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整车物流是现代汽车工业营销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汽车工业供应链上的众多企业。文章以中国知网的搜索结果为分类依据,通过整理分析近年来国内外整车物流的相关文献,对整车物流的运作模式、物流联盟、资源整合、网络优化等研究热点进行总结述评,指出了整车物流未来发展趋势,以期促进我国汽车工业和整车物流的联动发展。  相似文献   

2.
作为世界汽车产销大国,中国汽车市场快速增长的同时,废旧汽车的逆向物流问题也日益凸显。研究废旧汽车的逆向物流,有利于实现资源优化利用,改善生态环境和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通过国内外废旧汽车逆向物流的发展现状比较分析,找出中国废旧汽车逆向物流存在的问题,最后从政府、企业和消费者三个角度提出中国废旧汽车逆向物流发展的对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3.
夏立国 《经济师》2002,(12):293-294
汽车货运企业需要物流 ,物流离不开汽车货运企业。在我国物流业刚刚兴起的今天 ,汽车货运企业应迅速转变经营战略 ,抓住机遇 ,迎接挑战 ,积极拓展自身生存空间。  相似文献   

4.
随着中国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我国汽车消费市场的不断成熟,逆向物流在近年来的迅速发展已经越来越吸引人们的注意力。本文在分析汽车逆向物流运作模式基础上,结合我国汽车逆向物流运作现实情况,对我国汽车逆向物流产业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5.
汽车产业的高速发展为中国汽车物流带来成倍的增长空间,而轿运物流作为汽车供应链一环,对汽车物流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以中小型轿运物流企业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存在的发展困境,并提出了适合中小轿运企业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国汽车制造企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在物流运作方面与发达国家同行差距较大,普遍存在着物流成本过高、信息化程度不高、效率低下、竞争力不足的问题.现在,国内各汽车制造企业都在积极引入精益物流,但实施的效果并不理想.而制造企业内部物流控制与管理是确保生产正常运行,降低运作成本和对客户需求快速反应的关键.本文以国内某汽车整车企业为例,介绍了汽车整车制造企业如何基于MES系统(制造执行系统)实现精益的零部件物流实施和控制.  相似文献   

7.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物流业取得了长足进步。统计资料显示,70%的物流企业在过去的三年中业务年均增幅高于30%。行业前景广阔。但与此同时,物流业企业在经营管理、成本控制等方面还存在一系列的问题。中国仓储协会的调查显示,物流企业整体资源利用率不高,汽车回程空驶率达37%,物流企业尚无法通过降低自身成本来降低客户的物流成本;随着精益生产、零库存等经营管理模式的推广,小订单物流比重将大幅度上升  相似文献   

8.
重庆汽车物流存在问题与对策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汽车物流就是汽车生产企业从原材料采购到整车发运的一系列流程。重庆汽车物流服务存在区域壁垒严重、物流成本高、价格差距大、三方物流滞后、标准化进展缓慢、物流供应链长等问题。要加快重庆汽车物流的发展,必须降本增效,优化运作,纵横整合,发展第三方物流。  相似文献   

9.
根据我国加入WTO的承诺,2005年起外国物流企业进入中国的政策限制关税壁垒将撤消,分销、仓储、运输、信息等服务业的对外开放逐步扩大.虽然我国的物流水平近期有所提高,基础建设效果明显,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巨大的差距,物流成本居高不下与发展物流降低成本的目标相悖.因此,我国物流业的发展面临着来自国际物流巨头的挑战.通过SWOT分析,我国物流企业要把握时机,提升自己的实力,做到强强联合,提高中小型物流企业综合竞争力,向第三方物流发展,争取与物流巨头合作的机会.  相似文献   

10.
我国汽车物流发展的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友顺  李丽 《经济师》2005,(8):33-33,35
汽车工业的迅猛发展带动了我国汽车物流产业的蓬勃兴起。文章首先分析了我国汽车物流市场发展的广阔前景,并在介绍汽车物流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指出了其存在的问题,并就促进我国汽车物流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吸收和借鉴国内外物流企业国际化成长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物流企业自身特点,探讨适合我国物流企业国际化成长的路径。本文分析了我国物流企业国际化成长的相关理论并为中国物流企业国际化成长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浅谈中国航空物流业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亚华 《经济师》2002,(3):45-46
中国航空货运市场近几年处于一个较快的发展时期 ,但面对境外航空物流企业咄咄逼人的挑战 ,如果中国的航空物流企业不能把握住时机 ,尽快形成规模化网络 ,降低成本 ,增强竞争能力的话 ,将会陷入被动挨打甚至全军覆没的局面。文章就我国航空物流企业应如何应对提出个人浅见。  相似文献   

13.
入世之初,许多人都认为物流业是中国加入WTO以后受冲击最大行业之一,该行业将不可避免地由外资控制.然而三年过去了,中国的物流企业在与外资的较量中,抢得了自己的一席之地.中远物流、中外运、中储、中邮物流、宝供物流、招商局物流、南方物流、中铁物流、宅急送等上百个有影响力的国有和民营物流企业,成了我国物流发展的中流砥柱.  相似文献   

14.
杨辉 《时代经贸》2012,(16):61-62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汽车保有量大幅上升,报废汽车逆向物流所引发的安全、环境、资源等问题也大量增加且日益严重。文章通过分析我国报废汽车逆向物流的发展现状,在借鉴发达国家报废汽车逆向物流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探讨了我国报废汽车逆向物流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马维克 《经济论坛》2003,(5):52-52,46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物流存在于两大领域,其一为面向生产领域的物流,主要指企业物流,属于微观物流范畴;其二为面向流通领域的物流,也即通常所说的社会物流、大物流,属于宏观物流范畴。就我国目前的发展状况而言,企业物流在从业人员、企业参与数量、社会重视程度等方面都落后于社会物流,面向流通的物流几乎成为中国物流业发展的全权代表。也就是说,我国物流的研究与发展,基本上集中于面向流通的物流,企业物流发展相对滞后。将企业物流看作是企业生产关键和企业形象灵魂的只是各行业的少数龙头企业,企业物流的重要作用还远没有被企…  相似文献   

16.
提高邮政物流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中国加入WTO时签署的有关协议,2005年12月1日中国的物流和快递市场要向外资全面开放,以美国联邦包裹(UPS)、美国联邦快递(FEDEX)、德国敦豪(DHL)、荷兰天地快递(TNT)为代表的跨国物流企业将凭借其雄厚的资本、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迅速扩张,抢占中国国内的物流和快递市场。国内新兴的民营速递公司因为其规模小、成本低、体制灵活、对市场需求的反应速度快,也在不断蚕食邮政物流的市场份额。面对来自跨国物流企业和民营速递公司的双重“挤压”,我国邮政物流企业应如何应对这种挑战?本文立足于中国邮政的资源现状,深入分析中国邮政发展现代物流的优势与不足,对如何提高我国邮政物流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进行了战略思考,提出基于资源整合的邮政物流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7.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汽车保有量大幅上升,报废汽车逆向物流所引发的安全、环境、资源等问题也大量增加且日益严重.文章通过分析我国报废汽车逆向物流的发展现状,在借鉴发达国家报废汽车逆向物流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探讨了我国报废汽车逆向物流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胡曙光 《时代经贸》2004,(10):32-36
自加入WTO以来.中国对外开放的步伐越来越快。按照承诺.从2004年12月到未来的几年中.我国将逐步加快对物流、出版、广告、医药、拍卖等几个行业的对外开放。在。2004年中国现代物流发展与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商务部商业改革发展司邸建凯司长表示.从今年12月11日开始.我国将在公路货运、仓储、海上班轮运输、船舶代理等方面进一步开放。显然.物流市场的开放将对中国物流企业带来很大的冲击。  相似文献   

19.
21世纪的竞争不是企业和企业的竞争,而是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这是当今流行的新型竞争观念。即汽车业一体化物流运行原则体现的是一种管理关系,而不是物料实体本身。某中国汽车工业的重要领军企业(以下简称S企业)的一体化物流思想则为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依托先进的IT系统和柔性化的物料系统,贯彻精益生产理念,通过标准化、程序化的设计,将物流中运输、物料配送、料箱料架管理等各相关环节有机结合,持续改进地实现物流系统低成本运作。其取得的明显优势值得同行业整车厂借鉴。  相似文献   

20.
中国第三方物流企业顾客满意度测评指标体系实证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玲  周京华 《经济管理》2005,(16):52-58
随着中国加入WTO,越来越多的外国物流企业进入中国,中国第三方物流企业将面临巨大挑战。为了获得竞争优势,很多企业开始重视顾客满意管理。但目前尚没有一套评价第三方物流企业顾客满意度的指标体系。本文从顾客的角度,构建一套测评第三方物流企业顾客满意度的指标体系.并运用SPSS11.0对66个样本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指标体系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本文为我国物流企业提供了测评顾客满意度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