生态系统的一部分,生态系统具有有序性和循环性,推进城市化必须遵循生态规律,实现经济、社会和自然的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生态城市建设的核心在于发展生态产业,提倡绿色消费。  相似文献   

14.
基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河北省生态可持续能力的评价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河北省2005年的统计数据为依据,对河北省生态足迹及生态承载力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河北省人均生态足迹为3.22338hm2/人,人均生态承载力为0.52785hm2/人,人均生态赤字高达2.69553hm2/人,生态足迹超过了生态承载力,对生态资源的利用出现了生态赤字,其经济发展模式呈现弱可持续特征。  相似文献   

15.
有关生态技术概念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现代工业文明的发展模式是依靠资源尤其是不可再生资源的高消耗来支撑经济的持续性增长,这种大量消耗资源的生产方式在给人类带来丰富物品的同时,也使人类付出了影响深远的环境代价。反思经济发展的模式,寻求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意味着必须在过去狭义的经济福利和由经济活动引起的环境破坏之间作出最佳的权衡。对此必须作出关于资源管理的新决策和技术创新的新决策(D.Jamesetal,1978)。生态技术是一种节约资源、避免或减少环境污染的技术,它从根本上改变了物质流的过程,实现了原材料和废弃物的再循环利用,这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  相似文献   

16.
生态生产力作为一种先进的生产力形态,代表了当代生产力发展的基本方向。我国发展生态生产力既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现实要求,也是积极应对经济全球化的必然选择。我国发展生态生产力的目标指向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并最终实现自然(社会)与人的和谐发展。生态理念是发展生态生产力的理论先导,生态科技是发展生态生产力的物质基础,生态经济是发展生态生产力的具体模式,生态制度是发展生态生产力的现实保障。  相似文献   

17.
烟台市生态足迹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应用生态足迹计算模型,对烟台市及其所属的各行政区2002年的生态足迹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各行政区中,人均生态足迹除长岛县盈余外其余均为赤字;烟台市人均生态赤字为3.280ha,总生态赤字达2.121 1×107ha,是其国土总面积的15.4倍。人均生态足迹已远远超过其生态承载力,生态赤字较严重,其中又以北部地区最为严重;生产、生活强度超过了生态系统自身的承载能力,其经济社会发展处于不可持续的状态;应大力提倡资源的高效利用和节约型的生产与消费方式,城市与产业发展要坚持可持续的发展观,减少生态足迹、缓解生态赤字,以遏制生态环境的恶化趋势。  相似文献   

18.
生态供需失衡的主要原因在于生态供给增长率小于生态需求增长率,解决生态供需矛盾必须借助经济杠杆,促进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提高生态供给能力,降低生态需求水平,保持生态供给和生态需求动态均衡,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把生态文明建设列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总体布局,提出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的总体要求.生态文化是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生态智慧,融合现代文明成果与时代精神,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先进文化.生态文化产业是生态理念与文化产业相结合的产物,是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兴产业.  相似文献   

20.
生态供需失衡的主要原因在于生态供给增长率小于生态需求增长率,解决生态供需矛盾必须借助经济杠杆,促进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提高生态供给能力,降低生态需求水平,保持生态供给和生态需求动态均衡,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